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寫真:隱匿在老巷中的臺北當代藝術館

2020-12-14 中國新聞網

臺灣寫真:隱匿在老巷中的臺北當代藝術館


2008年03月18日 21:33 來源:中國新聞網

發表評論

  中新社臺北三月十八日電題:隱匿在老巷中的臺北當代藝術館

   中新社記者曾嘉黃少華

  走過臺北市長安西路的人,很難不被這一棟坐落在路邊的「臺北當代藝術館」所吸引,外觀呈現日據時代建築特點,館四周則包圍在歷史悠久的老小區內,附近有傳統商店林立,顯現一種在臺北市區中特有的古意氛圍。

  在當代藝術館助理研究員劉怡憐引領下,記者跨進這座外牆為紅磚的木材架構的二層樓建築。走進入口處一個非常耀眼的裝置似乎成了當代館進門的特色,大概直徑為三十公分的紅黃藍綠橙紫各種明亮色彩塗裝的塑料管,掛在天花板下方蜿蜒著,末端分置液晶銀幕、照明系統、音響裝置,適時會演出一些電腦動畫和影像媒體藝術節目,據介紹這個裝置作品是藝術家山口勝宏花了兩年時間製作的作品《龍》。

  進門的右側是一個公共服務區,主要以賣書和禮品為主,左側是一個圓形的服務臺,提供諮詢和導覽服務。一樓的展廳是由教室一樣大的空間組成,參展的藝術家作品就分布在這不同的空間中,緊湊而又連貫。二樓的展廳要經過一段歐式的廂廊,現在正在展出的是大陸八0後藝術家的「果凍時代」特展。

  回顧歷史,劉怡憐告訴記者,這裡在日據時代為「建成小學校」,是日本人才能就讀的學校,而臺灣人則只有少數子弟方能進入就讀,當時的建成小學內有兩座遊泳池、一個相撲場,體育設備之齊全可見一斑。

  一九四五年臺灣光復後,臺北市府在此歷經四十年,一九九四年遷入新館舍。舊市府的存廢問題,引起了各界的各種討論,但最終大家都以長遠的眼光,創造古蹟與學校共生的共識,讓這幢歷史古蹟,不僅有機會走入新世紀,並在科技時代裡,以「當代藝術」為定位而再度發光發亮。

  二00一年,臺灣第一個公辦民營的藝術館在這裡成立,廣達電腦公司總裁兼主席林百裡主持的當代藝術基金會負責營運,並由臺北市政府監督,目標是要結合許多企業家和文化專業人提供資金以及概念想法,積極地拓展和豐富臺灣的藝術文化環境。

  「當代藝術館有五個發展的方向,其一是教育推廣、營銷推廣、學術討論、服務客群、國際交流等。」劉怡憐說,在文化藝術蓬勃的新世紀,藝術館決定走出牆外,把活動辦出去,把人邀請進來,利用當代藝術館的廣場,結合小區的資源,舉辦如藝術市集、露天音樂會、電影放映會,甚至邀請一些街頭藝術家或創作者,在此分享自己嘔心並具手感的藝術作品,推廣生活化的藝術。

  相對於臺灣眾多其他博物館而言,今年剛剛邁進第七個年頭的臺北當代藝術館還只是個「小孩子」。劉怡憐表示,當代藝術館本身在展覽與技術的層面已臻成熟,所具備的潛力與雛形也已經相當完整,並連續獲得幾屆臺新藝術獎的提名。

  臺北市這幾年來積極於讓市內古蹟活起來,讓古老的空間以不同的變貌走進市民生活,並進而帶動街區藝術再造。臺北市文化局希望藉由臺北當代藝術館的運作「把創意帶進臺北、把藝術帶進小區、把科技媒材帶進歷史建築的新生命裡,讓臺北市民與它一起生活著。」

