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穿越頻繁 臺灣一濱海公路設野生動物專用道

2020-12-19 中國新聞網

動物穿越頻繁 臺灣一濱海公路設野生動物專用道

    從架設的攝影機中錄到4隻食蟹獴家族出外覓食的珍貴畫面。 圖片來源:臺灣《聯合報》

  中新網1月6日電 穿越東北角山海間的臺二線濱海公路,平日是頻繁的砂石運輸要道,假日則成為熱門的觀光公路,但也是當地野生動物活動的必經之路,頻繁的程度不亞於人車,許多保育類野生動物因而成了無辜的輪下亡魂。

  據臺灣《聯合報》報導,一位天天行經臺二線的NGO成員,去年夏天向負責養護的景美工務段反映,要為這群小動物找條安全回家的路。短短半年,動物交通事故大大降低,還拍到食蟹獴家族出外覓食的畫面,讓他們直說「比造橋鋪路更有成就感。」

  臺灣人禾基金會成員,也是貢寮居民的林紋翠說,每天接送孩子上下學,行經濱海公路貢寮─福隆段,短短10公裡,常看到被輾斃的動物。3至6月間頻率更高,且都是稀有的保白鼻心、食蟹獴、麝香貓等。

  由於人禾基金會受「林務局」委託,在貢寮推動水梯田生態復育。去年6月,「林務局保育組」工作人員林華慶和景美工務段長範良鑫,前往現地會勘,林華慶針對動物穿越的熱點,提供運用現成的排水涵管做為動物地下通道的設置建議與技術信息。

  不過,一開始工程處人員懷疑「這條車水馬龍的道路怎可能會有動物?」範良鑫為讓對動物完全外行的工程人員熟悉,他還帶著他們去附近去找動物腳印、做拓印,甚至向「金盆洗手」的獵人徵詢意見。

  景美段針對動物穿越熱點,設置地下通道或無障礙設施,有些是將地下涵管蓋子打開,還放了香蕉等食物誘導它們行走。有些則設置綠色圍籬,阻擋動物穿越,並引至通道,也把靠海側完全封閉的水泥護欄,改成下方可穿越的鋼板護欄。

  範良鑫還依據林華慶的建議,購買了5部紅外線攝影機,架設在熱點區域。初期什麼都沒拍到,過了1、2周,意想不到的畫面出現了。

  涵管裡鼬獾、白鼻心、食蟹獴、麝香貓陸續現身,大夥驚異「真的有!」甚至拍到4隻食蟹獴家族上午外出到海岸覓食,下午又往山裡走,「我們還點名,4隻一起出去,也一起回來,一隻都沒少!」

  範良鑫說,看到食蟹獴家族「一路走一路吃」的畫面,大家都好感動,現在還會互相詢問「今天會拍到什麼?」他說,過去道路興建只著重保護人車,現在關照野生動物這種弱勢族群,也是實踐另類的公路正義。

