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zhuang)確(x)地在咖啡館點一杯咖啡

2020-12-24 澎湃新聞
【編者按】

去咖啡館時,看著菜單上的各種「拿鐵」、「奇諾」、「奇朵」,很多人會不知所措。問服務員或者身邊的朋友?這種事情絕對不能做。那如何點一杯自己喜歡的、正確的咖啡呢?回家惡補咖啡知識。

《世界咖啡地圖》是全球公認的咖啡聖經,其作者詹姆斯·霍夫曼(James Hoffmann)是咖啡界的傳奇人物,曾獲2007年世界咖啡師大賽冠軍。在本書中,他不但以跑遍全球各大產區搜集的第一手信息,全面梳理咖啡產區,還為全球咖啡迷傾囊道出心得經驗、專業秘技,比如在家怎樣用法壓壺、摩卡壺、愛樂壓、手衝、虹吸壺等工具做出一杯美味咖啡,並對愛好者們可能遇到的各種疑惑和常見謬誤,給出了真知灼見。

讓我們看看詹姆斯·霍夫曼是怎麼介紹咖啡館裡常見的幾種咖啡的。

意式濃縮咖啡(Eepresso)

意式濃縮咖啡有許多定義基準,其中有些是極度精準的要求,另一些則是較廣泛的標準。我對意式濃縮咖啡的定義如下:一杯小杯、濃鬱的飲品,同時使用細研磨的咖啡粉,以高水壓方式萃取。我還會說意式濃縮咖啡必須帶有克麗瑪(Crema,意式濃縮咖啡表面浮著的一層厚厚泡沫——編者注),更精確的要求是,水粉比例大約為1:2。對意式濃縮咖啡的定義,我較傾向以廣泛的定義論述,而不是斤斤計較某些細節的對與錯。

特濃取意式濃縮咖啡(Ristretto)

此咖啡飲品原文名稱為Ristretto,義大利文的此名詞代表「受限的量」(Restristed),概念是製作出一杯比標準意式濃縮咖啡更小杯且更濃鬱的咖啡。用相同分量的咖啡粉但相對少的水量萃取,咖啡研磨的粗細度更細,因此才能維持差不多的萃取時間,讓咖啡內所有討喜的香味都能萃取出來。

長萃取意式濃縮咖啡(Lungo)

近來長萃取意式濃縮咖啡對精品咖啡產業而言較不時興。製作時會使用意式濃縮咖啡機,以相同分量的咖啡粉,但是用兩到三倍的水量萃取,煮出較大杯的飲品,飲品嘗起來較稀薄。對品嘗經驗較多的消費者來說,長萃取意式濃縮咖啡較缺乏豐厚度以及口感,通常喝起來很恐怖,有較多苦味及煙塵味。

但是最近精品咖啡產業中也有股潮流:用長萃取法煮較淺烘焙的咖啡豆,煮出的咖啡具有高複雜性及均衡感,我也覺得很美味。假如你曾因某個意式濃縮咖啡配方的酸味該如何平衡而感到困擾,可以嘗試長萃取的方式,研磨粗細度必須稍粗一點,讓水流速度略快以避免過度萃取。

瑪奇朵(Macchiato)

這個飲品的名稱來自一個概念:將意式濃縮咖啡以少許的奶泡做個「記號」(Marking)。在義大利常見一位非常忙碌的咖啡師面前有數杯意式濃縮咖啡,等著端給排隊的客人,假如其中有一位客人喜歡加少許牛奶,咖啡師會倒入一小撮奶泡當作記號。假如你單純地只倒一點點牛奶至剛做好的義大利咖啡內,牛奶很快就會在克麗瑪中消失,就很難用肉眼判斷這杯是什麼飲品。

約莫10年前,許多以質量為主要考慮的咖啡館針對瑪奇朵做了一些不一樣的改變,他們直接把瑪奇朵定義為在意式濃縮咖啡上以奶泡直接覆蓋的飲品,通常是消費者要求才會這麼做。這樣的消費者想要的是稍微大杯、風味不那麼濃鬱、較甜的飲品,但是有些咖啡師則是為了炫耀能在非常小的杯子裡拉花而製作瑪奇朵。

有個令人混淆的例外,星巴克有個飲品稱為焦糖瑪奇朵(Caramel Macchiato),這是一種截然不同的飲品,比較接近拿鐵咖啡,只是表面以焦糖醬做記號。這個名稱會造成某些消費者混淆,尤其是在北美洲,因此有些咖啡館會特別標示他們製作的是傳統式瑪奇朵。

