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片屬於自己綠野仙蹤、童話世界,能把這種境界具象到現實當中的,無疑就是四、五年前網友「青簡」拍攝的有關浙江嵊(shèng)山後頭灣村那組照片所展示的地方。各大網站、媒體,以及新華社、《人民日報》、騰訊、鳳凰網等強勢媒體都予以了轉發……英國《每日郵報》還將其列為「全球28處被遺棄的絕美景點」!
2017年9月,央視《地理中國》「秘境探奇」欄目組也曾到此拍攝了《荒村「仙草」》節目,講述了後頭灣原本是一處「仙島」,那裡有能延年益壽的「仙草」。但要到「仙島」就得經過可怕的「死亡海域」。當地村民稱好多追尋「仙島」的人還沒到達「仙島」便已經命喪海中,而有登上「仙島」的人回去後卻說那裡根本不是什麼「仙島」,而是一座可怕的「無人村」、夜晚有哀嚎聲的「鬼村」!
從「綠野仙蹤」、「童話世界」,再到「無人村」、「鬼村」……嵊山後頭灣到底是一番怎樣的景象?它緣何如此?有可能成為一處旅遊景點麼?
後頭灣村現在荒涼並漂亮著
浙江舟山市嵊山後頭灣村成為「無人村」,與河南焦作沁陽市郊外封門村(見下圖)因受自然條件所限而成為「無人村」是不一樣的,這裡三面靠山、一面臨海,自然條件獨特,漁業資源豐富,每家每戶基本都居住在二、三層的樓房裡,一直以來生活十分富裕。
上個世紀五十年代,後頭灣村曾是當地最富裕的漁村。這裡的漁業資源特別豐富,小漁船出海根本不用走多遠就能滿載而歸。六十年代後期,村裡有人開始建起樓房,此後一幢幢樓房開始拔地而起,一幢比一幢講究,一幢比一幢豪華。但在八十年代後期人們開始陸續外遷,到1995年時,隨著後頭灣小學的撤離,後灣就算徹底冷清下來了。
從此以後,整個村子人去樓空,變得空蕩蕩的,有種陰森恐怖的感覺。人撤草進——「爬牆虎」這類葡萄科植物開始瘋狂生長,它們逢牆便爬,逢房就上,短短幾年的時間就成了後頭灣村的新主人。一到春夏季,「爬牆虎」就使出渾身解數,努力將這裡遮蓋得更大些、更廣些。每每這個時候,也是最讓「驢友」心動時刻,總是想盡一切辦法到此一遊。
都說大自然是多彩,都想將五顏六色填滿眼睛……但是看了後頭灣「無人村」之後,就突然感覺除了綠色,其他顏色仿佛真的是多餘了。房上是綠色,牆上是綠色,連同路上也一樣……清一色的自然綠,可以靜我心、可以濯我目,它就應該是大自然的主色調……當初是不速之客的人類霸佔了它們的生存空間,使其不得盡開顏!
後頭灣村緣何人去樓空成「無人村」
我們大家看到的後頭灣村,大多是通過各類網絡圖片。而且這些圖片大多是在春夏季風和日麗、歲月靜好的時節。要想了解真實的後頭灣,還是要把它放在特定的時間和空間裡的,真正用客觀、公正的目光去審視它。
「U」型海灣及季候等原因
據《嵊泗縣誌》記載,1942年12月28日,嵊山漁場遭七級西北風襲擊,在漁場生產的帶角船毀損87隻,死亡40人;1947年12月,嵊山漁場突遇大風侵襲,150餘只漁船沉沒,90餘人喪生……自有記載以來,風暴海浪在整個舟山群島屢見不鮮,並且大型船難多發生在冬季、後頭灣附近。因此,後頭灣才有了「死亡海域」之稱。
從地圖上看後頭灣,會發現它是「U」型的海灣,灣頭幾乎衝著正北。這樣的話,冬季的時候就會受到東北颱風、季風的影響。風在「U」型灣來回反射後,就會形成一種可怕的「迴旋風」——風力越大,迴旋風的富聚作用越大,「死亡海灣」就是受到這種迴旋風的影響,才會多次發生海難。這種區域冬天尤其不適合居住。據驗證,現在傳說的夜晚在後頭灣「無人村」能聽到「鬼嚎」,其中就是海風掠過空曠房屋木窗框時發出的響聲。
海裡礁石及生產、生活需要等原因
後頭灣海域多礁石,水質好,營養鹽的成分也稍高於其他海域,這種狀態的好處是適合一些海洋生物的生存和生長——比如這裡獨有的「仙草」(其實是海蜒)其他海域就沒有。但另一方面,隨著漁船體積的不斷增大、規模的不斷增加,後頭灣的碼頭已經不能滿足漁船的航行和停泊需要,停泊、補給等都只能到山的那一頭——箱子岙(ào)碼頭。加之漁民的生活條件越來越好,生活要求越來越高,大家也不願意再去冒險,更願意到鎮中心去生活。
後頭灣村何時可以作為景區對外開放
嵊山後頭灣「無人村」當紅的時候,當地主管部門曾回應說:嵊山後頭灣村尚不具備開放條件,荒村變遷事出有因,請廣大遊客護其一方平靜。時隔幾年之後,仍然沒有看到開放的消息。
幾天前說起這個話題時,我的一位旅友說,他在去年的時候就曾去過那裡——當時進入方式只有乘船,票價為100元。到了後頭灣村也已經有人開始收門票了,其中觀景臺為20元……不知道今年會怎麼樣?可否現場一遊?煩請了解當地實情的小夥伴提供一些相關信息吧!
文中圖片選自網絡,所有權歸屬原作者,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