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後貧困夫妻深山連生9個娃:生完老十就不生了,會供孩子讀書

2020-12-24 齊魯壹點

90後韋國則、蒙秀麗夫妻倆12年生育9個孩子的事在網上被傳開了,這幾天不斷有陌生人打來電話,還有人半夜敲他家窗戶說要幫忙撫養小孩,各地的記者也湧向了這個廣西都安縣的偏遠山村。

憨厚實在的韋國則從沒經歷過這種場面,甚至有些害怕。來韋家的人太多了,村裡擔心有些人目的不純,鄉親們這幾天都在幫韋國則家「篩選」來客,來路不明的人會被擋在路口,證實正規身份後才能入村。

已六個月身孕的妻子蒙秀麗也在6月11日晚帶著孩子躲起來不見人。再有三個多月,夫妻倆將迎來他們的第十個孩子。

「夠了。」韋國則嘟囔著,等妻子生下肚子裡這個孩子,不生了。

6月12日下午,韋國則向澎湃新聞解釋稱,他是家中獨子,從小在養父母家長大,童年的孤獨讓他逐漸萌生成家後多要孩子的想法。要孩子是和妻子共同的意願,避孕的東西也在用,但懷上了都會生下來。

韋國則家是村子裡的深度貧困戶,全家在2019年10月搬到了150平方米的安置房內,目前每月每人享受350元的A類低保。

只讀到小學四年級的韋國則長期靠在外打工補貼家用,但他對孩子們充滿期待:「只要他們想讀、能讀到大學,打工供他們。」

十裡八鄉的「名人」

韋國則不會用智慧型手機,村裡人拿著手機給他說:「你火了。」

1991年出生的韋國則目前已是9個孩子的父親。澎湃新聞記者 趙思維 圖

網際網路打破了山村往日的平靜。韋國則一家9個孩子的視頻在網上傳開後,他很快成為十裡八鄉的「名人」。不斷有陌生人來到村裡,向村民打聽韋家的住處。

韋家在廣西中部的都安縣保安鄉上鎮村弄鄧屯,四面環山。

從地圖上看,這裡離都安縣城直線距離近40公裡。但住這的村民到縣城,需要開車在蜿蜒山路上行駛兩個多小時,行程近百公裡。

「好多外地人開著車來。」同村一位村民說,第一次見村裡這麼熱鬧。

但這十幾天,韋國則是「懵」的。1991年出生的韋國則,在2008年和1990年生的妻子蒙秀麗生下第一個孩子,當時韋國則才17歲,蒙秀麗18歲。

接下來的12年裡,二人又生育了8個孩子。現在,妻子又已六個月身孕,第十個孩子即將出生。

前不久,一段韋家的視頻被人上傳到了網絡上,穿著白襯衫的韋國則略帶羞澀地介紹自家情況,「9個(孩子),肚子裡還有一個」。

「你怎麼想到生這麼多孩子?」拍攝者問。

「我也沒有辦法呢。」韋國則苦笑著回答,「慢慢撫養過來」。

深山裡、破木屋、孩子成群、貧困戶,在這些標籤下,這個原本很難引起關注的家庭,迅速在網絡上引發圍觀和討論。

都安縣保安鄉附近的群山。澎湃新聞記者 趙思維 圖

一波波記者來採訪,不斷有陌生人打來電話,甚至有人半夜敲窗戶,說要幫韋國則撫養小孩。這可把韋國則嚇壞了,在他看來,是有人要「搶」孩子,頓時和妻子有些不知所措。

6月12日下午,在上鎮村的一處建築工地上,短髮、皮膚黝黑的韋國則剛下工休息。

最近他不斷給來訪的人介紹家裡情況,但面對媒體記者和縣裡工作人員的「大陣勢」,韋國則還是很拘謹,兩隻手搓來搓去。

附近的村民和工友見到又有人來採訪韋國則,也紛紛跑過來圍觀,拿著手機拍攝。

韋國則有些寡言,對個別問題會保持沉默,低頭看著石子路;遇到感興趣的問題,他才用夾雜著方言的普通話多聊上幾句。

村幹部覺得,韋國則從小大部分時間生活在山裡,沒見過多少世面,「最近幾天的陣勢太大,已經怕了」。

十幾天村裡來了十幾波人找韋家,最多的一天來三波,村裡擔心有些人目的不純,鄉親們這幾天都在幫韋國則家「篩選」來客,來路不明的人會被擋在路口,證實正規身份後才能入村。

