搖錢樹、大銅馬、陶俑……文物組團「出遊」 涪城漢韻迴蕩太湖邊

2020-12-06 綿州先鋒

要想了解古時綿陽的風土人情、歷史底蘊,博物館裡陳列的文物是一個不錯的選擇。近日,「涪城漢韻——綿陽市博物館藏漢代文物精品展」正在無錫博物院展出,70餘件文物向無錫市民生動地勾勒出漢代綿陽的生活萬象。文物走出去,文化交流活了起來。

(東漢銅馬 長110.0,寬50,高134.0cm)

銅馬原件由頭、頸、胸、腹、腿、尾等九部分鑄造而成,用鉚釘套合連接,比例勻稱,造型準確寫實。馬身軀鑄造工藝細緻,體壁極薄,厚僅2-4釐米。這是我國迄今發現最大的漢代銅馬。

(何家山2號墓搖錢樹 長32,寬24.5,座高52.1,通高198cm)

搖錢樹流行於漢魏墓葬中,由樹座、樹身組合而成。樹座多為陶或石質,起支撐作用,樹身多為銅質,由樹幹和枝葉構成。樹座象徵大地,樹幹以上則是天空,遍布錢紋的枝葉上,承載著以西王母為核心、仙人瑞獸相伴的神仙世界,寄託了人們追求長生、永保富貴的美好願望。

(東漢紅陶馬頭)

(東漢紅陶舞蹈俑)

(東漢帶蓋銅鼎)

漢代是綿陽見錄史書的開端,而兩漢時期地處四川盆地的古綿陽遠離戰火,保持相對的和平安定,農業、商業發達,物豐糧足、六畜興旺,手工業得到長足發展。在綿陽市博物館的館藏文物中,兩漢時期的文物數量最多、最具地方文化特色。

「這次『涪城漢韻』的展覽是綿陽市博物館新館開館以後,推出的第一個外展。我們館藏有三分之一是漢代文物,我們從近一萬件文物裡面,選出了70多件進行展覽,通過展覽反映漢代綿陽老百姓的生活、生產,以及思想觀念等。」綿陽市博物館副研究員、展覽和保管部主任李生說。

據了解,「涪城漢韻——綿陽市博物館藏漢代文物精品展」由綿陽市博物館、無錫博物院舉辦,以兩漢時期綿陽人的生活為主題,分為「千載漢風道涪城」「物阜民豐百業興」「居諸不息煙火盛」「禮正樂教慕神仙」四大單元,通過展覽的方式,把綿陽優秀傳統文化推向全國,傳播綿陽歷史文化。

「這次展覽有漆木器、鐵器、青銅器,以及陶俑為主的陶器,這些文物集中體現了漢代綿陽人開拓進取的精神,比如大銅馬是積極、開拓進取的展現;搖錢樹,展現了漢代綿陽人追求富貴,祈求長生的狀態。」李生說。

在看展過程中,來無錫旅遊的南京市民張雪莉通過文字介紹,向兒子講解著文物的內涵,一旁的兒子也是聽得起勁,還不時提出問題。

「孩子特別喜歡聽歷史方面的故事,他對博物館很感興趣,今天參觀的時候很榮幸遇到綿陽的涪城漢韻特展,通過文物的展出,我們看到了漢代人們的生活狀態,非常生動。」參觀者張雪莉說。

今天,趁著放暑假,上高一的徐建軍跟家人一起來到無錫博物院參觀。在涪城漢韻展區,一家人放慢了腳步,認真端詳、詳細了解。徐建軍表示,以前對漢代的了解只是從書裡面,比較淺顯,這次通過漢代文物的展示和了解,對歷史有了更多、更深刻的了解,機會很難得。

綿陽、無錫兩地雖然相距甚遠,但是兩地古代文明都很發達,老百姓的生活也很安樂,通過特色館藏文物的展示、交流,對豐富兩市市民的文化生活,促進兩市的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義。

「綿陽帶來的這些展品平時很難看到,跟我們江南地區的文物有很大的區別。不同地方博物館之間進行不同特色文物的展覽、交流,對豐富本地的文化資源很有好處。」無錫博物院副院長蔡衛東說。

據了解,「涪城漢韻——綿陽市博物館藏漢代文物精品展」一直要持續到10月18日,展覽地點為無錫博物院。同時,無錫博物院的「紫玉金砂——無錫博物院藏紫砂精品展」正在綿陽博物館裡展出,截止時間為10月25日,感興趣的市民朋友可以前往參觀。

