矮小症還是發育晚?這樣做幫你判斷孩子身高是否正常!

2020-12-14 騰訊網

現在的爸媽都特別關注孩子的「身高」,畢竟大長腿是每個人的夢想,父母們都希望自家孩子也能擁有!

可是身高差異處處有,看到自己的娃個子比其他孩子小,心裡總會犯嘀咕。

我家孩子會不會長不高啊?

這身高到底正不正常?

我家孩子是發育晚呢?還是得了什麼比如矮小症之類的病?

......

諸如此類的疑問著實讓父母們提心弔膽。今天,小薇就來為大家一一解答。

如何判斷孩子身高是否正常?

一般我們通過採用繪製生長曲線,來獲知孩子身高、體重的生長發育情況。

生長曲線表中有5條百分位線,分別為3%、25%、50%、75%、97%,孩子的生長曲線在任意兩條百分位線之間都是正常的。

(如圖)

①孩子的生長曲線只要處於3%~97%之間並穩定勻速增長,就是正常的;

②有些孩子的生長曲線沒有與標準曲線那樣漂亮,出現了平緩的上升或下降呈梯形狀,但整體還是沿著某一條曲線上升,也是正常的;

③孩子生病時生長曲線變緩慢,但恢復後呈現「追趕式生長」,也是正常的。

孩子長不高,原因各不同!

首先,每個人的身高,70%~80%來自於雙方父母的遺傳基因,這是非外力所能改變的。而還有20%~30%是可以通過後天努力來彌補的,包括後天的營養供給、睡眠、運動、補鈣等。

如果雙方父母身高都不高,孩子不高那也是很正常的,家長們不必過分憂心,畢竟,基因在那橫著呢。

其次,有些孩子確實會出現晚長的情況,小時候可能不是很高,但到了青春期身高會快速增長,但這類孩子從小的生長曲線都是正常的。

這個時候可以帶孩子做一個X光檢查測一下孩子的骨齡,如果骨齡跟同齡孩子相接近,就不必擔心。

最後,如果孩子從小身高就落後他人,且在2歲以後身高仍然增長緩慢。

生長曲線出現:

1.低於3%;

2.大幅波動,甚至跨越一條百分位線;

3.生長曲線為平直的。

就可能是因疾病引起,家長們就要及時帶孩子就醫確診。

 萬一孩子得了矮小症該怎麼辦?

首先,父母們要搞清楚一件事情,那就是孩子長不高≠矮小症。

導致矮小症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常見的是缺乏生長激素導致,也叫生長激素缺乏症,發病率較高,平均50個孩子中就可能有一個矮小症患者。

生長激素缺乏症是可以通過補充生長激素治癒的,補充生長激素需要進行皮下注射,並需要堅持5~8年的治療時間。

4~15歲是其治療最佳年齡,如果錯過了就可能會給孩子留下終生遺憾。

孩子矮小,還需要做一個甲狀腺功能的檢查,來排除孩子是否患上先天性甲狀腺功能減低症,也叫呆小症

患上這種疾病的孩子不僅長不高,而且智力發展水平還會受限。這種疾病發現的越早,治療的越及時,對孩子以後的生活影響就越小。

 小薇筆記

對於孩子的身高,家長們需要重視但也不能過分在意。應根據科學的方法來進行判斷,如果孩子出現異常情況,要及時到醫院就診,根據醫生的判斷進行相應的治療。

平日裡應定期帶孩子去體檢,並繪製好生長曲線圖。0~6月齡的寶寶每個月測量一次,6~12月齡的寶寶每2月測量一次,1周歲以上的的寶寶每3個月測量一次即可。

在生活上要保證充足的睡眠,加強體格鍛鍊與戶外陽光照射等,以促進其生長。

還要避免孩子長高的誤區,以免適得其反,戳我查看誤區!

點個讚,長高高!

