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非華人的安全風險 | 走訪肯亞華人的一點感想

2020-12-16 澎湃新聞
厲宜姍

隨著在肯亞華人安全的實地課題調研結束,我的首次非洲之行也落下了帷幕。

從我初次看到招募信息,到說服了父母讓我參加海外項目;從第一次踏出國門時的緊張激動,到後來在路上遇人就條件反射般想上前聊兩句的衝動……在這個過程中,我收穫的不僅是課題本身帶給我的思考,更多的是個人層面的成長與感悟。

我是厲宜姍,來自山東青島,是一名廣播電視編導專業的大三在讀生。立志成為一名世界級傳媒人的我,決定先跟隨中南屋到非洲的肯亞看看。

▲在大巴上隨手拍的肯亞路邊的村落

當我們談到非洲時,我們在談什麼

與課題結緣是在去年,因為自己對野保一直都有關注,很想實地去體驗一番。當時我想參與中南屋南非保護大貓的項目,但因為無法徵得父母的同意只好作罷。不過我一直在默默注視著這個社會企業的動向,看到他們去巴西貧民窟、踏足剛果金,一面研究女性賦權,一面關注水資源可持續,我才了解到原來除了野保,還有很多豐富的課題。今年三月,當看到肯亞華人安全的項目時,對於非洲大陸無限嚮往的我知道機會來了。

當初父母不讓我去非洲的原因不就是覺得那邊不安全嗎?身邊的親戚朋友一聽非洲兩個字便開始皺眉,他們是不是也是對那片土地存有刻板印象呢?所有在非華人都是被逼無奈嗎?他們的自身安全有沒有保障呢?

一系列疑問在我的腦海盤旋,帶著這份求知的欲望,我開始翻閱文獻了解非洲和肯亞,企圖發現新的突破口,也企圖說服父母。

通過查找資料我發現,非洲作為一個整體,包含了54個現況不一的國家,無論從氣候文化還是經濟發展水平,又或是安全狀況以及貧富差距等方面,都存有較大差異。只是,當我們談到非洲的時候,很多人都把非洲不同國家的情況給統一化處理,而這些刻板印象又阻礙我們前去探索的步伐。

▲調研中,和拜訪中國武夷,聽塗主人講述自己對在非華人安全的看法

而就像後來見到中國武夷實業股份有限公司的塗主任,他說的那樣:非洲的東部和西部,南部和北部都是有天壤之別的。

如果拿大多數國家的情況來評價非洲整體的狀況未免有失偏頗。非洲東部由於之前受英國殖民者長期殖民,發展會較快,如今的面貌已經可以和三四年前的中國相比較;西非由於受法國殖民,發展較慢,到目前也只能達到三四十年前國內的情況。除此之外,像奈洛比這樣的地區,發展前景良好,潛力巨大,廣闊的市場和資源有待一批又一批的年輕人去開拓挖掘,這也使得近年來在非洲工作生活的華人已達16萬。

從改革開放戰略到如今一帶一路舉措,非洲吸引了大批中國商人前去開設工廠和公司,而中國商人的到來也給非洲帶去了基礎設施和廣闊的就業崗位,但過去非洲有很長一段時間被殖民的歷史,中國人的大肆湧入難免讓當地人產生恐慌。

而部分地區政治落後、法律不健全的情況嚴重,各種不穩定因素錯綜複雜,海盜猖獗、疾病泛濫,也使得在非華人面臨著大到政局動蕩、恐怖主義,小到偷搶欺詐、疾病纏身等的安全問題。

▲Kilimall 駐非負責人與大家分享公司成長曆程和自己在非洲的故事

這些也正是此次肯亞調研的初衷:了解在肯亞華人的安全狀況和安全顧慮以及自身應對措施,從而促進人們更客觀地認識肯亞、認識非洲。

沒有調研就沒有發言權:在非華人所承擔的安全風險

強烈的渴望終於動搖了我的父母,最終,我和中南屋一起打開了這扇通往世界的大門。

在肯亞的幾天的時間裡,我們穿梭於當地各種華人聚居的地方:中國城、中國街、教會和大型商場等,以分發問卷和訪談的形式進行調研。在收集到的291份有效問卷中,大家對肯亞安全評估屬於比較安全的範圍,這與我們之前的想像不太相符。