韋國則說,他和最初拍攝視頻的那個人不認識,當時村裡有人帶過來說是愛心幫扶,他便照著那個人的鏡頭回答了問題。對方還到尚未拆除的老木屋裡裡外外拍了拍,和他聊了近40分鐘,但傳出的視頻中卻沒提他家有低保,已住上了當地政府集中安置的新房。

「彌補童年缺失」

妻子蒙秀萍是鄰縣大化縣雅龍鄉人,2007年,韋國則赴廣東東莞打工時,二人在務工的地方結識相愛,一年後便有了第一個孩子。

「2008年要的娃,2017年領的證。」韋國則說,在他看來,或許是有與妻子從小喪母后缺失母愛這樣的類似經歷,雙方都能理解對方,平時很恩愛。

韋國則從小被從大化縣一個家庭送養到沒有生育能力的上鎮村韋家,養父母待他很好,但因為家裡就他一個孩子,有時候會顯得很孤獨,沒有人一起玩,小時候跟別的小孩打架也沒有幫手,他心裡逐漸萌生出「人多好」的念頭。

「要這麼多孩子也是我們倆人共同的意思。」韋國則說。

雖然也用著避孕的物品,但依舊連續懷上孩子;懷上了,韋國則和妻子都選擇了生下來。

「10個孩子,夠了。」他低頭小聲嘟囔了一句。

鄉裡的工作人員說,平時鄉裡也會在村裡宣傳計生的政策,在韋國則去鄉衛生院時,也給他發了避孕的物品,但誰也沒法保證他用不用。

韋國則的9個孩子中,有3個女兒6個兒子。最大的孩子今年12歲,在附近的大化縣雅龍鄉小學讀四年級,最小的孩子1歲多,妻子蒙秀萍得平時背著照看。

「你等一等,我給你看。」因為家庭成員太多,韋家有兩本戶口簿,在給外人展示家庭成員時,韋國則便會從床鋪底下的紙箱裡翻出這兩個本子。

先前幾個孩子都是養母接生,後面才去的衛生院。山裡情況特殊,除了接生外,孩子都是吃母乳和玉米糊長大,他們也沒給孩子買過奶粉,在1歲前都是妻子用母乳餵養。

孩子平時也會問要「餅乾、玩具、水果」等東西,保安鄉每三天有一次集,缺什麼東西,韋國則就會花半天時間去趕集。

妻子蒙秀萍和韋國則都是瑤族人,平常在家裡也多用瑤語交流。最近見到家裡來了很多陌生人,蒙秀萍也顯得很無措,因為普通話不好,往往要當地人將她說的話轉譯一遍,外人才能聽懂。

矮小清瘦的她穿著格子上衣,挺著大肚子,丈夫和外人講話時,她背著最小的「老九」,左右手牽著已能走路的娃,在屋外的巷道裡玩耍。因為丈夫經常要外出打工掙錢,照顧孩子的任務大部分都由她來完成,平時幾乎都要被孩子圍著。

