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攝是由香港攝影愛好者聯C兄,露伊和Tony組成的山野攝影組合,致力拍攝香港郊野風光,發掘香港幽山美地,流浪攝一直廣受注目,成立不足兩年已熱爆網絡及媒體,多次接受各大電視電臺和報章雜誌等訪問。
對流浪攝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到其 Facebook 專頁欣賞更過香港美圖靚景:https://www.facebook.com/WanderingPhotography 。
香港地勢群峰起伏,平地甚少,大大小小山頭超過300座,除了大家熟悉的獅子山,大帽山,太平山等,還有許多鮮為人知的秘境山頭。如果你也想去探索這些秘境,不妨先跟著流浪攝的鏡頭,窺探它們面容。
釣魚翁(High Junk Peak),位於新界東南部西貢區清水灣半島上,為清水灣郊野公園的一部分,海拔為344米,地質為火山巖 。釣魚翁為清水灣半島最高的山峰,北接廟仔墩,南至田下山。
從山的北面看釣魚翁,山峰尖削。因此它與西貢半島蚺蛇尖及屯門區青山合稱為「香港三尖」。但於南面望上山頂,山峰則變得渾圓。
雖然釣魚翁海拔不算高,但於釣魚翁山頂,遊人可360度鳥瞰四周。東面可見到郊野地區,以及東龍洲及藍塘海峽海景;西面可見到九龍市區,以至對岸港島;北面則可見下洋山和上洋山等山峰。
遊人如要登上釣魚翁山頂,可以利用山脊上的崎嶇山徑。部分路徑滿布沙粒,遊人應加倍小心,以免發生意外。
交通:乘91號巴士前往清水灣,於五塊田站下車,即可見「釣魚翁郊遊徑」指示牌。注意事項:上下釣魚翁均有碎石及斜坡,有時需手足並用。留意並遵守沿路警告牌。紅花嶺(Robin's Nest),又名麻雀嶺,是香港新界北部的一座山峰,位於打鼓嶺以東、沙頭角以西,是新界北區的最高峰。紅花嶺的北麓屬於香港邊境禁區範圍,再往北就是深圳範圍。
紅花嶺的動植物種類高達650多種,哺乳類動物、蝴蝶及蜻蜓,均錄得該物種在香港總數逾四成。今年隨著部分邊境解禁,紅花嶺成為不少行山愛好者新寵,除了種類繁多的動植物,還可以探秘邊境歷史遺蹟。
交通:乘78K號巴士及55K、56K號專線小巴途經沙頭角公路上麻雀嶺村路口注意事項:區範圍的地區有部份是連接一些熱門行山路徑,因此警方已預先在有關行山路徑豎立多個禁區警告牌提醒市民切勿誤闖禁區。東山不是我們熟悉的大東山,而且兩者位置相差甚遠。東山屬於飛鵝山山系,實際地理位置為新界沙田區屬。
由於毗鄰九龍城區,東山成為觀看日落熱門地,在東山之巔,向西可俯瞰整個東九龍的綿綿高樓,向東又可遠眺秀麗的西貢,兩番景象都可令你陶醉。
另外東山之北邊的飛鵝山道也是衛奕信徑一部分,沿路設有地圖、涼亭與郊遊設施,沿飛鵝山道向西行走可前往飛鵝山涼亭。
雞公嶺(Kai Kung Leng)位於元朗新市鎮和粉嶺上水新市鎮之間,雞公嶺原名圭角山或掛角山。
雞公嶺山體廣闊,而其東、北和西方都沒有比它高的山,所以從元朗和上水等地都可清楚望見。站在山上,可鳥瞰元朗平原和米埔一帶的鄉郊景色。
雖然雞公嶺屬於郊野公園範圍,但甚少郊遊設施,連公廁也極難找到。路徑除了沒有維修之外,更因為非法越野電單車活動而變得打滑,另外有突發事件報警求助,也比較難準確表達求救的位置,所以只宜有經驗的遠足者前往。
交通:小巴603由元朗鳳翔路往逢吉鄉,沿行山逕到達雞公嶺。注意事項:路線長,有一定體能要求,路上全無遮蔭處,備充足糧水及夏天慎防中暑。雞公嶺為駕駛越野電單車地點,需小心在意。西高山(High West)位於香港島西部介乎中西區與南區之間,龍虎山以南(以薄扶林道遊樂場及克頓道、盧吉道及夏力道交界處為界),扯旗山之西南(以盧吉道為界),為香港島上第四高的山峰。
