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巾幗學法微課堂】 | 民法典系列之——禁止高空拋物

2020-12-26 澎湃新聞

【巾幗學法微課堂】 | 民法典系列之——禁止高空拋物

2020-12-18 08: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案例

2019年7月2日下午,10歲的小亮放學後欲回到貴陽市南明區某小區位於8樓的舅舅家中,因舅舅家無人,小亮進不了門,在樓道裡溜達。小亮步行至7樓,從樓道牆上消防櫃中取出手提式乾粉滅火器,推開七樓步梯間防火門,將滅火器豎立放在樓道打開的窗臺靠外面,先後兩次從窗臺處推落兩個滅火器下樓。第一次滅火器掉落在該棟1單元側門地面,第二次滅火器砸中正在附近翻曬洋芋片的袁阿姨頭部,袁阿姨當場倒地暈迷,頭部出血。後袁阿姨被物業人員發現並送醫急救,經搶救無效死亡。袁阿姨的父母、配偶、子女作為原告訴至法院,要求小亮的父母賠償80餘萬元,該小區物業公司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人民法院一審判決:

1

小亮的父母於判決生效後五日內賠償原告各項經濟損失共計784520.5元。

2

被告某物業分公司在49226元損失範圍內承擔補充賠償責任,被告某物業分公司的財產不足以承擔部分由被告某物業公司承擔。

1

駁回原告的其餘訴訟請求。

案例講完了,我們看看《民法典》對高空拋物是怎樣規定的,在2021年1月1日即將施行的《民法典》侵權責任編中,高空拋物的責任認定規定於第一千二百五十四條,共三款。

第一款

禁止從建築物中拋擲物品。從建築物中拋擲物品或者從建築物上墜落的物品造成他人損害的,由侵權人依法承擔侵權責任;經調查難以確定具體侵權人的,除能夠證明自己不是侵權人的外,由可能加害的建築物使用人給予補償。可能加害的建築物使用人補償後,有權向侵權人追償。

第二款

物業服務企業等建築物管理人應當採取必要的安全保障措施防止前款規定情形的發生;未採取必要的安全保障措施的,應當依法承擔未履行安全保障義務的侵權責任。

第三款

發生本條第一款規定的情形的,公安等機關應當依法及時調查,查清責任人。

《民法典》對於高空拋物的法律規定,不只是明確了侵權後的法律責任承擔問題,更多的是鼓勵平日的規範管理,以儘量避免此類侵權事件的發生,還有規範事後的積極調查,充分體現了制度的完整性和公平性,是侵權責任編中的一大亮點。

溫馨提示

做個文明的中國人

杜絕高空拋物的行為!