綿陽廣播電視臺全媒體中心

記者:汪俐君

責編:王躍璇

相關焦點

  • 在漢景帝陽陵裡修陶俑 文物太多人太少修不過來
    漢陽陵的文保人員小心翼翼的處理掉陶俑身上的浮土。西部網訊(記者 敬澤昊 賀桐) 漢代是中國古代社會的第一個鼎盛時期,在「事死如事生」的厚葬觀念影響下,漢代的陶俑製作非常發達,出土漢俑的數量、種類及其精美程度在中國古代雕塑史上都是數一數二的。作為目前中國唯一發掘的西漢帝王陵墓,漢景帝陽陵出土了一大批西漢陶俑,修復與保護好它們,則成了「年輕」的漢陽陵文保工作者義不容辭的使命。
  • 鹽城「大銅馬」又要搬?只因為……
    (新四軍紀念館+大銅馬+泰山廟)  大銅馬是鹽城人耳熟能詳的紅色文化,幾年前因建軍路地下廣場工程上馬而移位到蘇寧門店前,也漸漸淡出了人們的視線。幾張圖帶你看看大銅馬的前世今生▼▼▼  1969年在鹽城中市橋(中市橋,位於鹽城市中心,後稱「忠字塔」、「大銅馬」,即今銅馬廣場。
  • 美女插畫師手繪陶俑文物表情包 走紅微博引網友熱議
    原標題:美女插畫師手繪陶俑文物表情包 正值央視《如果國寶會說話》第二季收官之際,一組九宮格陶俑插畫在微博上走紅,引發網友們熱烈點讚、轉發。來自南京博物院的9尊形態各異的陶俑文物,在插畫師筆下紛紛化身騎著「皮皮怪」、跳著「海草舞」的卡通形象。
  • 插畫師手繪陶俑文物表情包 「海草舞」「皮皮怪」齊上陣
    正值央視《如果國寶會說話》第二季收官之際,一組九宮格陶俑插畫在微博上走紅,引發網友們熱烈點讚、轉發。來自南京博物院的9尊形態各異的陶俑文物,在插畫師筆下紛紛化身騎著「皮皮怪」、跳著「海草舞」的卡通形象。經過藝術加工的文物雖飽經歲月浸染,卻被賦予流行元素,增加了新魅力。網友們紛紛評論「這個可以有」、「任性得可愛」。
  • 從漢代陶俑看漢代生活
    西漢早期的陶俑包括陽陵陶俑、楊家灣陶俑、安陵與霸陵陪葬墓陶俑、徐州北洞山與獅子山陶俑等。西漢中晚期陶俑除建國前在西安、洛陽等地出土的外,建國後還出土了山東濟南無影山樂舞、雜技、宴飲陶俑、河南濟源泗澗溝漢墓陶俑、河北邯鄲彭家寨陶俑和河南洛陽西漢墓彩繪陶俑。東漢具有代表性的陶俑有四川成都市天回山東漢崖墓出土的擊鼓說唱俑和四川彭山崖墓出土的灰陶持鍤男立俑等。
  • 陝歷博展出文物採用擬人方式「賣萌」引吐槽 這事你咋看?
    4月11日,51歲的謝先生在陝西歷史博物館參觀時,在國寶廳看到了展出的西漢時期鎏金銅馬,但是有關鎏金銅馬的介紹讓他十分不解。「姓名/鎏金銅馬性別/男民族/漢籍貫/陝西省鹹陽興平市 現居地/茂陵博物館……」「馬不是人,怎麼能說男女呢?它是大宛汗血寶馬的形象,怎麼能說民族『漢』呢?
  • 蘇州太湖邊的民宿,這幾家性價比高風景也好
    說到蘇州太湖邊的民宿,很多人都想知道有哪幾家住的舒服性價比又高同時還能觀賞到一線湖景。作為太湖之上,四面環水的西山島,自然是欣賞太湖風景的絕佳去處。這篇文章就來說說蘇州太湖邊的民宿中,有哪幾家價格不高,景色視野還一絕。
  • 大好春光,踏一踏太湖邊的「彩虹」步道吧
    不用懷疑,那就是無錫太湖邊貢湖灣溼地公園內一條蜿蜒3公裡長的彩虹步道。紅 、黃 、綠、 藍、 紫的五色線條綿延在粼粼的太湖波光中,靜謐而溫情。 彩虹步道承包了太湖邊最美的景色,南側是煙波浩淼的太湖,北側是迷人的貢湖灣溼地,樹影斑駁,碧波閃爍。漫步其中,呼吸一下清新空氣,身心也變得更愉悅輕鬆。
  • 綿陽博物館,館藏兩漢時期珍寶級文物!件件稀有,堪稱精品!
    1990年2月在綿陽城郊鄉何家山東漢崖墓出土。馬頭上揚,雙目圓睜,張口露齒,雙耳直立,頭頂上裝飾有瓔珞。銅馬呈行走姿態,體態矯健,神採飛揚,在我國出土的漢代銅馬之中,屬保存最為完整,形體最大的銅馬之一。牽馬俑以兩部分鑄接,左手持盾,右手上抬作執韁狀。馬與人的體量懸殊之誇張,充分體現出銅馬的神勇俊逸之姿。搖錢樹,東漢。
  • 從太湖邊這座千年古鎮出發 玩轉北太湖
