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派大使赴中東緩和關係 敘政府反對幹涉(圖)

2020-12-17 搜狐網
  12日,敘利亞首都大馬士革,人們舉行抗議霍姆斯衝突的集會。一個小女孩抱著玩具娃娃,舉著寫有:「阿薩德殺了孩子們,請幫幫我們!」的紙片。  

  方曉

  中國在聯合國安理會否決有關敘利亞問題的決議草案後,為緩和與阿拉伯世界的關係,派出大使赴埃及阿盟總部與其溝通。

  阿盟秘書長阿拉比昨天在開羅阿盟總部會見了到訪的中國外交部大使李華新,雙方重點就敘利亞局勢交換了意見。李華新是中國前駐敘利亞大使,2011年離任。

  聽取阿方的想法

  李華新在會談結束後對媒體說,雙方進行了非常坦誠和有益的交談,他詳細介紹了中方的立場,阿拉比也介紹了阿盟外長會議的情況。雙方一致認為,應維護地區的和平與穩定,爭取敘利亞問題的和平、政治解決,雙方將繼續就此保持溝通和聯繫。

  李華新說,中國和阿拉伯國家之間有著非常傳統的友好合作關係,在政治上保持密切磋商和協調。在最近敘利亞局勢不斷升級的情況下,他此次訪問埃及、阿盟和其他阿拉伯國家主要目的就是介紹中國立場和基本政策,同時也聽取阿方的想法。他說,中方高度關注敘利亞局勢,主張應從維護敘利亞人民根本利益、中東地區和平與穩定、《聯合國憲章》的宗旨和原則以及有關國際關係準則出發,妥善解決敘利亞問題。敘有關各方應立即停止暴力行動,同時尊重敘人民對於變革的要求和維護自身利益的訴求,儘快開啟由敘各方廣泛參與的包容性政治進程,通過對話和協商解決問題。李華新12日還與埃及外交部第一次長法塔赫拉,就敘利亞局勢交換了看法。

  敘利亞政府反對幹涉

  敘利亞政府12日斷然拒絕了阿盟當天呼籲同聯合國開展向敘利亞派遣阿盟-聯合國維和部隊的決議。

  當天稍早時舉行的阿盟特別外長會議在開羅通過決議,阿盟決定終止其赴敘利亞觀察團的任務,呼籲聯合國安理會批准成立阿拉伯國家與聯合國聯合維和部隊,並中止同敘利亞的全部外交合作。

  敘利亞駐埃及大使尤素福·艾哈邁德隨即表態稱,大馬士革「徹徹底底地拒絕接受」阿盟的這項決議。他說,這表明了這些國家政府在試圖通過聯合國幹涉敘利亞問題失敗後的「歇斯底裡的心態」。

  敘利亞反對派組織「敘利亞全國委員會」則對阿盟的新決議表示歡迎。阿盟說,它將「開通與敘利亞反對派之間的聯絡渠道,並向其提供所有的政治與物質援助」。不過正在訪問俄羅斯的阿聯外長謝赫·阿卜杜拉·本·扎耶德·阿勒納哈揚昨天強調,援助不包括軍事支持。

  有評論指出,阿盟在12日的決議中使用了迄今為止對敘利亞的最強硬語言,預示它可能再次將敘利亞問題提交聯合國。

  根據《聯合國憲章》規定,聯合國向任何一個國家派遣維和部隊都必須獲得安理會支持和對象國同意。昨天,作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中國和俄羅斯都重申了支持和平解決敘利亞問題、推動政治對話的立場。中俄曾共同在去年10月和本月初兩次否決安理會涉敘決議草案。

  法國反對派維和部隊

  阿盟的新決議公布後,俄羅斯是否仍將繼續利用外交影響力支持其盟友及貿易夥伴敘利亞備受外界關注。

  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昨天在莫斯科與到訪的阿聯外長阿勒納哈揚會談後舉行了記者會,他沒有明確表態俄方是支持或是反對阿盟決議,僅表示,莫斯科「尊重阿盟作出的決定」。不過拉夫羅夫隨即補充道,「阿拉伯國家直接生活在目前談論的地區,但是我也知道,我們在阿拉伯世界的友人尊重俄羅斯的立場。」

