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間彌生是日本藝術家。1929年出生於長野縣、家境富裕、十歲之前基本沒有煩惱。其藝術表達手法有:繪畫、行為藝術、軟雕塑、裝置藝術。在十歲的某一天,草間彌生患上了幻聽和幻視的疾病。基本症狀類似於人體神經解體症。從此草間彌生每日都陷入一個虛幻世界的呢喃與原本不屬於世界的恐怖之中,一度想過自殺。自幻聽幻視的症狀出現之後,草間彌生的精神狀態就變得孤僻,古怪固執。草間彌生的作品大部分(指繪畫雕塑作品)由圓點構成,與點彩派不同。
草間的作品中使用的圓點大小,色彩,空間排布都具有很強的對比性、衝擊性、運用圓點在空間上的分布和圓點色彩反相對比,通過鏡面的表達方式來展示自己那光怪陸離的世界。南瓜系列,草間彌生說南瓜是一種能讓她感到安全感的蔬菜。在上海、日本秋天市等地的展覽館中都可以看見她那以黃色或是紅色為底色,配以黑色圓點的南瓜作品。
1941年草間彌生患上視網膜疾病眼中的世界充滿了黑色圓點和模糊的物體輪廓、1955年與美國藝術家喬治婭.歐姬芙接觸開始準備前往美國。在此之前母親大力勸阻其發展藝術,在前往美國之前草間彌生銷毀一千多幅畫作,1957年前往西雅圖、在西雅圖舉辦畫展。在紐約貧困18個月後一展才華,1959年在布拉塔畫廊展覽作品《無限的網》1962年聯展軟雕塑作品《陽具》。在美國參與反戰爭裸體街頭遊行(她和她的學生們)在國際上聲名大噪。
與美國藝術家約瑟夫.康奈爾相愛,兩人有十年的愛戀。1972年康奈爾逝世,草間彌生回到東京。在東京受到日本民眾指責,被輿論批評為國家之恥,兩親也和他斷絕了關係,1978年開始寫個人傳記,小說,部分作品:《聖馬克教堂的燃燒》《天地之間》《拱形吊燈》。稱號:圓點女王、話題女王、日本藝術天后、日本文化節國寶。2009年英國《泰晤士日報》從140萬人的調查中統計出20世紀前200名藝術家,第一名是畢卡索、第二名尚塞、第三名克裡姆特。(2017年3月1日克裡姆特的作品《花草花園》拍賣成交價格4800萬英鎊)日本有4人上榜,草間彌生是其中之一。
尋找表達精神世界的方法:草間彌生與米開朗基羅一樣,都擁有無法通過訴說來表達的感情。《大衛》《創世者》、《波點》《無限的網》全部給觀察者一種強烈的精神衝擊。控制恐懼的方法:「如果不是為了創作,我會去自殺」草間彌生這樣說;類比伊藤潤二的作品。兩者的精神思想往往不在作品本身,而在於作品的象徵意義,其衍生出的意義。草間彌生的《陽具》伊藤潤二的《富江》。著名作品還包括《波點》《南瓜》《無限境屋》《花C.D.S.P.S》《消滅自己》《彷徨的夢》,風格:女權主義、極簡主義、超現實主義、原生藝術、抽象表達、波普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