卡布其諾(Cappuccino)

關於卡布其諾咖啡仍然有許多傳說,以前卡布其諾的名稱常與古代僧袍的顏色或修士修剪成頭頂光禿的髮型作為聯想,但是這個說法打破了此傳說:卡布其諾的舊名稱Kapuziner是19世紀來自維也納的一種飲品,是由小份的咖啡與牛奶或鮮奶油混合後,變成類似古代僧袍的褐色色調,一開始這個名稱其實只代表這個飲品的濃鬱度。

另一個關於卡布其諾的近代傳說,是所謂的「三分法則」(Rule of Thirds):傳統的卡布其諾咖啡必須是三分之一的意式濃縮咖啡配上三分之一牛奶與三分之一奶泡。我的咖啡生涯一開始也是這樣被教導的,雖然這個法則一點根據也沒有。我曾經翻閱很多關於咖啡的書籍,第一本提到卡布其諾三分法則的書籍是在20世紀50年代所寫,書中描述卡布其諾咖啡是「以意式濃縮咖啡與相同分量的牛奶以及奶泡互相混合的飲料」,同樣的句子在這本書裡一字不差地出現許多次。這個描述方式有點模稜兩可,你可以把它看作只有牛奶與奶泡是相同比例,也可以把它看作咖啡、牛奶與奶泡都要相等比例,因此不見得是把製作的比例設定在1:1:1,也有可能是1:2:2。一杯卡布其諾的總容量大約為150-175毫升,製作一份意式濃縮咖啡然後以1:2:2比例的做法其實由來已久,在義大利以及歐洲部分地區的非快餐連鎖店體系裡仍然隨處可見。這個飲品經過良好的製作過程時,極度美味。

我認為一杯傑出的卡布其諾咖啡是所有加奶飲品中頂尖的代表,飽滿紮實的奶泡層與甘甜溫暖的牛奶,以及經過良好萃取的意式濃縮咖啡,三者結合在一起是種極致的享受。在卡布其諾接近微溫時,嘗起來就會更甜,我喝過最棒的卡布其諾,它好喝的程度讓人兩三下就一飲而盡,當然在咖啡溫度還很高時不可能發生這種情形。

拿鐵咖啡(Caffe Latte)

這種飲品並非源於義大利,當意式濃縮咖啡首次傳播到世界各地時,對大多數人來說是個充滿苦味、味道密集的不尋常咖啡。對某些人而言意式濃縮咖啡的苦味是個困擾,因此加入熱牛奶能讓這個飲品更甜、更不苦,拿鐵咖啡就是為了滿足那些想要有較低風味密集感的客人而發明的咖啡飲品。傳統上拿鐵比起卡布其諾有更多液態的成分,咖啡的味道較不那麼密集,通常奶泡也較少。我一直很小心地將拿鐵咖啡稱為Caffelatte而不是Latte ,因為若是在義大利旅行時,張口點一杯Latte,就會有點糗地只得到一杯牛奶。

小杯濃拿鐵咖啡(Flat White)

不同的咖啡文化中會產生不同的咖啡飲品,雖然小杯濃拿鐵咖啡到底是澳大利亞還是紐西蘭發明的仍有爭議,但不可否認的是這個飲品從大洋洲、亞洲地區藉由旅居到歐洲及北美洲開業的人散播出去。在英國這個名詞先是在一些注重質量的咖啡館的供應單中出現,隨後主流連鎖店才開始採用,放到供應單中。不過這個飲品也許還有更低下的出身,20世紀90年代,在義大利以外的大部分地區,卡布其諾的頂端有一大塊乾燥如蛋白霜(Meringue-like)的泡沫是很普遍的現象。有時這會讓咖啡的頂端看起來像一座山,有時會仔細地用巧克力粉妝點。許多消費者對買了一杯咖啡但裡面大部分都是空氣的成分感到不滿,於是開始要求一杯平坦、白色的咖啡,沒有泡沫,單純只有咖啡與牛奶。這很快地就形成一種文化,尤其當人們對飲品質量更注重時,對牛奶的質感以及拉花藝術也會有更多要求,小杯濃拿鐵咖啡則被重新定義為一種美味的咖啡飲品。

