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飄水萍遇心元,六載足跡隨空老。
管它體式到哪般,卻得心清水似煙。
腦空轉,意難全,又入南師法雨天。
經綸三教皆如如,我為瑜伽君為誰?
自洞山禪寺和老師一別月餘,甚是想念。庚子孟秋,再見空老與雪老師,算來已是第六載,兩位老師依然自在散淡,且更添幾分人間煙火氣,許是有了「精靈」小米粒的緣故。
心元 • 老師
如未記錯,這期班裡連續跟隨老師最久的,應該是我。因此總會有新來的同學問我:「你為什麼只跟空老學習阿斯湯加瑜伽?」亦有問:「空老每年講的東西不一樣嗎?有更新嗎?」復有問:「跟隨空老這麼久,你體式練到了幾級?」……諸如此類的問題有時我不知如何作答。
洞山禪寺某日晚課,睿智幽默的延融師父為我們講《三十七道品》。《三十七道品》是為追求智慧,趨向解脫,獲得證悟,進入涅盤境界的道路,此為正法無疑。由此心生疑問:「我們所練習的瑜伽是正法?」體式裡只有肌肉,會是正法嗎?瑜伽裡只有體式,會是正法嗎?
洞山禪寺 • 道場
每每課上,空老總是會強調「瑜伽正確的走向」,在我理解,恰是在教導「何謂正法。」道家修煉丹道有八要決「法侶財地師德慧悟」,修習瑜伽,同樣也少不了這八要訣。
恰以此篇學習心得,分享關於「正法」的一些漏見之餘,也算是對以上各種問題的解答。
洞山禪寺 • 白玉佛像
想起《景德傳燈錄》中一則公案:唐開元年間,馬祖道一禪師(曹洞宗開山祖師洞山良價禪師的師祖),來到南嶽山,在一個草庵裡修習禪定。南嶽般若寺的懷讓禪師見馬祖每日閉門用功,不知他的功夫是否正確,就來敲門,可裡面無有回應,又大力拍門,把門拍得山響,馬祖終難以忍受,只得開門。
洞山禪寺 • 依山傍水
懷讓禪師問道:「大師每日枯坐於此,若不修止觀功夫,怎能成佛?」馬祖未理解懷讓禪師的用意,反而覺得厭煩,又閉門打坐。懷讓禪師念頭一轉,撿來一塊磚頭,在馬祖草庵前用力磨起來,一連磨了很多天,聲音刺耳非常,馬祖無法靜心打坐,開了庵門,循聲找去,見是那天敲門的和尚在磨磚,責聲問道:「禪師,你磨磚究竟是要幹什麼?」
洞山禪寺 • 大雄寶殿
懷讓禪師哈哈一笑:「我磨磚是想做一面鏡子。」
馬祖詫異:「磚哪能磨成鏡子呢?」
懷讓禪師言:「對呀,磨磚不能成鏡,一味枯坐豈能成佛?」
馬祖一聽,豁然開悟,如醍醐灌頂,心悅誠服地拜入懷讓禪師門下聆聽教誨,終成禪宗的一代宗師。
洞山禪寺 • 南師手跡
磨磚成鏡、掘地尋天、緣木求魚或炊沙作飯,是正法耶?
古云:「未聞道,難者在法……」要瑜伽有所成就,必須得法。眾多瑜伽流派,亂花漸欲迷人眼,我們應該如何選擇呢?
佛法「四原則」中「依法不依人」,可以借來一用。我們應該依瑜伽的正法,即一切以成就瑜伽最高目的(法雲三摩地)為導向。
洞山禪寺 • 準提佛母
很多時候,作為學生或弟子,可能陷入了對老師或上師的個人崇拜當中。見到這個老師長得漂亮身材又好,體式棒棒的,還穿了最新款的LuLu裸感褲,好時尚,我好喜歡這個老師。遇到那位老師只對我好,總是輔助我,給我新的體式,教學時好有魅力,聲音有磁性,Ta講的我都喜歡聽,都認為是對的,愛得不行不行的,其他老師教的我都不喜歡,一概不理,不以為然……云云。
此為正法耶?
洞山禪寺 • 古蹟原貌
而作為老師,只宣稱自己是「XX地區獨有……」、「國內首位……」、「大陸唯一……」「首創……」等類似頭銜。
或者只讓學員不斷去徵服高難度體式,能給學員某個授權或認證。這個學員今天送了條種草已久的花褲子給我,那位學員昨晚請我吃大餐K歌了,明天我要明天要多輔助多給Ta體式……等等。
此為正法耶?
