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彎成了「S」型怎麼辦?專家:早診早治很重要,青春期女孩發病率...

2020-12-18 天眼新聞

今年11歲的小王(化名)在學校組織的體檢中,被發現脊柱有些問題,父母知道後仔細觀察了小王的後背,發現原本應該筆直的脊柱,竟然彎成了「S」型。後知後覺的父母趕緊帶著小王來到了貴陽市婦幼保健院小兒骨科檢查,醫生確診為特發性脊柱側彎。

「青春期是孩子發育最快的其中一個階段,也是脊柱側彎度數增長最快的時期,尤其對於女孩子,此時如不進行有效幹預、預防,就會錯失良機,以致發展為重度畸形,對孩子造成終身影響。」貴陽市婦幼保健院小兒骨科學科帶頭人陳後平向記者介紹。

青少年脊柱側彎需注意女孩發病率高於男孩

陳後平介紹,脊柱為人體的中軸骨骼,是身體的支柱,具有支持軀幹、保護內臟、保護脊髓、負重減震和進行運動的功能。正常的脊柱並不是直的,而是在頸部、胸部、腰部從上到下有三個生理彎曲,除此之外,脊柱出現異常後突、側彎、強直、前屈等則有可能是病理性現象。

此外,正常脊柱從頸椎到骶椎由後向前看應是直線排列,若向一側偏斜可稱之「脊柱側彎」。青少年特發性脊柱側彎,一般指的是孩子的脊柱在發育過程中呈現出「C」形或「S」形的側彎並伴有椎體旋轉畸形。由於脊椎的側彎,影響人體骨骼的正常生長發育,使人變得駝背、雞胸、骨盆傾斜、肩不等高、背不等平、腿不等長、身體扭曲,身軀矮小。

「青春期的孩子,因為發育過程中無異常不適感,父母也不會太注意觀察後背的情況,特別是女孩子更容易被忽略,往往在一些常規體檢中才被發現有脊柱側彎的問題。」陳後平向記者介紹,脊柱側彎可能導致孩子身高發育緩慢;影響胸廓發育,壓迫心肺,進而引起心肺功能障礙;還會引發孩子自卑、羞澀、恐懼、自閉的病態性格,並出現厭食、多動等表現。

有數據顯示,我國脊柱側彎發病率2%~3%,其中5~15歲孩子脊柱側彎發病率為2.4%左右;8歲以前,男女發病率比為1:2,8歲以後則為1:8。從2019年開始,國家衛健委在全國學生常見病和健康影響因素監測中,已將脊柱彎曲異常作為一個檢測指標,覆蓋全國地級市400多個,覆蓋學生人群200多萬人。

脊柱側彎早診早治對孩子一生意義重大

「醫生,那麼孩子脊柱側彎了怎麼辦呢?可以治療嗎?會不會留下什麼後遺症?對孩子的將來有沒有影響?……」

在陳後平博士的門診中,孩子一旦確診脊柱側彎,家長們焦急的心不言而喻。對此,陳主任介紹,青少年脊柱側彎要根據孩子的年齡、骨骼成熟度和側彎程度決定治療方案:

如側彎小於20°,骨骼成熟度較高,建議觀察,鍛鍊,自我康復,三個月複查;如側彎大於20°小於45°,骨骼成熟度較低,建議矯正支具治療;如側彎大於45°並且進展,或出現失平衡情況,往往需要手術治療。需要注意的是,手術治療能夠矯正脊柱的畸形,防止側彎的加重,但是部分活動功能會造成不可逆的喪失。

因此,陳後平博士提醒廣大的家長,孩子脊柱側彎,孩子自己很難發現,需要家長和學校引起重視,青少年脊柱側彎早診早治意義重大。「對於早期的脊柱側彎,大部分的孩子可以通過保守治療得到糾正,及時發現並儘快幹預尤為重要。」陳後平博士說。