一般遊人遊覽山頂都只會前往凌霄閣、盧吉道或山頂公園,可知西高山更值一遊呢。在西高山之南坡則設有座一歷史古蹟:西高山機槍堡。該機槍堡是二十世紀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英政府為防止日軍南下而在港島建築的防衛設施之一。現時該機槍堡已改建成觀景臺。
西高山大部分屬於薄扶林郊野公園的範圍,為茂密的樹林所覆蓋。不過南面近山頂一帶為懸崖峭壁,幾乎寸草不生,亦因此成為一個良好的攀巖地點。
交通:可乘坐第15、15B號路線巴士或登山纜車,抵達爐峰峽、沿夏力道或盧吉道漫步前往。東洋山(Tung Yeung Shan)位於沙田和西貢的交界處,雖然名氣不及身旁的大老山和飛鵝山,但因為其東面視野廣闊,是個絕佳的日出觀賞地,而且溼度大的日子容易遇上雲海。
站在東洋山上,得四周瞭望之勝。東面俯瞰整個蠔湧谷,南面遠眺釣魚翁等群山,西面一睹大老山、東山和象山。
沿西面大老山登山,沿途可欣賞大片芒草;從東面的蠔湧上山的話,山腳有一車公古廟,可供參觀賞覽。
交通:可乘搭九巴91、91M或92號線在「德望學校」站下車,再沿清水灣道及飛鵝山道步行前往。沙嶺(Sandy Ridge)山高不足140米,位於文錦渡與羅湖之間的一個小山崗,被政府劃為墳場,依山而建,當中有一墳場名為「沙嶺公墓」,是香港唯一的公墓,安葬無人認領的遺體,甚至可以看見名字也不知道,只能刻上編號的無名墓碑。
沙嶺雖然矮小,但擁有多個優美的副峰和山脊,自2016年1月4日起,第三期邊禁區縮減已展開,釋出近900公頃地方,從梧桐河至蓮麻坑,封閉五十多年的邊陲正式解禁,市民和車輛可自由出入。區內除了警務設施外,只有大片農地和老舊的鄉村數十條,保留著最古樸的面貌。
站在沙嶺上,北面繁忙的深圳羅湖仿佛就在腳下。
交通:於上水巴士總站乘搭九巴73K往文錦渡方向,於沙嶺站下車即可到達。注意事項:然有部分禁區未解禁,要留意警告牌,切勿誤闖禁區。桃坑峒(To Hang Tung)位於屯門大欖,附近範圍劃入大欖郊野公園。
桃坑峒東北面的大欖涌水塘滿水後,水面有一個個大小不同的島嶼,被譽為香港的千島湖,而欣賞這番大欖涌水塘美景的最佳位置就是登上桃坑峒。
登桃坑峒沿途可以遇上不少瀑布和山泉,在水邊休息一下相當愜意。登上桃坑峒,豁然開朗,涼風撲面,令人心曠神怡。
交通:於青龍頭碼頭出發,經圓墩及煤氣管道步行前往。薄刀屻(Pok To Yan)是香港新界大嶼山一個山峰,位於東湧之東南,其山脊薄如刀刃,因而得名。
薄刀屻及其東面的婆髻山同於1994年8月13日被劃定為具特殊科學價值地點,其特色是兩山之間的灌木林擁有不少珍貴植物。
從圖片可以看到薄刀屻山頂非常陡峭,必需手腳並用才能登頂。在山頂休息的位置, 可以欣賞婆髻山的陡峭山峰, 也可以俯瞰東湧和大, 小磨刀全景, 真是令人非常陶醉。
交通:於東湧港鐵站出發,在東湧警署對面護土牆上薄刀屻。地堂頂(Tei Tong Teng)是在西貢清水灣半島的東南面,為一個150米高被削頂的平地,上面全為清水灣鄉村俱樂部。
在地堂頂山腳,大廟灣公眾碼頭旁是全港最大的天后廟,廟內不少宋代的石碑。
交通:乘坐新界區專線小巴16路到布袋澳村路或清水灣布袋澳站。最後提提大家,做個負責行山友,垃圾要順手帶走。
文中圖片均來自流浪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