就也像很多受訪者所講的那樣,很大一部分人因為出於對非洲的不了解和固有認知所以不願踏足,而真正了解、真正在這邊生活的人又很難經常回國,由此造成信息傳播的不暢,加上一些新聞的導向性報導和部分非洲國家的確存在的不穩定因素,深化了人們對於非洲不安全觀念的認知。

我所接觸到的受訪者有隨公司外派到奈洛比的國企或者大型私企的員工,也有面對國內飽和的市場現狀,來非開闢市場的個體戶老闆。情況不同,他們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也不盡相同。

但不論是哪一類群體,結合調研數據顯示,影響他們對於安全產生顧慮的前三位的因素不外乎偷竊、搶劫和敲詐。

在走訪調研中,我發現很多人都會忽略掉偷竊這一項因素,問起他們之後,才明白在這邊小偷小摸已經被人們當作習以為常的事情。可能今天當地員工順走一桶油,明天當地保姆拿走兩個西紅柿,這在當地不但不會被道德綁架,也越來越不會被人們作為影響安全的顧慮放在心上,而這也與其日益猖獗的普遍性成正比。

▲被譽為「非洲星巴克」的Java House裡形形色色的人

如果說偷竊只是對當地華人的財產安全有所影響,那麼搶劫就可能會威脅人身安全了。在奈洛比,搶劫高發期一般為聖誕節等大型節假日前後,劫匪可能出於沒錢回家過節的需要實施搶劫,至於持刀還是持槍就要由襲擊者所擁有的裝備配置決定了。

在採訪過程中,一個親身經歷過搶劫的大哥說他曾經走在路上被人拖上車搶走了護照和錢包,全程不敢反抗,因為一旦對劫匪不友好,難保他們下一步會有怎樣的舉動。再者,監守自盜的情況在這裡也比比皆是,調查結果顯示,只有不到百分之六的人認為僱傭安保公司完全起到效果。

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敲詐在這裡實在普遍,有將近一半的受訪華人告訴我這裡最難搞的是警察。可能是由於當地法律不夠完善健全,貪汙腐敗現象較為嚴重,加上普通警察待遇較低,所以他們時不時會通過一些莫須有的名義討點罰金據為己有。

我們在奈洛比的調研中,就曾三次在路上被當地警察以車上有人沒系安全帶的名義當街攔下。對於這一點,很多受訪者也紛紛給出了解釋:當地人一方面不敢欺負白人,一方面覺得中國人有錢,並且喜歡拿錢來擺平事態,抓住這一心理,無論是搶劫還是敲詐,都越來越喜歡找華人麻煩。

真實的留肯生活:屬於在非華人的風險應對機制

雖然很多受訪者表示像我們這種沒有長期在非生活過的人,可能會對在非華人安全問題的嚴重程度有所誇大,但其實我認為,安全與否也都是相對而言的。

雖然國內也不排除會有這些不穩定因素的存在,但畢竟相較非洲還是少數。再者,每個人的經歷和情況也不盡相同,可能有的人在非很多年也不會碰上一起安全事故,單純幸運也是一方面的原因。

這就更加說明了定量研究的重要性,也是我們儘可能保證問卷數量以求所得結論最具普適性的依據。但無論怎樣講,很多受訪者儘管面臨著這樣的安全環境還是願意紮根肯亞,是因為他們已經有了屬於自己的應對策略與措施。

▲學員們和華韻學堂劉校長一起合影

記得去拜訪華韻學堂時,劉校長給我們講述了一段自己被員工偷竊的真實經歷,當時劉校長通過監控看到了實施偷竊的當地員工,但她並沒有選擇直面指責,而是給他自己承認錯誤的機會,在他再三否認之後,劉校長選擇報警,由警察將其逮捕,全程劉校長沒有說一句攻擊性或者侮辱性的話語,避免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煩,並且成功找到自己遺失的物品。