專家:六步篩查檢查孩子是否脊柱側彎  青少年脊柱側彎該如何預防

家長在家如何給孩子自查是否脊柱側彎?陳後平博士建議六步進行篩查。

第一步,看孩子的兩肩是否等高。有沒有出現高低肩,雙側不對稱的情況。

第二步,用手摸一摸孩子背部的肩胛骨,有沒有一側肩胛骨向後凸起。

第三步,用手摸一摸孩子背部的肩胛骨,看兩塊肩胛骨最下端是否等高。

第四步,觀察孩子的背部是否隆起。

第五步,觸摸並對比孩子的雙側腰部,是否有隆起、是否對稱。

第六步,用中指和食指夾著脊柱突劃下來,看是否能劃出正常的直線。

此外,脊柱側彎除了先天因素之外,還可能因為不良的生活和學習習慣,對脊柱造成了不利的影響,所以,對脊柱側彎的預防,平時的生活習慣的重視和自我鍛鍊尤為重要。青少年脊柱側彎該如何預防?

1、生命在於運動。

每天都應堅持至少1小時左右的其他體育鍛鍊。儘量多參加諸如單雙槓、跳箱、平衡木等活動項目,使背部肌肉對稱發育,對預防脊柱彎曲有良好的作用。

2、良好的學習方式包括正確的讀寫姿勢和高度適合的桌椅。

正確的姿勢就是指身體距離桌子一拳遠,眼睛距離書本一尺遠,身體坐正,書本放在身體正方偏右(適合於右手寫字的人)。

3、適當的書包重量和背包方式。

4、合理的飲食習慣。

合理飲食是指一日三餐所提供的營養必須滿足人體的生長、發育和各種生理、體力活動的需要。應該注意葷素搭配、合理飲食,提供青少年生長發育所需要的營養。另外青少年正是骨骼生長發育的高峰期,適當增加鈣攝入量,可以提供骨骼快速生長發育所需要的鈣質,也可以減少脊柱側彎的發生。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羅歡

