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陽把天空中層疊的雲,映成橙紅的晚霞,窗外的景色隨著列車的駛動,迎面而來又漸行漸遠……隨著車上的廣播毫無感情地播報,我被人潮推搡著下了高鐵,拖著行李在站內一路狂奔趕上地鐵,然後,站在了下過雨的馬路上。
腳踏實地的感覺告訴我:終於抵達成都了。
這是疫情後我第一次遠行,前兩個月被繁重瑣事壓得透不過氣,焦慮到些許失眠,聽說旅行治焦慮,自定義為一趟「療愈」之旅。
成都,在我腦海中的印象,還停留在十幾年前。
城市有多美不記得了,只記得那時「一座你來了就不想離開的城市」醒目標語,公園裡人們唱小曲兒、採耳的閒適,錦裡胡同很多古色古香的店,我並不愛吃的「傷心涼粉」和「三大炮」,還有美女如雲,隨處都能見舉起自拍杆遊人的春熙路。
這一次,我還沒仔細領略城市之美,就先體驗了「戶外生存之險」。
在離成都千裡之外時,我最初是被朋友圈戶外活動的海報所吸引,上面的斑斕星空讓我心動不已,想要一探究竟。
從來都只在城市裡蹦躂穿梭,未曾遠足露營的我,可能是出於對大自然的渴望、對心靈淨化的迫切需求,也可能是中了陶立夏《分開旅行》的「毒」,想通過短暫別離來尋找自己。
於是,買了票,說走就走。
(網摘:星空示意圖)
翌日清晨,我拖著睡眠不足的疲憊,坐上前往魚子西的車。
同行的小夥伴十分友好,有體貼溫柔的的阿遲,一路上興奮歡快的娟子,看似高冷實則暖心的健哥,萬事穩如泰山的狗哥……彼此從素不相識,到後來也算無話不聊
不過天公不作美,越往海拔高處走,空氣越溼冷,裹著羽絨服還覺得涼。途中封路等待時,天還下起了小雨。、
大家心裡就想著一件事:星星還見得著嗎?
一番折騰,到達露營地已是傍晚。
接下來,是在帳篷里舖防潮墊和睡袋,沒有經驗的我覺得新奇,卻也花了不少體力。
儘管最後,星空無緣相見,但是海拔四千米的地方,動人暮色絲毫未減。
大家圍坐一起,吃著領隊自帶的火鍋,喝著啤酒,享受著原生態的快樂,心裡漸漸生出些歡喜。
可惜露營之於我,並不是好的體驗。
時常戶外運動或徒步旅行的人,可能對於天氣變化及露營都習以為常,至少做好了心理準備,不過對於睡眠輕淺的我,著實是個冒險挑戰。
高反讓我有些呼吸不暢,失眠讓我焦躁不已,外面是下著雨的「冬夜」,帳篷內又溼又冷,鼾聲此起彼伏,我腸子悔青到想讓時光倒流,或者穿越躺回到自家舒服的床上。
只能塞上耳塞,數著綿羊放鬆自己,幸虧用借來的充電寶給手機續過命,睡不著時還可以看手機。翻著朋友圈,點讚留言我白天景色的朋友,大部分說羨慕,而我只想回一句:體力和精力都崩了。
直到天蒙蒙亮,美景顯現,經歷過的一切不順才變得值得。
雨停了,厚重的雲層抵擋不住晨光,遠處的天際線呈現出乾淨的藍,此起彼伏的山脈,在雲霧中若隱若現。
這是我在城市裡從未見過的景致。
突然頓悟:一輩子很長,有那麼多想去的遠方,來這兒的機會可能只有一次。即便再來,此刻見到的景色也獨一無二,無法複製。
相遇和分離,都值得珍視與銘記。
當萌生「惜緣」的情愫,也有了拍下周遭的興致。
回城之路,順暢下行。
天空一改前日陰霾,整個世界開始明媚清晰,心情也如獲新生。
路邊有很多沙棘樹,一串串沙棘果可愛精巧。這種號稱維C之王的漿果,吃起來酸酸澀澀,把人的疲憊驅了大半。
格桑花和市區的不同,花瓣更肥厚飽滿,顏色更加鮮豔。
與山脈相接,一目悠遠的彩虹公路是絕佳的拍照打卡地。
鈍感憨態的水牛,在湖邊愜意飲水。以往只能在電腦圖片裡看到恬靜和自由,此刻真實出現在我面前。
清澈的水坑,拍起照來有天空之鏡的既視感。
五彩經幡,隨著風肆意飄動,據說風吹一遍,經幡上的經文就傳頌一遍……
山裡的風尤其大,密密麻麻的經文似在眼前跳舞,想著安寧祥和不知不覺就傳遍所有地方,真讓人感動。
我在心裡默默許了願。在藍天白雲、青山湖水的清澈純淨之下,好像只要夠虔誠,所有美好的願望都可以被聽見,並被助力加以實現,這大概是信仰的力量——給人希望。
回到市區已是晚八點多,我的心境卻是雀躍輕鬆的。跟著小夥伴吃到味道濃鬱的米粉,還有用料十分足的奶茶冰粉作為一天的結尾,有一種回到凡塵俗世的踏實感。
都說大自然可以治癒人,其實,只要心境變了,喧囂鬧市也能怡然自得。
說不清是因舟車勞頓過於疲乏,還是回歸現實「舒適圈」的慶幸,那一晚,我的睡夢香甜。
後記:
人人都或多或少有壓力,焦慮也應運而生。尤其是後疫情時代,這種焦慮可能更甚。
每個人承壓能力不同,排遣壓力方式不同,緩解焦慮的方法也不同。有的人會跳開高壓環境,有的人喜歡安靜宅家休養,有的人習慣去旅行,感受自然風光或者人文魅力,有的人則偏好在城市裡呼朋喚友相聚交流……
三國萬裡子的一段話曾讓我豁然開朗:「人生停滯不前的時候,或是狀態不佳無法出門的時候,這些似乎看不到希望的時候,是這句話幫了我『漁夫在無法捕魚時,就會修補他的網』。我會一邊做著力所能及的工作,一邊隨心讀讀書,隨性看看電影,在這個過程中,不知不覺就重新有了一張為我網羅東西的細密的網,正是這些必要的充電器,才構成了完整的自己。」
有時候焦慮,不是外界有太大壓力,是我們對自己太過苛刻。心態如果改變不了,去旅行也只是換個地方繼續焦慮,起不到緩解效果,這時待在熟悉的地方會讓人更有安全感。
不論因何焦慮,習慣採用哪些方式調整狀態,都得想辦法讓自己更放鬆些,哪怕暫時效果不明顯也不要著急。儘管這是個被「快節奏」剝奪時間的世界,一切,都可以慢慢來。
不妨抱著旅人的心境,有一顆隨時隨地可以放下的心。把所有事兒只當人生旅程中的小小經歷,漫無目的去體驗,或許焦慮感悄無聲息就走了,一切都會好起來。
這裡的「好」,不是更高標準的要求自己,而是懂得愛自己,與自我和解,找到最適合自己,讓自己更舒適的生活方式。
如果我再去露營,會選擇身心狀態好的時候,做好物質和心理的完備準備(一定記得帶充電寶)。
魚子西,值得再去。
作者、拍攝 | 靈鑫Yara
版式 | Вера
————天嬌薈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