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達加斯加島位於非洲大陸的東南海面上,為僅次於格陵蘭島、紐幾內亞島(也稱伊裡安島)和加裡曼丹島的世界第四大島嶼,隔莫三比克海峽與非洲大陸相望。面積為62.7萬平方千米,是臺灣島的16倍。
島的形狀呈狹長形,南北窄、中部寬。是南回歸線穿過印度洋的最大島。
馬達加斯加島屬於大陸島。在1.65億年前,這座島嶼曾與非洲大陸相連,後來東非因發生了劇烈的地殼運動,就形成了東非大裂谷。與此同時,這座島嶼就從非洲大陸漂流出去,就成為了非洲第一大島。
馬達加斯加島中部是南北走向縱貫全島的高原山地。高原偏居島的東部,全島地形不對稱。高原面上丘陵、火山、盆地錯綜分布;高原東部邊緣是一大斷層,致使東坡陡峻,東部沿海平原狹窄(寬16-80千米);高原西部坡度較緩,呈階梯狀緩慢下降,西部沿海平原寬100-200千米。境內河流縱橫,大致呈放射狀分布,分別注入印度洋和莫三比克海峽。
馬達加斯加全島氣候空間差異顯著,氣候的形成深受地形的影響。東南沿海屬熱帶雨林氣候、中部為熱帶高原氣候、西部為熱帶草原氣候。
非洲的馬達加斯島是世界第四大島,島嶼的神奇之處就是東西兩側的景觀呈現出明顯的「兩面派」——東側為熱帶雨林景觀,西側為熱帶草原景觀。這到底是怎麼形成的呢?
熱帶草原氣候一般分布在南北緯10-20°,所以馬達加斯加島的熱帶草原氣候屬於正常出現。熱帶雨林氣候的分布規律是南北緯10°之間,所以東側的熱帶雨林氣候則屬非正常現象。
熱帶草原和熱帶雨林氣候的差異,主要在降水量上。那麼,馬達加斯加島的熱帶雨林氣候是怎麼形成的呢?影響氣候的因素有:緯度位置、大氣環流、下墊面(地形、洋流、海陸位置等)、人類活動。前兩者為地帶性因素,後兩者為非地帶性因素。從緯度位置看,馬達加斯加島大致範圍在南緯12-25°,而島嶼東西兩側的緯度位置基本相同,所以可以排除緯度位置影響。從大氣環流看,馬達加斯加島主要位於東南信風帶。馬達加斯加島東臨印度洋,東南信風會從印度洋上帶來大量水汽。
馬達加斯加島的地形以山地為主,山脈呈南北走向,海拔大多在800-1500米。受地形阻擋,譚老師地理工作室綜合整理山脈東側和東部沿岸為東南信風迎風坡,多地形雨。
東部屬於熱帶雨林氣候,終年溼熱,年降水量達2000-3800毫米,年平均氣溫約24℃;西部處在背風一側,降水較少,屬於熱帶草原氣候,年降水量為600-1000毫米,年平均氣溫約26.6℃。島嶼東西兩側呈現出「兩面派」的特色。
馬達加斯加島還有半荒漠景觀
位於東南信風背風坡的馬達加斯加島西部,降水偏少,尤其是西南部沿海低地,年降水量不足500mm,乾燥少雨,形成半荒漠景觀,是全島最炎熱的地區。齊馬南佩楚察國家公園位於馬達加斯加西南部海岸線上,這裡氣候惡劣,年降水量不足300毫米,促成這裡獨特的生態,奇形怪狀的針刺植物是這個半荒漠的主角。馬達加斯加島兩岸均為暖流,東岸為馬達加斯加暖流,西岸為莫三比克暖流。暖流可以增溫增溼,對熱帶雨林氣候的形成也起著一定作用。
探究結論
馬達加斯加島的「兩面派」氣候中,熱帶雨林氣候屬非地帶性分異規律。這主要是大氣環流和地形的作用所致,洋流也起著一定作用。
馬達加斯加島地形以山地為主,山脈大致呈南北走向:
①山脈阻擋了來自海洋的東南信風,東岸迎風坡多雨,西部背風坡少雨(或形成多雨區和雨影區),形成氣候東西差異,使得東部形成熱帶雨林氣候,西部形成熱帶草原氣候;
②地勢高差大,形成氣候垂直差異(或隨著海拔升高,氣溫遞減,降水量發生變化)。
世界上的熱帶雨林大多分布在南北緯10度之間的赤道地區,常年受到赤道低壓影響,世界著名的亞馬遜雨林、剛果雨林和天堂雨林都分布在這一區域範圍內。
但是馬達加斯加島位於南回歸線附近,其東部熱帶雨林氣候形成,除了受海洋東南信風迎風坡影響外,還有馬達加斯加暖流的增溫增溼的結果。
自從在6000萬年前與大陸分離後,馬達加斯加島上的動植物一直在封閉的環境中自我演化。除了澳大利亞,馬達加斯加擁有的獨特動物物種比地球上其他任何地方都多。它是擁有著世界上最獨特的生態系統和豐富的動植物種類。有著「動物的天堂」、「生物的王國」等等之稱。
島上大約有20多萬種動植物,近98%的陸地哺乳動物、92%的爬行動物和80%的植物都為該島獨有。包括fossa(長尾狸貓)、小型食肉動物和大約35種狐猴在內,這些都是地球上的其它地方所沒有的。另外島上沒有非洲獅、非洲豹等大型的肉食動物, fossa是島嶼上最大的野獸(貓科動物)。還有馬達加斯加島上是沒有企鵝的哦。
1、物種豐富
原因:
①島嶼面積大,生存空間廣闊
②地形複雜,氣候差異顯著
③缺少大型肉食動物,天敵少
2、物種獨特
原因:島嶼長期與大陸分離
3、無大型肉食動物:
原因:森林面積廣,不適宜非洲獅、非洲豹等大型肉食動物的生存
馬達加斯加人的房屋與非洲大陸的房屋截然不同,卻與東南亞各族人民的房屋極其相似,地基很高,房頂又高又尖。
馬達加斯加島大多數地區與東南亞氣候特徵相似,高溫多雨;房屋地基很高可以防潮;房頂又高又尖,坡度較大,便於排水、通風。
另外,在馬達加斯加,人們對牛有著一種特殊的,近乎狂熱的崇拜。牛為財富的標誌。牛頭為國家的象徵。牛像孩子一樣要接受洗禮,一個星期中的某一天不能強迫牛去幹活。在馬路上,如果汽車與牛群相遇,譚老師地理工作室綜合整理汽車必須讓道於牛群。「不得無故傷害牛」是該國人人都遵守的信條。他們在對待牛的態度上和印度人不謀而合。
馬達加斯加是世界最不發達國家之一,國民經濟以農業為主,工業基礎薄弱。農業人口佔全國總人口80%以上,出口收入的70%來自農業。馬土地肥沃,氣候適合各種熱帶、溫帶糧食和經濟作物生長,種植的農作物主要有水稻、木薯、甘薯和玉米等。馬達加斯加礦藏豐富,其中石墨儲量居非洲首位。馬達加斯加境內旅遊資源豐富,近幾年重點在發展旅遊業。
轉自丨譚老師地理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