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攝影以來,身邊有不少人問我買什麼相機比較好,所以我今天就把我買相機的經歷和理由寫下來給大家作為參考,如果你或者你身邊的朋友想買相機,你看的同時也可以讓他/她看看。
兔叔在購買和使用相機中經歷過幾個階段:
第一階段,入門。我第一個買的相機是2010年的柯達的卡片機,1200萬像素的那種,型號都忘記了。那時候買相機只是因為要去旅行。然而那時候的我連什麼像素,畫質也沒什麼概念,還經常把1200萬像素說成2000萬。旅行後,我基本很少使用這個相機,也沒有學攝影的想法。後來我身邊有同事買單反玩,我就又相機了我那個卡片機,但發現跟人家的單反相比好像差很多,所以就買了一個奧林巴斯的微單EPL1。買的時候,我還不知道奧林巴斯是什麼牌子,以為是個德國牌子,後來才知道是日本的。當初我之所以沒有買單反,考慮的因素只是價格太貴,買不起。但是用過這個微單之後,我喜歡上攝影。
第二階段,入迷。我說的這種入迷是小入迷,還沒到燒器材的地步。喜歡攝影后,我開始這套器材,然後陸續買過EPL5和EM1。升級機身之後,發現原來鏡頭也很重要,後來有買各種M43的鏡頭。但那時候我主要拍微距,風景,所以拍得還不錯。然而有孩子之後,我就覺得EM1都不好使了。
第三階段,入坑。為了拍娃,我買了佳能入門全畫幅單反6D。別問我為什麼不買5D3,因為我沒錢。當時我就買6D機身,再配一個50 1.8,拍人確實比之前好了。膚色好看了,畫質上去了,拍照都有信心了,一次拍500張,氣不喘,腰不酸。不過我除了拍娃,還有自己的興趣,拍微距啊,因此又買了一個100微。這時候我才發現單反確實真的很重,紅圈牛頭很重。為了拍好微距又買閃光燈,三腳架;為了拍好娃,繼續買40 2.8、50 1.4、2470 2.8。最後發現相機包的重量超過10公斤,才覺得再也不能像當初那樣一次500張腰不酸了,而是腰酸背痛了。
第四階段,挖坑。。最後發現自己買了一堆器材,結果背不動,這才明白什麼叫做有心無力。為了擺脫這沉重的負擔,我又想起買個備機,什麼EP5,EM10,tg-3都試一遍,最後都賣掉了。雖然奧林巴斯操控不錯,但是CMOS還是小了點,拍人虛化比較難,像素也比較低,畫質一般,特別是用了全畫幅之後更沒法接受奧林巴斯的畫質了。為了找個合適的備機,自己也算給自己挖了一個坑,直到最近買了一個還算滿意的備機——富士X-A3。
以上就是兔叔我折騰相機的經歷。其實我買相機的理由很簡單,就是為了記錄,不管是旅遊,還是生活,把有意思的畫面記錄下來。我想大部分人買相機都是出於這個目的。因此,我建議買相機的你或者他/她,買個自己喜歡的又力所能及的就可以。不管什麼牌子都沒問題,因為它們都各有優缺點。而且你大部分時間也是用手機拍照,只會把相機丟在一邊發黴(沒錯,相機太久不用是會發黴的哦)。是吧,被我說中了!
最後當然還是推薦幾個目前比較適合入門的型號吧,免得說我忽悠你
1,土豪輕便方案:索尼A72, A7R2, 加各種牛頭(入大法報平安),不管是人,物,風景,統統搞定。
2,土豪重量級拍人方案:佳能5D3,5D4,加各種牛頭(感動常在嘛,拍人不感動怎麼行。)
3,土豪重量級拍風景方案:尼康D810,加各種牛頭(別問為什麼,就是選它)。
如果你不是土豪,只想買個畫質好一點,又不太貴的相機的話,那麼繼續看下去:
4,還是索尼大法,A6300,A6000都可以,反正通殺。
5,入門級全畫幅,佳能6D拍人,尼康D750拍景物。
若你對畫質也沒什麼要求,只想買個輕便的,外形好看的,那就買微單或者高端卡片機吧。
6,富士微單,X-A3, X-E2S(顏色比較好看)。
7,奧林巴斯EM5二代(有4000萬像素合成功能)。
8,索尼黑卡(體積小,有好幾代選擇)。
9,理光GR2(人人都說它掃街牛逼)。
10,實在不想買,可以找別人拍啊,不用煩什麼牌子或者功能了。
(你對相機還有疑問的話,可以留給和兔叔交流。)
以上純屬兔叔個人意見,只給小白參考,高手請無視,自動略過……
最後,我發幾張富士X-A3拍的照片:
《迷茫中的HAPPY》
《飯好難吃的表情四連拍》
《追逐的母女》
《開心的HAPPY》
《大笑,哈哈哈》
《頭髮被吹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