  阿聯外長則在同一場合承諾,阿盟不會向敘利亞反對派提供軍事支持。

  拉夫羅夫還在昨天發表聲明說,如果敘利亞方面同意並且交戰雙方停火,則可以派兵進駐敘利亞維和。拉夫羅夫說:「派兵維護需要經過接受方的同意。聯合國的維和行動是維護和平,首先應當擁有和平以便維護。換句話說,需要商議停火。」

  中國外交部也在昨天就敘利亞問題指出,聯合國有關機構在敘利亞問題上的行動,應符合《 聯合國憲章》的宗旨和原則以及國際關係基本準則,應有助緩解緊張局勢,推動政治對話,化解分歧,維護中東地區的和平與穩定,而不應使問題複雜化。

  法國外長阿蘭·朱佩昨天表示,法國反對向敘利亞派出由聯合國和阿拉伯國家聯合組成的維和部隊。

  朱佩當天在波爾多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在聯合國安理會通過有關決議之前,向敘利亞派出外來武裝力量只會加劇敘利亞局勢的惡化,安理會決議是軍事幹預的唯一前提。

  法國外交部發言人瓦萊羅當天也表示,雖然法國一直以來支持敘利亞反對派,但阿盟所提方案中並沒有向敘利亞反對派提供軍事援助的內容。他說,法國全力支持「敘利亞之友小組」的建立,並將積極參與本月24日在突尼西亞舉行的敘利亞問題國際會議。

