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也是王朝唯一的皇家石窟!

2020-12-11 你為何如此傲嬌

九層樓是莫高窟最高的建築,人們習慣上稱「大佛殿」,也是莫高窟的第96窟。九層樓高45米,依山崖而建,位置在莫高窟上寺石窟群的正中,裡邊供奉的是世界最大的室內盤腿而坐的泥胎彌勒菩薩的造像。這座大佛記載的修建年代為唐朝年間,所以彌勒菩薩的造像非常豐盈圓潤,典型的唐代風格。據說當時武則天當政,為了讓鞏固自己的帝位,就對民間宣揚自己是彌勒菩薩的化身,所以當時的造像我們如今看起來還能發現有很多女性特徵,這就是當時時代背景所影響的。九層樓前後經歷了幾次重建。從最初只有兩層,一直到了民國時期才改建成了九層。而現在看到的紅色飛簷的雄偉建築,又是後來1986年由敦煌研究院重新加固維修的。

到過敦煌莫高窟的人,幾乎第一眼都會被位於石窟群中段的第96窟窟簷建築(俗稱九層樓)表現出的宏偉與大氣所震撼和折服。九層樓始建於公元695年,早期為四級窟前殿堂建築,後經歷代重修和增建,現存窟簷建築建於20世紀30年代。2013年12月,備受社會關注的敦煌莫高窟九層樓保護維修工程順利竣工,經過精心修繕後的九層樓發散出更加雄渾壯觀的氣勢。

莫高窟的第96窟--大佛殿,亦稱九層樓,是莫高窟的標誌性建築,內修有世界最大的室內盤腿而坐的泥胎彌勒菩薩造像 喜歡莫高窟內的壁畫雕像的話可以登錄數字敦煌的網站,裡面有部分莫高窟和榆林窟洞窟和壁畫的圖片、文字介紹,對洞窟內的壁畫都有超高清晰的細節圖片,絕對比你用自己相機拍出的效果要好!並且還有全景漫遊的功能,完全令你身臨其境!

九層樓位於敦煌市莫高窟景區的核心地帶,也是莫高窟旅遊的標誌。九層樓裡的石窟大佛氣勢恢宏,精美絕倫。裡面無論從規格,還是藝術價值,在莫高窟裡面都是獨樹一幟的。石窟開鑿於唐代武則天時期,傳說裡面的大佛是根據武則天的容貌修建的,極具唐人的神貌,這麼做是為了鞏固武周統治,因此這也是王朝唯一的皇家石窟。裡面盧舍那大佛神態安祥,慈眉善目。周邊的壁畫大多保存下來,也有部分已經脫落了。石窟裡光線比較昏暗,建議自備手電筒照明,可以看清某一部分的特寫。只不過,為了保護文物,是不允許拍照的,也不能過長時間停留。真是排隊兩小時,看窟五分鐘。

九層樓是敦煌莫高窟的代表性建築,唐武則天時修築,最初是四層,後經過不斷的加固修建成為今天我們見到的九層,所有的敦煌莫高窟宣傳中都有九層樓。紅色飛簷在藍天的映襯下格外莊嚴輝煌。內部有全世界最大35.5米彌勒佛,初唐時有四層,敦煌研究院一直在保護修繕中。大佛極其莊嚴肅穆慈祥優美,去敦煌莫高窟必經之震撼。

九層樓是莫高窟最核心的景點之一,位於莫高窟上寺石窟群的正中,依山而建,高聳飛簷,裡邊供奉的是世界最大的室內盤腿而坐的泥胎彌勒菩薩的造像,也是莫高窟的第96窟,人們習慣上稱「大佛殿」。九層樓一直到了民國時期才改建成了九層。來莫高窟深深感受中華文化的源遠流長和博大精深,來莫高窟必來九層樓。

九層樓高45米,依山崖而建,位置在莫高窟上寺石窟群的正中,裡邊供奉的是世界最大的室內盤腿而坐的泥胎彌勒菩薩的造像。九層樓前後經歷了幾次重建。從最初只有兩層,一直到了民國時期才改建成了九層。而我們現在看到的紅色飛簷的雄偉建築,又是後來1986年由敦煌研究院重新加固維修的。

千年的敦煌,永遠的莫高窟!有多輝煌的歷史,就有多令人痛心現狀;「110年前斯坦因離開了莫高窟,他說,剛裝好箱子的駝隊準備出發時,那是一個傍晚,滿天晚霞,就像一個古老民族的傷口正在流淌著鮮血」提到莫高窟一次就會痛心一次,真的是太瑰麗的寶藏,是國人沒有保護好!敦煌石窟文物保護研究陳列中心還是日本援建的,太尼瑪諷刺了! 震撼、驚嘆、痛心!大時代引發的悲劇!!!更多的是無奈!!!

