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溼地總面積達5.87萬公頃 保護和恢復力度不斷加大

2020-09-20 央廣網

遊人在南海子溼地公園賞景(央廣網記者 張佳琪 攝)

央廣網北京9月20日消息(記者張佳琪)20日北京正式迎來第八個「溼地日」。《北京市溼地保護條例》規定,每年九月的第三個星期日為「北京溼地日」。據北京溼地資源調查顯示,隨著溼地保護和恢復力度的不斷加大,北京市400平米以上的溼地總面積已達5.87萬公頃,佔全市總面積的3.6%。今年,北京全市還將恢復溼地1600公頃,新增溼地600公頃,實現十三五時期恢復溼地8000公頃,新增溼地3000公頃的目標任務。

目前北京全市400平米以上的溼地總面積已達5.87萬公頃。圖為遊客在南海子溼地公園拍照(央廣網記者 張佳琪 攝)

北京400平米以上的溼地總面積達5.87萬公頃

「北京溼地日」發布會上,北京市園林綠化局野生動植物和溼地保護處副處長黃三祥告訴記者,北京全市400平米以上的溼地總面積已達5.87萬公頃,佔全市總面積的3.6%。其中河流、湖泊、沼澤等天然溼地2.79萬公頃,庫塘等人工溼地3.08萬公頃。

據悉,「十三五」時期,北京圍繞構建「一核、三橫、四縱」的溼地總體布局,遵循宜林則林、宜溼則溼、林水相依的高質量發展理念,將溼地恢復與建設任務納入新一輪百萬畝造林綠化行動計劃,結合河流流域生態綜合治理、中小河道生態治理以及海綿城市建設,進一步加大溼地保護修復工作力度,推進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

20日北京正式迎來第八個「溼地日」。圖為「北京溼地日」宣傳活動中,小朋友正在家長的陪同下學習鳥類繪畫(央廣網記者 張佳琪 攝)

據了解,2016年以來,北京已累計恢復建設溼地8921公頃,其中:新增溼地2452公頃,恢復溼地6469公頃,形成萬畝以上大尺度森林溼地10餘處,溼地面積穩步擴大,溼地景觀不斷提升。

黃三祥解釋:「這得益於生態功能的不斷改善,全市溼地生物多樣性持續增加,成為北京野生動植物的『樂園』」。據統計,北京全市已有369種野生植物,202種野生動物在北京溼地內安家,黑鸛、鴛鴦等國家重點保護鳥類種群數量穩步上升,震旦鴉雀、青頭潛鴨、白尾海雕等珍稀瀕危鳥類在溼地內相繼發現。

溼地公園中,遊客正坐在湖畔賞景(央廣網記者 張佳琪 攝)

北京市溼地保護體系基本形成

據了解,隨著南海子溼地公園掛牌成立,北京全市已建立國家和市級溼地公園12個,總面積2800餘公頃。目前,北京市已組織開展10個溼地保護小區建設,總面積1300餘公頃,基本形成了以自然保護區為基礎,溼地公園為主體,自然保護區小區為補充的具有首都特色的溼地保護體系。

南海子溼地公園內,湖上遊船來來往往(央廣網記者 張佳琪 攝)

黃三祥告訴記者,為了夯實溼地保護基礎,北京陸續出臺了《溼地恢復與建設技術規程》《溼地生態質量評估規範》《溼地監測技術規程》《北京市級溼地公園評估標準》《北京市級溼地公園建設規範》5部北京市地方標準。在《北京市新一輪百萬畝造林綠化工程建設技術導則》中,也提出規劃建設森林溼地複合型,要求在廢棄坑塘等水域周圍,通過地形改造,打造淺灘、零星水面、開敞水面、生境島等多種地形,營建由喬木、灌木、多年生地被和水生植物組成的森林溼地複合系統,在提供動物棲息和遷徙地生境、保護物種多樣性的同時,發揮景觀美化和雨洪利用等多重作用。目前,《小微溼地建設技術規程》也正在起草過程中。全市已基本形成了較為健全的溼地保護技術標準體系。

南海子溼地公園內成片的荷花點綴秋景(央廣網記者 張佳琪 攝)

「今年北京市園林綠化局將結合新一輪百萬畝造林綠化工程,對超過100畝的造林綠化地塊,結合集水區建設小微溼地。」黃三祥強調,以溫榆河、南苑森林溼地建設為重點,加大溼地恢復與建設力度,2020年全年恢復溼地1600公頃,新增溼地600公頃,推進形成「一核、三橫、四縱」的溼地總體布局,實現到「十三五」期末完成恢復溼地8000公頃,新增溼地3000公頃的目標任務。全市還將推進《北京市溼地保護發展規劃》出臺,謀劃「十四五」期間全市溼地保護工作藍圖。

