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杭州市富陽區的龍門古鎮,是三國時期吳國開國皇帝孫權後裔的聚居地。在全鎮的2000多戶人家中,孫姓佔到90%以上。
龍門山下的富春江畔,秀美的山水間有著一座清雅的古鎮,剡溪與龍門溪繞鎮而過,潺潺的水聲伴隨著古鎮人家走過千年歲月。東漢時,名士嚴子陵讚譽:「此地山清水秀,勝似呂梁龍門。」當地也因而得名「龍門」。
當晨曦拂過屋簷,作坊裡油炸麵筋和蒸釀米酒的香氣,開始彌散開來,小溪邊水聲和搗衣聲漸漸交織在一起,人們從古老的巷弄裡走出來,開始了一天的忙碌。古鎮人家就在這山環水抱的世外桃源中,休養生息,世代繁衍。
龍門坐落在群山環抱當中,卵石鋪就的道路在雨天可以防滑,卵石築就的牆垣可以讓房屋冬暖夏涼,走過一戶戶人家,可以看到那些已經露出了原木本色的座座廳堂,而這一切都自然而然地流露出田園的質樸與清新。龍門它是一個因家族聚居而興起的古鎮,其實與這個家族傳續了千年的家風和祖訓,密不可分。
龍門古鎮位於浙江杭州市富陽區,是三國時期吳國開國皇帝孫權後裔的聚居地。北宋年間,孫權第27世孫從東梓關遷徙到此,在這山清水秀,土地肥沃的地方定居下來,沿襲至今已有39代。隨著家族的繁衍壯大,龍門逐漸從一個家庭聚居地,發展成今日的古鎮。在全鎮的2000多戶人家中,孫姓佔到90%以上。
在孫氏祠堂中,被供奉為第一代先祖的,是孫權的祖父孫鍾。龍門孫氏重義的家風便源自於他。東漢末年,戰亂頻發,出生於官宦之家的孫鍾歸隱田園,以種瓜為業。孫鍾為人善良,輕利好義,周圍鄉鄰有困難時,他都會無私援助,饑渴的路人途經他的瓜田,他總是以瓜相贈。有一年,當地遭遇災荒,孫鐘的十幾畝瓜地裡只結出了一個瓜。
這瓜經過孫鐘的精心培養,長得又大又圓,很好的。等瓜成熟的那一天,孫鍾正要摘瓜的時候,正好來了三個老人,是外地逃荒來的,饑渴難耐,他們向孫鍾要這個瓜吃。孫鍾原本打算用這個瓜孝敬母親,但又不忍心拒絕眼前的三位老人,猶豫再三,孫鍾做出了一個決定。
孫鍾想,我只有這樣一個瓜,給了你們,我母親就沒有了,但是又看到這三個老人,身體這樣瘦呢,所以他還是切了半個瓜給三個老人,還有半個瓜拿回去孝順父母。」半個瓜雖小,但已是孫鍾全年收成的一半,孫鍾奉瓜,孝義雙全,一時間被傳為美談。
在後世的傳說中,這三位老人本是天上的神仙,特意來考驗孫鐘的品行。神仙們為了回報孫鐘的半瓜之情,許給了他的後人三分天下,後來,孫權在江東崛起,建立吳國,成就「四世帝王」。在孫氏族人看來,正是孫鐘的善行義舉,換來了子孫的福報,從此,孫氏一門就把「義」奉為家族興盛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