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士尼擁有的極高的動畫技術,總能讓電影中的人物和恢弘場景栩栩如生,帶上三D眼鏡就會讓人仿佛置身於美好神奇的童話世界,再搭配震撼洗腦的音樂,《冰雪奇緣2》這部電影給人的感受確實是種視聽盛宴。因此上映幾天就打破了國內票房。但評論卻是有好有壞,因為畢竟一千個個讀者眼中也會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對每一部電影,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看法和理解,所以今天不談電影本身的內容,而是聊一聊關於這部電影背後和現實世界有關的故事。
其實冰雪奇緣系列電影並不是完全虛構出來的電影,其中的很多東西都是以現實世界的東西為原型改編的,根據建築食物和人物的服裝可以判斷冰雪奇緣的故事背景發生於19世紀40年代左右。而安娜和艾莎所在的國家在現實中屬於充滿神話和傳說的北歐挪威。聖誕節這天阿倫戴爾的居民會做挪威版圖形狀的餅乾也證明了這一點,安娜和艾莎的祖父所建的大壩也有著現實中的原型嗎?答案是Yes!去往的地方是阿倫戴爾的北方,而挪威北方有一個大壩和電影中的大壩極為相似,那就是阿爾塔河大壩。
阿爾塔河大壩位於挪威最北部最大的城鎮,而電影中的本地人相對應的就是居住在阿爾塔的薩米人。薩米人過著遊牧生活,需要尋路是薩米人的重要傳統之一,劇中有三名都有著超自然的信仰,他們極其崇拜大自然,在他們眼中任何事物都有靈魂生物和非生物都有自己的故事,與電影中原著人的信仰和生活習慣,如出一轍,而且薩米人看起來也有點像黃種人。
另外阿爾塔的著名景點是不是很像你小學時在課本上的亂塗亂畫,其實這些畫可是有長達4000多年的年齡了,這是薩米人的祖先畫在巖石上的壁畫,多以寫實粗礦的手法刻畫具有很高的歷史和藝術價值,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之一。這些話是不是看著有點熟悉,沒錯,在電影中細心觀察的話,經常能發現不少和阿爾塔巖畫非常相似的符號。另外艾莎看到自然之流而發出的光芒對應的就是北極光,因為阿爾塔的北極光大教堂是北極光美景的絕佳觀測點。
最有意思的是電影的劇情中也能找到對應的歷史事件,破壞了美國的生態與阿倫黛爾發生了衝突,在現實中也曾對薩米人造成過問題。在20世紀七八十年代,挪威政府剛開始興建阿爾塔河大壩,按照最初設計圖紙上的水位,將會淹沒一個重要村莊,這就導致了薩米人的強烈抗議。他們前往挪威議會門前紮營並絕食抗議,千名示威者到大壩現場阻止施工,為了驅散示威者挪威政府甚至調動了全國四分之一的警力。
最終阿爾塔河大壩在薩米人的抗議聲中完成了,但政府也做出了相應的妥協就是降低了原本圖紙設計的高度,河流下遊的薩米人村莊最終得以保全。這件歷史事件和電影中的情節也是異曲同工之妙,所以電影被很多人吐槽得過於簡單的劇情也並不是完全空想出來的。另外還有很多場景在現實中也能找到原型,比如艾莎挑戰的黑沙灘和冰島著名的黑沙灘簡直一模一樣。
精靈沙羅曼達其實就是兩棲動物火蜥蜴在木頭上生火的時候由於胃火而跑出來就給人一種他們渾身散發火焰的錯覺,因此得名,也發展出了許多與他有關的傳說,成為了火靈原型。水靈則源於北歐神話傳說中,他可以任意變換形態,其中駿馬是最常見的形態,傳說它會吸引人類再將其騙入水中溺死。所以電影裡可以看到水靈,想把艾莎踩入海底。後來流傳到挪威就演變成了馬形態的水中生物和電影裡的水流設計也是一樣的。
甚至安娜的父親艾格納的形象,都有對應的真實人物原型,那就是迪士尼公司的創始人華特迪士尼,對比一下確實很像。冰雪奇緣系列電影就是改編於安徒生的冰雪女王,艾莎的父親在小時候對愛莎的母親說她在看一個丹麥作家的書,而正是這些明顯都是在向原作者致敬。除了這些影片中還埋了不少的小彩蛋和有趣的細節,這都是迪士尼的一貫做法。其實這些看似簡單的細節,看似簡單的劇情結合現實來看,也就有了更深層次的意義。
不得不說確實是用心的作品,時光匆匆,我們也都慢慢的長大,但很多人內心深處仍然留存著無憂無慮的童話世界。總有人說:你都多大了,還看動畫片這種小孩子看的東西。但每次上映自己喜歡的動畫電影,我們依舊都會去看,因為在影院中沉浸在美好童話世界中的感覺是現實中所不能體會的,因為那種兒時才有的快樂真的很美好很純粹,也可以讓我們暫時忘記很多的煩惱。也總是能感悟到一些小時候想不到的道理,這也許就是童心未泯吧!
你喜歡冰雪奇緣這部電影嗎?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