在這一點上,劉校長特別強調了溝通與態度的重要性,她說要「找準自己的位置,端正自己的態度,明確自己的目的」。要懂得入鄉隨俗,用平等的眼光看待黑人,多一份尊重與包容,有效地溝通才能更好地處理問題,更好地融入當地。

曾得過兩次瘧疾並與伊波拉擦肩的中國武夷塗主任,則與我們分享了與當地警察建立良好關係的必要性。畢竟在這樣一個政治相對腐敗,法制又不健全的國家,處理好和警方的關係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當地華人認為除了要確保各種證件齊全以外還要做好警察亂找事兒的心理準備,因此他們可能會通過儘可能打通關係、加強地理位置的隱蔽性來化解,甚至通過收買警察、工會以及政府官員來解決,同時注意語言態度上的可接受性以給予對方最大的尊重。

就連珠寶店的老阿姨也有屬於自己的應對措施,那就是每次遇到敲詐就裝作聽不懂英文,這樣警察也奈何不了。當然以上只是一些規避遇預防的手段,必要的時候還是要敢於拿出法律武器來維權,畢竟天下法律不會有根本性的差別。

▲調研中,前往了聯合國總部,在發言臺上拍照留念 李茜攝

很多在當地的華人會覺得中國使館不作為,但我更贊同劉校長的觀點,不要把自己的問題強加於使館的懈怠。的確,大使館保障在非華人的權益,在盡到了應盡職責的基礎之上,大家更應該考慮的是如何與當地人建立信任並融入當地社會,唯有這樣,才是一帶一路下促進中非友好發展的共贏之策。

雖然不安定的因素的確存在,但很多在肯亞待過一定年頭的受訪者表示自己早已離不開這塊土地。其中的原因當然是多方面的:或許很多人像來肯24年的劉大爺一樣在當地娶妻生子安了家,把根扎在了肯亞;又或許像中國城的茶館老闆所講,出國時間久了,國內的人脈資源早已流失,想回也回不去了;而kilimall在肯亞的負責人也準備明年把小孩接到奈洛比讀國際學校,他表示,那邊教育水平有保障,未來也方便申請到更好的國外名校。

走向更大的世界,成為更好的自己

此次肯亞之行,是我第一次真正意義上走出「舒適圈」,發現了一個不一樣的世界。

在地球的不同角落,不同的世界以不同的姿態有序運行著,我看到了很多之前不曾看過的風景,聽到了很多不曾聽到的故事,認識了很多或許永遠不會再見的人……在這個過程中,收穫的成長與啟發,讓我印象深刻。

▲當地教會活動中的老師和學生

從剛到肯亞時在北京飯店遇到陌生人不敢上前搭訕,到後來敢於大膽表達自己的訴求,也禮貌地給人留出餘地。其實我是一個蠻內向的人,遇到陌生人不會主動搭訕,在公眾場合說話需要組織語言,但我感受到調研氛圍對我的改變。

▲學員們正在準備報告和匯報總結

隨著採的人多了,提問的時候也越發有條理了,我為自己的改變而感到開心。重點是當你坦誠地去與別人交談,對方也會儘可能多地講述他們所知道的。

現在,翻開微信搜索框輸入「肯亞」,裡面還躺著十幾個有些陌生又熟悉的名字,這些都是我曾在肯亞交談過的人,有華為老員工、有在肯亞生活數十年的北京大爺,也有當地理髮店老闆、奶茶店老闆、飯店老闆等,甚至還有當時為了方便交流而加入的「狼人殺」群,到現在我也捨不得退……

