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網訊(記者 薛小磊 通訊員 祝丹陽 張詩瑤)對於一座文明城市來說,城市街景不僅是展現城市形象和活力的窗口,更是城市生活品質的折射。如果說平坦寬敞的主幹道是一座城市的肌體骨骼,那背街小巷就像是毛細血管,連接著千家萬戶,展示著城市品位的「軟實力」。
在信陽市溮河區,如火如荼開展的創文活動不僅改善生活居住環境、營造良好社會風氣,還提升了城市文明程度、提高了市民幸福指數和文明素質。今天,就請大家跟著記者的鏡頭,一起去民權街道的友誼街與金牛山街道的周家山社區,以小見大的看一看創文給溮河帶來的變化。
過去的周家山社區由於年代久遠,維護滯後,導致房屋設施陳舊、居民生活環境差。社區上空的線纜縱橫交錯,線路打結,相互纏繞,混搭嚴重,織就一張張巨大的「蜘蛛網」,不但成為安全隱患,而且嚴重影響了城市形象。
現在走進周家山社區,看到的是整潔的道路、美觀的牆繪、醒目的文明標語,還有令人眼前一亮微景觀,在家門口就能感受到花園的氣息。社區還在每條路的拐角處放置了4個生活垃圾分類桶,倡導居民垃圾分類。
這種「一戶一景,一院一策」因地制宜的改造方式,真正提升了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伴隨著社區幼兒園飄出的稚嫩歌聲,三五居民坐在家門口聊天,帶著孫子在社區道路上散步的奶奶開懷笑著......
友誼街是始建於上個世紀的開放型社區,由於路段繁華、人流量大,使得小巷裡餐飲店鋪林立。隨之而來的就是路面汙水橫流、車輛違章停放以及違章建築逐漸侵佔公共街道,給環境衛生與消防安全埋下了極大的隱患。
走進現在的友誼街,已然是「出門見園,開窗見綠」的特色小區。
抬頭望的不再是被電線分割的藍天,低頭看的也不再是擁擠的路,嶄新的瀝青路、古樸素雅的青磚石瓦、精心打造的盆景花圃,休閒區的木頭桌椅與健身器材稍稍一點綴,小巷就搖身一變成了小遊園,引得許多市民前去欣賞。
走在溮河的街道上,平坦又乾淨的馬路與裝點著霓虹的美麗街景早已不是什麼新鮮事。要想感受咱溮河的「氣質」,歡迎你到各個背街小巷裡瞧一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