對小杯濃拿鐵咖啡,我能做的最佳闡述就是:它是一杯小杯但較濃鬱的拿鐵咖啡,應該具備較濃鬱的咖啡風味,通常會使用雙份特濃取意式濃縮咖啡或是雙份意式濃縮咖啡當作基底,上面以熱牛奶覆蓋,製作出總容量150-175毫升的飲品,牛奶中只會加入少許的奶泡,這個規則會更便於進行拉花藝術。

美式淡咖啡(Americano)

故事起源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美軍行進在義大利境內時發現意式濃縮咖啡太過濃鬱,於是要求咖啡師在意式濃縮咖啡中加入一些熱開水,稀釋到美軍在家鄉喝到的那種濃度,後來就稱為美式淡咖啡(Caffeamericano)。

雖然有點類似濾泡式咖啡,但我認為美式淡咖啡喝起來較差,而對咖啡館的老闆來說美式淡咖啡因為有著類似濾泡式咖啡一般的濃鬱度,又不需要另外添購額外的設備,因此仍然廣受歡迎。

關於美式淡咖啡的製作,我的建議非常簡單,在杯子中倒入新鮮乾淨的開水,再倒入雙份意式濃縮咖啡。如果你的意式濃縮咖啡機有蒸汽鍋爐,可以直接從蒸汽鍋爐裡取用熱水。不過如果有一段很長的時間不曾取用蒸汽鍋爐內的水,水的味道或許就不麼討喜了。

有些人聲稱不應該在意式濃縮咖啡裡加入滾燙的熱水,要讓意式濃縮咖啡從機器直接流入熱水中。我則認為兩者並無多大差異,這只會讓咖啡看起來較為清澈或更美觀些。

將意式濃縮咖啡稀釋有個缺點:你會喝到多一點苦味,因此當你一衝煮完美式淡咖啡時,我會建議立刻撈除上方的克麗瑪。克麗瑪雖然看起來很漂亮,但其中有許多細小的咖啡粉,因此有可能貢獻了杯中的苦味。在你攪拌及飲用美式淡咖啡前先刮除克麗瑪,這個動作絕對會讓你的美式淡咖啡有更好的風味。(我也建議你在品嘗意式濃縮咖啡時刮除上層的克麗瑪試試,差異非常明顯。雖然我本身較偏愛沒有克麗瑪的意式濃縮咖啡,但也不希望多此一舉,會傾向維持有克麗瑪的狀態來飲用。至於飲用美式淡咖啡時,我認為這個額外的動作很值得。)

科達多咖啡(Cortado)

這是少數非源自義大利的咖啡飲品,它的發源地是西班牙,最有可能是馬德裡,因為在馬德裡到處可見科達多咖啡的蹤影。傳統上西班牙人會將意式濃縮咖啡煮出較多的分量,濃度比義大利人的淡一些,要做一杯科達多咖啡你需要30毫升的意式濃縮咖啡加上相同分量的奶泡,科達多咖啡通常會裝在玻璃杯內。這個飲品似乎已經散布到世界各地,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新定義,但這裡介紹的是科達多咖啡的基本概念。