相關焦點

  • 阿聯重開駐敘使館,敘利亞回到阿拉伯世界?
    阿聯國有電視臺稱,阿重開駐敘大使館意在推動阿敘關係正常化,並遏制別國幹涉「阿敘事務」的風險。阿外長同樣在推特中表示,這一決定是在與敘方溝通,並確認「阿拉伯國家將在敘外交願景中佔據一席之地」後做出的。阿官方的態度並非個例。隨著敘利亞局勢的變化,阿盟國家均試圖謀求對敘關係緩和。
  • 日本民眾集會 反對日本政府派自衛隊赴中東和修憲
    中新網2月11日電 據日媒報導,11日,日本東京民眾舉行了一場集會,對日本政府派遣自衛隊赴中東以及修憲問題表達了反對。據報導,這場集會在東京都中央區舉辦,據主辦方公布,包括歷史研究者和工會相關人士在內,約有200人參加。
  • 韓國政府:赴朝旅遊政策屬於內政,美國大使幹涉言論很不妥當
    1月17日,韓國青瓦臺表示,美國駐韓大使哈裡·哈裡斯發表的「赴朝散客旅遊政策需要與美國商議」的說法非常不合適。據韓聯社17日報導,韓國總統文在寅日前提出啟動韓國公民赴朝鮮散客旅遊等計劃,以實現其自主開拓韓朝合作空間的構想。
  • 日本政府不顧中國反對 今天向李登輝發赴日籤證
    相關新聞:外交部發言人就日給李發籤證、美軍人駐臺等答問實錄  中新網12月21日電 日本共同社消息,日本政府於21日上午向李登輝發放了入境籤證。  日本政府昨日曾要求其國內媒體不要報導此新聞。  中國外交部此前曾就此事向日本方面提出過嚴正交涉。中國駐日特命全權大使王毅在16日約見日本外務次官竹內行夫時指出,李登輝是「臺獨」勢力的總代表,是兩岸關係及地區穩定的破壞者。日本政府一方面聲稱堅持一個中國,一方面又為分裂中國的急先鋒開綠燈,言行不一,自相矛盾。中方對此不能接受,並表示堅決反對。
  • 安倍在中東狂刷存在感 日本多地爆發遊行、反對向中東派兵
    但就在12日當天,日本多地爆發遊行示威,反對政府向中東派遣自衛隊,還要求安倍就「賞櫻會」醜聞做出解釋。12日當天,日本東京、名古屋、大阪和北九州市爆發了多場示威遊行,反對政府向中東派遣自衛隊,還要求安倍就「賞櫻會」醜聞進行解釋。
  • 專訪:中敘關係發展面臨良好機遇——訪中國駐敘利亞大使齊前進
    新華社大馬士革3月17日電專訪:中敘關係發展面臨良好機遇——訪中國駐敘利亞大使齊前進新華社記者鄭一晗在敘利亞危機爆發7周年之際,中國駐敘利亞大使齊前進接受了新華社記者專訪。齊前進說,中敘建交62年來,兩國在政治、經濟和社會等領域一直保持合作。「即使在敘利亞危機期間,中敘友好關係也沒有改變,敘利亞人民對中國人民懷有真誠而深厚的感情。」他說,作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中國積極推動敘利亞問題政治解決,參與了所有涉及敘利亞問題的磋商,並勸和促談。
  • 新聞分析:以色列為何歡迎敘利亞參加中東和會(圖)
    敘利亞政府25日宣布接受美國邀請,派代表團出席中東問題國際會議,以色列政要對此表示歡迎。昔日宿敵即將同堂會晤,不能不說是中東問題國際會議的一大亮點。這裡的分析人士認為,敘利亞可能無法在此次會議上就戈蘭高地問題談判取得實質性進展,但其出席仍有可能對未來的以敘關係、敘美關係帶來影響。
  • 七個跟中國積極建交,卻沒有與美國建交的國家,為什麼?
    查維茲總統上臺執政後,美國批評委內瑞拉政府侵犯人權,指責其支持哥倫比亞反政府遊擊隊並與哥販毒集團有聯繫。為此,美對委國家石油公司採取制裁措施。查維茲總統批駁美方有關指責,反對美以人權、反毒為藉口幹涉委內政,明確反對美政治、經濟和貿易制度。2010年,委內瑞拉拒絕接受美新任駐委大使提名。
  • 幹涉內政」巴林、沙特、埃及、阿聯、葉門同時與...
    巴林政府今天早前宣布,鑑於卡達幹涉巴內政和支持在巴恐怖主義活動,巴與其斷絕外交關係,召回巴駐卡達外交人員,並要求卡達駐巴外交人員48小時內離境。巴林當局稱卡達媒體「煽動、支持和武裝恐怖分子」。 同時,埃及、沙特和阿聯也表示,與卡達斷交。
  • 我駐敘使館再發公告提醒中國公民!
    我駐敘使館再發公告提醒中國公民! 國際新聞來源:央視網 2018年04月14日 09:58 A-A+ 13日發布公告,再次提醒中國公民和有關旅行社近期暫勿前往或組織赴敘利亞旅遊。
  • 駐瑞典大使接受瑞媒專訪:中國沒有向瑞典派所謂的「間諜」
    據中國駐瑞典使館官方網站報導,中國駐瑞典大使桂從友12月18日就中瑞關係接受了瑞典《快報》記者布蘭斯特倫的專訪。在回答記者有關瑞典5G建設排除華為和中興的問題時,桂從友表示,希望瑞典政府立即糾正毫無事實根據的錯誤決定,不要追隨川普對中國企業無理惡意打壓。桂從友同時指出,中國沒有向瑞典派所謂的「間諜」,中國對在瑞典搞「間諜活動」不感興趣。
