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8月11日消息(記者劉樂)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導,快餐品牌漢堡王日前在美國推出「人造肉」製作的巨無霸漢堡,從工藝上看,它與傳統肉食漢堡接近,外觀和口感也與傳統肉食漢堡十分接近。與此同時,我國「人造肉」也將從實驗室走向市場。「人造肉」到底是什麼肉?我國的「人造肉」市場前景如何?未來在我們的餐桌上,它會有一席之地嗎?
「人造肉」分為兩種,一種是被稱為植物肉的「人造肉」,主要靠大豆等植物蛋白製成;另一種是利用動物幹細胞製造出的人造肉。我們這裡所說的「人造肉」指的是前者——植物肉。
植物肉並不是什麼新鮮事物,以前的素肉等食品就屬於植物肉。而近期,植物肉再次被關注,主要是因為它在原來研製的基礎上有了一些新的突破,比如讓質地和口感更符合人們的需求。
著名快餐品牌漢堡王日前在美國推出的「人造肉」漢堡所用的肉,就是美國一家企業提供的「人造肉」。這家企業研製的「人造肉」使用大豆根部一種叫「血紅素」的成分去模擬牛肉的外觀、口感,其膽固醇含量很低,反式脂肪含量為零,成本略高於真的牛肉。
中國肉類研究中心副總工程師臧明伍介紹,用植物蛋白做「人造肉」是目前國際上相對普遍的方法之一:「它的來源就是植物蛋白,但是有一點不一樣,就是從植物中提取了一些血紅蛋白,讓口味和外觀看起來比較接近真肉。」
近期,中國的「人造肉」研製也有了新的消息。據報導,北京工商大學食品與健康學院副教授李健實驗室團隊與植物肉品牌合作研發的中國第一代「人造肉」產品預計9月面市。植物肉初創品牌創始人呂中茗介紹,這款產品會應用於鮮肉月餅上:「我們今年推出的第一款產品就是仿老上海鮮肉月餅的植物『人造肉』月餅,讓老上海人拿我們的產品跟真正的鮮肉月餅對比,很多人都分不清楚。」
李健表示已經和植物肉品牌暫時達成合作意向,他的團隊主要解決植物肉口味上的科學問題,這也是面臨的難點。李健說:「初創公司找到我們是想解決植物肉風味上的一些科學問題。我們能聞到幾百甚至上千種食物味道,怎樣去解析這些味道的物質基礎,把不好的物質去掉,是我們面臨的一個難點。」
李健表示,目前中國「人造肉」面臨的挑戰是如何讓它更適合中國人的口味:「是不是可以開發餃子、肉丸這類以碎肉為基礎做的食品?另外,隨著科技進一步成熟,是不是可以完全模擬牛排、排骨、紅燒肉這樣的產品?這都是我們未來需要發展的方向。」
中國植物性食品產業聯盟秘書長薛巖告訴記者,植物肉應該是未來食品研發的重要方向之一。「大力發展植物肉一是為了讓產業轉型找到新的落腳點,二是為全民健康提供新的選擇。」
我國是肉類生產大國,也是肉類消費大國。科信食品與營養信息交流中心副主任鍾凱博士表示,考慮到未來我國居民肉類消耗的增長、消費理念的變化等原因,不排除「人造肉」會在未來的餐桌上佔據一席之地。鍾凱說:「『人造肉』短期內在中國不會有太大市場,但也不能說沒市場。經濟發展之後,會有一部分中產階級或富人在健康和飲食方面的訴求與歐美國家的消費訴求接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