中秋親子作業又拼家長?幼兒園:陪伴勝於結果

2020-12-17 環球網

又到中秋扎燈籠

親子作業拼家長?

幼兒園:親子作業陪伴勝於結果 不主張評比

吟詩歌、吃月餅、做燈籠、猜燈謎、做中秋代言人、水果拼盤大比拼……昨日下午的班會課上,禪城區玫瑰小學各班以「我們的節日——中秋」為主題,開展了形式多樣的慶祝活動。

玫瑰小學中秋節慶活動上的燈謎。 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龍成通攝

記者在現場見到,活動前,各班班主任帶領同學一起布置黑板報,裝點節日氣氛。隨後的親子活動來了不少家長,大人孩子一起做燈籠,一起裝點水果拼盤,一起享受親子團圓的美好和幸福。

廣州日報訊全媒體記者陳昕宇

廣州日報訊 (全媒體記者陳昕宇)隨著中秋佳節臨近,一年一度的中秋燈籠手工大賽又在禪城的各個小學、幼兒園家長朋友圈中拉開了序幕。記者了解到,為了孩子的手工製作燈籠作業,不少家長專門找攻略討秘籍,甚至直接從淘寶上網購手工燈籠,為的就是孩子在幼兒園評比中獲得老師的讚賞和好評。然而這樣的做法也偏離了幼兒園布置親子手工作業的初衷。而今年有幼兒園就不走製作燈籠套路,把中秋親子活動的選擇權交給了家長。

家長:為拼燈籠自己熬一晚

隨著中秋臨近,各家幼兒園的家長們的朋友圈,再次被各式各樣的燈籠刷屏攻佔。孩子在禪城一家幼兒園念中班的家長王女士稱,同齡孩子的家長一討論才知道,原來各家幼兒園不約而同地給家長們布置了「做中秋主題燈籠」的親子作業。

玫瑰小學中秋節慶活動現場,節日氣氛濃鬱。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龍成通攝

據王女士介紹,孩子從小班那一年的中秋節,就開始做燈籠。開始時她讓孩子多動手,自己從旁指導。結果去年孩子把燈籠拿回班裡一比拼,眼含淚花回家來。「其他孩子交回去的作品實在是太漂亮了,根本不可能是孩子自己動手做的。」王女士問了同班的家長,果然如她所想。更讓孩子傷心的是,老師還給孩子們的作品進行了點評和評獎,靠自己動手製作的燈籠作品當然榜上無名。

「今年又要做燈籠,我早早想好了應對辦法。」王女士稱,自己在朋友圈上經過幾天觀察篩選,挑了一個她認為難度最大最炫酷的作品,然後託朋友拍下製作過程的每個步驟,然後花了整整一個晚上,終於做出了成品。「還有的家長更誇張的,上網直接買作品,然後哄孩子說是自己做的。」家長林先生無奈稱,原本是親子作業,但在眾多爸媽的參與下,活活變成了是燈籠選美比賽,孩子其實也並沒有參與其中。

「這樣一年一度的親子作業變成了爸媽作業,也加重了家長們的負擔。」林先生稱,其實除了中秋節,還有的幼兒園在春節、聖誕節、端午節也會布置相應主題手工作業,家長們是「每逢佳節倍頭痛」,感覺疲於應對。

破解:親子作業選擇權交給家長

不過,記者也了解到,今年有一些幼兒園在中秋親子活動上採取了比較創新的做法,將選擇權交給家委會自由組織選擇。在禪城區中心幼兒園,今年的中秋活動每個年級組都有不同,在大班組,大一班的孩子是做水果拼盤,大二班的孩子做月餅,大三班孩子做中國結,而大四班的孩子則選擇了做水果燈籠。

「其他年級方面,小班年級的孩子考慮到年齡比較小,只是安排賞月、猜燈謎的親子活動,不會有手工作業。而中班的孩子上個星期組織去了蓮峰書院徒步,了解歷史建築背後的故事。」禪城區中心幼兒園盧江碧園長稱,這些活動,都是由家委會的家長們自行決定的。盧園長稱:「為了避免說手工作業是家長包辦,我們的親子活動都是現場進行,而不是讓家長交一個燈籠回來。」