我很感謝他們,此次調研的結果,離不開他們一點一滴的幫助與配合。

▲在肯亞拜訪了人類學家Rhodia Mann的家

當然,這是我第一次接觸到專業的調研方法。如何進行零散信息的整合,實現由數據變結論的目的,在後期的調研報告中摸索出如何做數據如何製圖等等,這些知識,也一定會伴隨我以後的學習生活與工作,讓我受益終生。

我從同行一起調研的小夥伴身上也學到了很多,不論英文表達能力還是接人待物的方式、樂於助人,還是有效的表達習慣,與大家的交談中我也看到了自己的不足,我開始慢慢學著做一名表達者而非純粹的傾聽者。與小夥伴的合作與分工,也更加培養了我的團隊協作能力與集體精神,讓我受益匪淺。

我始終堅定自己觀察者的角色,接受社會所拋出的問題,並運用專業眼光去分析解決。在媒體界有這樣一句話:每影響一個人,我們都在讓這個世界變得更好。這次我帶著謙卑的心態面對肯亞,下次我會帶著求知的熱情跟隨中南屋走向更多亞非拉國家,看更大的世界,探尋更多精彩。

本文原標題:《一帶一路下在非華人的安全風險 | 走訪Kenya華人的一點感想》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肯亞最安全的城市,當地居民樣貌與華人相似,且堅信是華人後裔
    非洲有一國家的島嶼環境十分優美,肯亞就是一非洲國家,但它經濟發展得還算是很可以的,此國有一島嶼,當地居民的樣貌與華人很相似,他們也堅信自己就是華人的後裔,難道他們是中國遺落在外的「私生子」?肯亞是人類的發源地之一,此國境內曾出土過約250萬年前的人類頭骨化石,如今的現代化都市也是由於在公元7世紀的時候,阿拉伯人在此經商和定居發展經濟。
  • 肯亞華人旅遊協會在奈洛比成立
    肯亞華人旅遊協會會長張遠翔在成立大會上致辭。攝影:潘忠明肯亞奈洛比消息(記者潘忠明)當地時間3月20日,肯亞華人旅遊協會宣告成立。這對於所有在肯亞的旅行社和旅遊從業人員來說是個好日子。肯亞華人旅遊協會秘書長謝彭娟在成立大會介紹協會籌備情況。攝影:潘忠明肯亞龍人旅行社董事經理謝彭娟榮任肯亞華人旅遊協會秘書長。
  • 中國駐薩摩亞大使走訪慰問在薩華僑華人
    圖片來源:中國駐薩摩亞大使館網站中國僑網3月31日電 據中國駐薩摩亞大使館網站消息,日前,駐薩摩亞大使巢小良深入薩摩亞華僑華人社區,走訪看望僑胞,仔細詢問僑胞的疫情防控情況,了解他們目前的工作生活實際需要和遇到的困難。
  • 肯亞華人到動物大遷徙的草原上隔離
    我聯繫了當地華人張先生,問問他肯亞那邊的疫情究竟怎麼樣?馬賽馬拉簡陋的機場馬賽馬拉司機,對動物習性了如指掌如今全球疫情大爆發,對於當地人來說,影響是非常大的。那麼對於當地華人來說,怎麼辦?其實,當地華人在疫情初期就早早做出了預防。大家記不記得有一條新聞,義大利最大的華人社區,無一人感染。而美國的朋友也介紹說,華人早早就把自己隔離了。肯亞這裡也是,華人都早早備齊了物資,居家隔離。像張先生在奈洛比的酒店,如今被政府徵用,作為隔離地點。
  • 法官員走訪華人商圈 建議納入「大巴黎發展計劃」
    法官員走訪華人商圈 建議納入「大巴黎發展計劃」     佩克雷斯一行在華商陪同下,走訪CIFA商城內的華人批發商店。
  • 加拿大各地政府官員走訪華人餐館 鼓勵民眾消費