要照顧的孩子實在過多,四周都是山,蒙秀萍總是前後左右盯著,或者在房裡聽到孩子玩耍的聲音她才放心。一旦看到有孩子跑遠,他便立馬追上去趕緊「控制住」。

在上鎮村附近做建築零工的韋國則。澎湃新聞記者 趙思維 圖

外出務工時,韋國則一年也就只能回來兩次,一次是年中收作物,一次是年底。自己不在家,妻子都會帶著孩子住在大化縣的娘家,方便有人照顧。

在廣東的建築工地做雜工,韋國則每天有200元的收入。等到工資發了,他便把一半錢打回家裡,如果家裡說錢不夠用,他便再想辦法匯錢回來。

兩地分居,不會用智慧型手機的韋國則夫妻平常會通過電話聯繫。

「問問健康沒,孩子好著沒。」韋國則說,孩子雖然不經常生病,但一旦遇到「著急的病」,他都會坐大巴趕回來。深圳到都安開通有直達的大巴,這成為連接韋國則家與工地的主要通道。

養母2019年4月病重去世後,對韋國則造成了不小的打擊,他將養母的身份證照片翻拍列印出來,掛在了牆上。之後便幾乎沒有外出務工。

在家閒著時,韋國則會到附近村裡需要幹活的工地做雜工,一天也有200元的收入。

「會供孩子讀大學」

只上到小學四年級,妻子也沒讀過書,韋國則將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

「只要他們想讀、能讀到大學,打工會供他們。」談到孩子時,一直不多話的韋國則顯得有些興奮。他說,目前讀小學的幾個孩子的成績都在班裡不錯,他雖然也沒多少文化,但知道取得好成績意味著什麼。

「讀到保安中學,再讀到高中,爭取到大學。」11歲便輟學跟隨堂哥到欽州砍甘蔗,韋國則自知打工很苦,他不希望孩子以後也遭受這份罪,知道上大學後能找個好工作。

當地鄉政府工作人員介紹,目前對於韋國則這類特殊貧困家庭的孩子,縣裡政策是可以免費讀完高中。孩子穿的衣服、用的文具也經常會有愛心企業捐贈,上大學後也有免息貸款。

在外界最初看到的視頻中,背景是韋國則家的破舊老木屋,這裡是韋國則自小生活的地方。

木屋建在上鎮村弄鄧屯山上一處相對平緩的地方,用木板和木柱圍起搭建而成,因為長期遭受雨刷,外體已泛白、腐朽。

房子周圍堆了些從山上砍下的灌木,屋前一塊不大的平地上種了些玉米、蔬菜。

屋內,透過木板縫隙,亮光可照進昏暗的房間。

都安是廣西極度貧困縣,人均耕地不足0.7畝,素有「九分石頭一分土」之稱。

看著前述情景,很多網友認為韋家是因為超生致貧,依然生活在簡陋甚至原始的環境中。

「純屬誤解。」從廣西自治區發改委派駐到上鎮村當第一書記的郭京已駐村兩年,對韋家的情況比較熟悉。他告訴澎湃新聞,其實並不像網友所猜測那樣,兩年前縣裡為韋家這類低保戶蓋了150平方米的新房,竣工後韋國則全家便搬到了新居,木屋只是存放些農具、化肥、種子,平時不住人。

政府和社會愛心力量修建的安置房,韋國則等18股貧困戶可入住150平方米的二層樓房。澎湃新聞記者 趙思維 圖

在韋家被關注後,木屋便被鎮村的工作人員推倒。「主要是防止他還回來住,畢竟年久失修,有危險。」鄉裡駐村幫扶的一名幹部介紹。

韋國則新家的門前牆上掛著的「廣西脫貧攻堅精準幫扶聯繫卡」,這個11口之家將在今年實現脫貧,主要脫貧措施是「種養和低保脫貧」。

韋家這套150平方米安置房是政府和對口幫扶單位出資解決。2019年10月竣工後,韋家便搬了過來,和其他17戶貧困戶統一安置在一起。

郭京介紹,今年韋國則家升格為A類低保,韋國則家11人都享受每人每月350元的低保,一個月近4000元。此外,他們家還享受養老金、生態林補償、農業補貼、義務教育學生營養餐補助、醫療保險補助等大大小小七八項政策。

