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是中國的首都。我想每個中國人都會到北京旅遊。北京可看、可玩的地方很多,這裡推薦重點吧。
第一天:以天安門為中心的紫禁城周邊遊
天安門進——城樓遊覽——沿中軸線遊玩紫禁城——出紫禁城進入景山公園——景山公園遊玩。
第二天:早上天安門廣場觀看升國旗——參觀瞻仰「毛主席紀念堂」——參觀人民大會堂——中國歷史博物館——大劇院
第三天:天壇公園——頤和園
如果有時間,北京的景點實在太多了,一般可能也要最少7天才能走個大概,比如長城,比如園博園、三裡屯、西單等等。這裡主要介紹中國四大園林之一頤和園。
北京頤和園:
如何去:乘地鐵四號線,北宮門下車即到(北宮門);也可在西苑下車,經由同慶街西行500米到達頤和園東宮門(正門)
簡介:
頤和園位於北京西北郊,主要由萬壽山和昆明湖組成。
頤和園原是清朝帝王的行宮和花園, 1961年3月4日,頤和園被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8年11月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2007年5月8日,頤和園經國家旅遊局正式批准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
遊覽頤和園的九大景點:東宮門區,仁壽殿,排雲殿,樂壽堂,昆明湖,佛香閣,聽鸝館,銅牛與十七孔橋,諧趣園,後山後湖景區
東宮門區
東宮門是頤和園的正門,它坐西朝東,門楣簷下全部用油彩描繪著絢麗的圖案。六扇朱紅色大門上嵌著整齊的黃色門釘,中間簷下掛著九龍金字大匾,上書「頤和園」三個大字,為光緒皇帝御筆親題。門前御道丹陛上的雲龍石雕刻著二龍戲珠,為乾隆年代所刻,是從圓明園廢墟(安佑宮)上移來的,它是皇帝尊嚴的象徵。東宮門當年只供清朝帝後出入。
仁壽殿
仁壽殿在頤和園大門東宮門內。是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坐朝聽政、會見外賓的大殿。原名勤政殿,光緒時重建,改稱仁壽殿。東向,面闊七間,兩側有南北配殿,前有仁壽門,門外為南北九卿房,所陳的銅龍、銅鳳、銅鼎等,雕制均極精美。
排雲殿
排雲殿在萬壽山前建築的中心部位,原是乾隆為他母親60壽辰而建的大報恩延壽寺,慈禧重建時改為排雲殿,是慈禧在園內居住和過生日時接受朝拜的地方。「排雲」二字取自郭璞詩神仙排雲山,但見金銀臺」,比喻似在雲霧繚繞的仙山瓊閣中,神仙即將露面。從遠處望去,排雲殿與牌樓、排雲門、金水橋、二宮門連成了層層升高的一條直線。排雲殿這組建築是頤和園最為壯觀的建築群體。
樂壽堂
樂壽堂是頤和園居住生活區中的主建築,原建於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鹹豐十年(公元1860年)被毀,光緒十三年(公元1887年)建。樂壽堂面臨昆明湖,背倚萬壽山,東達仁壽殿,西接長廊,是園內位置最好的居住和遊樂的地方。堂前有慈禧乘船的碼頭「樂壽堂」黑底金字橫匾為光緒手書。庭院中栽植玉蘭、西府海棠、牡丹等名貴花木,取「玉堂富貴」之意。樂壽堂殿內設寶座、御案、掌扇及玻璃屏風。座旁有兩隻盛水果聞香味用的青龍花大磁碟,四隻燒檀香用的九桃大銅爐。西套間為臥室,東套間為更衣室。室內紫檀大衣櫃為乾隆時遺物。樂壽堂庭院內陳列著銅鹿、銅鶴和銅花瓶,取意為「六合太平」。院內花卉植有玉蘭、海棠、牡丹等,名花滿院,寓「玉堂富貴」之意。這裡的玉蘭花很有名,現在邀月門前一株是乾隆從南方移植來的。
昆明湖
昆明湖是頤和園的主要湖泊,佔全園面積的四分之三,約220公頃。南部的前湖區碧波蕩漾,煙波淼淼,西望起伏、北望樓閣成群;湖中有一道西堤,堤上桃柳成行;十七孔橋橫臥湖上,湖中3島上也有形式各異的古典建築。
佛香閣
佛香閣位於在萬壽山前山中央部位的山腰,建築在一個高21米的方形臺基上,是一座八面三層四重簷的建築;閣高41米,閣內有8根巨大鐵梨木擎天柱,結構複雜,為古典建築精品。原閣鹹豐十年(1860年)被英法聯軍燒毀後,光緒十七年(1891年)花了78萬兩銀子重建,光緒二十年(1894年)竣工,是頤和園裡最大的工程。閣內供奉著「接引佛」,供皇室在此燒香。
聽鸝館
聽鸝館原是乾隆皇帝為其母看戲所建,內有兩層的戲臺,因古人常借黃鸝鳥的叫聲比喻音樂的優美動聽,故名之為「聽鸝館」。鹹豐十年(1860年)遭英法聯軍焚毀,光緒時改建。在德和園大戲樓建成前,慈禧經常在這裡看戲,宴飲。現在聽鸝館已成為專營宮廷菜式的餐廳,先後接待服務過上百位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聽鸝館飯莊是著名的宮廷菜系飯莊。
銅牛與十七孔橋
十七孔橋坐落在昆明湖上,飛跨於東堤和南湖島之間,用以連接堤島,為園中最大石橋。石橋寬8米,長150米,由17個橋洞組成。石橋兩邊欄杆上雕有大小不同、形態各異的石獅500多隻。銅牛在昆明湖東岸,十七孔橋東橋頭北側。1755年用銅鑄造,稱為「金牛」。銅牛是為鎮壓水患而設。
諧趣園
諧趣園在萬壽山東麓,是一個獨立成區、具有南方園林風格的園中之園。清漪園時名叫惠山園」,是仿無錫惠山寄暢園而建。嘉慶十六年(1811年)重修後,取「以物外之靜趣,諧寸田之中和」和乾隆皇帝的詩句「一亭一徑,足諧奇趣」的意思,改名為「諧趣園」。園內共有亭、臺、堂、榭十三處,並用百間遊廊和五座形式不同的橋相溝通。園內東南角有一石橋,橋頭石坊上有乾隆題寫的「知魚橋」三字額,是引用了莊子和惠子在「秋水濠上」的爭論而來的。
後山後湖景區
後山後湖景區位於頤和園最北部,建築較少,林木蔥籠,山路曲折,優雅恬靜,與前山的華麗形成鮮明對比。一組西藏建築和江南水鄉特色的蘇州街,布局緊湊,各有妙趣。
頤和園用一個字形容就是「大」,畢竟「頤和園」屬於中國古代的皇家園林,作為中國古代帝王的皇家園林,頤和園可以說包羅了中國江南園林的建園風格,或可以說,江南私家園林是小巧而精緻的,而皇家園林(頤和園)就是大氣而豪放的。
到北京,一定要來遊玩「頤和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