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疆烏魯木齊,有一位市民丁先生,他一直想買一些和田黃玉用來做手鍊,某天便在某個商人的推薦下,花了5萬快,買了一些「和田黃玉」。
丁先生買完後,便找了一個朋友,讓他看看這些玉石如何。
朋友一看,直接告訴他,這並非真的和田黃玉,建議他去做檢驗。
結果一出來,丁先生大驚:原來這些玉石中,只有一塊是和田玉,其他全是蛇紋石巖。這可真是虧大了。(新疆巖礦寶玉石產品質量監督檢驗站出具的檢驗證明。)
在玉石圈,很多人對黃玉的認識都不夠,以為黃色的玉,就是黃玉,其實這是錯誤的想法。
和田黃玉
那麼到底哪些才能稱作黃玉?黃玉的品種有多少?要想收藏好黃玉,還得知道真相,那麼今天咱們就來說說這一問題。
真正的和田黃玉
黃玉,基質為白玉,長期受地表水中氧化鐵滲濾在縫隙中形成黃色調。
黃色內斂尊貴,具有典型的油脂光澤,韌性不錯,質地緻密細潤,硬度高達6.5,是極好的雕刻原料。
黃玉在古代專供皇家王室,產量極少。帝王們更是把它當做掌中寶。地位崇高,是玉中珍品,身價不菲。
好的黃玉比羊脂玉還珍貴,因而流傳著「世人都曉羊脂好,豈知黃玉更難找」、「一紅二黃三羊脂」的說法。
如今在玉石圈中,市場上我們叫的黃玉,多指若羌、且末出產的和田黃玉以及新疆和田黃沁籽料。
若羌黃玉:若羌縣歷史悠久,曾是多種文化交流、互化、傳播的孔道,地廣人稀,玉脈分布在高山地區,所以開採難度較大。
由於地區富鐵,若羌黃玉一般大部分是純黃、色調正、且油性十足,優質的很難碰到。
且末黃玉:一般且末最出名的是糖白玉,但這裡的黃玉知名度也很高,產於新疆崑崙山、阿爾金山一帶。
產出塊度也較小,產量稀少,顏色以青綠色為主,玉質細膩,有的還會帶一點糖色串漿,見到一點糖色。
黃沁籽料:它是一種沁色料,內部的肉質被沁色成黃色,顏色由外向內變淺,內外顏色一致且不露白的,可稱為黃沁料。人們也喜歡叫它黃玉。
好的黃沁籽料,玉色溫潤,顏色均勻,整體光滑透亮,沒僵,打燈無結構。
品質好的可以達到全沁的程度,至於油潤度自然不言而喻,優質的非常少見,喜歡的寶友也很多。
非和田黃玉
緬黃:最近一段時間,颳起了一陣「緬黃風」,一種產於緬甸曼德勒的玉石火了。
商家把它稱為緬甸黃玉,很多蘇州工作室都在接觸雕刻這種料子。
但其實,它整體90%是石英質,餘下成分則是由不同種金屬化合物組成。
其結構更接近玉髓,硬度為6-7。沒有什麼唯一性。很多不了解黃玉的人,還以為是黃玉的一種。不懂不要輕易下手。
託帕石:珠寶圈內,也有叫做黃玉的,也叫黃晶,(注意不是黃水晶),是一種含氟矽鋁酸鹽礦物。
國內的珠寶界常把它稱之為託帕石。而託帕石的礦物名稱為黃玉。
商業上多採用音譯名稱「託帕石」,來標明寶石級的黃玉。
因此很多消費者容易把黃玉與黃色玉石、黃晶的名稱相互混淆。
託帕石透明度較高,堅硬,反光效應很好,色調靚麗,受到人們的喜愛。
可當作護身符佩戴,同時也是「十一月誕生石」,被譽為「友誼之石」。
黃龍玉:04年,在雲南發現的一種新玉種,與黃玉一字之差。
讓許多不了解黃玉的人,以為黃玉和黃龍玉是同一種玉石,但實際上,無法相比。
黃龍玉物理性質上屬於石英巖,韌性也不好,常常在加工時,會出現斷裂的紋理。
內部纖維呈現巖石結構或排序混亂無層次,不具備黃玉的纖維結構。
早期出來的時候,價格迅速上漲,從普通觀賞石成了價值連城的珍寶。
但在短期的狂歡後,由於它產量巨大,性質極不穩定,一段時間後,容易出現脫水,起棉、龜裂,甚至褪色等情況。
由此,黃龍玉一下跌落神壇,價格大幅下跌,很多收藏黃龍玉的寶友後悔不已,所以收藏還需謹慎啊。
田黃石:屬於「印石三寶」之一,是壽山石的一種。顏色有黃、白、紅、黑等多種,但主要以黃色為主。
黃色是比較古板的黃,有很強的封蠟感,和黃蠟石屬同科不同種,屬石科不屬於玉科。
材質比較軟,吃刀,適於老手工藝人手工雕刻,常用來篆刻印章較多。
黃玉和田黃石,顏色接近,但兩者區別很大,若是把田黃石當做和田黃玉購買,可就要鬧大笑話了!
玉麒說:
黃玉在玉石圈中,受歡迎,升值空間大,收藏價值很高,不少黑心商家正是衝著這一點,用一些非和田黃玉來冒充,牟取暴利。
對於分不清黃玉品種的寶友來說,很容易入坑,大家平常收藏時多長點心眼,多學多看多問,以免上當吃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