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多家日本媒體對2020年的經濟發展趨勢做了展望——經濟總量將由2019年的略微超過5萬億美元,下滑至4.9萬億美元左右。同時,日本的人均GDP也將由「去年的略微超過4萬美元,降至3.9萬美元左右」。
按照世界銀行給出的數據(如上圖),最近20多年美國的GDP大體是圍繞5萬億美元這個基線上下浮動(部分年份甚至在4.5萬億美元左右波動)。其中,最高的是2011年和2012年,由於匯率因素,日本經濟總量突破了6萬億美元。
這20多年中,經濟總量最低的1998年和2002年,都只是略微超過4萬億美元。如果今年日本經濟總量下滑至4.9萬億美元左右,那正好與1994年(GDP為4.907萬億美元)旗鼓相當。
這或許就是前些年,各大媒體所說的「日本失去的20年」吧。最近幾年,由於日本經濟依然持續低迷,經濟總量並未實現大的突破。按此推算,這個時間已經是接近30年了。那問題來了,為何日本經濟長時間是「原地踏步」呢?
當前的原因有兩大點,一方面是:新冠疫情在全球大流行,給包括日本、美國、俄羅斯、巴西、德國、英國、法國、印度等全球大部分國家、地區的經濟都帶來了較大衝擊,導致GDP增速出現負增長。
另外一個原因則是2020年東京奧運會未能如期舉辦。要知道,為了成功舉辦這個奧運會,日本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年,並希望藉此推動日本的投資、消費、旅遊、餐飲、交通以及其他各行業的發展。
但卻因為疫情,導致東京奧運會不能如期舉辦(當前給出的信息是延遲到2021年),使得日本方面投入的精力、財力未能轉換成GDP。從而使得2020年日本經濟總量再度低於5萬億美元。
除了當前的「表面原因」外,南生認為還存在著如下幾個原因。首先是「廣場協議」,導致日本泡沫經濟破滅,這算是歷史原因吧——在美國的主導下,日本被迫籤署廣場協議。之後日本經濟泡沫急劇擴大,並最終破滅,造成了日本經濟的長期停滯。
其次是日本人口出現負增長。我們都知道,推動經濟發展有兩大主要因素,即科技提升促進生產力和勞動效率的增長,然後就是勞動力增長,以數量帶來經濟總量的增長。但可惜的是,最近幾十年,日本老齡化加劇,人口負增長,勞動力是越來越不足。
第三就是未能抓住新興經濟。如果勞動力不足,但卻能抓住新興經濟,那也可以通過提升勞動效率才促進經濟增長。但現實卻正好相反,日本在電子商務、網際網路、大數據、現代通訊、智慧型手機等諸多領域表現不佳。
以世界500強企業數量為例,在1994年日本擁有149家,與美國的151家旗鼓相當。但到了2020年,日本擁有的500強企業數量下降至53家——不但新企業未能興起,原有的優勢企業還在縮減。
在多種因素共同作用下,日本經濟總量長期停滯不前,我們也就可以理解了。展望未來,日本如果要擺脫當前的困局,就必須解決上面提到的幾大難題,不然經濟停滯的現象仍將持續多年。本文由【南生】整理並撰寫,無授權請勿轉載、抄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