震撼,裡面不允許拍照,其實也是對文物的保護!莫高窟是我認為比較完善的景區,而且西北那邊衛生和飲食環境都不咋的,但是莫高窟給我的感覺是正規,乾淨,安全,衛生!不過人很多,排隊時間長!但是真的值得一看!26米好的大佛給我的感覺很震撼,而且洞裡面每個地方都是精美的壁畫,真的感慨祖先的偉大,名族自豪感油然而生,準備孩子大些再去一趟!

莫高窟各窟均是洞窟建築、彩塑、繪畫三位一體的綜合性藝術。洞窟最大者200多平方米,最小者不足1平方米。洞窟形制主要有禪窟、中心塔柱窟、佛龕窟、佛壇窟、涅槃窟、七佛窟、大像窟等。塑繪結合的彩塑內容主要有佛、菩薩、弟子、天王、力士像等

歷史古蹟,內有中國第三大佛位於此處,是中國最大的室內佛。莫高窟石窟最大的區別在別不是用石頭打造,而是泥捏造,而且呈現出神態各異及顏色絢麗的人物姿態,連衣服的顏色皺褶都層次分明,雖然根據年代久遠有些已失去原有的色彩,但仍能見到當時的輪廓清晰分明。

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了

喜歡的話,就多評論,多點讚,多收藏哦~

對了~別忘了關注我哦~

相關焦點

  • 海原天都山石窟:西夏王朝的皇家寺院
    天都山石窟寺廟成群,挑簷飛脊,廟貌輝煌。(圖片來源:資料圖片)天都山,作為西夏王朝的一處重要活動場所這一史實早已明確。分布在這裡的神秘石窟,到底是避暑行宮,還是皇家寺院?定川寨一戰,宋敗,這就是著名的定川寨戰役。在《西夏紀》中有這樣的記述:「有地曰天都者,介於五路之間,乃夏人嘯聚之區,凡欲舉兵以犯諸路,則必就彼點集,然後儀其所向。以故每一聚兵,則五路不得安枕……」根據李進興的講述,天都山作為西夏王朝一個戰略要地不可置疑。而眼前這些大大小小的洞窟,是傳說中的避暑行宮嗎?這又是一段「江山美人」的歷史印記。
  • 海原天都山石窟:西夏王朝皇家寺院 元昊演繹江山美人
    天都山石窟一直供奉著悟空的造像(圖片來源:寧夏日報) [原標題]天都山石窟:西夏王朝的皇家寺院 天都山,作為西夏王朝的一處重要活動場所這一史實早已明確。分布在這裡的神秘石窟,到底是避暑行宮,還是皇家寺院?大戰之前,這裡會舉行怎樣的重要儀式呢?作者為您解開謎團。 從海原縣城出發,伴著茴香的迷人香氣,乘車一路向西行進約30公裡,便來到一個城廓高大的古城——西安州。再往西7.5公裡,從山口循溝進約2.5公裡,抬頭可見山勢奇峻,一座寶剎依山而建,石壁上雕鑿著石佛洞窟,這便是天都山石窟。
  • 比莫高窟小眾,山西這個中國唯一皇家打造的石窟,有5萬尊精美造像
    說到中國的石窟旅遊,相信大家第一時間想到的肯定是敦煌莫高窟或者龍門石窟,畢竟這兩個石窟出現的機率會比較高,因此看起來更網紅一些。作為地大物博的中國來說,想要找到一個小眾且看點豐富的石窟其實一點也不難,比如地處山西大同的雲岡石窟就是其中很特色的一個。更難能可貴的是,雲岡石窟是中國四大石窟中唯一一個皇家建造的石窟,作為皇家建造那自然是匯集了曾經全國各地最頂尖的藝術工匠,更融合了各種藝術風格的工藝。
  • 皇家石窟:龍門石窟
    龍門石窟:坐落於古都洛陽邊郊,始建於北魏時間,距今已有一千多年歷史。石窟雕像雄偉壯觀,多為皇家人員所刻,是世界上絕無僅有的皇家石窟。被聯合國譽為世界文化遺產,石刻藝術的寶庫。龍門傳為大禹治水時所開鑿,魚躍龍門的故事據傳就發生在此。
  • 媲美甘肅莫高窟,中國唯一皇家打造的石窟,規模龐大造像達5萬尊
    以此規模,它與洛陽龍門石窟、甘肅莫高窟和麥積山石窟一起被選為中國四大石窟,它有著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名勝古蹟,是中國唯一的皇家石窟,早在19年前,雲岡石窟就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山西雲岡石窟始建於公元460年,歷經60多年,形成了早期規模的石窟,後來,在唐朝、遼金時期,也是雲岡石窟的重要發展時期,儘管明代的戰爭使寺院化為灰燼,但石窟在清代仍得到保存和重建。可見,雲岡石窟歷經滄桑,依然屹立不倒,那麼,當我們來到雲岡石窟時,如何才能發現它的魅力呢?
