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文化藝術節開幕式
南京文化藝術節開幕式
從烏衣巷裡的王徽之、王獻之,到秦淮河畔的侯方域、李香君;從「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陶行知先生,到兢兢業業的社區副主任;從「梅花獎」得主到「白玉蘭獎」得主;從話劇、京劇、越劇、雜技劇、廣播劇到花鼓戲、兒童劇;從專業院團到民間團體、學生社團;從「文藝新時代南京論壇」到南京文學藝術獎頒獎……2019南京文化藝術節,以30餘場舞臺藝術展演、50餘種群文活動、60餘項文博展覽,帶來為期一個多月的藝術盛會、文化盛宴。
今年,我市首次將「金陵五月風」和「南京文化藝術節」兩大文化品牌活動進行合併,打造由市委宣傳部、市文化和旅遊局、市文聯主辦的全新文藝品牌「南京文化藝術節」。本屆南京文化藝術節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文藝工作一系列重要講話精神,以建設「創新名城、美麗古都」新南京目標為驅動,結合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主題,秉持「藝術的盛會、人民的節日」辦節理念,充分展示了近年來我市優秀文藝成果,讓文藝與人民同行,向人民奉獻精品。
用文藝精品,禮讚新南京追夢新時代
雜技劇《渡江偵察記》
商洛花鼓《情懷》
近年來,南京文藝工作者創作了一批在國內叫得響、傳得開的紅色文藝作品,在南京文化藝術節的舞臺上,這些精品力作以藝術的魅力深深打動了觀眾。
4月23日晚,南京市文化館大劇場內歌聲嘹亮,慶祝南京解放70周年文藝演出暨南京文化藝術節開幕式在這裡舉行。話劇《雨花臺》中的「雨花英烈」深情朗誦愛國詩篇展現「信仰之光」、傳統白局混搭現代說唱謳歌「奮進之路」、「梅花獎」「白玉蘭獎」得主聯袂登臺唱響「追夢之歌」……集結了6家市屬院團和全市各界文藝團體的這場開幕式,以經典歌舞、經典人物和經典片段的精彩表演凝心聚氣,唱響「禮讚新南京,追夢新時代」的時代讚歌。
在接下來的一個多月裡,一場場生動精彩的演出、展覽、活動用藝術向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南京解放70周年獻禮。
4月24日,渡江勝利紀念館的《慶祝南京杭州上海解放70周年史料圖片展》,再現解放南京、杭州、上海三座城市的光輝歷史。
4月28日,《我們走在大路上》——南京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書畫長卷創作正式開筆。
4月30日,梅園新村紀念館的「時代先鋒——周恩來鄧穎超與五四運動」專題展,展現了周恩來和鄧穎超為革命與理想奮鬥終生的光輝歷程。
……
5月28日,2019南京文化藝術節閉幕演出——大型原創雜技舞臺劇《渡江偵察記》,用「驚、險、特」的雜技藝術,將渡江戰役搬上雜技舞臺。
近年來,南京文藝工作者創作了一批在國內叫得響、傳得開的紅色文藝作品,在南京文化藝術節的舞臺上,這些精品力作以藝術的魅力深深打動了觀眾,讓觀眾深受震撼。正如南京文化藝術節開幕式導演李建平所說,「把這些紮根本土、深植時代的經典作品在舞臺上集中呈現,是紀念南京解放這個重要歷史時刻最好的方式,同時也是南京文化藝術事業發展繁榮的生動詮釋。」
從經典之作到現實題材,以本土原創奉獻人民
越劇《桃花扇》
南京文化藝術節上,本土原創成為最吸引人的亮點之一。幾部全新創作的劇目,題材從經典到當下,藝術門類多樣,表現形式豐富,展現了南京的文藝原創力。
5月9日晚,話劇《行知先生》打頭陣,拉開了本土原創劇目齊發力的序幕。1927年早春,南京郊區勞山下一山村,陶行知創辦了人生中第一所學校——曉莊師範。《行知先生》的故事,就是從這裡講起。全劇以豐富多彩的表現樣式帶領觀眾走進陶行知的精神世界。結尾處,舞臺懸掛了巨大的陶行知的臉模和手模,所有演員深深鞠躬。「那個場景一下子讓人熱淚盈眶。」觀眾王藝敏說,這部話劇把陶行知的教育理念和為民族無私奉獻的精神、愛滿天下的大愛情懷一一展現,讓人感動。
