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內,能夠考上清華北大的學生都是天之驕子。考上清北不僅是學生個人的榮譽,也是學校的榮譽,並且是學校宣傳的重點。不過今年高考中,2位四川考生被清華北大錄取卻讓網友炸了鍋,有的人為他們喝彩,也有人提出了質疑,認為這有違高考公平的原則。
這兩位考生就是來自四川省涼山州雷波中學的理科考生何吉翔和高欣怡。
在今年的高考中,何吉翔的總分為682分(含10分加分),被清華大學錄取;高欣怡的總分為649分(含10分加分),被北京大學錄取。雷波中學作為這個剛剛脫貧的國家貧困縣的唯一高中,也是第一次出現有學生被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錄取。
對於一個剛剛脫貧的貧困縣來說,在高考中取得這樣的成績已經非常不錯了,本應得到大家的喝彩和祝福,可是卻有不少網友提出了質疑。他們認為以這樣分數被清華北大錄取,對其他考生來說並不公平(清華大學在川調檔線694分,北京大學在川調檔線695分),而且並不符合高考公平的原則。
那麼分數低被清華北大錄取就真的違背高考公平原則嗎?個人覺得需要分情況來看。
第一、如果是通過高考移民等方式,通過一些見不得人的手段被清華北大等重點高校錄取,這確實有違公平競爭原則。比如頗受爭議的外籍留學生招生政策,這對於國內學生來說就是一件不太公平的事,也是近幾年爭議比較大的焦點問題。再比如一些人利用手中的關係將子女弄進重點高校等等。
第二、分數低被重點高校錄取不一定就意味著不公平。
我國現階段教育資源分配不均,優質教育資源不斷向一線、新一線等大城市傾斜,而在中西部偏遠地區的教育資源則非常匱乏。一個備受關注的問題讓這種不均衡在不斷加劇,那就是在大城市可以年薪幾十萬上百萬招聘優秀教師,但是中西部不可能開出這麼高的待遇吸引優秀教師,所以優秀教師不斷流向大城市。
正是考慮到這些問題,所以國家推出了不少的專項招生計劃,希望通過這樣的方式來彌補各個區域教育水平的巨大差距。這樣做也可以讓更多的學生能夠接受更好的教育,否則在那些貧困和偏遠地區的學生很難進入那些重點高校學習。
另外,那些質疑不公平的人可以換位思考一下,如果讓你的孩子在一個貧困地區或者教育資源匱乏的地區生活學習18年,他們能取得什麼樣的成績?在那些地區學習,要取得好的成績,學生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更加辛苦,那時候你還會質疑這些專項招生計劃的公平性嗎?如果還是有人覺得不公平,那麼請把教育資源分配得更均衡一些,讓各個地區的孩子都能接受同等水平的教育,然後再說統一分數錄取吧!不過這樣真的可行嗎?
四川涼山州雷波中學兩考生「低分」上清北,網友爭論不休,有人點讚,有人質疑不公平。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