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6月6日19時48分訊(見習記者 馬晶涵)今(6)日,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從「歸去來兮——2019中國酉陽鄉村藝術季」新聞發布會上獲悉,預計今年10月疊石花谷景區將正式開園,同期開放2019年首屆中國酉陽鄉村藝術季的藝術展。
中國酉陽鄉村藝術季是鄉村公共藝術在重慶最高級別的聯合活動,是大型鄉村公共藝術在全國範圍的率先開展,是全球化背景下的地方性藝術實踐,更是對黨和國家「鄉村振興戰略」的積極踐行。
新聞發布會現場。桃花源旅投集團供圖 華龍網發首批藝術作品公布
藝術遞交第一份鄉建答卷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在新聞發布會現場了解到,中國酉陽鄉村藝術季正式公布了第一批藝術作品——焦興濤的《溝通之介》、傅中望的《鬥笠》和劉佳的《對話》。本次活動的總策展人之一,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四川美術學院副院長焦興濤,其作品《溝通之介》取材為柴,用柴垛塑型的方式,把傳統農耕社會一脈相承的習俗與城市日新月異的科技結合,利用當地原料,展現現代通訊對城鄉交流壁壘的突破。更富有交互價值的是:這組以劈柴堆砌的號碼正是焦興濤教授的手機號,活動期間大眾可以撥打這個號碼向藝術家本人提問,藝術不僅可觀賞,更可參與。
焦興濤教授講解作品創作思路。桃花源旅投集團供圖 華龍網發據悉,在發布會現場,四川美術學院為酉陽縣授予「藝術創作基地」以及中央美院雕塑係為酉陽縣授予「實習基地」。首批三件作品後,還會繼續以邀約、徵集的方式,創造出多樣化、先進性、參與性兼備的作品,呈現鄉民需要的藝術,為酉陽當地的鄉村觀光旅遊休閒產業供血賦能,打造藝術介入鄉建的可借鑑範本。
中央美術學院為酉陽授牌。桃花源旅投集團供圖 華龍網發打造創新型文化藝術旅遊IP
尊重自然與藝術的「酉陽模式」
據了解,「中國酉陽鄉村藝術季」是重慶酉陽縣政府打造的2019年度文化農旅盛事,旨在通過藝術介入鄉建的形式,打造創新型文化藝術旅遊IP,進而探索藝術振興鄉村的新道路。藝術季組委會本著尊重藝術、尊重創造的原則邀請藝術家,其形式與手段以藝術家個人喜好和習慣而定,但在項目中,藝術家需要轉換角色,以三農服務為基本立場,成為鄉村的建設者、農民的合作者,和農民一起做藝術,做農民需要的藝術,以其生活環境為背景和載體,將現場、公眾、藝術、生態、功能有機結合,從而使作品從鄉村生長出來——這就是本次藝術季創造的「酉陽模式」。
傅中望作品《鬥笠》。桃花源旅投集團供圖 華龍網發藝術季切合「在地性、話題性、藝術性」三大要素,於中國酉陽一村落、一季藝術活動持續進行,涵蓋酉陽疊石花谷、菖蒲花田、紅花村三個地區。2019年的主題為「歸去來兮」,傳達「歸去隱逸,來兮釋懷」,返璞歸真、回歸自然的價值觀。把對酉陽當地歷史記憶、地域特色、民族特點的深入了解,融入進對當代藝術的思考與展示,以全新的陳列方式,營造具有鄉村特點和藝術精神的「現代鄉愁」。
藝術季開幕+景區開園
酉陽疊石花谷蛻變成蝶
據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了解到,疊石花谷位於重慶市酉陽縣城南郊12公裡的板溪鎮,氣候溫和,冬無嚴寒,夏無酷暑。以山地、淺丘地形為主,地表多石且高低起伏,造就了以石為骨,以花為貌的疊石花谷景區,園區內疊石奇觀星羅棋布,嬌豔花卉不可勝數。本次鄉村藝術季,更將為疊石花谷的花衣裳妝點上當代藝術大師們的傑作。
據悉,「酉陽縣板溪疊石花谷生態園扶貧示範項目」的建設也在如火如荼的進行,預計今年10月疊石花谷景區將正式開園營業,同期開放2019年首屆中國酉陽鄉村藝術季的藝術展陳,面向海內外遊客。
中國酉陽鄉村藝術季,通過藝術介入鄉建,引導文化回流,提升鄉村魅力;引入創意經濟,為鄉村平權,讓鄉民實實在在感受到祖國的興盛為自身生活水平帶來的提高。以藝術家的回歸引導大眾目光回歸,助力鄉村早日擺脫「封閉落後」的標籤。中國酉陽鄉村藝術季,不僅致力於為藝術鄉建提供範本,更為中國藝術走向世界提供了可搭載的語境,期待疊石花谷的蝶變,期待中華鄉村的振興!
酉陽疊石花谷景區。桃花源旅投集團供圖 華龍網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