編輯:餘瑞冬】

相 關 報 道

相關焦點

  • 臺灣寫真:隱匿在老巷中的臺北當代藝術館
    中新社臺北三月十八日電題:隱匿在老巷中的臺北當代藝術館   中新社記者曾嘉黃少華  走過臺北市長安西路的人,很難不被這一棟坐落在路邊的「臺北當代藝術館」所吸引,外觀呈現日據時代建築特點,館四周則包圍在歷史悠久的老小區內,附近有傳統商店林立,顯現一種在臺北市區中特有的古意氛圍。
  • 臺北當代藝術館:讓藝術家進入社區與大眾創作
    藝術中國:首先,歡迎臺北當代藝術館館長石瑞仁,臺北當代藝術館副館長林羽婕兩位嘉賓來到本次沙龍現場。「臺北當代藝術館」與「建成國中」新校的結合,不僅創造了全世界罕見美術館與學校使用共同建物的先例,也被視為是臺北市孔廟到保安宮這一條歷史文化軸線的延展,帶動了大同區整體再發展的一個新契機。臺北當代藝術館不僅是一個藝術的展覽場所,更是在藝術傳播上對社會有很大的責任,臺北當代藝術館致力於推動臺灣新時代藝術。作為臺北當代藝術館館長,非常歡迎大家到我們臺北當代藝術館來參觀。
  • 臺北當代藝術館:讓藝術家進入社區與大眾創作
    藝術中國:首先,歡迎臺北當代藝術館館長石瑞仁,臺北當代藝術館副館長林羽婕兩位嘉賓來到本次沙龍現場。「臺北當代藝術館」與「建成國中」新校的結合,不僅創造了全世界罕見美術館與學校使用共同建物的先例,也被視為是臺北市孔廟到保安宮這一條歷史文化軸線的延展,帶動了大同區整體再發展的一個新契機。臺北當代藝術館不僅是一個藝術的展覽場所,更是在藝術傳播上對社會有很大的責任,臺北當代藝術館致力於推動臺灣新時代藝術。作為臺北當代藝術館館長,非常歡迎大家到我們臺北當代藝術館來參觀。
  • 臺北當代藝術館呈獻陶亞倫最新 VR 個展「無處不在的幽靈」 展開...
    圖片由藝術家及臺北當代藝術館提供。此次展覽獲全球虛擬實境領導品牌 HTC Vive Arts 支持,觀眾在啟動 HTC Vive pro 設備後,即可沉浸於藝術家打造的虛擬空間內,探索科技與當代藝術跨界詮釋的情境場域。 展覽選定在現址臺北當代藝術館的百年歷史建築物中展出,藝術家試圖以虛擬串聯過去的歷史,併發全新意義的對話與想像。
  • 「再會歷史·蔡志松」個展在臺北當代藝術館隆重開幕
    導語:2014年2月18日16點,著名雕塑家蔡志松大型個展《再會歷史•蔡志松》在臺北當代藝術館盛大開幕。洛克菲勒藝術基金會羅斯洛克文化藝術集團中國區總裁熊峰,美國紐瓦克美術館董事Sophia,典藏雜誌社長簡秀芝,美國著名藝評家Jason Edward Kaufman ,瑞士收藏家Dr.Erich Hunziker,Dior公關與傳媒總監郭敬紅,路虎中國代表,財團法人耿藝術文化基金會會長耿桂英,璞永建設集團董事長楊嶽虎,新加坡星展銀行營業總裁張順吉,印尼收藏家阿里,馬來西亞拿督陳書禮、蔡智勇,日本收藏家Kaori Zage,臺灣藝術家團體悍圖社全體成員
  • 點線面設計的臺北當代藝術館會員卡,超美!
    今年,臺北當代藝術館對會員卡"魔卡"進行了全新升級。
  • 「潮騷」鄭路個展亮相臺北當代藝術館
    展覽時間:2015 / 10 / 30(五)-2015 / 1 / 3(日)展覽場地:臺北當代藝術館(臺北市長安西路39號)臺北當代藝術館於2015年10月30日至2016年1月3日展出當代館廣場上展出的大型裝置〈淋漓一瀾〉、入口形象區的黑色巨浪〈潮騷〉及一樓展間走廊的巨大黑色水珠〈未知的圓周〉,藝術家以不鏽鋼材質,將水用立體性的方式來表現,按當代館不同的空間適性地融入,表達了水可壯闊澎湃、也可寧靜孤寂的不同面貌。
  • 臺北當代藝術館呈獻陶亞倫最新 VR 個展「無處不在的幽靈」 展開...
    圖片由藝術家及臺北當代藝術館提供。此次展覽獲全球虛擬實境領導品牌 HTC Vive Arts 支持,觀眾在啟動 HTC Vive pro 設備後,即可沉浸於藝術家打造的虛擬空間內,探索科技與當代藝術跨界詮釋的情境場域。 展覽選定在現址臺北當代藝術館的百年歷史建築物中展出,藝術家試圖以虛擬串聯過去的歷史,併發全新意義的對話與想像。
  • CAFA展覽丨替身——盧徵遠個展(臺北當代藝術館)
    範迪安院長談盧徵遠藝術範迪安:「替身」——寫在臺北當代藝術館盧徵遠個展之際
  • 臺北當代藝術館呈獻陶亞倫最新 VR 個展「無處不在的幽靈」