相關焦點

  • 北京已恢復和新建溼地近9000公頃
    近年來,北京依託兩輪百萬畝造林以及河流流域生態綜合治理,恢復和新建溼地近9000公頃,森林溼地已成北京新景觀。  2013年,北京首次在大尺度造林中引入溼地恢復和新建項目,宜林則林,宜溼則溼。「十三五」期間,北京恢復和新建溼地速度加快,2016年~2019年,累計恢復建設溼地近9000公頃,形成萬畝以上大尺度森林溼地10餘處。
  • 冬日來臨,到溼地觀鳥去 長沙溼地總面積達4萬餘公頃
    華聲在線11月22日訊 溼地,被譽為「地球之腎」。記者今天在長沙市林業局獲悉,長沙通過開展植樹造林、封山育林、退耕還林還溼還草、溼地恢復修復等項目建設,2020年已實現全市溼地保護率為76.66%。
  • 中國溼地資源保護情況
    溼地資源及保護狀況  根據2014年1月公布的第二次全國溼地資源調查最新結果,中國的溼地總面積5360.26萬公頃,溼地面積佔國土面積的比率(即溼地率)為5.58%,其中,自然溼地面積4667.47萬公頃,佔全國溼地總面積的87.08%。
  • 人民日報:多措並舉加強治理 江蘇溼地保護卓有成效
    東部黃海近海與海岸溼地為亞洲最大規模同類溼地,其鹽城沿海珍禽、大豐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被列為聯合國《溼地公約》國際重要溼地。 調查表明,江蘇溼地共5類16型,面積達282.19萬公頃。其中,自然溼地194.60萬公頃,包括近海與海岸溼地99.22萬公頃、湖泊溼地53.65萬公頃、河流溼地38.93萬公頃、沼澤溼地2.80萬公頃;人工溼地87.59萬公頃,包括庫塘4.45萬公頃、運河與輸水河24.43萬公頃、水產養殖場48.27萬公頃、鹽田10.44萬公頃。 豐富的溼地資源,支持了江蘇豐富的鳥類生物多樣性。
  • 陝西又添3個國家級溼地公園 總面積5.6萬公頃
    記者從陝西省林業局獲悉,近日,我省申請驗收的漢中蔥灘、富平石川河和蒲城洛河3個國家溼地公園(試點)全部通過驗收,正式成為「國家溼地公園」。截至目前,我省建立國家級溼地公園(含試點)43處,溼地公園總面積達到5.6萬公頃,其中26處已正式通過國家林業和草原局驗收掛牌。
  • 讓溼地「青春」常駐(加強生態保護 改善生態環境)
    吉林省溼地面積172.8萬公頃,佔全省國土總面積的9.2%。近年來,吉林省加大溼地保護力度,補水、退耕、移民三大措施並舉,溼地生態環境得到明顯改善。目前,全省已建立溼地保護區22個,其中國家級溼地保護區10個;建立溼地公園20個,其中17個已晉升為國家溼地公園。
  • 【海南州】貴德縣溼地保護實現生態和經濟效益「雙豐收」
    近年來,海南藏族自治州貴德縣始終將溼地保護作為生態文明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堅持「保護優先、科學修復、適度開發、合理利用」的原則,加大溼地管理保護力度,多措並舉推動溼地保護工作,實現了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豐收」。  近年來,貴德縣不斷建立健全溼地管理保護工作機制,由環境保護、國土、水利等多部門成立溼地資源管理中心,有效保障了溼地生態環境安全。
  • 合理保護利用溼地生態系統 保持環境可持續發展
    最近,由國務院批准的《全國溼地保護工程實施規劃》正式啟動實施,這一規劃提出,從現在起5年內計劃投資90億元,優先啟動四大重點建設工程,通過加大溼地自然保護區建設和管理,使我國50%的自然溼地、70%的重要溼地得到有效保護,基本形成自然溼地保護網絡體系,這標誌著國家將以工程措施全面推進溼地保護。
  • 2019全國完成造林706.7萬公頃 荒漠化面積淨減少
    全國綠化委員會辦公室11日發布的《2019年中國國土綠化狀況公報》顯示,2019年我國國土綠化事業取得了新成績,全國共完成造林706.7萬公頃、森林撫育773.3萬公頃、種草改良草原314.7萬公頃。公報稱,2019年全民義務植樹深入開展,「網際網路+全民義務植樹」不斷拓展,盡責活動豐富多彩。
  • 青海省荒漠化土地面積5年減少5.14萬公頃
    全省共計完成義務植樹1500萬株,為計劃任務的100%,參與義務植樹人數達302萬人次,盡責率達94%。全省完成營造林12.5萬公頃;防沙治沙9.28萬公頃;森林撫育2.42萬公頃;防治林業有害生物19.6萬公頃;完成村莊綠化300個。
  • 國家溼地公園達899處
