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架設的攝影機中錄到4隻食蟹獴家族出外覓食的珍貴畫面。 圖片來源:臺灣《聯合報》
中新網1月6日電 穿越東北角山海間的臺二線濱海公路,平日是頻繁的砂石運輸要道,假日則成為熱門的觀光公路,但也是當地野生動物活動的必經之路,頻繁的程度不亞於人車,許多保育類野生動物因而成了無辜的輪下亡魂。
據臺灣《聯合報》報導,一位天天行經臺二線的NGO成員,去年夏天向負責養護的景美工務段反映,要為這群小動物找條安全回家的路。短短半年,動物交通事故大大降低,還拍到食蟹獴家族出外覓食的畫面,讓他們直說「比造橋鋪路更有成就感。」
臺灣人禾基金會成員,也是貢寮居民的林紋翠說,每天接送孩子上下學,行經濱海公路貢寮─福隆段,短短10公裡,常看到被輾斃的動物。3至6月間頻率更高,且都是稀有的保白鼻心、食蟹獴、麝香貓等。
由於人禾基金會受「林務局」委託,在貢寮推動水梯田生態復育。去年6月,「林務局保育組」工作人員林華慶和景美工務段長範良鑫,前往現地會勘,林華慶針對動物穿越的熱點,提供運用現成的排水涵管做為動物地下通道的設置建議與技術信息。
不過,一開始工程處人員懷疑「這條車水馬龍的道路怎可能會有動物?」範良鑫為讓對動物完全外行的工程人員熟悉,他還帶著他們去附近去找動物腳印、做拓印,甚至向「金盆洗手」的獵人徵詢意見。
景美段針對動物穿越熱點,設置地下通道或無障礙設施,有些是將地下涵管蓋子打開,還放了香蕉等食物誘導它們行走。有些則設置綠色圍籬,阻擋動物穿越,並引至通道,也把靠海側完全封閉的水泥護欄,改成下方可穿越的鋼板護欄。
範良鑫還依據林華慶的建議,購買了5部紅外線攝影機,架設在熱點區域。初期什麼都沒拍到,過了1、2周,意想不到的畫面出現了。
涵管裡鼬獾、白鼻心、食蟹獴、麝香貓陸續現身,大夥驚異「真的有!」甚至拍到4隻食蟹獴家族上午外出到海岸覓食,下午又往山裡走,「我們還點名,4隻一起出去,也一起回來,一隻都沒少!」
範良鑫說,看到食蟹獴家族「一路走一路吃」的畫面,大家都好感動,現在還會互相詢問「今天會拍到什麼?」他說,過去道路興建只著重保護人車,現在關照野生動物這種弱勢族群,也是實踐另類的公路正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