酈英傑
11月28日,「美國在臺協會」臺北辦事處處長酈英傑在臺灣出席一場研討會時聲稱,臺灣已是全世界公認的最大美國武器採購方,今年也是臺灣採購美國武器花費最多的一年。他聲稱,下任美國政府仍會履行「與臺灣關係法」。
酈英傑還聲稱,這些軍售對臺灣提升「不對稱作戰能力」具有相當關鍵的力量。2019年美國對臺軍售107.2億美元,放眼2021年,美國政府已通知國會對臺軍售52億美元。據臺媒統計,從美國總統川普上任開始到今年11月以來,美方已經十度宣布對臺軍售,總金額已超過破紀錄的5000億新臺幣。對此,綠營內部一片叫好,紛紛點讚,吹噓民進黨做到了過去國民黨施政時期「做不到的事」。
民進黨籍民代許智傑說:
「
這麼大筆軍購有兩個意義,一個是過去馬「政府」有錢想買也買不到,第二個是拜登政府上任之後,仍然支持臺灣。
」
民進黨籍民代陳亭妃表示:
「
這非常清楚地表明,不論是拜登或是川普,整個軍購都是延續的,也不會因為誰的就任而改變,所以我相信這就是「定海神針」。
」
美國巨額對臺軍售,民進黨方面一片歡呼叫好,國民黨方面卻另有考量: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針對此事,有島內網友在社交網站留言諷刺——
「美國在臺協會」認證,臺灣是美國軍售最大的冤大頭!
應該是高價收垃圾最大戶才對。
美國拉著臺灣「惹毛」大陸,把兩岸關係搞緊張,然後逼著臺灣買貴得要命的軍火,這就是史上最好「臺美關係」?
就在外界對此事議論紛紛之時,臺防務部門今天(29日)下午急忙發布新聞稿進行「澄清」,稱明年「並無規劃新增對美提出52億美元的重大軍購項目」。
丁樹範
對於「臺美關係發展」,臺灣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名譽教授丁樹範受訪時表示:在過去4年川普政府時期,美國官員來臺不少,但這些人基本上屬於「功能性」官員——看似熱鬧有餘,但實質不足,如談衛生政策、環保政策等。坦白說「臺美關係」並沒有實質上的進展。這表示川普也很清楚,派人來臺不能派一些政治敏感度較高的官員,雖然看起來很多,但跟過去馬英九施政時期並無不同。
《海峽新幹線》時事評論員嚴峻也指出:
過去四年美國國會確實通過了一系列「親臺法案」,川普政府也派了一些「高官」到臺灣。但認真分析的話,就會發現臺灣方面吹噓說「美臺」自1979年「斷交」以來「訪臺」的「最高」層級官員就是美國衛生部長阿扎,但他也就是一個部長級。所謂的「最高層級」是指阿扎在美國總統順位繼承上,比國民黨時期已經「訪問」過臺灣的一些部長級官員的排位靠前一點。至於美國國會近期通過的「友臺法案」,其內容條款在以前的「與臺灣關係法」裡已經有所體現,在這個意義上是有一定重複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