洞山禪寺 • 禪堂
有些學員覺得我課上太嚴格,有時候近乎苛刻。是的,關於瑜伽,不管任何人來學習,我從始至終都秉持「寧將此心下地獄,不把佛法送人情」的精神。因為我們要真的走在正法之路上。
盲目地崇拜模仿大師,恰是對正法最深的背叛。
洞山禪寺 • 晨鐘暮鼓
我們嘗試從四個方面來理解「法」的含義,再審查自己的練習是否契合正法。
一、選擇正確的且合適個人的法門。
從古自今,關於修行的法門數不勝數,眼花繚亂。瑜伽亦如是,從古典瑜伽分類(奉愛、智慧、行動和勝王)直到現代哈達瑜伽中各風格的流派(阿斯湯加、艾揚格、流等),為世人所喜愛。
佛家也把各經典統稱為「八萬四千法門,皆可成道。」但這不代表我們需要把每個法門都學習一遍,或者真的都學習一遍,就能開悟?絕無可能。
洞山禪寺 • 五觀堂
當我們選擇一個法門時,要學會思考和分辨:
1、這個法門的目標是否追求終極解脫、參透宇宙真相、生命真諦。
任何一個法門,不管以任何步驟進入,過程怎麼簡單或複雜,如果不是以證悟為目標,都是在做無用功,毫無意義。
洞山禪寺 • 齋前供養
2、這個法門能否將道之根本和基本修行原理講清楚。
如果連道理和原理都講不清楚,怎能證悟?任何法門,如為聖人所傳,有傳承之道,基本不會走偏。
《金剛經》云:「一切聖賢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修行原理各有各樣,直抵「道」的過程是有為的,有相的,而「道」的最終境界是無為的,無相的。
兩者缺一不可,切勿有所分別。
3、是否為「性命雙修」之法。
「性」:指的是精神或靈性等精微層面;「命」:指的是身體粗身層面。瑜伽中,有些流派,只追求靈性成長而忽略身體,艾揚格大師講:「身體是靈魂的廟宇。」身不安,則心不安;心不安,則神不安。有些流派,一味鍛鍊身體不管精神,如同豪華別墅裡住著一個傻子。況且,身體能維持多長時間?
無論偏重哪一方,都會影響修行的進度。故,修行應該「性命雙修」。
洞山禪寺 • 行如風
4、是否合適自身條件的法門。
每個人的身體條件、業力以及秉性等都不一樣,甚至是第六感或直覺,都會導致選擇法門時各不相同。僅僅在瑜伽體式這一小部分練習中,就風格迥異。
比如:有人第一次看到阿斯湯加瑜伽中的前後穿越,立刻喜歡上了,也許這就是你和阿斯湯加瑜伽的緣分;有人特別喜歡體式的精準和細節,你則可能更適合艾揚格瑜伽;有人偏愛自由無拘束的練習,你應該去體驗流瑜伽;當然還有人嘗試過很多個流派,最終選擇了某一個。
佛家和道家中數不清的修行法門,亦如是。所以,隨緣歡喜,切莫強求。
洞山禪寺 • 喵星人日日聽經
二、找到相應的法門後,要認真學習具體的練習方法、要領和次第。
比如體式,不同流派對同一個體式,進入退出的方法步驟就不盡相同;不同老師對同一個體式的教學也不一樣;甚至是不同基礎的練習者對同一個體式的練習方法也有所差別,所以不能一概而論。
再到更精細內在的呼吸法,更是有很嚴格的練習方法和次第,切記身體在靜坐時不得安穩,則不要輕易擅自嘗試練習呼吸法,不要亂來,很容易身體出問題。這裡暫不展開論述。
打坐,能真正顯現一個人的修為工夫。打坐不是坐著就行了,冥想也不是什麼都不想或什麼都想,其中有很多奧義和嚴格要求。佛家修四禪八定,瑜伽修有種子三摩地到無種子三摩地,一步一個境界,在不同的階段該如何修煉,都有不同的方法去做循序漸進的修行,這對於通往證悟,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所以,不懂不要亂來,找有修有證且和自己相印的老師,長期跟隨,依教奉行。
洞山禪寺 • 祖師塔
三、先一門燻修,再博採眾長。
「知識沒有深度,就毫無廣度。」找到相印的法門後,深入其中,一門燻修,十年起步,切莫三心二意,得隴望蜀。如果今天感覺能量滿滿搞一通阿斯湯加瑜伽,明天朋友說哪裡有個艾揚格瑜伽課特別好,又跟著去玩一次,後天心情不美麗了陰瑜伽趴一會兒。
這等於走幾步此路,又去走幾步彼路,終無進步。如同上了幾個一年級,結果還是一年級。
當真正深入修習這個法門到一定階段,會發現前面階段所累積的疑惑,一點點在解開。然後會出現一些新的疑惑,繼續深入,繼續解開,循環往復,直至完全透徹。
比如對於阿斯湯加瑜伽的序列,很多人有很多疑惑,為什麼序列要這樣安排?為什麼三朵蓮花要排在最後?為什麼後彎這麼重要?為什麼這為什麼那……如果老師給你的回答你並不信服,那最好的方法就是不斷去實踐,一定會找到答案。不過,你深入之後,會發現某些答案其實並不重要。