    12月22日,候鳥雲集江蘇省宿遷市泗洪縣洪澤湖溼地。洪澤湖溼地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總面積達75萬畝,是華東地區最大的淡水溼地,隨著環境保護與修復力度不斷加大,該溼地鳥類種群數已增加到206種。張連華攝(中經視覺)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12月23日訊 記者黃俊毅從國家林草局獲悉:「十三五」期間,我國統籌推進溼地保護與修復。5年來,新增溼地面積300多萬畝、國際重要溼地15處、國家重要溼地29處,國際重要溼地總數達64處;新增國家溼地公園201處,國家溼地公園總數達899處;溼地保護率達到50%以上。
  • 長沙溼地總面積達4萬餘公傾,到溼地觀鳥去
    據介紹,長沙溼地類型包括河流、湖泊、沼澤、人工溼地4種,總面積4.34萬公頃,溼地被子植物和蕨類植物70個科共302種,形成蘆葦群落等溼地植物群落54個。有234種脊椎動物,包括129種鳥類。生活著27種爬行類、12種兩棲類、48種魚類。
  • 2019年中國造林706.7萬公頃 森林覆蓋率達22.96%
    完成退耕還林還草任務80.3萬公頃。全面停止天然林商業性採伐,國有天然商品林全部納入停伐管護補助。防沙治沙226萬公頃,荒漠化土地面積連續淨減少。全國溼地總面積穩定在0.53億公頃,溼地保護率達52.19%,溼地保護修復進一步加強。城鄉綠化一體化步伐加快,全國國家森林城市達194個,城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41.11%。首批認定國家森林鄉村7586個。
  • 新疆阿克蘇新和縣保護溼地生態系統 維護生物多樣性
    央廣網阿克蘇9月29日消息(記者吳卓勝 阿克蘇臺記者陳雄飛 新和臺記者王軍偉)近年來,新疆阿克蘇地區新和縣不斷加大溼地修復力度,增強溼地生態功能,維護溼地生物多樣性,全縣溼地生態環境得到明顯改善。以前住在五一水庫溼地周邊的農民環保意識薄弱,砍伐樹木等,導致溼地生態環境遭受破壞。近年來,新和縣加強了對溼地生態環境的監管,保護了溼地生態系統。新和縣林業局胡楊林管理站工程師布拉江·努爾東說:「一方面對溼地區域的汙染源進行清理,另一方面對周邊的農牧民和過往的遊客進行宣傳,提高他們的環境保護意識,加強管理、加強監督。」
  • 從四個方面加強溼地保護管理
    這四個方面的建議是:加大宣傳力度,讓更多的人參與溼地保護;加快立法進程,爭取《貴州省溼地保護條例》早日出臺實施;加強規劃引領,對溼地實行分類指導和管理,積極恢復溼地生態系統和功能;加大監督力度,各級人大特別要加大對地方政府溼地保護工作具體落實情況的監督。
  • 沙漠溼地喜迎「遠方的朋友」
    新華社蘭州12月4日電(記者白麗萍)甘肅省民勤縣石羊河國家溼地公園近日迎來大批「遠方的朋友」。暖陽下,它們或盤旋,或嬉戲,或覓食……給冬日的沙漠溼地帶來了盎然生機。「剛進入12月,就有約1.2萬隻候鳥在此越冬棲息,國家一級保護鳥類白尾海雕、黑鸛也早早來到這裡。」石羊河國家溼地公園工作人員王佳河早在10月下旬便每日觀測候鳥種群。
  • 洛陽市溼地:期待保護、旅遊兩相宜
    全市擁有溼地60萬畝  我市現有溼地面積近60萬畝,主要以河流溼地為主。境內的黃河、洛河、伊河、汝河、澗河等河流,都有面積不等的溼地。  孟津黃河溼地為河南黃河溼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一部分,是我市唯一的溼地類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保護溼地從了解開始——我國溼地保護現狀
    但在1992年加入溼地公約之後,我國也建立了一批溼地自然保護區和溼地公園。我國自然溼地保護率2016年1月10日從全國林業廳局長會議上獲悉:「十二五」期間,我國溼地保護面積增加了200萬公頃,自然溼地保護率提高到46.80%。
  • 北京3年新增溼地6674公頃 面積等於10個奧林匹克森林公園
    原標題:北京3年新增溼地6674公頃   本報訊(記者王海燕)2016年至2018年,本市恢復和建設溼地面積總計6674公頃,相當於10個奧林匹克森林公園大小。對水質要求很高、曾經只在延慶松山發現的珍稀水生植物——北京市一級保護植物北京水毛茛,近年來在昌平、延慶、懷柔、密雲等溼地中都有發現。
  • 野鴨湖等35處溼地入北京市級保護名錄
    城區有水面的公園,如頤和園、玉淵潭、紫竹院、陶然亭、北海等,雖然溼地面積不大,但人文底蘊深厚,也被納入榜單。   「這35處溼地的總面積佔到全市溼地總面積的32.8%。」市園林綠化局野生動植物保護處高工黃三祥介紹,這也意味著北京三分之一的溼地面積都在保護名錄範圍,並且名錄上的溼地數量今後還會不斷增加。   除市級溼地名錄外,本市各區還要在近兩年內出臺區級溼地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