《世界咖啡地圖》,【英】詹姆斯·霍夫曼/著 王琪、謝博戎、黃俊豪/譯,中信出版社 2016年7月版。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如何在咖啡店點一杯好喝的咖啡?
    就像西北大妞喜歡吃油膩膩的手抓羊肉,南方小妹喜歡吃晶瑩剔透的粉腸一樣,各有所好,所以,我的答案是「適合你的口味的就是好喝的咖啡」。對於很多認為速溶咖啡就代表了咖啡的「小白」來說,怎麼在咖啡店點一杯適合自己的咖啡,就有點困難了。
  • 怪奇鵝 x 深圳獨立咖啡館|「你好,這杯是你的!」
    ,早上必須來一杯續命良藥,恢復元氣繼續踏上改BUG之路。出單記錄Record-22020/11/11 12:38點單人:市場鵝超常咖啡 x 1創意失常的市場鵝,又點了一杯咖啡,靈感噴如泉湧,超常策劃如有神助
  • 在法國咖啡館,喝一杯咖啡,體驗一把法式生活
    歡迎來到歡歡旅遊記,今天將和大家分享(在法國咖啡館,喝一杯咖啡,體驗一把法式生活),希望大家能有所收穫。最法國的生活方式是在午餐後找一家露天咖啡館,坐在陽光下享受美味的咖啡。想像一下,在一個陽光明媚的下午,漫步在街上,悠閒自在,然後坐在人行道傘下,享受一杯美味的咖啡,看著街上的人悠閒自在地走著,有時也欣賞著厭倦了走路的街頭藝術家。還有比這更漂亮的東西嗎?
  • 打卡全世界排名第一的紐約咖啡館,點了一杯咖啡,居然是辣的!
    不少作家和詩人們都喜歡到咖啡館內創作作品,因此在這裡當時有多達500多家咖啡館。布達佩斯和咖啡館像是談著一場永不分開的戀愛。 在朋友的推薦下,點了咖啡館裡最有特色「匈牙利咖啡」,據說是辣的。辣的咖啡?還是第一次喝,來一杯試試吧。這裡的咖啡大多8-9歐元一份,對於這個環境來說,不管貴。還點了一些甜品,甜品有圖片,不會點錯。
  • 如何用一杯美式咖啡去判斷一家咖啡館的水平
    對於沒有經驗的咖啡愛好者來說,在咖啡店裡點咖啡可能是一個挑戰。看著琳琅滿目的菜單,每一款都想嘗試一下,又不敢輕易踩雷。但對於探店交流和所謂的踢館跟互相學習的咖啡師同行而言,要點一杯自己喜歡的咖啡自然不難,他們知道什麼是一杯好咖啡,從深烘和淺烘的區別,到拿鐵咖啡出品溫度多少合適……咖啡師有天然優勢。1、點一杯普通的滴濾咖啡可以得到很多關於咖啡店的信息。
  • 精品咖啡的「江湖」:消費不止於一杯咖啡
    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9月4日訊 上午10時許,腳踩平衡車,李泊辰準時來到自己位於架子山餘脈一處山頂的山頂咖啡館。每天10點開門納客,幾個月來雷打不動。下午1時許,南海路5號,與大海僅一街之隔,許國明在即將開業的許國明咖啡館前與幾位好友暢談人生。此時,距離他在青開起第一家咖啡館已經過去20年。
  • 在西班牙如何優雅地點一杯咖啡呢?
    漫步西班牙街頭,隨處可見琳琅滿目的咖啡館,西班牙人一天喝個2-3杯咖啡那都不叫事兒。今天西牛君就陪大家一起來聊聊西班牙咖啡館的那些事兒~如何才能在Cafetería裡有範兒的點單,突出我們高貴優雅的氣質。
  • 路邊攤如何靠一杯咖啡擊敗馬雲?
    瀚哥經過總結分析,認為咖啡文化在中國盛行有著以下的幾個原因:一是中國人心目中的炫耀心理作祟。在改革開放之初,喝咖啡是一種相當昂貴的消費,在八九十年代請人去喝一杯咖啡絕對是是一種高檔消費,是一種倍有面子的行為。
  • 菜鳥第一次去咖啡館如何熟練分辨各種咖啡,內附詳細裝X指南
    導語:相信很多小夥伴都會有第一次去咖啡館、西餐廳不知道該怎麼點咖啡的經歷,畢竟不是我們國家的東西,不熟悉也不丟人。所以為了避免大家的尷尬,小編整理了一套咖啡與咖啡之間的區別,教你第一次去咖啡館如何熟練分辨各種咖啡,變成一個高手!
  • 用一杯咖啡的時間睡一覺,這樣的小憩咖啡館將成為趨勢?
    喝杯咖啡的時間,好好休息一下。對於忙碌的都市人來說,睡覺成了越來越奢侈的事情。2017年開始,西班牙、韓國、日本等地陸續出現以睡覺休息為賣點的咖啡館。除了販售咖啡外,這些 Nap Café (小睡咖啡館)提供一項特殊的業務 Coffee Nap,「喝杯咖啡的時間,讓你好好休息一下。」 據說,生意出奇的好。