除了打工收入和低保保障外,韋國則家還在當地專業合作社寄養了3頭牛5隻羊,從2017年開始,每年還有近4000元的分紅。

韋國則新家門牆上的扶貧收益卡,全家11口人享受每人每月350元的低保。澎湃新聞記者 趙思維 圖

「今後肯定會持續關注。」鄉政府的工作人員說,像韋國則家情況比較特殊,鄉裡各村的生育願望相對旺盛些,但一般也都是一家3到4個孩子。之前計生部門工作人員下鄉後往往找不到韋國則家人,要做工作也沒辦法。

針對外界關心的超生是否需要繳納社會撫養費問題,澎湃新聞從當地縣委宣傳部門主要負責人處獲悉,韋家的情況比較特殊,根本無力承擔這筆費用,屬於特殊情況特殊對待。

澎湃新聞注意到,就在韋國則新家的外牆上掛著「計生服務創千秋基業,人口統籌築萬家和諧」的橫幅,門窗一側則掛著一個「安全套免費發放機」。

韋國則新房牆上掛著的安全套免費發放機。澎湃新聞記者 趙思維 圖

(澎湃新聞)

相關焦點

  • 廣西90後夫妻即將生下第10個孩子,滿堂兒女就一定幸福嗎?
    廣西90後夫妻即將生下第10個孩子,滿堂兒女就一定幸福嗎?後夫妻受到網友關注。這對住在深山危房裡的夫妻已經生了9個孩子,第10個孩子還有3個月降生。目前,都安縣宣傳部工作人員回應稱:情況屬實,但部分內容與網傳不符。他們分別有3個女兒和6個兒子,最大的12歲,讀小學4年級。據丈夫透露,因妻子生病不能結紮,故頻繁生子,此前因計劃生育有4個孩子沒做過產檢,妻子在婆婆幫助下在家產子。
  • 90後夫妻生下一群孩子,說起原因,寶爸的話讓人心裡很不是滋味
    文|好孕姐最近這幾天,一對90後夫妻上了熱搜。這對夫妻家在廣西一個偏遠的貧困山區,他們已經生下了九個孩子,另外第十個寶寶也在肚子裡,已經六個月了。現在,這一家十二口(加上肚子裡的寶寶),擠在一個很小的房子裡。
  • 為什麼越窮的家庭越生娃?養得不累嗎?李玫瑾老師的分析很有道理
    90後夫妻住在深山裡,共育有九個孩子,肚子裡孩懷著一個 曾有記者報導過,有一對90後夫妻住在深山裡生了9個孩子,而且最可怕的是肚子裡還懷了一個,也就是說這家人馬上就要湊成「十全十美」,這簡直刷新了網友對超生的理解:這麼多孩子,都可以組成一支足球隊了。
  • 生娃前90斤,生娃後胖到120斤,產後為什麼有人變醜,有人更年輕
    蓉蓉和多數女生一樣,對於自己的外貌是非常在意的,並且也管理得很好,一直都保持著苗條的身材,但自從生完孩子後,發福長胖卻變得一發不可收拾。原本只有90斤的她,現在已經達到120斤了,之前的衣服也全部都穿不了。原本她對於懷孕生子,身材會受到影響已經做好了心理準備,只是沒想到變化遠遠超過自己的想像。
  • 90後寶媽生下9個孩子,90後爸爸打工照顧家庭,全家人領低保生活
    一對90後夫妻走進了人們的視線,他們一共生下了9個孩子,全家人領低保生活,孩子的爸爸還表示,撫養這幾個孩子沒什麼困難的。0190後寶媽生下9個孩子,90後爸爸打工照顧家庭,全家人領低保生活在被老人催生二胎時,小兩口總會藉口說自己「養不起」「沒時間」,而廣西都安一對
  • 90後夫妻久居深山生9娃,妻子還懷著1個,我同情這10個孩子的母親
    我們都知道國家現在已經放開二胎政策了,在自己經濟能力可以承受的範圍內,一對小夫妻,國家是鼓勵我們生二胎的。這和我們國家的人口政策以及人口增長很多因素都息息相關。但是,最近的這條新聞,初聽的時候卻讓人大跌眼鏡,那就是廣西河池的一對90後夫妻,結婚短短幾年內,竟然連生了9個孩子,因為這件事,這對夫妻也登上了微博的熱搜。