    圖片由藝術家及臺北當代藝術館提供。此次展覽獲全球虛擬實 境領導品牌 HTC Vive Arts 支持,觀眾在啟動 HTC Vive pro 設備後,即可沉浸於藝術家打造的虛擬空 間內,探索科技與當代藝術跨界詮釋的情境場域。 展覽選定在現址臺北當代藝術館的百年歷史建築物中展出,藝術家試圖以虛擬串聯過去的歷史,併發全 新意義的對話與想像。
  • 「再會歷史·蔡志松」個展在臺北當代藝術館隆重開幕
    導語:2014年2月18日16點,著名雕塑家蔡志松大型個展《再會歷史•蔡志松》在臺北當代藝術館盛大開幕。洛克菲勒藝術基金會羅斯洛克文化藝術集團中國區總裁熊峰,美國紐瓦克美術館董事Sophia,典藏雜誌社長簡秀芝,美國著名藝評家Jason Edward Kaufman ,瑞士收藏家Dr.Erich Hunziker,Dior公關與傳媒總監郭敬紅,路虎中國代表,財團法人耿藝術文化基金會會長耿桂英,璞永建設集團董事長楊嶽虎,新加坡星展銀行營業總裁張順吉,印尼收藏家阿里,馬來西亞拿督陳書禮、蔡智勇,日本收藏家Kaori Zage,臺灣藝術家團體悍圖社全體成員
  • 「潮騷」鄭路個展亮相臺北當代藝術館
    展覽時間:2015 / 10 / 30(五)-2015 / 1 / 3(日)展覽場地:臺北當代藝術館(臺北市長安西路39號)臺北當代藝術館於2015年10月30日至2016年1月3日展出當代館廣場上展出的大型裝置〈淋漓一瀾〉、入口形象區的黑色巨浪〈潮騷〉及一樓展間走廊的巨大黑色水珠〈未知的圓周〉,藝術家以不鏽鋼材質,將水用立體性的方式來表現,按當代館不同的空間適性地融入,表達了水可壯闊澎湃、也可寧靜孤寂的不同面貌。
  • (臺灣寫真)捷運空間:地鐵站裡的「藝術館」
    中新社臺北10月14日電 題:捷運空間:地鐵站裡的「藝術館」  中新社記者 朱曉穎 陳立宇  捷運,是如今臺北大都市貫連南北東西的交通大「動脈」。  臺北的「捷運」空間,與大陸許多城市深藏地底的「地鐵」有諸多不同。
  • (臺灣寫真)捷運空間:地鐵站裡的「藝術館」
    中新社臺北10月14日電 題:捷運空間:地鐵站裡的「藝術館」  中新社記者 朱曉穎 陳立宇  捷運,是如今臺北大都市貫連南北東西的交通大「動脈」。  臺北的「捷運」空間,與大陸許多城市深藏地底的「地鐵」有諸多不同。
  • 臺灣寫真:臺北的煙火味
    臺灣寫真:臺北的煙火味 2019-05-06 16:04:13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王詩堯
  • 臺北當代藝術館館長:如何以小做大?
    臺北當代藝術館的自我定位是,一個存在於「現實社會環境」和「當代文化波潮」中的藝術館;我們希望提供給在地民眾的形象是:這個館和我具體相關,就像我的家和我的學校
  • 臺北當代藝術館呈獻陶亞倫最新 VR 個展「無處不在的幽靈」 展開虛擬實境與藝術相乘的超感體驗 | 展覽資訊
    此次展覽獲全球虛擬實境領導品牌 HTC Vive Arts 支持,觀眾在啟動 HTC Vive pro 設備後,即可沉浸於藝術家打造的虛擬空間內,探索科技與當代藝術跨界詮釋的情境場域。 展覽選定在現址臺北當代藝術館的百年歷史建築物中展出,藝術家試圖以虛擬串聯過去的歷史,併發全新意義的對話與想像。
  • 亞洲現場 | 臺北當代藝術館:「世」一場自願非願的遊浮 - 李真箇展
    Museum of Contemporary Art, Taipei地點/ Venue: 臺北當代藝術館 | 臺北市大同區長安西路39號 Museum of Contemporary Art, Taipei | No.39 Chang-An West Road, Taipei亞洲藝術中心藝術家李真於臺北當代藝術館全館呈現
  • 從「臺北當代」看臺灣藝術市場未來
    臺北當代藝博會的總監任天晉在接受南華早報的採訪中表示,他考慮了多方面的因素,覺得臺灣市場是一個還沒有被挖掘潛力的市場,充滿了機遇。臺北藝術市場是否是亞洲藝術市場的遺珠?臺北當代藝術的潛力有多少?臺北當代藝博會對亞洲市場的影響是什麼?
  • 臺灣寫真:臺北的煙火味
    臺灣寫真:臺北的煙火味 2019-05-06 16:04:13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王詩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