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利是一個國土狹長的國家,狹長程度堪稱地球之最,並且遙遙領先於其他同類國家。地球上比較著名的國土狹長國家主要有三個,分別是智利,挪威和越南。挪威全長約1750公裡,越南則是1600公裡,兩個國家連在一起,也就是3350公裡。而智利一個國家的南北長度就達到了4350公裡,比第二第三名相加還要長一千公裡。
此外,智利不僅南北距離長,而且東西的平均寬度更小,身材更勻稱,比如挪威東西寬度平均為430公裡,越南平均為200公裡,而智利的東西平均寬度只有180公裡,從地圖上看,智利的形狀就像是一隻又瘦又長的毛筆,上部分是筆桿,南部因海水侵蝕而形成的眾多細碎海岸島嶼相當於筆尖。
如此獨特的版圖形狀,給了智利很多便利,也為智利增添了很多煩惱,便利是為智利節省基礎設施建設的開支,全國只修了一條貫通南北的鐵路,就基本解決了智利南北交往的問題。而煩惱則是地圖繪製方面。
地圖繪製方式與眾不同
從世界範圍來看,各國繪製的地圖基本都是使用五比四的紙張,但智利的長寬比達到了24比1,如果將智利的版圖印在五比四的紙張上,效果就如同一支毛筆放在紙張中間,兩側有大片空白,地圖的細節也不能完美地展現。這一度讓智利非常煩惱,後來經過不斷探索,智利採用了長寬1比8的紙張,效果大約相當於我國的對聯,後來為了避免地圖過長,又採用了將版圖從中截斷,合二為一的地圖繪製方式。這些地圖繪製方式都導致智利地圖在國際上非常有特點。不過除此之外,智利地圖還有一個更加有特點的地方,那就是很多智利地圖經常包括南極地圖。
南極是一塊潔白的大陸,被稱為世界第七大陸,是地球上最後一個被發現,唯一沒有人員定居的大陸。現在南極大陸只有一些來自其他大陸的科學考察人員,所以說南極大陸是屬於包括企鵝在內各種動物的家園,不屬於任何一個國家,自然也不屬於智利。那麼智利繪製全國地圖,為何還要經常把南極畫進去呢?
智利對南極半島擁有主權要求
從地圖上可以看出,智利位於南美洲西南部,安第斯山脈西麓。東與阿根廷為鄰,北與秘魯、玻利維亞接壤,西臨太平洋,南與南極洲隔海相望。從智利最南端,跨越德雷克海峽再向南,便是南極大陸的南極半島。南極半島亦稱帕默半島,是南極大陸最大,向北深入最遠的大半島,隔德雷克海峽與南美大陸相望。
由於向北深入最遠,南極半島是整個南極大陸最溫暖、降水最多的地方,有「南極綠島」之稱,很多科學家來到南極,一般都是從這裡登上南極大陸,各國科考站的補給,也一般通過這一地區。而且南極半島資源豐富,富含錳、銅等礦產資源。
基於南極半島的重要性,智利早在20世紀初便以地理接近,首先佔有為藉口,提出了對南極半島,包括附近亞歷山大島和南設得蘭群島的主權要求,總面積達到了125萬平方公裡。為了宣示對南極半島地區的主權,1948年,當時的智利總統還曾來到南極半島,成為世界上首位到訪南極的國家元首。但到了1961年,國際上通過南極條約,凍結了包括智利在內多個國家對南極的主權要求,規定南極只用於和平目的,南極不屬於任何一個國家,而是屬於全人類。
不過南極條約只是凍結各國對南極的主權要求,並沒有徹底打消這些國家對南極的領土野心。就比如智利,在南極條約籤訂以來,便通過各種方式,繼續宣稱對南極半島的主權要求。智利將南極畫進自己國家的地圖,只是其中一種方式。此外智利還將南極半島,亞歷山大島,南設得蘭群島組成了智利南極省,與智利本土的麥哲倫省,火地島省,一起歸屬麥哲倫智利南極大區管轄。這等於是在行政區劃上將南極納入了版圖。所以可以看到智利地圖中,南極半島地區的顏色和智利本土一致。這就是智利繪製地圖,將南極畫進去的原因,不過受南極條約的制約,南極半島並沒有成為智利的合法領土,沒有得到任何國家的承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