  • 生完孩子後的夫妻真實寫照,看看你家是這樣嗎?
    23點半哥36.8,24點妹38.9。奶奶換了半月板在家拄拐,姥姥剛割了35個胃息肉,除了指望superme還能指望誰。上有老下有小且生了二胎的獨生子中年少女的精彩生活…… 完全沒心思顧及其它!」同樣作為媽媽,真的不能再同意她們說的生完孩子沒有欲望這件事!畢竟我家孩子出生一年左右,我和老公都為了不互相影響睡眠都是分房睡的。我覺得如果有人質疑這些話的真實性,要麼是沒有生過孩子的女人,要麼是從來沒帶過孩子的男人。帶孩子的辛苦真的是只有當媽了以後才能體會得到。
  • 廣州夫妻意外懷孕三胎被罰32萬,對比廣西生9個孩子每月4000元
    近日、廣州市番禺區,一對夫妻已有生育兩個孩子,在生下第三個孩子後,番禺區對夫妻二人徵收社會撫養費合計近32萬元。目前,夫妻二人銀行帳戶被凍結,法院已啟動強制執行。據當事人稱、本來生完兩個孩子就不打算生了,因為家裡並不是很富裕,加上上有老下有小需要贍養,現在養一個孩子很不容易,養育成本太高了,當時,當妻子知道自己以外懷孕的時候,她和丈夫計劃將胎兒流產,但是畢竟每個母親都不想把自己的孩子扼殺掉,所以思前想後還是決定把這個孩子生下來,在懷孕期間她也明白超生會罰款、但是沒有想到罰這麼多,有一次,她聽說居委會門口張貼了對其徵收社會撫養費的決定書、他和很多人一樣並沒有把這件事放在心上
  • 越窮越生?25歲寶媽生四胎「無人理」,孩子喝涼水充飢
    現在的父母大多秉持著「優生優育」的理念,一般都不會輕易去生孩子,生了孩子就會盡力去帶。尤其是計劃生育出來之後,大多數家庭都是獨生子女,但在一些貧困地區,他們卻是越窮越要生,越生就越窮,最後形成了惡性循環。
  • 住在深山生9個娃,這是太愚昧?努力掙錢養家就是真男人
    01生得多就愚昧?近日90後住在深山,生了9個娃的新聞上了熱搜,很多人在評論下方嘲笑道:「這種人太愚昧無知了,這麼窮還生這麼多,是不知道買房要多少錢吧?」大量類似的嘲諷評論,還有人說:「這種家庭過多佔用了公共資源」,這些人可能人家為什麼生了9個娃的新聞都沒有看完,直接看了個標題就評論了。男子說是因為妻子身體不好,不能進行結紮,所有生了這麼多,關於以後男子說以後不再生了。
  • 為什麼有些女人生完孩子還像個少女,有些女人就變成了大媽?
    文格格鬥娜娜是一名新手媽媽,生完寶寶2個月了,娜娜的肚子還像懷孕4個月時那麼大,娜娜很擔憂:」這小肚子不會從此以後就跟著我了吧?「。還有娜娜的臉上,也漲了一些斑,雖然很淡,但她依然比生孩子之前蒼老了很多。她禁不住跟我感嘆:」好懷念沒生娃的時候啊,看起來起碼年輕2歲。為什麼有些女人生完孩子還像個少女,而有些女人,生完娃就變成了大媽?
  • 夫妻生9娃:兩對雙胞胎同一天生日
    大的這對雙胞胎姐妹名字叫Charlotte和Isabelle,今年9歲。小的這對雙胞胎姐妹名字叫Erin和Leah,剛過完她們人生的第一個生日。這四個人都是1月25日出生的。據英國《每日郵報》19日報導,這個概率是450萬分之一。
  • 為什麼每生一個孩子,就有一對夫妻,變成「結拜兄弟」?