點擊播放 GIF 0.6M

本文為健康之路原創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孩子發育晚還是矮小症,家長傻傻分不清,3個方法幫你正確區分
    當然了如果孩子小時候比較矮小,不排除是發育晚,有些孩子小時候很矮,長大後的身高卻比很多人要高,每個孩子雖然說生長的速度是不一樣的但是如果孩子確實比同齡的人矮小很多,家長就有必要引起重視了。目前我國患有矮小症的兒童越來越多,然而真正接受治療的孩子卻很少,這正是有些家長沒有足夠的了解矮小症帶來的危害導致的,有些家長經常採取觀望的態度,抱著僥倖的心理,導致最後孩子錯過了最佳治療時期,因此,父母要關注孩子的成長情況,如果孩子真的患有「矮小症」則在第一時間帶孩子就醫檢查。那麼如何辨別「發育晚」和「矮小症」?
  • 寶寶身高矮,就是矮小症?就是發育遲緩?別急,看完這一篇再說
    或者當帶娃聚會時,有所謂的帶娃過來人就會說:「你家孩子這麼矮,得買點鈣片補補,太矮了,不然以後找不到媳婦」,或許只是句無心玩笑話,便在家長心中落下了種子,畢竟誰不想承認自己孩子比別人家的差呢。當你帶著這些疑問走進嬰童店,甚至有的為了推銷產品可能會說你家孩子「矮小症」,於是你在驚恐當中就已經完成了大採購。
  • 孩子長得矮小,矮小症危害大,孩子身高問題不可大意!
    但是有些孩子比同齡人矮了半頭,上學座位一直被安排在前三排,一年的身高也增長不到5釐米,這讓很多家長很苦惱,如果孩子像以上所說的,很可能是患上了矮小症,矮小症的危害很大,家長們不要覺得長大以後就好了,一定要重視。1、容易造成孩子內向及情緒不穩定:很多孩子因為身材矮小,一般會產生自卑心理,缺乏自信心,情緒也很容易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
  • 為什麼父母身高都不錯,孩子會得「矮小症」?
    為什麼父母身高都不錯,孩子會得「矮小症」? 原標題:   同樣,張女士的兒子8歲,第3百分位(3rd)數值是119.9釐米,且「個子生長特別緩慢」,也達到了矮小症的診斷標準。  為什麼父母身高都不錯,孩子會得「矮小症」?  很多家長有這樣一種觀念,認為爸爸媽媽個子高,孩子一定不會矮,只是「早長」或「晚長」的問題。
  • 你的孩子身高達標了嗎?矮小症不容忽視 要早發現早治療
    超過半數家長不知道0歲至3歲就需要觀察兒童身高;1/3的家長沒有科學測量兒童身高的習慣;三成家長誤認為只要營養跟上了,身高就能追趕上;70%以上的家長對矮小症缺乏足夠的了解,不認為矮小可能是一種疾病,在發現孩子矮小後固守「早長晚長」、「二十三竄一竄」這樣的錯誤觀念盲目等待。 其實最佳治療時機是在10歲之前。
  • 快速判斷孩子矮小症的小妙招!你get到了嗎?
    身高作為兒童健康的一個顯著指標,一直是家長關注的重點,家長們都害怕孩子得「矮小症」,那麼如何判斷孩子是否得了矮小症?根據最新數據,目前國內的矮小症人口已經達到3900萬,矮小症患病率為3%以上,700萬中國兒童面臨矮小症困擾,但是到醫院就診的患兒卻不到30萬,真正接受治療的不到3萬。家長們往往會陷入「身高誤區」,延誤了孩子最佳的治療時間。
  • 矮小症兒童可能就在身邊,千萬別大意,如何發現孩子矮小症?
    2.檢測生長速度 每個孩子都有個性化的差異,成長發育的曲線速度也不同,通過標準數據參考,也會存在誤差。因此,應定期檢查孩子的身高變化並觀察其生長速度,如果發現孩子低於正常水平,就要懷疑是否存在生長障礙。
  • 孩子身高矮,晚長還是矮小症,3個方法迅速知道答案
    抱著試一試的心態她帶女兒去醫院做了一系列檢查,報告出來後,醫生說女兒身高偏矮,照目前的身高狀況推算成年之後身高可能不到160 cm,如果對孩子身高不滿意,推薦注射生長激素幫助孩子長身高。
  • 7歲女童身高僅111釐米 醫生說孩子患的是矮小症
    但現實情況是,醫生診斷確認小文婧患有矮小症,生長激素缺乏,如果不加以治療,成年後的小文婧身高將只有140釐米左右。這樣的身高將會影響到她以後的工作和生活。  梁向榮介紹,小文婧是2010年9月18日來到醫院的,當時她的身高只有105釐米。經過一系列檢查,醫生確診小文婧患有「生長激素缺乏矮小症」。在接受用藥的6個月時間裡,小文婧一個月長高1釐米。
