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豬大三百斤,魚大無秤稱」啥意思?草魚一直養能長多少斤?
文/農夫也瘋狂
近些年在農村裡搞養殖創業的不少,許多的年輕人在外面打工,掙到錢了就想著回鄉自己幹一番事業。老話說得好「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而農民在農村裡可以搞的項目真的不多,無非是搞種植、養殖這些。其中種植往往因為回本周期太長,很多人因為資金方面沒有保障而不敢幹,而養殖方面雖然也有風險,在前期的時候也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和人力、物力,但是回本周期相對還是短一些,所以很多回鄉創業的都會選擇養殖。對於搞養殖的朋友來說,肯定是養殖的動物越大越好,這樣才能多掙錢。而在小時候就聽大人說起過「豬大三百斤,魚大無秤稱」這句老俗語,其說的是什麼意思呢?草魚一直養著,會長到多少斤呢?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個話題。
(1)俗語「豬大三百斤,魚大無秤稱」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這句俗語估計很多人都聽說過,其意思是說家裡所養的豬,最重也就是300斤到頭了,而養魚則不一定了,有些幾百甚至上千斤的也有。因為重量太重了,已經超出了稱的稱量範圍了,所以就有了「魚大無秤稱」的說法。
在現在看來,豬長到300斤這並不是什麼稀奇的事情,但是在過去很少見到三百斤重的大豬。一來是當時豬的品種原因所致,過去農村裡所養殖的都是本地豬,他們普遍體積不大,長到200來斤就已經差不多了,難以繼續長大了。二來是在過去生活條件也很一般,人都不一定能吃飽飯,這些豬的日子肯定也不好過。而且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養豬是為了吃肉或者是賣錢的,既然豬已經不能繼續長大了,那就會被賣掉或者是殺掉了,不然繼續養著就虧本了,因此「豬大三百斤」在當時是有道理的。
再來看一看後半句「魚大無秤稱」,有人說這句話有點誇張,其實這個在當時真的不誇張的。在以前農村裡有很多的湖泊、河流及水庫,因為當時的捕撈技術有限,別說水庫了,就是有些魚塘裡面都有一些年數非常久遠的大魚。由於一直沒有捕撈上來,就一直在生長。如果也沒有什麼天敵,生態環境也沒有受到破壞,自然是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慢慢長大。
(2)四大家魚中的草魚,一直養能長多大呢?
最後再來說一說最後一個問題,草魚一直養能長到多少斤。草魚是四大家魚之一,其生長速度是非常快的。尤其是在2-3年的時候,生長速度最為迅速。等到了性成熟以後就增長比較緩慢了,但是依然還是會慢慢生長的。在農村裡草魚是比較長壽的一種魚,有些在野外的草魚生長十年以上也是比較常見的,有些還會比這個更長。那草魚一直養,有多大呢?
這個還真不好說,在市場上的草魚,一般小的就是三四斤,而大的十斤左右的也很多見。農夫曾經見過最大的草魚有三十多斤。當時我們村裡的魚塘放幹了,然後在水底就發現了很多的大魚了,其中父親就用扁擔敲死了一條三十多斤的草魚。聽村裡有些老人說,在70年代修水庫的時候,他們還見到過有80多斤的超大草魚,而有些人還說最大的草魚有100多斤呢!農夫查閱資料也發現,確實有媒體報導過捕撈到上百斤的草魚。
世界之大,無奇不有。草魚的體型本來就很大,再加上其食物比較廣,主要是吃一些水草,因此如果不去捕撈的話,生態環境不受到破壞,它們就會一直長,有些草魚就會幾十年,長到100多斤也就不足為奇了。你見過最大的草魚,有多少斤呢?喜歡文章的朋友們,記得點讚、分享和關注哦,農夫每天都會為大家免費分享一些農村的好玩、有趣的事情,謝謝大家支持(圖片來源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