  • 如何在清邁喝到一杯本地咖啡?
    價格不貴,大約10元人民幣就能喝到一杯拿鐵或摩卡,店裡也有烘培過的咖啡豆售賣。Pha Khao寺,寺廟附設的咖啡館很不錯。Tim Bewer圖如果你是個百靈鳥型的遊客,那可不能錯過位於Ratchamanka路上的Pha Khao寺,這裡的清晨美好而寧靜。
  • 在東歐,如何用一杯咖啡的時間當個網紅?
    這次我們來這裡點一杯熱巧加一塊巧克力蛋糕,作為早餐再合適不過了。    作為霍夫堡皇宮正對面的第一家蛋糕店,這裡的櫥窗也是經過精心設計的,非常適合妹子們凹造型拍美美的照片了~    一進店門口便可以看到環形的蛋糕陳列,在這裡你可以點單,服務員會將你點的東西送到桌上。
  • 像內行一樣點杯咖啡
    N本報記者 王帆宇 咖啡無疑是「慢生活」最好的表現形式,午後一杯熱咖啡,就是一段悠遊自在的閒坐時光。 在很多消費者看來,咖啡的休閒意義大過它的內涵。如何才能點單時不露怯?其實只要掌握以下內容,就能冒充「咖啡專家」了,一起來臨時抱佛腳吧。
  • 尋找一杯好咖啡
    科學家從咖啡熟豆中提取出800多種化學成分,其中三分之一是芳香物。它的香醇遠勝葡萄酒、芝麻和可可。我們雜誌每年都做茶刊,也水到渠成地進入到咖啡的世界。 咖啡行業內可能每人對比例的表述不一樣,但生豆和熟豆的品質放在一起決定一杯咖啡的基本面是個共識。搞清楚好咖啡的結構,我們要面對每個環節中的優劣如何評價。跟茶有差異的地方在於,咖啡是工業文明的飲料,自從工業革命之後引入咖啡機,咖啡的規範和流程為了適應機器生產標準化了。
  • 2020福州咖啡館安利|一千零一杯咖啡中,認真推薦十二家好店.
    冬天的午後,來東二環泰禾喝上一杯虹吸,從研磨,到虹吸沸騰,再到熱騰騰的咖啡上桌。慢慢地享受這段時光,感受被咖啡溫暖的一個下午。又或是,在人來車往的東街口,驀地從東百商場穿出,再拉開玻璃門,走進鹿豆,點上一杯「藍標水洗瑰夏」,在衝煮之中感受片刻的寧靜,然後細細地品味這杯乾淨明亮的咖啡。
  • OATLY x 三頓半:移動的精品咖啡館,開啟自在閒暇時刻
    致力於奇思妙想玩味碰撞的OATLY,此次攜手國內原創精品咖啡品牌三頓半(Saturnbird),共同打造 OATLY x 三頓半咖啡大師聯名禮盒。只需簡單幾步,一杯高品質咖啡即可輕鬆誕生,使消費者隨時暢享燕麥拿鐵的獨特魅力。忙碌生活的悠閒片刻,消費者可沉浸在OATLY「移動精品咖啡館」帶來的愜意體驗中。
  • 發現廣州10間格調一流的咖啡館……一杯咖啡讓你愛上一座城
    一杯咖啡會讓你愛上一個城市>>很陌生,也可以很熟悉聊聊咖啡,覓得同好異鄉人找到了歸屬>>很高冷,也可以很溫暖那種對濃鬱的迷戀和些微嗜苦的癖好,在一杯對味的咖啡裡,尋得知音,又何嘗不是一種幸福
  • 中國全家湃客咖啡負責人:明年賣1億杯咖啡 還要開湃客咖啡館
    讓消費者感覺到不管在哪一個場景都能接觸到湃客咖啡。36氪:湃客咖啡館要塑造出更高級或者更時尚的品牌形象,這是否意味著湃客咖啡品牌定位的轉變?湃客咖啡會逐漸從全家這個大品牌裡分離嗎?全家:我們確實在逐步提升品牌定位。因為藉助會員系統,我們發現喝湃客咖啡是20-30歲白領女性族群比較多。白領女性原本就是偏中產階級以上,比較時尚、年輕,喜歡新鮮好玩的東西。
  • 一元錢換一杯愛心咖啡 浦東特殊咖啡館「520」溫暖開業
    昨天下午,記者在位於浦東新區周浦鎮社會組織服務中心一樓的「默咖啡」咖啡館裡看到,雖然是第一天正式開業,外賣訂單已不斷湧入,騎手們陸續前來取走咖啡。間或也有三兩個顧客走進來,掃二維碼捐出一元錢,換取一張咖啡券。他們好奇地拿著券來到吧檯前,看著兩名沉默無聲的特殊咖啡師操作咖啡機,衝泡出各式咖啡。
  • 一杯周末咖啡
    這半山上的咖啡館,儘管無商業繁華的優勢,卻佔駐自然獨到之利:地處西山上風上水,凌越京城霧霾之上,清新的空氣,自然的山景,別致的村落,和久享盛名的金山泉水。        那麼這咖啡館該是依法自然的。       我們想像前來的朋友能坐在舒適的院落,於清風裡品味杯中的咖啡和山下的風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