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看懂12道懷石料理:所以「懷石」和石頭有關係麼…

2021-02-08 蘇曼日語
編審:Yissa

如果論「分餐」制度,日本可謂是極其講究。和食日料套餐,通常包括無數各種形狀的小盤子小碗小碟,極其注重視覺美感和與自然的「統一性」。而懷石料理,大概是和食的集大成者。

那麼懷石料理包括哪些菜呢?那些行雲流水般端上來的小盤子小碗都代表什麼?今天,我們會為大家詳細介紹。

懷石料理的名稱來源,普遍的說法都和禪僧有關。

「懐石料理(かいせきりょうり)のはじまりは、安土桃山時代から。「懐石」とは禪僧が懐(ふところ)に溫めた石を入れて、寒さや空腹を紛らしたという故事に由來するとか。本來は茶を吃する前に空腹を適度に満たす軽い食事だったらしい。」

懷石料理始於安土桃山時代,「懷石」是指僧侶把溫熱的石頭放入懷中以抵禦寒冷和飢餓,由此得出「懷石料理」。本來是喝茶之前適當吃些東西避免空腹的輕量級飲食。

據說在安土桃山時期,「茶聖」千利休以禪宗思想為核心,制定了一套茶會活動的流程,由於空腹飲用抹茶會引起胃部不適,亭主(ていしゅ)也就是茶會主持人會提供飯菜讓茶客在品茶前享用,為「茶懷石」。

茶懷石有「一汁三菜(いちじゅうさんさい)」,汁是湯,三菜是包括向付、煮物、燒物三道菜,另外加白飯一碗,一共五道。

由於不少作為禪宗門徒的皇室貴族,武士大名,達官貴人也經常參加茶會,由於他們的身份尊貴,提供的茶懷石也趨向高雅,精緻,細膩,久而久之,懷石料理也成為獨立於茶會之外的一套饗宴體系。

時至今日,我們在日本料亭和旅館裡吃到懷石料理已經多達十四道菜甚至更多了,卻依然能夠感受到日本美學的精髓,茶會的精神以及禪宗的內涵。

先付

先付(さきづけ)是開胃菜,分量較少,一般是涼拌菜,款式可以千變萬化,主要是利用時令食材烹製,提醒食客季節和節日的到來。

向付


向付(むこうづけ)也叫造身或者御造 ,就是時令的生魚片,選用最高級的魚貝類搭配髮絲般細的白蘿蔔絲和深色的海帶。

八寸

八寸(はっせん)是懷石料理中,最能表現視覺之美的一道開胃菜。傳統上,八寸的菜色規定了山產和海產,並擺放在一個杉木木盒內的對角位置,今時今日已經沒有那麼考究了,憑料理人自由發揮。

焼物

焼物(やきもの) 出場以後,菜餚口味從清淡轉為濃鬱,主角一般是烤魚。

揚物

揚物(あげもの)在懷石料理中最常見的乃天麩羅(てんぷら)。奈良時代,遣唐使將中國的油炸物帶返日本,當時油乃奢飾品,只作為為寺院的供奉物,除了僧人,就只有貴族才有機會享用。

