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李宏策
15日晚,擁有850餘年歷史的巴黎聖母院遭遇火災,400多位消防員奮力撲救9個小時最終將大火撲滅。一度失控的烈火將教堂頂部大部分木製結構燒毀,具有象徵意義的聖母院尖塔也在大火中倒塌。
燒毀前的巴黎聖母院 科技日報記者 李宏策 攝
但在消防員的科學部署和最新消防設備的參與下,巴黎聖母院主體結構與內部珍貴文物得到拯救,極具觀賞性的玫瑰窗也奇蹟般倖免於難,最壞的情況得到避免,這些為即將啟動的修復工作提供了最為寶貴的基礎。
根據法國費加羅報報導,當地時間15日18時43分發現巴黎聖母院閣樓失火,教堂人員隨即得到疏散。巴黎消防局第一輛消防車在10分鐘內即抵達現場,首個重要消防設施很快部署到位。此後,增援消防車陸續抵達,全巴黎地區動員了超過四百名消防員投入救援,共有18個高壓水槍部署在巴黎聖母院各個方向。
根據現場消防指揮官部署,一支隊伍負責進入教堂內部搶救文物,一支隊伍進入塔樓狹窄樓梯艱難地開展消防作業,其他消防員部署在教堂外部,通過數十米高的機械臂和高壓水槍控制火勢蔓延。在靠近聖母院的雙橋附近,一輛消防車和抽水機直接從塞納河取水,通過重型管道為救援供水。巴黎消防局發言人加布裡埃爾·普律中校對媒體表示,由於風勢加劇了頂部火勢,不得不優先考慮拯救鐘樓雙塔,救援需要做出選擇。巴黎消防局很快做出判斷和決策,沒有將重點投入在難以繼續搶救的木製屋頂,開始集中力量保護塔樓。如果塔樓大鐘墜落,將可能造成嚴重坍塌,該決策使得教堂主體結構獲得保護。
根據現場部署,除了盡力保護塔樓外,另一個重點集中在大教堂內部,採取各種手段搶救和保護教堂內部文物。經過消防員奮力搶救,聖母院絕大部分文物得到安全轉移,無法及時運走的大型文物也都進行了保護性處理。
消防專家塞日·德萊在接收《巴黎人》採訪時指出,「與美國消防員不同,法國消防隊員側重從內部處理火災。如果把注意力集中在外部,就有可能把高達800攝氏度的火焰和熱氣體推至教堂內部,並導致更大的損害」。
但教堂內的搶險工作風險持續提高。由於俯瞰教堂的尖塔隨時可能坍塌,最初派入教堂的隊伍被召回。危急關頭,名為「巨人」(Colossus)的機器人填補了消防員空缺。
連接高壓水槍的「巨人」臨危受命,攜帶沉重的消防設備深入教堂內部,在惡劣的環境下噴射大量冷卻水。「精密機器的介入有效降低了教堂內部的溫度」,巴黎消防局發言人說。在這場內部大救援中,「巨人」的角色是決定性的。
巴黎聖母院的救援是立體的。考慮到瞬間空中投水可能造成建築及文物損毀,法方沒有採取川普建議的飛機滅火,但在空中緊急出動了兩架由中國大疆製造的無人機進行輔助觀測。
由於著火點主要集中在教堂頂部,巴黎警察局派遣無人機捕獲實時圖像,為消防員準確、及時了解火情提供了重要支持。這些裝有高清攝像裝備的無人機定位了教堂頂部的主要著火點並立即傳送到指揮所,消防員從而能夠實時看到火災的強度和運動,並幫助高壓水槍實現了精確的定點撲救。
作為撲滅聖母院大火的「幕後英雄」,兩架發揮重要作用的無人機是從法國內政部和文化部緊急調配的,型號分別是「御」Mavic Pro和經緯M210,兩架四軸無人機都經受了高溫和濃煙的考驗並出色完成了任務,這不僅比派直升機更快、更便宜,而且能夠更接近火場。大疆公共安全整合總監羅密歐·杜舍爾也參與到本次救援行動,他對媒體表示,消防隊員依靠Mavic Pro的可見光攝像頭、光學和電子變焦鏡頭實現了對火災動態的追蹤。巴黎消防局普律中校也對它們予以肯定,「這些無人機幫助官員做出決定,幫助我們更好地使用滅火工具,從而在關鍵時刻拯救了大教堂的兩座鐘樓」。
火災後的巴黎聖母院 科技日報記者 李宏策 攝
法國總統馬克龍已經表態,希望巴黎聖母院能夠在五年內完成重建,很多專家對此持懷疑態度,但是與歷史上無數已經焚毀的重要建築相比,巴黎聖母院是幸運的。
玫瑰窗 科技日報記者 李宏策 攝
據《國家地理》報導,美國瓦薩學院藝術歷史學家安德魯·塔隆此前利用雷射掃描精確地記錄了大教堂的全貌。塔隆的團隊通過50多個掃描點,對巴黎聖母院內外的所有細節進行了多次掃描和數據處理,最終收集了超過10億條數據,精度達到5毫米,在硬碟上為我們保存了一座三維的數位化大教堂。
此外,根據遊戲《刺客信條:大革命》設計師卡羅琳·米奧斯介紹,其團隊曾花費兩年多時間研究聖母院構造,並同歷史學家一道在遊戲中1:1還原了這座建築。這些數據無疑將為巴黎聖母院重建提供重要支持。
歐盟議會主席塔賈尼在災後表示,「消防隊員竭盡全力控制大火,其中所展現的勇氣是法國精神的象徵,歐洲為此而感到自豪」。而消防員在救援中的科學決策和及時採用的新技術也值得各國借鑑。
來源:科技日報 文中圖片除註明外均來自網絡
編輯:嶽靚
審核:王小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