相關焦點

  • 臺灣1隻瀕危野生動物石虎公路死亡 靠近生物廊道
    中新網7月2日電 據臺灣《聯合報》報導,1隻臺灣瀕臨絕種野生動物石虎(又稱豹貓)2日被發現死於臺灣苗慄縣三灣鄉大河村路段,死亡地點距離跨越公路的生物廊道僅600多米,令人惋惜。石虎死亡處附近設有生物廊道。
  • 世界上一些野生動物通道,專門指引動物們安全「過馬路」,可愛
    野生動物通道(Wildlife Crossings),指的是專門為動物修建的綠色天橋、穿越隧道以及生態高架橋等通道,用來確保野生動物們能安全的「過馬路」。其實就和我們平時公路和鐵路上的人行天橋挺像,只是過街的主角變成了動物。
  • 野生動物頻繁「出鏡」中衛市沙坡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野生動物頻繁「出鏡」中衛市沙坡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2020年05月15日 來源:新華網    近日,寧夏中衛沙坡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結合水鳥保護救護項目及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工作,與寧夏大學西北土地退化與生態恢復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合作,採取動物樣線調查、紅外相機拍攝及野外高清視頻監控等多種監測方式,對保護區內6條野生動物監測樣線、10餘處湖泊溼地及5處野生動物人工飲水點進行了生態監測,及時掌握和發現保護區野生動物種群數量動態。
  • 臺灣修改保育類野生動物名錄 移除臺灣獼猴等8種動物
    中新網1月9日電 據臺灣《聯合報》報導,1月9日,臺灣「農委會」發布公告,修改陸地保育類野生動物名錄,其中臺灣地區物種新增17種,移除8種保育類動物。據報導,臺灣「農委會」1月9日發布公告,修改陸地保育類野生動物名錄。
  • 這條鐵路,對野生動物溫柔以待
    圖為2017年2月22日,在肯亞察沃國家公園附近,一隻斑馬穿過蒙內鐵路野生動物通道後試圖穿越公路。(新華社記者孫瑞博攝)  這條給當地帶來巨大經濟效益的「鋼鐵長龍」卻不是冷冰冰的存在  它溫柔地保護了經過之處的野生動物和當地環境  肯亞標軌鐵路穿越奈洛比國家公園、察沃國家公園等自然保護區  為了保護當地生態環境和野生動物  橫跨奈洛比國家公園的特大橋橋梁採用聲屏障梁,公園內也安裝了聲屏障  以降低列車通過時的噪音
  • ...舉辦「宣傳貫徹野生動物保護『一法一決定』森林步道穿越跑」活動
    保護野生動物 用綠色守護生命——伊春森工集團舉辦「宣傳貫徹野生動物保護『一法一決定』森林步道穿越跑」活動 時間:2020-06-27 09:50 來源:東北網 編輯:呂博   保護野生動物,需要我們每一個人都出一份力。
  • 紫貂出沒在雪域 長白山保護野生動物見聞
    進入長白山,公路兩邊「動物出沒減速避讓」的警示牌(攝影:王文輝)    走進長白山,公路邊經常會看到這樣的提示:「動物出沒,減速避讓」,提示牌上同時標有野豬等野生動物圖案及禁止鳴笛提示  記者沒有在公路上遇到野豬或其它野生動物,只是經常能聽到有關野豬或狍子穿越公路的情景描述,當地人習以為常。一位山民還講到了與一隻「雪狐」的邂逅:「我當時正走在雪地裡,發現後面有一隻雪白的狐狸一直跟著我,開始我很害怕,感覺汗毛都豎起來了,後來才知道,雪地裡獵食困難,它是餓的,希望跟著我能找到食物。」  類似描述雖然很多,卻不如路邊的提示牌真實。
  • 野生動物頻繁「出鏡」中衛市沙坡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野生動物頻繁「出鏡」中衛市沙坡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2020年05月15日 來源:新華網    近日,寧夏中衛沙坡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結合水鳥保護救護項目及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工作,與寧夏大學西北土地退化與生態恢復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合作,採取動物樣線調查、紅外相機拍攝及野外高清視頻監控等多種監測方式,對保護區內6條野生動物監測樣線、10餘處湖泊溼地及5處野生動物人工飲水點進行了生態監測,及時掌握和發現保護區野生動物種群數量動態。
  • 野生動物回家了