園方:親子作業家長不該「包辦」

「無論是哪個節日的親子作業,我們都不主張老師進行評比。」禪城區另外一所公辦幼兒園的園長表示,一些家長對幼兒園布置作業的初衷有所誤解。「有些教育理念比較好的家長,在完成親子作業時會注重從旁去引導孩子,給予孩子一些開放性的建議。」該園長稱,但現實中確實還有一些持保守態度的家長,會採取包辦的辦法幫孩子完成作業。

「如果家長單純以結果為導向,親子作業也就失去了意義。」該園長稱,幼兒園留意到一些班級有評比的苗頭後,會跟幼兒園老師說,對孩子的燈籠作品進行展示時,注重的應該是觀摩和分享的過程,而不是老師去進行點評。「可以讓孩子去口頭表達,自己對作品的理解和看法,從而引導學生發現美、體驗美、評價美的過程。」

「家長在幫助孩子完成手工作業的時候,心態也應該轉變,更多的應該是把親子活動當做陪伴孩子一同成長的過程。」盧江碧建議,親子手工活動儘量邀請家長到幼兒園,一同陪伴孩子完成。

相關焦點

  • 中秋節布置家長同做燈籠作業引熱議 幼兒園:陪伴勝於結果
    ­  破解:親子作業選擇權交給家長­  不過,記者也了解到,今年有一些幼兒園在中秋親子活動上採取了比較創新的做法,將選擇權交給家委會自由組織選擇。在禪城區中心幼兒園,今年的中秋活動每個年級組都有不同,在大班組,大一班的孩子是做水果拼盤,大二班的孩子做月餅,大三班孩子做中國結,而大四班的孩子則選擇了做水果燈籠。
  • 家長吐槽幼兒園親子作業難 被逼成「手工達人」
    昨日,福州倉山一民辦幼兒園中班家長向本報968111「吐槽」說,幼兒園經常給家長布置親子手工作業,而且有一定難度,對家長來說是一個不小的負擔。  熬夜做手工,家長逼成「手工達人」  林女士的孩子在倉山區華夏濱江幼兒園讀中班。前不久,幼兒園布置了一個製作房屋模型的手工作業,要求家長與孩子共同完成。林女士說,自己從事餐飲業,對手工一竅不通。
  • 幼兒園布置親子作業,家長使出十八般武藝,老師:這屆家長真有才
    最近網絡上就出現了一些幼兒園的親子作業照,這些親子作業都是出自學生家長之手。看著這些幼兒園的親子作業,不禁讓人佩服。因為連簡單的蔬菜水果,在家長的手裡變成了栩栩如生的動物。 面對幼兒園布置的親子作業,家長使出十八般武藝,就連老師也誇讚:這屆家長真有才 幼兒園布置了新的家庭作業,要求用蔬菜製作動物的形狀,於是在第二天展出孩子們作業時候,各種各樣的「動物」來到了幼兒園的展示架上,有了家長利用土豆和胡蘿蔔,製作了一隻可愛的小豬,利用胡蘿蔔做出了豬的耳朵,鼻子,尾巴和四肢,並用牙籤固定。
  • 樹葉拼畫集石頭 幼兒園作業鍛鍊孩子或折騰家長
    「為了幫女兒搜集樹葉拼貼畫,我花了2天的時間。」昨天,家住武昌的王女士抱怨:幼兒園的作業,如今咋這麼麻煩?記者採訪了解到,做樹葉畫、用蔬菜做動物、拼水果拼盤、做小報、收集石頭……眼下一些幼兒園布置的手工作業,讓不少家長很糾結:做,作業基本上由家長代勞;不做,孩子難向幼兒園交差。這樣的家庭作業到底是在鍛鍊孩子還是在折騰家長?
  • 幼兒園親子作業花樣多,家長諷刺:不是作業是「虐爹」,真如此嗎