    來源:海外網海外網2月21日電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暴發以來,加拿大華人經濟活動受到影響。為了振興華人社區經濟,鼓勵華人消費, 當地時間2月20日,加拿大安大略省密西沙加市市長康寶麗走訪當地多間華人餐館,並在其中一間餐館品嘗北方美食。北食客餐館負責人表示,自疫情在春節期間暴發至今,生意額急劇下降,周日排隊等候入座的情況不再復見。希望疫情儘快過去,市民回覆信心,生意回復正常。
  • 西班牙馬德裡市政府官員走訪當地華人社區
    當地時間2月9日,馬德裡市文化旅遊和體育代表Andrea Levy Soler、馬德裡經濟創新和勞工代表Miguel ángel Redondo、Usera區長Loreto Sordo、中國駐西班牙大使館臨時代辦姚飛、駐西使館領事參贊朱健及僑界代表走訪Usera華人聚居區。
  • 駐巴塞隆納總領事與當地政要走訪中餐館和華人旅行社
    中國僑網2月27日電 據中國駐巴塞隆納總領館微信公眾號消息,當地時間2月26日,中國駐巴塞隆納總領事林楠與巴塞隆納市政府主管貿易、市場、消費的市政專員巴利亞林共同走訪當地中餐館和華人旅行社。巴塞隆納華助中心和僑界餐飲業協會代表等陪同。
  • [熱點]華人的脾氣是怎麼了?中國導遊為爭餐位在肯亞持刀刺死中國遊客
    知道現在華人脾氣大了,還喜歡滿世界到處旅遊,一會有人在機場打人耳光,一會有人在飛機上把橙汁潑向空姐。雖然是動粗,但還算小暴力,怎麼突然發生暴力致死事件?中文媒體基本是轉載BBC中文網的新聞,許多英文媒體也報導此事,包括路透社、每日郵報、紐約時報等,新聞稱肯亞警方透露,一名中國導遊因就餐座位安排和兩名中國旅遊者發生糾紛,持刀刺殺一名旅遊者,刺傷另一人。
  • 中國駐法國大使走訪巴黎美麗城華人商家
    (《歐洲時報》/黃冠傑 攝)中國僑網12月31日電 據《歐洲時報》微信公眾號「向東向西」消息,當地時間12月29日,中國駐法國大使盧沙野在中國駐法使館領僑處一等秘書韓強、秘書寧亞龍等陪同下走訪美麗城商圈的華僑華人商家,並與法國美麗城聯合商會的成員親切交談,詳細了解美麗城地區華僑華人在此生活、發展的情況。
  • 換匯有風險 華人須警惕
    報導事例並非個案,對此,有華人律師呼籲海外中國公民及華人群體勿貪圖小利,務必通過正規、合法途徑換匯。  據英國華文媒體報導,該名在英中國留學生被警方收押達兩個月之久,出獄後致信華文媒體,稱在獄中結識多位有類似境遇的中國留學生,才意識到私下換匯存在的法律風險。  「因換匯被定罪,說明控方已證實留學生換取的英鎊現金是『贓錢』。」
  • 豐泰事件與華人食品安全口碑
    由於VHC方面尚未公布正式調查結果,此次由李氏桿菌所引起的食品安全事故是否就一定系豐泰超市食品品質或食品衛生管理問題,目前並無法作出定論。 此次「豐泰事件」性質上和上述兩例有所不同:涉嫌食品系豐泰自行加工後出售的無品牌熟食(儘管豐泰強調「非原料方」,但吃壽司的人出事,習慣性先調查壽司而非大米生產商也無可厚非),且暫時未涉及其它商家或品牌,因此截止目前,調查矛頭集中對準豐泰一家,且僅驚動了地方性機構VHC,而著名的CFIA並未接手。 危機公關應對能否做得更好?
  • 義大利華人團體呼籲重視當地華人安全問題
    新華社羅馬1月23日電(記者葛晨)義大利首都羅馬多個華人團體23日組織遊行活動,呼籲當地華人加強安全意識,防禦針對華人的犯罪行徑。  當天,約3000人的遊行隊伍從羅馬華人區中心地點維多利奧廣場出發,走到一公裡外的聖喬萬尼廣場。
