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旅融合,窮鄉變「網紅」
蘇家山村是周寧縣旅遊的一張新名片。可別小覷這個小山村,這裡其實很「潮」。
△貫穿茶園的彩虹棧道
高空滑索、高空玻璃橋、蹦極,分分鐘體驗腿軟心跳的感覺!如果覺得這些太刺激,不妨走走穿行在山間的彩虹棧道,沐浴著涼爽的山風,遠眺層巒疊嶂,溪流逶迤,近觀茶園田野,草木花樹,還有陽光房、遊泳池……
△群山環抱,是蘇家山村建設有機茶園得天獨厚的條件
這個坐落在茶山裡的樂園,凝聚著蘇文達十多年的心血。
蘇家山村,光聽名字,就很有深山老林的即視感。的確,這裡是革命老區基點村,環抱的群山構成了一道道天然的屏障。但是,大山也因此化身為致富的攔路虎,村民出村進城都要花大半天的時間。
在「上海灘」闖蕩的蘇文達,每次回家,看到坑坑窪窪的村道,臭氣燻天的村舍,還有鄉親們企盼的眼神,心裡有種說不出的酸楚,畢竟自己是在這裡長大的。
△蘇家山村乾淨整潔的新貌
2007年,他作出了一個重要決定:返鄉創業。此舉令親友們深感不解:為什麼放著上海的生意不做,卻要回山溝溝?
「我雖然在上海打拼賺了錢,但家鄉還是窮,我得為大家做點事。」他一心想要改變家鄉的面貌。
2009年,他被選舉為村主任,後又兼任村支書。在他看來,要想「走出去」,先得把人「請進來」。不得不說,他的做法有點另類。他先是在村裡建遊泳池,不收費,就是要讓人知道有蘇家山這麼個地方。
後來,他又帶頭養豪豬,「就是要與眾不同」。慢慢地,就有人來村裡走走看看了。「人來了,錢不也就到了嘛!」蘇文達爽朗地笑道。
△茶園中的「彩虹」
然而,這遠遠不夠。他意識到,一個村如果沒有產業支撐,要提升生活水平很困難。經過細緻地考察後,他把目光轉向了村裡一片荒廢的茶園。
這片茶園,原由一名臺商經營,因茶葉銷路不暢,無人採制,也就拋荒了。他還注意到,臺灣人種茶很注重生態,採用自然農法管理,不亂施肥,不亂噴藥,茶葉安全衛生質量有保證。
他請來專家,對茶園土壤、水質等進行了全面「體檢」,結果令人滿意:完全符合建設有機茶園的條件。
△遠眺層巒疊嶂,近觀茶園田野
於是,他牽頭成立了蘇氏立體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和村茶葉合作社,帶領村民把原有的茶樹都拔了,改種金牡丹、梅佔、紫玫瑰等高香型良種,並建了一座2000平方米的無塵化、清潔化、標準化廠房。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茶園很快就實現了有機茶園的轉換,還獲得了國內外的有機茶認證。蘇家山有機茶憑藉過硬的品質,成功「吸粉」滬、京、粵等地的客戶。
「他們對我們的茶很信任,買茶都不用試喝,就是打個電話或是發條微信訂購。而且,我們的茶也經得起考驗,只要有測到農殘,就獎勵100萬。」他充滿自信。
△在茶園之上蹦極
一手搞茶業,一手搞旅遊,蘇文達打出了茶旅「組合拳」。
2016年,蘇文達斥資在茶園裡修建了一條玻璃棧道,原本用於客戶考察觀光,沒想到竟也吸引了許多遊客慕名而來,一下子帶火了蘇家山村。
蘇文達趁熱打鐵,滑索、玻璃橋、叢林穿越、自駕遊、卡丁車等旅遊項目陸續上線,周邊乃至省外遊客,絡繹不絕。
△高空索道橫穿茶園
據介紹,2016年以來,蘇家山景區已接待遊客40餘萬人次,高峰期日均接待5000多名自駕遊遊客,僅玻璃棧道一項門票收入就高達6萬元/天。2018年,蘇家山村入選「省級鄉村振興示範村」。2019年,景區被評為國家3A級景區。
△茶園風景
目前,茶旅融合已成為蘇家村的主導產業,為村民增收提供了更多的渠道。或入股合作社,或在茶園茶廠務工,或參與景區管理,或擺攤賣小吃飲料,人均年收入從2009年的不足4000元增加到今天的2萬多元,錢包越來越鼓了。
△家家都有小洋樓
一幢幢小洋樓在村裡拔地而起,連村道都鋪設得像城市街道一般,顏值越來越高。蘇家山村的崛起,也吸引了附近的村民紛至沓來,到茶廠、景區務工。
昔日窮鄉,蛻變為遠近聞名的「網紅」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