    親子作業是幼兒園為了增強孩子的動手能力,增加親子時光設置的,但眾多家長卻表示被親子作業折磨得疲憊不堪。老師要求蔬果做動物,寶爸苦不堪言:當個家長可真難安安五歲了,讀幼兒園大班。再比如孩子是否有足夠的耐心,動手能力的強弱等均可以在親子作業中體現出來。家長可以把親子作業當作了解孩子的一個渠道。幼兒園應合理安排親子作業,勿讓親子作業成為家長難題很多家長將親子作業視為苦差,只求完成,不懂親子作業的目的,這和幼兒園的不合理安排有關。
  • 家長感嘆幼兒園作業折騰人 做功課是「拼娘」
    「現在找工作拼爹,做功課拼娘。」近來,不少家長在微博上吐槽,幼兒園、小學三天兩頭布置出小報、做燈籠、廢舊材料創意設計等各種雷人回家作業,遠遠超出孩子的能力,令家長疲勞應付。記者採訪了多所幼兒園、小學的家長,收集各種挑戰家長底線的另類作業,對這些作業,有的家長表示相當折騰人,有的則表示盡力而為不必過於計較。老師們則表示,親子作業更多的是希望家長們的指導,而非大包大攬。
  • 家長感嘆幼兒園作業折騰人 做功課是「拼娘」
    」「兒子呼啦呼啦睡了,老爸老媽加班做老師布置的作業!」「現在找工作拼爹,做功課拼娘。」近來,不少家長在微博上吐槽,幼兒園、小學三天兩頭布置出小報、做燈籠、廢舊材料創意設計等各種雷人回家作業,遠遠超出孩子的能力,令家長疲勞應付。記者採訪了多所幼兒園、小學的家長,收集各種挑戰家長底線的另類作業,對這些作業,有的家長表示相當折騰人,有的則表示盡力而為不必過於計較。
  • 幼兒園親子手工作業變味 次數多要求高還評比家長
    幼兒園親子手工作業緣何變了味兒  調查動機  為了提高孩子動手能力、增進家長與孩子的交流,不少幼兒園常常布置各種親子手工作業。幼兒園的初衷無可厚非。然而,不少家長在參與親子手工作業過程中發現,這些高要求的作業非但無法讓孩子參與其中,而且讓家長身心俱疲。
  • 幼兒園親子作業「逼瘋」家長,媽媽三下五除二做出它,網友:絕了
    孩子們在上幼兒園之後,每天都會有作業要完成,現在幼兒園裡面經常會留一些親子作業,讓父母和孩子一起完成,很多家長因為白天有很忙的工作,而晚上還要幫助孩子做手工作業,也感到身心俱疲。
  • 幼兒園「奇葩」親子作業,家長抓狂:這到底是誰的作業
    誰曾想,孩子長到了五六歲,終於上幼兒園了,我們卻又開始了另一場「噩夢」,老師隔不了幾天就會給孩子布置所謂的「親子作業」,這樣的作業沒有最「奇葩」,只有更「奇葩」,實在是讓做父母的有點「猝不及防」。下面就來看看這些年我們做過的那些「奇葩」的親子作業。
  • 幼兒園布置親子作業,媽媽「認真」敷衍了一年,結果令她悔不當初
    當然,幼兒園的小朋友也是有家庭作業的,不過這個作業不費墨水,費的是家長的耐心和聰明才智!幼兒園布置親子作業,媽媽嫌煩一直敷衍,一年後悔不當初幼兒園常常給孩子布置一些親子作業,讓家長協助孩子完成,親子作業大部分都是手工,看起來有意義,做起來很麻煩!
  • 幼兒園親子作業:用水果蔬菜做手工,看到交上來的作業,老師樂了
    現在孩子上個幼兒園,老師會布置各種各樣的作業,搞得家長也是非常頭疼,但也沒辦法。老師布置的作業必還要保質保量的完成,並且有時候孩子完成作業的時候要調動全家的力量完成。最近有一所幼兒園的老師布置了一個親子作業,要求用各種各樣的蔬菜水果做一個小動物出來,並且要求孩子和家長一起完成。
  • 家長對幼兒園作業不堪重負