    但是在生完孩子之後,這種感情又會產生一個質變:家庭重心向新生命開始傾斜,由於都是新手,矛盾又開始增長。於是兩人就開始爭吵,但是每次吵架,心裡都會想:算了,孩子都生了,就湊活著過唄。吵來吵去又分不開,兩人就成了「拜把子兄弟」。
  • 韓國每月給生娃家庭30萬補助,若中國也這樣,你要多少才錢會生
    不過,也有人覺得,僅僅只是補助30萬韓元,加上「3+3育兒假」的助力,真的只是杯水車薪,應該沒幾個人會改變想法冒險生娃。這個計劃實施了,對生育率的提升刺激性不大。其實,國內也面臨這樣的難題,很多人的養娃壓力非常大。在鼓勵生育成為大趨勢後,孕齡夫妻茶餘飯後都在討論一個話題:一個月給你「補助」多少錢,你會選擇生孩子?
  • 廣西49歲「猛男」娶19歲「嬌妻」,連生15個娃,家中已成當地景點
    文丨小影(文章原創 ,轉載請註明,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如今很多年輕夫妻都注重優生優育,更多的會將目光放在培養教育小孩上,但在廣西有一位49歲的&34;娶19歲的&34;,21年連生15娃。這對夫妻的年齡差距足足達到了30歲,而最引人關注的是他們生小孩的數量。
  • 年輕夫妻生5個娃住臨時搭建的鐵皮房,因生活困難沒錢供孩子上學
    在一些國家的貧困地區,多數夫妻都育有很多孩子,但又因為家庭貧困,父母們並不能給孩子們提供好的生活和教育環境,甚至到了上學的年齡,仍有很多孩子一直沒有接受教育。近日,越南一個育有5個孩子的貧困家庭得到了很多人的關注。
  • 生完二胎後,我不知不覺地變成了「隱形貧困人口」!
    有人說,養一個孩子就等於養了一臺碎鈔機,兩個孩子就是兩臺。沒錯,生完二胎後,大家最強烈的感受就一個字:窮!網上有人做了份詳細的統計,列舉了孩子在各個階段的花費,看著真讓人頭疼。根據所處城市的不同,一個孩子大概要花62萬~197萬,這其中還不包括孩子生病時候的花費。
  • 廣州夫妻超生被罰32萬,廣西夫妻生9個孩子還給低保,反差太大!
    在廣州市番禺區有這麼一對夫妻,因為之前已經生了兩個孩子,後來又意外懷孕,最終還是決定將孩子生下來。生下第三個孩子之後,麻煩事來了。當地衛健局決定對夫妻二人徵收社會撫養費近32萬元,由於一直沒有繳納這筆費用,目前法院已經啟動強制執行,現在夫妻倆的所有帳戶已經被凍結。
  • 為什麼現在的年輕人都不願意生孩子了?網友:你生一個試試!
    但不知馬專家有沒有想過,那些整日勞碌奔波在生產第一線,以出賣體力為生的工作者能不能輕鬆地堅持到60歲?在我國億萬的打工大軍中,除了管理與技術型人才,又有幾家公司會收留60歲以上的打工人?不要說60歲以上了,現實生活中,但凡45歲以上都已經不太好找工作了。就算勉強可以找到工作,因為身體及其它各種原因能不能做到60歲都是個未知數。
  • 女性生完孩子為什麼會痛經呢
    部分女性生完孩子之後出現痛經的問題,這是怎麼回事呢?女人日常如何緩解痛經呢?生完孩子後為什麼會痛經?1、子宮疾病導致痛經的原因是有很多的,其中一個就是子宮的某些疾病,如子宮內膜異位症、子宮肌腺瘤等,這些子宮疾病單靠懷孕生孩子是無法治癒的,所以患有這些疾病的痛經患者在生完孩子之後痛經的症狀依然得不到緩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