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8日至20日,以「共同夢想、共築未來」為主題,參加第十一屆海峽論壇·第三屆海峽兩岸(漳州)青年交流周的一百多名漳臺青年攜手走進薌城、漳浦、東山、臺商投資區、龍文等地,實地參觀考察,一起感受我市「大抓工業、抓大工業」發展氛圍,了解漳州發揮先行先試作用落實各項惠臺政策、主動服務臺胞臺企的良好發展環境,探討交流創業創新的經驗,共同暢想兩岸青年就業創業前景與未來。
第一天
市行政服務中心、市臺胞臺商服務中心、 林語堂紀念館、香蕉海
在市行政服務中心、市臺胞臺商服務中心,漳臺兩地青年認真了解了機構運作情況,了解深化「放管服」優化營商軟環境的做法及各項對臺便民服務舉措,對漳州的營商環境有了進一步的認識與期待。
「我對推進『網際網路+政務』,讓群眾辦事像網購一樣便利的做法印象深刻,感受到漳州在優化營商環境、吸引企業投資興業做出的努力。」臺灣大臺中青工總會會長陳孟芸表示,設立臺胞臺商服務中心,為臺胞臺商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服務、辦實事,讓臺胞臺商在投資興業的同時還能夠感受到濃濃的人情味、親情味。
語堂故裡,萬畝蕉海。在天寶林語堂文化園,漳臺青年徜徉在蕉園棧道,瞻仰文學巨匠風採,感受文化大師魅力與蕉海風光。
從事教育行業的臺北青年鍾曉雲,從小就讀過林語堂全集,早與林語堂「結緣」。一走進林語堂紀念館,她就拿起手機拍個不停。「之前對林語堂及閩南文化的了解源自書籍,這次來到漳州參觀語堂故裡,實地感受林語堂書中所描述的閩南民風鄉情,印象特別深刻,更能理解曾經生活在臺灣的林語堂對故鄉的眷戀與熱愛。」
站在林語堂紀念館高處俯瞰香蕉海,碧波萬頃。首次來漳的臺灣青年賴仁傑被這景致深深折服。「漳州和臺灣一樣盛產香蕉等水果,但香蕉海讓我大開眼界,區別於臺灣以觀光為主的休閒農業,香蕉海不僅在於萬畝香蕉林帶給我的視覺震撼,更在於其融入了農業、語堂文化、旅遊、文創等多種元素。」
參會人員用手機記錄下在香蕉海的瞬間 記者 張旭 攝
第二天
天福茶博物院、漳州科技學院
以茶為媒,共敘情緣。在天福茶博物院,兩岸青年一起品茗、觀茶藝,了解茶產業研發、採摘、加工、銷售等環節,深切領悟兩岸茶文化的源遠流長;在漳州科技學院,共同向閩南非遺傳承人學習漳浦剪紙等傳統技藝。
「茶是閩南文化的重要元素之一,這次考察加深了我對海峽兩岸茶文化的了解,對茶企、茶品牌的包裝設計、策劃與推廣,有了新啟發。」臺灣青年導演李又宗表示。去年來漳州考察後,因看好發展前景,今年1月李又宗在漳設立了傳媒公司。「下一步,與茶相關的品牌傳播將是我們業務拓展的方向。」
「一脈茶香,茶不分地域,臺企天福在漳州紮根發展壯大,校企融合發展的模式非常有意義,值得很多臺灣本土企業來學習借鑑。」臺中市青年何永池介紹,兩岸茶學院通過學生交流、開設茶文化課堂等多種方式,有機會更好地攜手傳承弘揚傳統茶文化。
兩岸青年在東山關帝廟前合影留念 見習記者 陳逸帆 攝
第三天
臺商投資區兩岸青年創業基地
在臺商投資區兩岸青年創業基地,漳臺青年與創業基地的臺籍創業青年面對面交流,詳細聽取了創業青年的產品介紹,深入探討漳州就業創業環境,交流彼此創業心路。目前,該創業基地已吸引46家創業團隊入駐,其中臺灣青年創業團隊30餘家。
臺灣雲林青工會總會長賴嘉濱這次也專門帶團來漳州考察學習。「這幾年,大陸鼓勵扶持臺灣青年就業創業的配套政策越來越好,大陸的市場很大、機會很多,這次考察看到臺企發展不錯,堅定我們來漳州發展的信心與勇氣。」賴嘉濱說道,漳州人民和臺灣同胞有很多心靈上的契合和文化的認同,我們很願意來漳投資發展人工智慧、農業、文創等方面產業。
「惠臺政策予以我們許多支持與幫助,創辦之初,公司就獲得了項目啟動扶持資金,同時孵化器提供不少共享資源,也定期開設創業課程、參與兩岸創業青年交流等,讓我們能夠更好地經營事業。」臺灣青年紀致翔說,早在2017年9月,他在該基地成立了醫療器械創業團隊,與漳州部分醫院開展了業務合作,對惠臺政策帶來的紅利感受頗深。
來源:閩南日報 吳靜芳
漳州新聞網
微信號zznewscn
本期編輯 @周媛婷
值班主任 @羅蓉芳
值班總編 @賴雄偉
【新朋友】 點擊頂部藍色字「漳州新聞網」關注
【老朋友】 點擊右上角按鈕,分享給更多人
【爆料郵箱】 xw@zznews.cn
閩南日報社微信矩陣
閩南日報
mnrbwx
漳州新聞網
zznewscn
視覺漳州
sjzz0596
閩南日報車友會
mnrb-cyh
閩南日報小記者
mnrb-xj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