    都市快報訊 「太湖美呀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湖水織出灌溉網,稻香果香繞湖飛……」20世紀70年代的一首民歌——《太湖美》,道出了太湖的美麗與富饒,令人神往。 太湖秋天尤美。在北太湖畔,有一處歌中描繪的豐饒富美之地,它就是素有「運河吳門第一鎮」之譽的蘇州望亭。從望亭出發,玩轉北太湖(望亭)旅遊風景區,成為很多人秋日打卡線路。
  • 已出土的千年前最不可思議的青銅文物介紹!
    銅馬身上纓絡和鏈條用的銅絲直徑僅半個毫米左右,有的則更細。東漢搖錢樹(漢) 目前國內現存搖錢樹中最高大、保存最完整、工藝最複雜的一株。由基座、樹幹、樹冠等共二十九種部件銜接扣掛而成。其中,基座為紅陶質,樹用青銅澆鑄。
  • 趣看|我們熟悉的表情包,幾千年前在陶俑身上就被玩壞了
    微博@ #王彥霖撞臉陶俑#如果說王彥霖撞臉唐代文物只是巧合,那麼瞬間的表情也逃不過歷史的記錄。圖片來自微博@考古君學友大哥顯然受到了來自新石器時代的召喚,穿越時光長河再次將經典呈現。千年陶俑遭遇碰瓷,文物造型放飛自我,表情管理逐漸崩壞。
  • 漢陽陵28件(組)珍貴文物亮相香港文物大展
    三秦都市報 - 三秦網訊(記者 趙爭耀 實習生 李文博)6月23日晚,香港迄今最大規模漢代文物展————「漢武盛世:帝國的鞏固和對外交流」在香港歷史博物館開幕,160多件(組)珍貴文物亮相,展示中國歷史上王朝維持時間最長的大一統王朝
  • 真·搖錢樹!
    新華社發經過陝西省文物保護工作者兩年多的清理和保護,近日,一件出土於陝西省寶雞市的東漢時期青銅搖錢樹被成功修復。這件青銅搖錢樹出土於寶雞市高新區郭家崖村西的郭家崖墓地。2017年11月至2018年2月,為配合當地學校建設,陝西省考古研究院與寶雞市考古研究所聯合組隊,對建設用地發現的文物遺存進行了發掘,搖錢樹出土於一座磚室墓中,根據墓葬形制以及出土器物判斷其為東漢中晚期墓葬。
  • 無錫新添一條彩虹步道,承包了太湖邊最美的景色
    藍天、白雲、碧水,這條線路承包了太湖邊最美的景色,已經妥妥晉升為時下最in的網紅打卡地。點擊播放 GIF 1.3M彩虹步道位於貢湖灣溼地公園內,由太湖大堤、水韻廣場整合改造而來,是2019年經開區重點規劃建設的一條特色靚麗彩色帶。
  • 四川南充現6個東漢陶俑墓 3件陶俑距今1800多年
    四川新聞網南充6月1日訊(記者 何春林)有消息稱,5月27日,在南充嘉陵區宴家鄉石道床村,村民正在修路施工時,發現6個疑似古墓的洞穴,裡面藏有十數個陶俑。今日上午,四川新聞網記者從南充嘉陵區文管所獲悉,根據初步判斷,此次發現的墓穴屬東漢崖墓,但具體屬於東漢早中晚哪個時期,尚不得而知。
  • 「水韻江蘇」亮相洛陽 文旅推介精彩紛呈
    法治日報訊(郭躍錚 韓巧 趙宜朵)金秋時節,天高雲闊,正是出遊好時光,為促進旅遊市場快速回暖,進一步提升「水韻江蘇」旅遊品牌的美譽度,加強江蘇省與河南省洛陽市的旅遊交流與合作。「太湖美呀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吳儂軟語的江蘇民歌《太湖美》讓現場鄭州的文旅業者和媒體朋友們置身江南水鄉的如夢情景中。
  • 漢韻菖蒲文化展在晴川閣開展
    11月12日,「漢韻菖蒲文化展」在晴川閣武漢大禹文化博物館開展。「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菖蒲為香料,菖蒲為仙草,菖蒲造景妙,漢韻菖蒲文化展,芳草重返晴川閣,兩個古老靈魂的重逢。自古以來荊楚大地山多水豐,菖蒲親石喜水,自然遍布各地。
  • 蘇州西山農家樂二日遊在太湖邊和大觀音寺景區邊位置優越您喜歡嗎
    今天來說一家在西山太湖邊和大觀音寺景區邊的農家樂,網友反饋很不錯。【一起走農家樂平臺整理】蘇州太湖邊農家樂 【瑞湖樓農家樂】,可以邊觀賞太湖的美景和。飯後環太湖公路邊吹太湖風,賞太湖落日,也可去大觀音禪寺參觀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