    例如,網友吐槽自己曾將「橘柑」理解成「豬肝」,於是第二天帶著一個血淋林的豬肝;還有一位網友小時候將「手墊」理解為「手電」,結果父親竟然用幼兒園發的皮革做了一把手電筒。  一位父親張先生透露,雖然自己的女兒已經過了幼兒園階段,但孩子在幼兒園階段的作業大多是由家長幫忙完成的。張先生記得孩子讀幼兒園時老師曾布置過一份與「發酵」相關的作業,大概是讓孩子第二天將發酵過的作品帶到學校。
  • 親子作業成家長「親自作業」:有家長已被逼成手工達人
    親子作業,鍛鍊孩子還是折騰家長?   「自從孩子上了幼兒園,我也被逼成了手工達人」「孩子已經睡了,我和孩子他媽還在加班做老師布置的作業」「三年級就要求孩子做PPT,幸好家裡有大學生幫著做」……  在社交平臺上,家長們對親子作業「雷人」「折騰」的吐槽並不鮮見。
  • 幼兒園親子作業:看完家長們的作品,都是隱藏的「絕世」高手!
    現在我們實行的是「素質教育」,從幼兒園的教育開始,就很注重家長與孩子的親子關係培養,特別是有些公立幼兒園,隔三差五就會布置一些「親子作業」,其實這樣不但讓孩子能學會動手的能力,更增加了和家長之間的互動!
  • 幼兒園作業「虐哭」家長,網友:超值,交一份學費全家都上幼兒園
    當然有些爸媽沒有這個手藝,只能拼創意了,動手DIY一個手工作業也多的去了,總不能讓娃沒作業可交吧。不過這項作業動動腦筋,通常還是能完成的。③廢物利用作業幼兒園老師讓家長輔導孩子做一項廢物利用的作業,結果家長因為家裡沒有廢物,平時都給扔了,於是滿大街「收破爛」找瓶瓶罐罐塑料勺子,被人當成神經病,簡直太慘了,還好最後勉勉強強的把作業完成了。
  • 樹葉拼畫盒搭模型 「親子作業」成家長負擔
    現在不少的幼兒園或者小學,都喜歡給孩子布置一些需要在家長幫助下,共同完成的「親子作業」,比如說用樹葉拼一幅畫、用廢舊盒子搭個模型、畫份手抄報、做份PPT等等。這些花樣百出的「親子作業」,讓家長們真是操碎了心,愁白了頭,對此,好多家長表示十分頭疼。
  • 幼兒園作業考孩子還是家長?凱布克kambukka表示你可能誤會了
    「一聽到親子作業,我就覺得頭大!」「這親子作業也太奇葩了,孩子哪會做這些,還不是布置給家長做的嗎!」「哎,大好周末,幼兒園又給家長留作業了!」一提到親子作業呀,家長是避之不及,連《奇葩說》裡閃閃發光的陳銘老師,在幼兒園作業面前也成了「廢柴」家長,幹啥啥不會,直呼自己大學白讀了。
  • 幼兒園作業是「中秋燈籠」,寶媽:不是培養孩子,是鍛鍊家長
    01 自從9月1日開學後,第一次做學生家長的朋友們感覺很崩潰。家長們紛紛吐槽:自從孩子上了幼兒園,動手能力也有了,腦袋瓜子也靈活了,沒辦法啊!一天一個作業應接不暇,孩子做不了,還不得家長做呀!要是家長沒點手藝,都不敢讓孩子上幼兒園。
  • 拍視頻打卡、親子手工?幼兒園諸多「另類作業」,家長受得了不?
    幼兒園三天兩頭就布置各種各樣的作業,這些作業多半都是通過老師和家長的微信群公布。例如前幾天就要監督孩子做家務。如果僅僅是簡單地做家務還好,但是還要媽媽錄視頻。每天家長都忙得要死,根本沒有時間去視頻打卡。之後,琳琳的媽媽忍受不了了,就委屈地在朋友圈寫下一條朋友圈:真的不想再配合幼兒園完成各種任務了,我真的是太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