  • 萬佛堂石窟,我國東北地區唯一的石窟群
    我國的石窟主要集中於黃河流域,而在東北地區,類似的佛教石窟極為罕見,能稱得上石窟群的只有一處,這處雖然規模不大,但卻與龍門石窟和雲岡石窟齊名。這就是位於遼寧省義縣的萬佛堂石窟。這處石窟具有極高的歷史價值與藝術價值,對研究我國北方民族史和佛窟藝術史具有重要意義。雖說是東北最大,但相比於同時期的龍門石窟和雲岡石窟,如今的萬佛堂石窟著實小得可憐。
  • 「天水史話」麥積山石窟中早期的皇家石窟
    麥積山石窟中早期的皇家石窟夏朗雲在中國石窟中,皇家曾供養開窟,麥積山石窟就有這方面較早的例子,時代在東晉十六國時期的後秦。麥積山石窟中的第98、90、165、74、78、51窟分布在今麥積山西崖,為後秦皇家所供養而開鑿。
  • 雲遊河北|響堂山石窟 千年王朝的榮光與衰敗
    而藝術的發展,往往見證了一個王朝的興衰。今天的主角,是中國佛教文化為特色的「石窟」藝術——響堂山石窟,自東魏晚期、北齊初期開始以來,歷經隋、唐、宋、金、明清及民國等歷代續鑿、修繕和金粧,響堂山上的造像活動形成現在局面,時間跨越近1500年。
  • 作為中國四大石窟之一,山西大同雲岡石窟到底怎麼樣?
    位於山西省大同市的雲岡石窟,是我國著名的四大石窟之一,同時也是我國唯一的全皇家建造的石窟。歷經1000多年風霜歷史的雲岡石窟,於2001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讓這座北魏時期建造的石刻藝術寶庫成為了整個人類世界的遺產。
  • 它養在深閨人未識,卻和龍門、雲岡石窟齊名並稱北魏三大皇家石窟
    提起石窟,大家首先想到的一般都會是洛陽龍門石窟、大同雲岡石窟或者就是敦煌莫高窟。毫無疑問,這幾個石窟都是世界級的佛教藝術寶庫,也是名聞遐邇的著名景區,是無數遊人嚮往的旅遊勝地。這不,在河南省鞏義市就有一處極具歷史底蘊的景點,那就是鞏義北魏石窟,鞏義石窟距今已經1300多年,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後,始建寺院,後依寺院後面的邙嶺虎頭山鑿石為窟。就歷史而言,鞏義石窟和洛陽龍門石窟同為北魏遷都後的皇家工程。因此,鞏義石窟、洛陽龍門石窟和大同雲岡石窟並稱北魏三大皇家石窟。同時,鞏義石窟也位列中國九大石窟之一。
  • 造像、石窟、浮雕:敬神風尚下,孔雀王朝建築裡的「佛性」情懷
    引言孔雀王朝是印度歷史上非常出名的王朝,在這一時期,印度第一次形成了一個統一大國,在南亞次大陸上逐漸崛起,結束了十六國分裂的局面,開始由部落社會向奴隸制國家過渡。阿育王是月護王的孫子,年輕時也是一名擅長狩獵的武士,傳說他曾用箭殺死一頭獅子,佛教傳說中他殺死99個兄弟才坐穩了皇位。
  • 新冠疫情後首次出遊之二:重遊雲岡石窟
    《雲崗石窟重遊記》十幾年遊過雲岡石窟,記得一條運煤的公路從附近經過,由於常年運煤 ,路面路邊都是黑禿禿的 ,石窟的佛像也免不了蒙灰。今天又到這裡,大雨劇停,本以為新冠疫情的原因,人不會多。其實遊客不少,來自全國各地,主要洞窟裡,人頭攢動,擁來擠去,恢復了常態。有一個重要原因 就是陝西省為了啟動經濟,實行景區對全國免費的政策。
  • 新冠疫情後首次出遊之二:重遊雲崗石窟
    《雲崗石窟重遊記》十幾年遊過雲岡石窟,記得一條運煤的公路從附近經過,由於常年運煤 ,路面路邊都是黑禿禿的 ,石窟的佛像也免不了蒙灰。今天又到這裡,大雨劇停,本以為新冠疫情的原因,人不會多。其實遊客不少,來自全國各地,主要洞窟裡,人頭攢動,擁來擠去,恢復了常態。有一個重要原因 就是陝西省為了啟動經濟,實行景區對全國免費的政策。
