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人在南海子溼地公園賞景(央廣網記者 張佳琪 攝)
央廣網北京9月20日消息(記者張佳琪)20日北京正式迎來第八個「溼地日」。《北京市溼地保護條例》規定,每年九月的第三個星期日為「北京溼地日」。據北京溼地資源調查顯示,隨著溼地保護和恢復力度的不斷加大,北京市400平米以上的溼地總面積已達5.87萬公頃,佔全市總面積的3.6%。今年,北京全市還將恢復溼地1600公頃,新增溼地600公頃,實現十三五時期恢復溼地8000公頃,新增溼地3000公頃的目標任務。
目前北京全市400平米以上的溼地總面積已達5.87萬公頃。圖為遊客在南海子溼地公園拍照(央廣網記者 張佳琪 攝)
北京400平米以上的溼地總面積達5.87萬公頃
「北京溼地日」發布會上,北京市園林綠化局野生動植物和溼地保護處副處長黃三祥告訴記者,北京全市400平米以上的溼地總面積已達5.87萬公頃,佔全市總面積的3.6%。其中河流、湖泊、沼澤等天然溼地2.79萬公頃,庫塘等人工溼地3.08萬公頃。
據悉,「十三五」時期,北京圍繞構建「一核、三橫、四縱」的溼地總體布局,遵循宜林則林、宜溼則溼、林水相依的高質量發展理念,將溼地恢復與建設任務納入新一輪百萬畝造林綠化行動計劃,結合河流流域生態綜合治理、中小河道生態治理以及海綿城市建設,進一步加大溼地保護修復工作力度,推進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
20日北京正式迎來第八個「溼地日」。圖為「北京溼地日」宣傳活動中,小朋友正在家長的陪同下學習鳥類繪畫(央廣網記者 張佳琪 攝)
據了解,2016年以來,北京已累計恢復建設溼地8921公頃,其中:新增溼地2452公頃,恢復溼地6469公頃,形成萬畝以上大尺度森林溼地10餘處,溼地面積穩步擴大,溼地景觀不斷提升。
黃三祥解釋:「這得益於生態功能的不斷改善,全市溼地生物多樣性持續增加,成為北京野生動植物的『樂園』」。據統計,北京全市已有369種野生植物,202種野生動物在北京溼地內安家,黑鸛、鴛鴦等國家重點保護鳥類種群數量穩步上升,震旦鴉雀、青頭潛鴨、白尾海雕等珍稀瀕危鳥類在溼地內相繼發現。
溼地公園中,遊客正坐在湖畔賞景(央廣網記者 張佳琪 攝)
北京市溼地保護體系基本形成
據了解,隨著南海子溼地公園掛牌成立,北京全市已建立國家和市級溼地公園12個,總面積2800餘公頃。目前,北京市已組織開展10個溼地保護小區建設,總面積1300餘公頃,基本形成了以自然保護區為基礎,溼地公園為主體,自然保護區小區為補充的具有首都特色的溼地保護體系。
南海子溼地公園內,湖上遊船來來往往(央廣網記者 張佳琪 攝)
黃三祥告訴記者,為了夯實溼地保護基礎,北京陸續出臺了《溼地恢復與建設技術規程》《溼地生態質量評估規範》《溼地監測技術規程》《北京市級溼地公園評估標準》《北京市級溼地公園建設規範》5部北京市地方標準。在《北京市新一輪百萬畝造林綠化工程建設技術導則》中,也提出規劃建設森林溼地複合型,要求在廢棄坑塘等水域周圍,通過地形改造,打造淺灘、零星水面、開敞水面、生境島等多種地形,營建由喬木、灌木、多年生地被和水生植物組成的森林溼地複合系統,在提供動物棲息和遷徙地生境、保護物種多樣性的同時,發揮景觀美化和雨洪利用等多重作用。目前,《小微溼地建設技術規程》也正在起草過程中。全市已基本形成了較為健全的溼地保護技術標準體系。
南海子溼地公園內成片的荷花點綴秋景(央廣網記者 張佳琪 攝)
「今年北京市園林綠化局將結合新一輪百萬畝造林綠化工程,對超過100畝的造林綠化地塊,結合集水區建設小微溼地。」黃三祥強調,以溫榆河、南苑森林溼地建設為重點,加大溼地恢復與建設力度,2020年全年恢復溼地1600公頃,新增溼地600公頃,推進形成「一核、三橫、四縱」的溼地總體布局,實現到「十三五」期末完成恢復溼地8000公頃,新增溼地3000公頃的目標任務。全市還將推進《北京市溼地保護發展規劃》出臺,謀劃「十四五」期間全市溼地保護工作藍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