  • 骨發育異常與身材矮小症
    原創 SCMC VIP 上海兒童醫學中心特診部骨發育異常與身材矮小症01你了解骨發育異常所致的身材矮小症嗎?是 (is):特點是身材矮小。一般認為侏儒症的定義是成人身高低於147cm。成人的平均身高約為122CM。患者的父母或家人的身高多為普通成人平均身高左右。
  • 快速判斷孩子患矮小症的小妙招!你get到了嗎?
    「我和孩子爸爸都屬於中上等身高,可孩子怎麼比同齡孩子矮啊?」「孩子又矮又瘦,是不是矮小症啊?」作為兒童健康的一個顯著指標,身高一直是家長關注的重點,家長們都害怕孩子得「矮小症」,那麼如何判斷孩子是否得了矮小症?
  • 別把矮小當晚長 矮小症的20個治療誤區
    診斷篇——把「矮小」當「晚長」訪談全文  誤區1.不少人把「矮小」當成是「晚長」,那麼,兩者究竟如何區分?  潘慧教授:矮小症是指兒童的身高小於同種族、同年齡、同性別兒童平均身高的第3百分位(如圖:P3)。
  • 專家呼籲:矮小症已超800萬 關注兒童身高問題刻不容緩
    當您的孩子身高處在同種族,同年齡,同性別正常健康兒童生長曲線第三百分位數以下或低於-2D(兩個標準差)時即為矮身材或稱身材矮小。(不懂標準差和百分位沒關係,如果您的孩子,在班級裡從低到高排隊,排在前五名,您要警惕矮小症了。)
  • 矮小症、性早熟、性發育遲緩……兒童成長健康問題請家長們重視
    您的孩子是否有過以下情況: 挑食、偏食、不長個; 在班裡總是坐前排、明顯比同齡孩子矮; 每年長高不超過5釐米; 發育過早或延遲,女孩8前、男孩9歲前出現第二性徵的發育(女孩乳房發育、男孩有變聲等現象)或到14歲之後無青春期發育
  • 關注孩子成長健康 東營家長們切勿小瞧矮小症
    孩子能夠健康成長是父母最大的心願,然而,有一種疾病往往是父母最容易忽略的,那就是「矮小症」。矮小症離我們並不遠何為矮小症?東營市人民醫院內分泌科主治醫師劉欣告訴記者,人的身高沒有一個絕對的標準,但是有一個相對的範圍。醫學上用百分位法或標準差法來判定孩子是否屬於矮小。
  • 兒科醫生科普:矮小症的病因,父母要了解
    根據我國流行病例和人口的推算,數據顯示有約3%的病例是矮小症,目前中國有800多萬的矮小患者,而且想在正以每年16萬多人的速度在不斷增長。雖然,我們聽起來這個數值還是蠻大的,但是高發病率不是最可怕的,可怕的是人們不重視孩子矮小的問題。
  • 孩子矮小症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兒科醫生為您詳解!
    那麼,孩子矮小症是什麼原因導致的?身高一部分來自遺傳,孩子的父母矮,後天又沒有科學鍛鍊和治療,子女個頭也必然不會太高。2、先天不足。如宮內發育遲緩,出生時體重低於5斤,身長小於50釐米,再碰上產後營養不良,會導致孩子出生後的追趕生長無法跟上,出現矮小。
  • 得了矮小症還能增高16cm?別懷疑,是真的!
    自正式開診以來,前往湖南婦女兒童醫院兒童保健科和兒內科就診的孩子日益增多,其中矮小症、性早熟是家長們諮詢最多的病症。孩子個子小或者發育提前,除了「主觀」判斷,有什麼客觀依據,來診斷「矮小症、性早熟」的原因呢?
  • 2歲至青春期 孩子身高年增長少於5cm不正常
    該院兒科副主任醫師龔海紅表示,「晚長」並不意味著「矮小」,隨著孩子青春期的提前,女孩2-8歲前,男孩2-9歲前,身高年增長少於5cm要重視,且兒童矮小症用藥劑量是和體重成正比的,且年齡越早,花費越少,效果越好。
  • 廈門3%兒童身高不達標 矮小症發病率逐年上升
    臺海網12月20日訊 (海峽導報記者 沈華鈴 通訊員 陳海峰)剛出生就因為個頭太小而成為「小樣兒」、因為太矮永遠坐在班級第一排……在昨天廈門市婦幼保健院主辦的兒童矮小症治療新進展區域學術研討會上,導報記者了解到,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今天,矮小症發病率卻呈上升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