原標題:《【巾幗學法微課堂】 | 民法典系列之——禁止高空拋物》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高空拋物肇事者難尋,出了事情誰來承擔?聽聽《民法典》怎麼說
    近些年來, 屢屢有高空拋物傷人事件發生, 可以說高空拋物現象危害巨大, 被稱為「懸在城市上空的痛」, 更重要的是, 很多人事後要維權卻很困難。
  • 「民法典來了!」法官解讀:規制高空拋物,民法典這些規定亮了!
    高空拋物被稱為「懸在城市上空的痛」, 它嚴重危害公共安全,給人民群眾生命財產造成嚴重威脅。對威脅「頭頂安全」的民事案件,該如何統一裁判尺度,公平地確定各方責任一直困擾著司法實務界。為有效預防和依法懲治高空拋物、墜物行為,在《侵權責任法》基礎上,《民法典》完善了治理規則,通過多種措施來防止高空拋物現象的發生,切實保護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
  • 潮州市「巾幗學法」民法典微講堂(十九)|「居住權」是什麼?
    潮州市「巾幗學法」民法典微講堂(十九)|「居住權」是什麼? 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廣泛開展民法典普法工作的重要指示,讓更多基層婦聯幹部和婦女群眾學法、知法、懂法,潮州市婦聯聯合市普法辦開展「巾幗學法
  • 肖勝方代表:民法典草案規範高空拋物等社會熱點難點問題
    肖勝方代表表示,民法是萬法之母,民法典則被稱為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事關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他所在的律師事務所承擔的全部案件中,90%以上的案件都是民商事案件。近年來,高空拋物事件時有發生,成為「懸在城市上空的痛」。
  • 【民法典來了!】法官解讀:規制高空拋物,民法典這些規定亮了!
    為有效預防和依法懲治高空拋物、墜物行為,在《侵權責任法》基礎上,《民法典》完善了治理規則,通過多種措施來防止高空拋物現象的發生,切實保護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湖南高院新媒體工作室邀請了湖南省高級人民法院審監一庭副庭長、三級高級法官周春梅為大家詳解民法典如何保護大家頭頂上的安全!
  • 「熊孩子」高空拋物事件是一堂法治課
    根據2019年11月最高人民法院出臺的《關於依法妥善審理高空拋物、墜物案件的意見》,故意從高空拋棄物品,涉及的罪名包括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故意傷害罪、故意殺人罪,而且「依法從重懲治高空拋物犯罪」。對於這起高空拋物案件,由於傷情屬於輕微傷,且是年幼的孩子所為,故本人不用負刑事責任,但民事責任必須依法承擔。
  • 學習民法典 | 高空拋物致人損害,責任誰來承擔?
    學習民法典 | 高空拋物致人損害,責任誰來承擔?近年來,高空拋物傷人事件屢屢發生。高空拋物也因此被稱為「懸在城市上方的痛」,是社會廣為關注的焦點問題。高空拋物如果致人損害該由誰來擔責?
  • 民法典誕生!離婚、居住、霸座、高空拋物……都有規定!
    2020年5月28日15時08分共和國法治建設迎來了歷史性的一刻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宣告中國「民法典時代」正式到來「離婚冷靜期」不過,最終民法典表決通過「30天離婚冷靜期」並未作修改圖源:攝圖網(ID:400889716)規定:自婚姻登記機關收到離婚登記申請之日起一個月內
  • 潮州市「巾幗學法」民法典微講堂(十八)|繼承人放棄了繼承權,是否...
    潮州市「巾幗學法」民法典微講堂(十八)|繼承人放棄了繼承權,是否還需要償還遺產債務? 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廣泛開展民法典普法工作的重要指示,讓更多基層婦聯幹部和婦女群眾學法、知法、懂法,潮州市婦聯聯合市普法辦開展「巾幗學法
  • 潮州市「巾幗學法」民法典微講堂(十六)|喪偶兒媳對公婆盡了主要...
    潮州市「巾幗學法」民法典微講堂(十六)|喪偶兒媳對公婆盡了主要贍養義務,能有繼承權嗎? 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廣泛開展民法典普法工作的重要指示,讓更多基層婦聯幹部和婦女群眾學法、知法、懂法,潮州市婦聯聯合市普法辦開展「巾幗學法
  • 懲高空拋物,法律才是真正的「天眼」