編輯/王飛

校檢/唐嘉陽

編審/盧奕林

相關焦點

  • 脊柱側彎成孩子健康第三大殺手 青春期女孩發病率比男孩高八倍
    我國脊柱側彎發病率2%~3%,多在進入青春期後(10歲後)出現,近年來還提出了「早發性脊柱側彎」概念(即0~10歲年齡段少兒的脊柱側彎),脊柱側彎已成為繼肥胖、近視後,我國兒童青少年健康面臨的第三大「殺手」。從2019年開始,國家衛健委在全國學生常見病和健康影響因素監測中,已將脊柱彎曲異常作為一個檢測指標,覆蓋全國地級市400多個,覆蓋學生人群200多萬人。
  • 脊柱彎成了S形 女孩的症狀你家孩子也不可忽視
    【看蘇州專稿 文/通訊員江曉燕】 今天(11月27日),蘇州科技城醫院完成了對蘇州高新區3000餘名學生為期兩周的脊柱側彎篩查公益項目,結果,脊柱側彎陽性率近一成。其中,一名13歲女孩被篩查出患有較嚴重的S形脊柱側凸,正在醫院住院治療。
  • 大遼姐姐說育兒 | 兒童健康的第三大殺手,女孩發病率高8倍!這項...
    目前,我國兒童在青春期的脊柱側彎發病率為2.4%左右,女孩的發病率遠高於男孩:8歲以前,男女發病率比為1:2,8歲以後則為1:8! 脊柱側彎必須早診早治青少年脊柱側彎要根據孩子的年齡、骨骼成熟度和側彎程度決定治療方案。如果側彎小於20°,骨骼成熟度較高,建議觀察;如果側彎大於20°小於45°,骨骼成熟度較低,建議矯正支具治療;如果側彎大於45°並且進展,或出現失平衡情況,往往需要手術治療。
  • 小心脊柱側彎!
    目前,我國兒童在青春期的脊柱側彎發病率為2.4%左右,女孩的發病率遠高於男孩:8歲以前,男女發病率比為1:2,8歲以後則為1:8!看到這些驚人的數據,家長的心肯定被揪了起來:自家孩子的脊柱是否健康呢?脊柱側彎必須早診早治青少年脊柱側彎要根據孩子的年齡、骨骼成熟度和側彎程度決定治療方案。
  • 2019-2020年農村上消化道癌早診早治項目啟動會在西充縣鳳鳴鎮召開
    6月22日上午9:00,西充縣2019-2020年上消化道癌早診早治項目啟動會在西充縣鳳鳴鎮復安鄉政府會議室成功舉行。西充縣衛健局副局長馮小慶、疾控股股長龐成斌、西充縣人民醫院副院長羅宗懷及相關部門負責人,鳳鳴鎮各級幹部及醫務工作者近百人參會。
  • 代表說丨戴立忠:推動肝病早診早治 防止因病致貧返貧
    今年兩會期間,戴立忠再度提出,應當以一系列舉措推動偏遠地區、貧困地區肝癌早防早診早治,防控因病致貧返貧,助力打贏精準脫貧攻堅戰。現狀:病毒性肝炎成致貧返貧潛在威脅B肝和C肝病毒感染是導致原發性肝癌的重要原因,以2015年數據為例,中國當年有新發肝癌病例46.6萬,有42.2萬患者因肝癌死亡,其中80%-90%是由病毒性肝炎導致。
  • 分析國內50多家液體活檢企業,搶佔早篩早診市場和成本管控是關鍵
    液體活檢技術在腫瘤早篩、早診、治療及預後環節都有巨大的潛力,有望解決腫瘤全周期的診斷治療難題。在早篩早診環節,液體活檢技術能夠在身體出現具體症狀前,及早發現腫瘤細胞,為早發現、早治療提供了重要手段;在治療環節,液體活檢技術能夠監測腫瘤的發展情況和臨床療效,為醫生提供個性化用藥方案和治療依據;在預後環節,液體活檢技術可預測患者復發風險。
  • 專家:不科學
    [page title=subtitle=]新聞1+1參加腫瘤篩查實現早診早治廣西新聞網-當代生活報訊(記者陳佳嘉)「科學抗癌,關愛生命。」4月24日上午,第22屆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環南湖慢跑防癌宣傳活動在南寧南湖公園隆重舉行。
  • 易誤判、漏診 專家呼籲更多關注軟組織肉瘤早診早治
    申康醫院發展中心副主任朱同玉15日表示,肉瘤發病率低,但患病數不少。 芊燁 攝中新網上海9月15日電 (記者 陳靜)牙疼、視覺重影、腿腳疼痛……這些表象的背後可能是罹患了軟組織肉瘤。申康醫院發展中心副主任、上海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主任朱同玉15日表示,肉瘤發病率低,但患病數不少。此間專家共同呼籲學界與社會更多關注該類疾病。軟組織肉瘤是一類間葉組織來源的惡性腫瘤,全身各個部位幾乎均可發病。其中,12到15歲青少年為高發人群。軟組織肉瘤病理類型複雜,臨床診治難度大,且預後不佳,對臨床醫生具有極大挑戰性。
  • 入睡突然變早可能是青春期結束標誌
    以往晚上不想睡、早上很難叫醒的年少子女,到20歲左右時突然開始睡得越來越早了,家長們不必對此感到奇怪。科學家最新研究發現,這種現象可能是一個人青春期結束、步入成年的標誌。青春期何時結束,在科學上一直缺乏明確界定。一般認為,這和社會、心理和生理等因素多少都有些關係。