炊合せ

炊合せ(たきあわせ)是數種食材所燉煮的菜餚,為懷石料理的主菜之一。通常用精緻的瓷器盛載,美輪美奐的器皿襯託色彩鮮明的食材,令人賞心悅目。

強餚

強餚(しいざかな)是一家店最「自慢」 的一道菜,通常為烤制或者煮製的和牛或魚。

酢物

酢物(すもの)是將魚貝類以及蔬菜切成絲狀,拌以醋及其他調味料,目的不僅是增添風味,更重要是突出食材鮮味。

蒸し物


蒸し物(むしもの)顧名思義,就是利用蒸汽烹煮食材。其中土瓶蒸(どびんむし)和茶碗蒸(ちゃわんむし)比較常見。

冷やし缽


冷やし缽 是指用冰鎮的食器來盛放,如面,蝦蟹肉等熟食。

ご飯、香物、止碗


ご飯、香物(こうのもの)、止碗(とめわん),就是米飯,醃菜和味增湯被譽為飽腹的三大神器。

水物


水物(みずもの),是指有水分之物。作為懷石的最後一道菜,會提供甜點或者時令水果,另加一碗抹茶。

如此,一頓豐盛的懷石料理就告一段落了。

相關焦點

  • 一次看懂日本11道「懷石料理」與用餐禮儀
    為什麼份量少而精緻的懷石料理可以成為日本料理的頂級代表?吃懷石料理又該注意哪些地方,才能完美享受到它的風味呢?今天我們來看下完整的11道懷石料理,以及需要注意的用餐禮儀吧!規格高的可能有十數道,從先付(開胃菜)開始,然後是御碗(湯品)、向付(生魚片)、八寸(下酒菜)、燒物、揚物、焚合(燉菜)、醋物、蒸物、御飯、止碗(味噌湯)、香物(漬物),最後以水物(甜品)結束一餐。一定的上菜順序懷石料理有固定的上菜順序。每間餐廳可能會稍有不同,但基本形式不變。強調的是安靜,緩慢,依序品嘗食物,突出寂靜清淡的氛圍。
  • 貴有三原因,為什麼「懷石」料理是最頂級的日本料理?
    貴有三原因,為什麼懷石料理是最頂級的日本料理?說到日本最高檔料理,大家都知道就是「懷石料理」,一套正宗的懷石料理所費不貲,動輒臺幣數千至萬元。為什麼份量少而精緻的懷石料理可以成為日本料理的頂級代表?吃懷石料理又該注意哪些地方,才能完美享受到它的高級感呢?
  • 日本人一年只吃得起一次的正宗懷石料理
    說起日本「懷石料理」,絕對是美食界相當有分量的四個字。即使在日本,許多人平均每年也只吃一次,因為價格昂貴。
  • 懷石之美:當你吃懷石料理的時候,你在吃些什麼?
    作者:Naomi編審:Yissa從上一篇提到的懷石料理中的各道菜餚,我們不難看出,無論是蒸物、炸物或是任何一道菜,雖各有特色,但其精髓同出一轍,都在於如何保存食物的原汁原味,烹調出食材的淡雅、真實以及自然之味,這與禪宗和茶道的美學思想一脈相承。
  • 一次看懂11道「懷石料理」與用餐禮儀
    被奉為日本高級精緻料理,名稱風雅優美的「懷石料理」,不只是名字好聽,實際上也講究當季食材與食物原味,今天我們來看下完整的11道懷石料理,
  • 日本「懷石」料理吃的是美味也是精緻!
    日本懷石料理吃的是美味也是精緻!提到懷石料理,想必美食愛好者都會豎起耳朵,這項極具代表性的日式料理,從食材挑選、料理方式到器具擺設,在在顯現出對於料理的堅持,以及和自然共存共榮的精神。「懷石」這個名稱的由來,據說是源於某一間寺廟的和尚,因為天氣實在過於嚴寒又沒有充飢的糧食,便吩咐弟子將石頭用火加熱,然後藉由抱著熱石頭的方式緩解又冷又餓的困境;另一種說法是,中國僧人與日本和尚相互切磋茶藝,但經常因為空腹導致身體不適,於是知名茶師利休在品茗前,都會先請賓客享用三菜一湯的簡易料理。
  • 懷石料理:被誤解得最深的日本料理
    說來慚愧,我覺得大多數朋友對於「吃懷石料理」都有一種誤解,或者說是不切實際的期待。懷石料理這種高大上的料理形式,其本身形式就是一種「料理」。或者說,懷石料理本身不是用來「吃」的,而是用來體會的。歡迎關注我的公眾號 threewatermiao 來了解更多日本深度遊的知識。===== 懷石料理和會席料理 =====既然懷石料理最初是茶會形式的一部分,所以必然會跟參加茶會的其他人共聚一席,所謂「會席」就是這樣來的。因此在懷石料理被引入高檔餐廳的時候,名字也就變成了會席料理。
  • 細品傳統京都韻味,須嘗一次懷石料理
    懷石料理極端講求精緻,無論餐具還是食物的擺放都要求很高(但食物的分量卻很少)而被一些人視為藝術品,高檔懷石料理也耗費不菲。主要盛裝食物的器具有陶器、瓷器、漆器等。知名的懷石料理店有京都三條的辻留、大阪高麗橋的吉兆、滋賀縣東近江市的招福樓。京都被認為是懷石料理的集大成之地,有許多百年以上的名店、老店等待食客探訪。
  • 至高無上的懷石料理
    早就聽說西安要開一家正宗的日本懷石料理店熹玥懷石料理,機會一來 就迫不及待的先來替集美們一探究竟。有人說跟著妞姐吃日料沒錯的,畢竟人家在日本留學 工作生活過10個年頭~邁進熹玥立馬感覺到日本飲食文化元素無處不在。
  • 細品傳統京都韻味 須嘗一次懷石料理