    22日提交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的民法典侵權責任編草案三審稿對此作出調整規定,發生此類情形的,「有關機關應當依法及時調查,查清責任人」,並明確「經調查難以確定具體侵權人」的,才適用由可能加害的建築物使用人給予補償的規定。高空拋物,既不知來路,更不知何人,再無法準確找到拋物線,這真是人鬼莫測,神怪不知。
  • 太原一男子高空拋物被判三年
    12月13日,萬柏林區檢察院通報,經該院提起公訴,高空拋物的胡某因犯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被判處有期徒刑3年。現年18歲的胡某是河南省商水縣人,暫住我市萬柏林區一高層小區5號樓22層。接到群眾報警後,民警迅速趕到現場,將高空拋物的胡某帶回審查。 萬柏林區檢察院提起公訴指控,胡某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尚未造成嚴重後果,其行為已構成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 被高空拋物擊中 究竟誰來賠?
    民法典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它是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與我們每個人息息相關。即日起,桐鄉檢察將推出漫說民法典系列漫畫,還沒學會的小朋友趕緊上車吧! 一個雞蛋從25樓扔下 會有什麼後果?
  • 法眼看房·民法典來了⑧
    2019年5月,紅網聯合長沙市律師協會,共同推出樓市TV之《法眼看房》欄目,由專業律師來為廣大市民答疑解惑,被譽為「老百姓身邊的法律顧問」。今天,紅網再度聯合長沙市律師協會,聯合推出《法眼看房》之「民法典來了」系列,為您細說《民法典》中與「房」相關的熱點話題!
  • 高空拋物,《民法典》清晰解釋
    隨著現代化建設的推進,高樓大廈如雨後春筍般地矗立在城市的各個角落,而高空拋物的事件屢禁不止,在之前的法律上,有過明確說明,但是有不少人,對法律了解的並不清楚,有些人甚至認為無所謂,直到發生事故,承擔法律責任的時候,他們才後悔。
  • 【央廣網評】高空拋物被判賠 民法典為人民群眾的頭頂撐起保護傘
    2021年1月4日,廣州市越秀區人民法院開庭審理了這起高空拋物損害責任糾紛案,判決黃某某賠償9萬多元。該案作為民法典施行後宣判的首個高空拋物糾紛案件,對社會有顯著的示範和教育意義。  天上掉下的不一定是餡餅,還有可能是各種意想不到的東西。近些年來,屢屢有高空拋物傷人事件發生,輕則髒水菸頭剩飯,重則酒瓶磚頭花盆,但無論拋下來的東西是輕是重,都是城市上空的安全隱患。
  • 破解高空拋物「連坐」難題,需從根子上廢除「連坐」
    近日,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二次會議審議的民法典侵權責任編草案關於高空拋物的規定,引起廣泛關注。為破解「連坐」難題及其帶來的一系列負面效應,草案三審稿明確誰侵權誰擔責,查不清才「連坐」。值得注意的是,包括該規定在內的草案提出的五條針對高空拋物規定,很多專業人士並不看好,因為這並不能實質性地改變找不到侵害人就「連坐」、全樓住戶為肇事者承擔責任的局面。畢竟,不管是引發「連坐」條款的重慶菸灰缸案,還是其他高空拋物致害案,公安部門都並非不介入、不作為,而是經過排查,找不到責任人才宣布不屬於刑事案件,以受害方起訴全樓住戶告終。
  • 高空拋物很危險,共同擔責很「無辜」?加裝高空拋物攝像頭你點睇
    昨日,信息時報報導了禁止高空拋物寫入民法典草案(詳見信息時報2020年5月21日A05《「頭頂上的安全」應如何守護》),引起街坊關注。記者走訪了解到,有低層住戶為可找到責任人而自發安裝高空拋物攝像頭,也有小區在徵詢業戶意見後,將會在小區安裝高空拋物監控攝像頭並達到全覆蓋,有望起震懾和監管作用。
  • 吳小波說法律丨頻頻發生的高空拋物,我們該如何守護頭頂上的安全?
    從民事法律層面上來說,2020年1月1號即將實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中第1254條明確禁止從建築物中拋擲物品,民法典中關於高空拋物的規定與即將廢止的《侵權責任法》中的第87條比較,有了重大改變。《民法典》第1254條規定了:禁止從建築物中拋擲物品。
  • 陳晶瑩代表:應直接明確由哪些機關調查「高空拋物」責任
    高空拋物作為民法典草案新增條款,被廣泛討論。5月24日晚間,全國人大代表、華東政法大學副校長陳晶瑩等多位在滬人大代表通過視頻連線接受了界面新聞等媒體的採訪。她表示,高空拋物是一種特殊的侵權行為,通常情況下比較難確定侵權行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