大型原創越劇《桃花扇》,繼3月初首演之後,經過2個月的精心打磨,5月22日在南京市文化館大劇場再度亮相,兩位主演、「梅花獎」得主王君安和陶琪的風採讓戲迷們如痴如醉。戲劇評論家方同德盛讚該劇:「這次越劇《桃花扇》,我個人認為是迄今為止,我所看到的最接近孔尚任先生原著的《桃花扇》。」
最令人驚喜的是越劇《上鄰下舍》,選取了當代都市題材,講述老舊小區裝電梯的故事。青年演員李曉旭飾演的社區副主任,被觀眾稱讚「仿佛見到了我們社區的主任」。這齣貼近生活、接地氣的越劇,讓觀眾有歡笑、有感動、有思考……團長楊慶錦說:「文藝創作要貼近現實,去反映基層百姓的生活狀態。」
這些本土原創劇目,名家雲集,「梅花獎」「白玉蘭獎」得主「自帶流量」,吸引許多外地觀眾趕來,觀劇同時遊覽南京美景。「看了《烏衣巷》,烏衣巷總要去一下,感受真正的『巷中詩畫』;看了《桃花扇》,秦淮河邊肯定得走一走,李香君故居要去瞧一瞧。」上海戲迷王理喬說。
展青春風採,戲曲進校園受年輕人熱捧
2019南京文化藝術節,集結了南京最青春、最具活力的文藝力量,展現出這座美麗古都裡,年輕人的「戲劇玩法」。
作為南京文化藝術節活動內容之一的首屆南京青年戲劇節,集中展示了南京青年戲劇團隊的創作能力和演出風採,南大碩士劇團、南師大南國劇社、中國傳媒大學南廣學院不散不肆劇社、南航劇社……都推出了自己的原創戲劇作品。南京青年戲劇節用36天時間,18場精彩演出、45場線上線下活動,吸引了1.2萬多人走進劇場,90多萬人參與相關活動,4000多萬人在網上關注。
南京青年戲劇節還將建立「南京高校劇社聯盟」、扶持打造「青年戲劇工作室」,為年輕人提供更多的創作空間。同時,計劃面向青年創作人才啟動「青苗計劃」,開展「原創劇本徵集」「原創戲劇孵化計劃」和「戲劇人才培養計劃」,鼓勵更多年輕人觀劇、愛劇並且參與到戲劇創作中。
2019南京文化藝術節還舉辦「戲曲進校園」活動。5月18日,南京青年越劇藝術團表演的《五女拜壽》走進南京理工大學。1300個座位,一經上線,所有的票幾乎都是一搶而空。
值得一提的是,南京青年越劇藝術團是一支由業餘演員組成的民間越劇團。「南京文化藝術節是一個很好的展示平臺,對我們民間業餘藝術團體的發展很支持。」該團團長陶麗豔說。
應答新時代文藝發展新課題
發出「南京聲音」
「文藝新時代南京論壇」通過搭建一個服務於全國的文藝評論家、理論家的交流互鑑平臺,致力將南京打造成全國文藝評論高地。
5月14日,「文藝新時代南京論壇」邀請了國內及省市著名文藝批評家、學者、文藝家,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追蹤和研究當前文藝創作和文藝理論研究的新態勢,圍繞「習近平關於文藝的重要論述闡釋」「主旋律創作研討」等專題進行了深入研討。
文藝批評是文藝創作的一面鏡子,是引導創作、多出精品、提高審美、引領風尚的重要力量。「文藝新時代南京論壇」通過搭建一個服務於全國的文藝評論家、理論家的交流互鑑平臺,致力將南京打造成全國文藝評論高地。
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主席仲呈祥表示:「我相信論壇的舉辦不僅影響南京、影響江蘇,必將影響全國。廣大文藝工作者應牢牢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創作出人民喜聞樂見的優秀作品。」
5月29日,南京文學藝術獎時隔11年後回歸,有36位藝術家和67部作品入選,其中,終身成就獎5名、突出貢獻獎10名、青年人才獎21名、作品特別獎27部、優秀獎20部、入選獎20部,充分體現了文藝的導向性、思想性、藝術性,展現了時代精神,樹立了南京文藝標杆。
南京文學藝術獎將發揮文藝引領時代風尚、鼓舞人民前進、推動社會進步的作用,充分激勵廣大文藝家爭做新時代大家名家、創作更多精品奉獻人民,不斷為南京「創新名城、美麗古都」建設提供豐富文化滋養和強大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