  • 聖美生物MDA TEST肺癌早診研究成果入選ASCO
    受新冠疫情影響,2020 ASCO首次採用線上形式主辦,但大會仍然收到全球超過6300份投稿,超過40000名腫瘤臨床醫護專家、科研人員、患者代表、同行業者積極參與,展示和交流腫瘤領域最新進展與研究成果,為全球腫瘤防治工作帶來指導性風向標。
  • 龍華醫院慢性腹痛MDT中心暨中醫體質腸癌早篩人工智慧項目啟動
    朱培庭教授、陸金根教授、鄭培永副院長、沈亮處長共同為我院胃腸外科「慢性腹痛MDT中心」「結直腸癌早診早治中心」揭牌。隨後,大會以「慢性腹痛」和「結直腸癌」為主題進行了兩場專題學術報告。結直腸癌專題學術報告由上海市名中醫、我院肛腸科曹永清教授和曙光醫院大外科主任龔航軍教授主持,我院胃腸外科許陽賢主任醫師、復旦腫瘤醫院陳治宇教授、復旦腫瘤醫院趙一鳴教授、人工智慧專家李恆峰博士分別對結直腸癌的早篩早治、結直腸癌最新診療進展以及人工智慧與醫學的研究進行了精彩演講。會議現場學術氛圍濃烈,眾多院內外學者參與本次大會。大會同時進行了線上轉播,全國各地的學者通過在線方式參加了本次大會。
  • 行業重磅,世和基因進軍癌症早篩!
    本屆盛會以「新南京、新醫藥、新未來」為主題,聚焦後疫情時代新醫藥與生命健康產業創新發展,邀請中外院士、專家代表、醫藥相關企業高管共同探討醫藥健康產業新藍圖。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農工黨中央主席陳竺受邀參加會議,國家部委領導、江蘇省及南京市相關部門領導出席會議。
  • 宮頸癌前病變能治好嗎 宮頸癌前病變的病因
    對CIN2/3病人可通過部分切除法醫治,常用的有子宮頸電環切除術(LEEP)、子宮頸錐形切除術,通過部分切除病灶,既保留了生孩子功用,又能到達滿足的醫治作用。像子宮頸電環切除這種手術只需在部分麻醉下實施,大概5~10分鐘便完結,手術後也許會有一段時間的陰道排液,4~6周手術創傷便癒合,手術後3個月可恢復夫妻生活。宮頸癌前病變不可怕,早發現早治療,治癒率甚至可以達到100%。
  • 消化道癌早篩主要靠它 胃腸鏡檢查應成體檢標配
    消化道癌早篩主要靠它 胃腸鏡檢查應成體檢標配消化道惡性腫瘤的發病率位居惡性腫瘤發病率的前列。但很多早期消化道腫瘤沒有任何症狀,診斷的最好辦法就是胃腸鏡檢查。專家認為:只有包含胃腸鏡檢查的體檢才是全面而科學的體檢。
  • 年輕「糖人」越來越多 怎麼辦?
    新華社成都11月13日電 題:年輕「糖人」越來越多 怎麼辦?  新華社記者董小紅、趙丹丹  14日是第14個聯合國糖尿病日。臨床上發現,糖尿病年輕化趨勢日益明顯。年輕「糖人」為何越來越多?應該怎樣預防?
  • 華醫金良脊柱健康中心開設延時診療為疼痛患者解除後顧之憂
    而在華醫金良脊柱健康中心,即便中午休息、傍晚下了班也能到和脊柱康復專家面對面交流看診。對於上班族來說,平日下班和周末能夠不排隊趕上專家門診可謂是巨大的「便捷」,38歲的張女士就是受益者。由於長時間的伏案工作,近期出現頸背疼痛、上肢無力、手指發麻、頭暈噁心等症狀,嚴重影響生活質量。
  • 進口藥納入醫保,多發性硬化患者治療將告別「診而不治」
    日前,由武漢同濟醫院神經內科專家出席的公益講座上,眾多多發性硬化患者收到利好消息。湖北省約200-300名該病患者,基本處於「診而不治」的狀態,導致病情反覆,而這一現狀將隨著進口藥納入醫保而有望得到改善。 35歲的汪先生家住孝感,是一名粉刷匠。多年前,他雙腳突然僵硬,不聽使喚,到後來雙眼逐漸看不清東西。
  • 孩子打呼嚕也是病,不早診早治危害大
    倪鑫認為,OSA作為兒童睡眠呼吸障礙疾病中危害最為嚴重的疾病,因其較高的患病率和嚴重的遠期併發症,越來越受到家長和社會的重視,家長應多了解相關科普知識,兒童OSA的早發現、早診斷和早幹預對改善預後意義重大。腺樣體和扁桃體肥大不是兒童OSA絕對治療指徵,輕度OSA需要手術嗎?
  • 孩子打呼嚕也是病 不早診早治危害大
    倪鑫認為,OSA作為兒童睡眠呼吸障礙疾病中危害最為嚴重的疾病,因其較高的患病率和嚴重的遠期併發症,越來越受到家長和社會的重視,家長應多了解相關科普知識,兒童OSA的早發現、早診斷和早幹預對改善預後意義重大。  腺樣體和扁桃體肥大不是兒童OSA絕對治療指徵,輕度OSA需要手術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