道家講「百日築基,十月懷胎,三年哺乳,九年面壁」,這前後就十三年了,求道之路,真的需要很長很長的時間,這輩子不夠,再下輩子吧,下輩子還不夠,再下下輩子吧。
佛家也講:「學佛一年,佛在眼前;學佛三年,佛在大殿;學佛十年,佛在天邊。」怎麼越學越遠呢?是的,堅持正法的初心和精進真的很難。
洞山禪寺 • 如畫
當然,世上沒有一個完美的法門,也沒有一個法門能適用於每一個人。如果這個法門或某位老師標榜自己的最好,要宣誓「只能練習這個,其他的不能練習」,甚至抨擊詆毀其他流派。請速速遠離。
空老的課,深入淺出,極精微盡廣博。為了讓同學們儘可能明白關於「阿斯湯加瑜伽」的終極奧義,總會輔之以很多儒釋道的知識來融會貫通。每次聽得或如痴如醉,或歡喜無限,或慚愧至極,或當頭一棒,或發人深省……
洞山禪寺 • 空老講課
要明白,瑜伽不只有體式;佛法不只有念經;道家不只有煉丹,儒家不只有子曰。每個法門都有值得學習借鑑的地方,應虛心請教學習,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歸元無二路,方便有多門。」應以一門為主,其餘為輔,才能更全面地精進。
洞山禪寺 • 我們住這
四、諸法空相,實不可得。
瑜伽中的體位法、呼吸法、身印法等各種需要去實踐的東西,都是方法,就是工具,不是目標。若執著於此,則本末倒置,阻礙自身。
過河需要藉助舟楫,過得河了,不需要再背著舟楫前行。體式做得不好,就努力去做,同時要明白體式就是工具;體式做得很好了,就嘗試放下體式,向內走走看,一定有不一樣的東西在等你。
洞山禪寺 • 一步一景
《道德經》教導:「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沒有證悟前的修習期間,要多靜坐,多練習,多看書,不斷完善提升自己,這些都是敲門磚的作用,為敲開「道」之大門而勇猛精進。如得正果,就需要毫無留戀地放下敲門磚。
外在的法,終是修的內在的心,修心的本就是要去除分別與我執,那為何還要執迷不悟。所以,《瑜伽經》教導:「要瘋狂而又不執著的練習。」《金剛經》亦云:「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洞山禪寺 • 茶室
以一則故事結束來這篇淺顯的學習心得吧。
佛陀在世,講經說法四十九年,應得度者皆得度。魔王波旬看到佛祖度了很多人,心裡很不舒服,他來見佛,請佛趕快涅槃:「你度了那麼多人了,可以涅槃了。」
佛祖覺察到自己與娑婆眾生的緣分已到,就答應了波旬的請求。
魔王波旬說:「你涅槃後,我一定要破壞你的佛法。」
佛說:「佛法是正法,沒有任何力量能破壞。」
魔王波旬說:「哼哼,正義永存,邪惡也不會消失。你在世時也不是人人都信仰你,我的徒子徒孫不也很多嗎?人性本惡,學壞容易學好難。你入滅之後,信仰你的人會越來越少,信仰我的人會越來越多。」
佛說:「你破壞我的佛法對你沒好處。佛光是普照之光,照耀著善良的人,也照耀著邪惡如你之人。如果正法時代一旦結束,你的福報也就玩了,等待你的就是無間地獄,你會在地獄中受無量種種苦。」
魔王波旬:「我知道佛祖是不說謊的,但是,佛祖你也知道命由心造。我會設法避免地獄之苦的。」
佛說:「多行不義必自斃,哪裡能避免得了!」
魔王波旬:「聖人無常心,以百姓心為心。波旬亦無常心,以百姓心為心。在順應百姓方面,佛祖你是比不上我的。你戒律森嚴,極力強調貪慾的危害,教人遠離貪慾。而我順應百姓的欲望,滿足百姓的欲望。眾生沒有貪慾哪裡有我波旬?」
佛說:「我有佛經留世。」
魔王波旬:「經典是死文字,要教化眾生,還是需要人來解釋。」
佛說:「我有僧寶留世。」
魔王波旬:「你要教化眾生得引進新人吧。你老人家不會拒絕我的弟子接受你的教誨吧。」
佛說:「不會。」
魔王波旬說:「到你末法時期,我叫我的徒子徒孫混入你的僧寶內,穿你的袈裟,破壞你的佛法。他們曲解你的經典,破壞你的戒律,以達到我今天武力不能達到的目的」
洞山禪寺 • 佛在性中
佛祖聽了魔王的話,久久無語,不一會,兩行熱淚緩緩流了下來。
魔王見此,率眾狂笑而去。
Namas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