  • 中國駐菲律賓大使館新任領事參贊走訪華人社區
    中國僑網11月19日電 據中國駐菲律賓大使館網站消息,日前,中國駐菲律賓使館新到任的領事參贊王悅走訪當地華人社區,對菲華商聯總會、菲華各界聯合會和菲律賓中國商會等主要僑社進行禮節性拜訪,並與部分僑領通電話。
  • 擔憂安全問題 舊金山華人減少戶外用餐次數
    同廣場其他商家表示,意外當下發出很大的聲響,不少華裔老顧客都受到驚嚇,接連好幾天生意都轉差;也有華裔老顧客說,戶外用餐的安全令人擔心。王朝海鮮酒家位於聖荷西Story road上的新世紀廣場,11日中午,有69歲男性疑似將油門誤踏為剎車,直接駕駛衝撞至戶外用餐區,導致八人受傷,其中一名女傷者13日過世。
  • 駐匈牙利大使走訪布達佩斯華人市場 慰問華商
    段潔龍大使(右)在華商謝偉麟經營的服裝批發商店上親切詢問經營情況,讚揚華人艱辛創業發展的精神。(匈牙利《歐洲論壇》)據匈牙利《歐洲論壇》報導,2月16日,中國駐匈牙利大使段潔龍在領事部主任李克震、匈牙利甘茨中國商會會長葉建新、匈牙利福建商會會長劉文建、匈牙利麗水商會會長徐忠南、匈牙利華僑華人社團聯合總會副主席謝偉麟和匈牙利青田同鄉會秘書長範巧雄等僑領的陪同下,走訪位置於布達佩斯八區的歐洲商貿中心、歐洲廣場、溫洲商城等華人市場,親切詢問了解華商的經營現狀和生活情況,並向華商拜年。
  • 墨爾本挾持人質案:一名華人遇害 IS宣布負責
    近3個月來,英國接二連三發生恐襲,人們還未從傷口中緩過來,澳大利亞又響起槍聲,而最新進展也令人遺憾,死者是一名華人。 據澳大利亞新聞網報導,當地時間6月5日傍晚約4點半左右,澳大利亞墨爾本布萊頓區(Brighton)Bay St的一棟酒店式公寓樓發生人質劫持事件,造成包括槍手在內的2名男性死亡。其中,被槍殺的受害者是華人男子,另外有3名警員受傷。
  • 中國駐湯加使館提醒在湯華僑華人做好安全保護
    中國駐湯加使館提醒在湯華僑華人做好安全保護
  • 洛杉磯華人再被殺!華人導遊帶團遊玩賭城, 深夜慘遭非裔搶劫槍殺
    最近兩天,加州華人圈被鑽石吧華人夫妻被虐殺案刷屏了,然而這只是一個噩耗的開始,今日又爆出一個華人被殺案件。近年來,中國遊客逐年成長,他們來到洛杉磯後,賭城拉斯維加斯是必遊之地。警方在調查殺害季導遊的嫌犯動機,目前仍在了解嫌犯與被害人是否有關連,不少華人導遊相信季導遊之死是一起臨時起意的奪財害命,與黑人饒舌歌手寫歌詞鼓動打劫華人有關,業者公認的季導遊為人和善、帶團負責、誠實穩重,卻莫名其妙給人打死了,若不是因為他是華人,可能身上揣著遊客的錢,被搶還被打死,美國社會出問題,華人一定要團結自保。
  • 西班牙華人社會治安日益惡化 僑胞剖析其中原因
    中新網5月31日電 據西班牙《華新報》報導,最近一段時間,西班牙華人所遭受的惡性案件呈明顯增加趨勢,據不完全統計,僅在最近一個多月中,就先後有9名僑胞遭遇不幸。  那麼,這些慘案留給我們僑胞以怎麼樣的思考呢?華人社會又如何在以後的日子裡儘量地防止這些不幸的再次發生呢?帶著這些問題,記者走訪了生活在西班牙的部分僑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