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永遠是一個「細節為王」的國家,你永遠不知道日本人會考慮到那個程度。從全世界來看,在公共場合細節做的最好的,當屬日本了。但是這些細節往往很難發現的,因為我們在便利的使用公共設施的時候,往往關注的是自己的舒適度,當舒適度滿足的時候,也難以注意到其他方面。而當舒適度不滿足的時候,才會有人特意的說這裡不好,那裡不好。
日本的公共場合,似乎就是這樣,往往就會在你想使用某東西或者某功能的時候適時的出現,不早也不晚。車站是很多遊客經常去的地方,日本的公共運輸十分發達,日本國內旅行一般都是坐電車或者地鐵出行。那麼有多少人真正關注到了日本車站的細節呢?
稍微大一點的日本車站,除了乘車轉運的功能之外,還有著「商業街」的功能。比如福岡天神車站,連接著福岡天神地下街。日本車站當中會設置哪些設施呢?廁所、便利店這些當時時會有,在有些地方還會設置醫院/藥店、銀行ATM、書店、飲食店鋪咖啡廳、按摩室、飲茶店、吸菸室、花園以及計程車乘車處、修鞋店等。
廁所的設置位置比較有意思,國內的車站一般都會將廁所設置在車站內,只讓買票進站乘車的人使用。而日本的車站則不同(包括地鐵站),在檢票口內外都會設置廁所,方便行人的使用。
許多日本車站的廁所,分為男廁所、女廁所和多功能廁所。男女廁所的構造與國內大致相同,但是多功能廁所卻有很多不同。
多功能廁所,顧名思義就是一個具備多種功能的地方。多功能廁所主要考慮對象是身體不方便的人士,可以是殘疾人,也可以是帶孩子的人。在便池的旁邊,設置的有扶手杆,以便使用者可以單獨使用。在便池旁邊會有許多按鈕,主要是衝洗用的。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旁邊帶有線的緊急報警裝置,有一根線一直延伸到地面,這樣做的原因是考慮如果有人倒在地面,無法伸手觸發緊急報警裝置的情況。
除了考慮殘疾人出行的情況,日本人也會考慮帶孩子的人出行的情況。圖片的右邊是專門放置兒童的地方,這樣即便是一個人帶孩子出門,也不會擔心因為上廁所而無法照看孩子的情況。
孩子放上去以後,如上圖這樣。
其實不僅僅是日本的車站,在一些公共場合,日本的廁所都是很考究的一個地方。比如上圖是某市政廳的多功能廁所,考慮到孩子方便的情況,在大的座便器旁邊,設置有一個小座便器。
或許很多人不會注意到,在日本多功能廁所當中的按鈕之上,設置的還有盲文,可以讓眼睛不自由的人找到按鈕的位置。
很多人覺得日本車站很大,有很多出口和站臺,很容易弄混。其實,只要理解了日本車站的構造方式,就會很容易的找到自己想去的出口和站臺。日本的車站內部,一般都是有一條主幹道,搭配眾多分叉路口組成。日本的福岡車站、名古屋車站以及東京車站都是類似的構造,其實並不複雜。想要找站臺的時候,可以看日本車站內的指示牌,一般的信息在指示牌上寫的都有,按照時間去等,一般是不會走錯的。在車站內部,會有許多黃色的盲人行道,無論是哪個車站都可以見到。
如果出門帶的有行李或者購買了物品不想繼續帶上車出行,可以考慮將行李放在Coin lockers當中。一般一個柜子是300-500日元,根據物品的大小,收費也不同。雖然國內也有類似存放物品的地方,但是大多數的車站是人工來照看的,收費也挺昂貴的。
當然,日本也有人工照看行李的地方,因為電子儲物櫃數量有限,保不準什麼時候就會滿了。人工儲物的地方也是十分正規的,會有專人登記幫助你提行李,服務十分到位。
日本的大小車站都可以見到「母嬰休息室」,也叫做「餵奶室」。裡面的布置十分的溫馨,並且帶有各種母嬰用品,可以在裡面換尿布、餵奶、衝奶粉或者清洗奶粉瓶等。車站一般都是比較嘈雜的地方,這樣的一小塊空間,給了出門在外的母親和孩子一個安靜的場所。
大一點的車站都會有專業的諮詢窗口,同時設置多語言的諮詢處。雖然國內設置的也有,但是態度完全不同,這點只有在日本體會過的人才知道,日本服務行業的從業人員,是多麼的耐心。
在往站臺去的路上或者在紅綠燈路口,都會設置「盲導鈴」。很多人在日本過紅綠燈的時候,應該有聽到過「叮咚叮咚」的聲音,在日本的車站裡面其實也有。這個裝置的作用,是為了引導視覺不佳的人。
日本有電子自動售票機,也有人工售票處。一般的車站當中,人工售票處都會是一個單獨的房間,比如名古屋車站的售票處。為了避免人員過多,日本的做法是會標明從哪兒進從哪兒出。日本的人工售票排隊方式與國內也不同,國內是多個窗口同時排隊。日本的做法是排成一隊,然後分散到多個窗口。總之從個人購票經歷而言,還是挺愉快的。購票的時候,售票員會將電腦屏幕朝向顧客(也有設置多個屏幕的地方),然後從電腦屏幕當中由顧客挑選,並且還會耐心解答。
日本車站另一個比較人性化的地方是有吸菸室,現在國內的一些車站也設置的有吸菸室(比如武漢車站),但是設置的數量與內部環境還是與日本不同的。日本車站的吸菸室一般設置在站臺之上,這樣就不用擔心因為抽菸而錯過車輛。並且採用透明的玻璃,可以隨時看到外面的情況。
在購票的地方,可以看到一張帶有凹凸點的車費表,這個東西的名字叫做「點字運費表」。我想這個目的也不言自明了吧?就是為了讓眼睛不自由的人能夠知道車費。
在日本的車站,有時候會看到坐輪椅出行的人。這些人身邊沒有其他人,只是自己出門。很多人會擔心,坐車怎麼辦?靠自己也無法移動輪椅。其實這個並不是問題,日本的車站工作員,會陪同這些殘疾人,直到送上車。然後在將要下車的車站進行等候,幫助他下車。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小細節,很多人不會在意。日本的電車上一般都會有殘疾人區域(現在國內的地鐵也有),如果留心的人可以對應一下這些區域與下車的位置。一般這些區域的下車位置都是人員較少,並且靠近車站直梯的地方。
看完這些日本車站的細節,可能會有人說:如果是殘疾人,最好在有人陪同的情況下出來不更好嗎?事實當然是這樣的。可是這與日本人的理念有些不符,日本人想的如何讓這些人自立,能夠靠著自己來生活。而這些殘疾人,也是同樣的想法。所以,能夠在日本的許多地方看到專門為殘疾人而設置的設施,能夠讓他們有尊嚴的出門。
結束語
其實日本車站當中,還有很多類似於上述所講的細節,這裡也無法完全寫完。從我來看,日本車站當中的細節,不僅僅是日本人對細節孜孜的追求,更多的是對人的尊重。當車站把來乘車的人當作顧客來對待,從他們的角度出發來設計車站的設施,自然就會打造出一個讓人感到方便的地方。
這篇文章並不是想要對比他國,因為有些設施在國內也有,可是當自己真正的去使用時,卻時不時的感受到來自設計師的」惡意「。這究竟是為何呢?我想,應該是尊重和以人為本的態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