    懷石料理的悠久歷史大山幸子是陪伴我們京都行的日本女孩,細長的眉毛、明亮的眼睛,有著與九十年代日本著名女明星廣末涼子相似的容貌和笑容。如同伴阿貴所說,大山一笑,感覺京都的河水都變得更加淵澄、山林變得更加蔥鬱了。
  • 會席料理與懷石料理 你分得清楚嗎?
    什麼是懷石料理? 與會席料理不同,懷石料理是在茶會飲茶時享用的料理,其目的不是飲酒,而是飲茶。安土桃山時代,千利休確立起日本茶道,修行中的僧人們將溫熱的石頭包在布中,放在懷中抵禦饑寒,「懷石」便由此得名。 懷石料理的菜餚一般是一道一道地上,食客可以慢慢品用。
  • 舌尖上的日本:京都必吃的「春懷石料理」
    懷石料理的八寸,食材豐富,擺盤華麗▋什麼是「春懷石」料理「懷石」一詞,顧名思義,懷中抱著石頭。這是過去在禪寺修行的日本僧侶,打坐時為了忍住飢餓,在懷裡放置烘烤過的溫熱石頭,以達止飢禦寒的效果。懷石料理本來是日本茶道中,由主人招待客人喝茶之前的菜式。為了不讓客人等待時餓肚子,也要避免濃茶傷胃,所以在飲茶前奉上簡素的料理;一般來說是一汁三菜、強餚、八寸、湯。發展至今,已不限於此,轉變為高檔日本料理的代名詞。懷石料理講究季節性與食物原味的展現,「春懷石」即是選擇春季最鮮美的蔬果魚肉做成的菜餚。
  • 魔都性價比最高的懷石料理
    如果你看完這一頁激起了食慾,想要去免費體驗一把,那就關注一下文章末尾的寶典吧。P4F4轉發,也許你就是幸運兒!小夥伴慶生想找個高大上的地方假裝一回土豪。於是,有人提議吃懷石料理。不過面對動輒1k+人均的高檔料亭我們下不了手啊,又不是吃冤家!
  • 日本的高級懷石料理吃什麼?應該怎麼吃?
    在傳統的日式料理中,最高級的當屬有400多年歷史的懷石料理。懷石料理講究清淡原味,無論是從菜式還是服務上,都有一種「禪」的境意在其中。一、懷石料理來源關於懷石料理的由來,網上大部分是「僧人懷石抗飢餓」一說。相傳在古代日本禪院清規很嚴,要求禪僧「過午不食」。然而缺少飲食在夜裡體溫下降的僧人實在支持不住,就把石頭烤熱,揣入懷中,以抗饑寒。這種說法當然不過是笑談。
  • 究竟為什麼「分量少的可憐」的懷石料理動輒上千?
    其中,日料深受年輕人們的親睞,例如神戶牛肉、天婦羅等,而作為高端日料的代表,懷石料理更是廣受歡迎。提到懷石料理,就不得不提起日本的茶道文化,「懷石」二字源自於禪道,說的是僧人在坐禪的時候不得進食,所以為了抵制飢餓,將溫熱的石頭放在小腹上,後來有了給僧人的茶點,逐漸演變為後來的懷石料理。
  • 日本「懷石料理」,價格雖高,食材卻很普通,儀式感十足是賣點
    日本「懷石料理」,價格雖高,食材卻很普通,儀式感十足是賣點如今我們國家有很多人都會去日本旅遊,去感受一下日本的美好景色和體驗當地的美食,日本也有很多食物是很有吸引力的,比如壽司、刺身等等,不過說到去日本,怎麼能不去體驗「懷石料理」呢?
  • 人均1280元的懷石料理
    五色美食均衡健康  目前試業只開晚市的岡田和生日本餐廳,與所屬集團主席同名,坐落黃埔海濱盡享維港美景的海名軒5樓,先以精緻講究的懷石料理打響頭炮,稍後將推出鐵板燒和壽司。  行政總廚今村佑史是兼具河豚料理師和清酒調酒師專業資格的壽司師傅,關於挑選傳統懷石作為店子主軸,他認為其講究的排場,正適合訴說季節感鮮明的美食故事。今村師傅利用五種色彩和五種烹調方法,來豐富人的五種感官,實驗性十足而且不拘一格。
  • 進食日本懷石料理的十大步驟
    日本料理真正起源於懷石料理。懷石料理又與茶道密切相關。懷石料理重要特點之一是「有什麼烹飪什麼」,即每個季節時令的食材,絕不刻意裝飾,一定要做到充分利用原味。極端講究烹飪及擺放的精緻度、食材的新鮮度、季節感和盛裝食物的器皿,代表了真心待客之心。
  • 提起懷石料理就忍不住驚呼?你真的知道它是什麼嗎?
    懷石料理所以如果你對懷石料理沒有足夠的了解,建議不要輕易嘗試,它的境界大概不是用「好吃」與「不好吃」來簡單概述的,而更是一種具有禪意的料理。用蔡瀾的話說,懷石料理的目的是不讓人吃飽,仔細想想似乎沒錯。今天的文章從名字、來歷、料理內容和步驟全方位來解讀懷石料理,對料理有了足夠的了解之後,以便於更好地感受和欣賞它。來歷從茶道衍生
  • 米其林餐廳推薦的日本懷石料理店
    其中,主要在歐洲,分別以不同國家和城市名義出版的餐廳指南最有知名度。 2007年,亞洲第一部《米其林指南》——東京版創刊發行。如今,東京已經成為世界獲得星級評分最多的城市。2010年,有11家餐廳獲得最高三星榮譽。現在,東京已經超過巴黎,被評為世界首屈一指的美食之都。 在榮獲米其林星級評分的餐廳中,有七成是日本料理店。懷石料理、壽司、天婦羅、河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