  • 中國三大石窟首次聯展!敦煌、雲岡、龍門石窟藝術聯展在洛陽博物館...
    在龍門石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二十周年舉辦學術交流大會之際,10月18日上午10時,「絲路華光——敦煌、雲岡、龍門石窟藝術聯展」在洛陽博物館開幕。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三大石窟首次舉辦的大型藝術聯展,三大石窟,異彩紛呈、各具特色,將在古都洛陽上演為期三個月的文化和視覺盛宴。
  • 中國三大石窟首次聯展!敦煌、雲岡、龍門石窟藝術聯展在洛開幕
    在龍門石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二十周年舉辦學術交流大會之際,10月18日上午10時,「絲路華光——敦煌、雲岡、龍門石窟藝術聯展」在洛陽博物館開幕。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三大石窟首次舉辦的大型藝術聯展,三大石窟,異彩紛呈、各具特色,將在古都洛陽上演為期三個月的文化和視覺盛宴。
  • 雲岡石窟—四大石窟之一,北魏皇家佛教巔峰傑作,國家藝術瑰寶
    雲岡石窟平面圖建於公元460年的北魏初期,是印度佛像中國化的起點,石雕刻、石刻藝術精湛,佛像體態高大,氣勢恢宏,屬於華麗輝煌皇家風範的石雕。西巖絕唱我也順便說說四大石窟:甘肅敦化窟莫高窟公元366年,主要是壁畫飛天、泥塑;洛陽龍門石窟石雕,盡顯皇家範兒,精美細則,美輪美奐。甘肅天水麥積山石窟主要是雕塑。
  • 三大石窟聯展洛陽博物館開幕
    在龍門石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二十周年舉辦學術交流大會之際,10月18日上午10時,「絲路華光——敦煌、雲岡、龍門石窟藝術聯展」在洛陽博物館開幕。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三大石窟首次舉辦的大型藝術聯展,三大石窟,異彩紛呈、各具特色,將在古都洛陽上演為期三個月的文化和視覺盛宴。
  • 洛陽龍門石窟簡介
    龍門石窟開鑿於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之際(公元493年),之後歷經東魏、西魏、北齊、隋、唐、五代的營造,從而形成了南北長達1公裡、具有2300餘座窟龕、10萬餘尊造像、2800餘塊碑刻題記的石窟遺存。 龍門石窟是北魏、唐代皇家貴族發願造像最集中的地方,是皇家意志和行為的體現,具有濃厚的國家宗教色彩。
  • 中國石窟文化享譽天下,這就是龍門石窟,可謂是家喻戶曉了
    中國的石窟文化聞名天下,這是其他國家無法比擬的,中國有摩根、雲岡石窟、龍門石窟、麥積山石窟,被稱為中國的四個石窟, 當然,也有很多大小石窟,其中有最良心的石窟景點, 票沒有漲價,從120元降到了90元。
  • [朝聖萬象]天都山石窟:元昊演繹江山美人
    天都山石窟寺廟成群,挑簷飛脊,廟貌輝煌。(圖片來源:寧夏日報) 天都山,作為西夏王朝的一處重要活動場所這一史實早已明確。分布在這裡的神秘石窟,到底是避暑行宮,還是皇家寺院?定川寨一戰,宋敗,這就是著名的定川寨戰役。在《西夏紀》中有這樣的記述:「有地曰天都者,介於五路之間,乃夏人嘯聚之區,凡欲舉兵以犯諸路,則必就彼點集,然後儀其所向。以故每一聚兵,則五路不得安枕……」根據李進興的講述,天都山作為西夏王朝一個戰略要地不可置疑。而眼前這些大大小小的洞窟,是傳說中的避暑行宮嗎?這又是一段「江山美人」的歷史印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