    最近兩年,一些已經多年不見蹤影的野生動物又回到了這裡棲息繁衍,使這片生態林生機盎然,變得更加迷人,再現人與自然的和諧景象。  佔地面積3500公頃的南山興安森林公園平均海拔420米,野生動植物資源十分豐富,有保存良好的紅松、落葉松、雲杉、冷杉、黃菠蘿、水曲柳、核桃楸等珍貴樹木40餘種。植被生態群落穩定而繁茂,是伊春區內目前面積最大的一處自然生態園林。
  • 為什麼要花3000萬為野生動物造一座橋
    全世界都在為動物造橋 上周,美國猶他州野生動物資源部門在Facebook上發布了一段視頻,80號州際公路的一座立交橋上,駝鹿、豪豬、熊、美洲獅、黃腹土撥鼠……都從這裡通過了繁忙的高速公路。
  • 富平生態保護成果顯著 野生動物頻繁亮相
    這一場景也被架設在林區的森林防火視頻監控系統所拍攝。狍子又稱倭鹿、東方狍、西伯利亞狍,食草動物,屬偶蹄目鹿科「三有」保護動物,已被列入《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2013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3.1--低危(LC)。
  • 野生動物的世外桃源
    順著黃石河南行不遠就是海頓山谷,這裡是黃石公園裡野生動物最多的區域。 你隨時都能在公路邊、樹木裡,水塘邊,甚至野餐的桌子旁看到平時只能在動物園見到的它們。
  • 察沃國家公園——是肯亞最大的野生動物公園
    察沃國家公園佔地約12,000平方公裡,是肯亞最大的野生動物公園。其獨特的地理位置使其成為全球獨一無二的國家公園,並成為大量物種繼續長期生存的希望。公園由東察沃和西察沃兩部分組成,一般說來,方圓僅1000平方公裡的西察沃國家公園更為引人注目,美麗而淳樸的非洲原野景象、種群多樣的野生動物每年都吸引著成千上萬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西察沃國家公園位於察沃河與蒙巴薩高速公路之間的狹長地帶。據介紹,20世紀60年代這裡曾是世界上黑犀牛數量最多的地方,約9000餘頭。但由於生態平衡遭到破壞,到80年代末僅剩100頭左右。
  • 臺灣推出環保主題舞臺劇 聚焦野生動物生存危機
    臺灣推出環保主題舞臺劇 聚焦野生動物生存危機 2017年10月09日 14:43:00來源:中國臺灣網 (圖片來源:臺灣「中國時報」)  中國臺灣網10月9日訊 據臺灣媒體報導,過去6年來臺灣已有53隻山貓在道路上遭車輛撞擊死亡。為提醒民眾多加注意,避免動物遭遇車禍,臺灣相關管理部門首度與文藝團體合作,推出描述野生動物生存遭受威脅的舞臺劇,預計15日在臺中豐樂公園公開首演。
  • 臺灣修改保育類野生動物名錄 移除臺灣獼猴等8種動物
    中新網1月9日電 據臺灣《聯合報》報導,1月9日,臺灣「農委會」發布公告,修改陸地保育類野生動物名錄,其中臺灣地區物種新增17種,移除8種保育類動物。據報導,臺灣「農委會」1月9日發布公告,修改陸地保育類野生動物名錄。
  • 靖遠哈思山: 野生動物頻繁「出現」!
    在長期的有效管理和保護下,哈思山省級自然保護區植被面積逐年增加,保護區內的巖羊、紅腹錦雞等野生動物數量增長明顯,這些瀕危物種又重新得以大量繁殖……今年盛夏時節,記者隨隴原環保世紀行採訪團,深入哈思山,在採訪中得知這一令人欣喜的消息。
  • 保護瀕危野生動物 《動物來啦》本周呼籲救助猛禽
    動物來啦》自開播以來,依靠「動物題材」在眾多綜藝節目的激烈競爭中成功突圍,收穫了數萬網友的紛紛點讚。本季《動物來啦》聯合國內多家知名大型動物園、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及野生動物保護組織,積極呼籲保護雪豹、穿山甲、滇金絲猴、綠孔雀等本土野生動物,在新媒體引發熱議,相關短視頻點擊量已突破6000萬。
  • 青島已發現437種野生動物 野生鳥類達392種
    昨天上午,由國家瀕危動植物管理辦公室合肥辦事處、山東省林業廳、青島市人民政府主辦的2017年 「世界野生動植物日」公益宣傳活動,在青島濱海學院世界動物自然生態博物館舉行。據悉,目前青島已發現的野生動物數量已經達到了437種,其中去年新發現了兩種鳥類,一種是國家一級保護珍禽白頭鶴,全世界僅存九千多隻。另一種是被稱為「神話之鳥」的中華鳳頭燕鷗,全世界僅存百隻左右。
  • 「一帶一路」美麗環保「路標」 |這條鐵路,對野生動物溫柔以待
    2017年2月22日,在肯亞察沃國家公園附近,一隻斑馬穿過蒙內鐵路野生動物通道後試圖穿越公路 (新華社記者 孫瑞博 攝) 這條給當地帶來巨大經濟效益的
  • 「一帶一路」美麗環保「路標」|這條鐵路,對野生動物溫柔以待
    「一帶一路」美麗環保「路標」|這條鐵路,對野生動物溫柔以待  在肯亞,有一條全長480公裡的現代化鐵路  它連接肯亞首都奈洛比和海港城市蒙巴薩  是肯亞獨立以來的首條新鐵路  也是一條採用中國標準、中國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