  • 羅馬教皇被允許飛越中國領空 中梵關係或現緩和
    不過,梵蒂岡和中國的關係顯然更吸引外媒關注。路透社13日稱,羅馬教皇被允許飛越中國領空本身,就被視為積極信號,文章引述天主教「亞洲新聞社」負責人貝納德神父的話說:「這肯定是關係緩和的一個跡象。但如果中國領導人發電報作出回應,以及他說些什麼,這才是真正的奇蹟。」報導稱,梵蒂岡至今仍同臺灣保持「外交關係」,但其曾表達過與中國大陸建立完全外交關係的願望。
  • 中國駐斯裡蘭卡使館發布關於美國駐斯大使蓄意挑撥和幹涉中斯關係...
    中新社加德滿都10月6日電 科倫坡消息:針對10月5日美國駐斯裡蘭卡大使接受斯《每日鏡報》採訪蓄意挑撥和幹涉中斯關係,當日中國駐斯裡蘭卡使館發布媒體聲明予以嚴肅澄清和強烈譴責。  聲明說,我們對第三國使節公開挑撥中斯關係感到震驚和強烈不滿。
  • 每經21點丨美國駐斯大使蓄意挑撥和幹涉中斯關係,中國駐斯裡蘭卡...
    1丨美國駐斯大使蓄意挑撥和幹涉中斯關係,中國駐斯裡蘭卡使館回應據中國駐斯裡蘭卡使館網站消息,針對10月5日美國駐斯大使接受斯《每日鏡報》採訪蓄意挑撥和幹涉中斯關係,當日中國駐斯裡蘭卡使館發布媒體聲明予以嚴肅澄清和強烈譴責
  • 美駐聯合國大使竟稱蔡英文為「總統」 國臺辦:不許幹涉臺灣問題
    據臺媒報導 在「國際人權日」,美國駐聯合國大使克拉夫特在推特發文,再度呼籲「讓臺灣充分參與國際社會」,還稱蔡英文為「臺灣總統」。民進黨當局「駐紐約辦事處」隨後在臉書發文,感謝克拉夫特堅定支持臺灣。克拉夫特去年9月出任美國駐聯合國大使,是總統川普政府中「挺臺」官員之一。由於民進黨當局不承認「九二共識」,不認同兩岸同屬一中,單方面破壞了兩岸關係的共同政治基礎,破壞了雙方的政治互信,使得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良好局面和成果受到了嚴重衝擊,其影響是多方面的。
  • 阿以關係正常化震動中東,埃爾多安:有可能中止與阿聯外交關係
    美媒評論稱,阿以和解凸顯出中東地區政治動態的變化,相對於以色列,遜尼派阿拉伯國家越來越視伊朗為最大敵人,同時不再將解決與巴勒斯坦的衝突作為跟以方發展關係的前提。美以被視為此次事件中最大的受益方,不過,這份協議的內容能否得到全面落實還未知。
  • 韓媒:中韓關係緩和 韓清州機場重啟多條赴華航線
    【環球網綜合報導】韓聯社5月21日報導稱,因「薩德」入韓問題陷入僵局的中韓關係在文在寅政府成立後似有緩和,面臨困境的韓國地方機場也出現了一絲生機。部分航空公司重啟赴華航線,得益於此,清州機場本月的航班數量和旅客吞吐量較上月增加。據報導,清州機場免稅店和忠清道地區旅遊業一度因來訪中國遊客大幅減少陷入經營危機,而最近形勢逐漸出現好轉。忠清北道21日表示,韓國低成本航空公司易斯達(Eastar)將於8月20日重新恢復清州開往瀋陽、上海、哈爾濱、大連、寧波等5條中國航線。韓亞航空的北京航線也於4月26日重新啟航。
  • 中東棋局:阿聯以色列關係正常化的「前因後果」
    面對阿以協議的達成,中東伊斯蘭國家各「旁觀國」的態度也不盡相同。土耳其總統雷傑普·塔伊普·埃爾多安表示該協議打擊了巴勒斯坦人的權利,並稱由於阿聯與以色列達成協議,土耳其可能撤回其駐阿聯大使。伊朗總統哈桑·魯哈尼資料圖。與伊朗、土耳其的反對態度相對立,遜尼派掌權的埃及、巴林與阿曼則表示支持。
  • 劉寶萊:盤點2017年中東七大看點
    2017年即將過去,回眸中東,令人眼花繚亂,主要有七大看點。一、   穩、治明顯,深得民心一年來,中東地區多數國家政府積極致力於穩定政局,發展經濟,改善民生,取得了較好成果。同日,美國總統川普派國際談判特別代表賈森。格林布拉特穿梭巴以斡旋。在多方壓力下,25日以方做出讓步,拆除了金屬探測門和攝像頭,致使局勢有所緩解。12月6日,川普總統宣布承認耶路撒冷為以色列首都,使巴以關係再度緊張。7日,數以千計的巴勒斯坦人走上街頭,舉行抗議示威。9日,據以色列軍方發布的消息,約有4500名巴勒斯坦人在加薩走廊邊境地區暴力示威。此外,哈馬斯還向以色列境內發射了火箭彈。
  • 中東一小國飽受欺凌,不料卻誕生了令以色列頭疼的一支軍隊
    目的是維持黎巴嫩國內基督教、遜尼派、什葉派三派人口的大體相當,三派相互牽制,由法國來總攬全局。但是,計劃總趕不上變化。1943年,在二戰中損失慘重的法國退出了中東地區,黎巴嫩取得了獨立。公元前第3千紀末,腓尼基人在黎巴嫩和敘利亞沿海地區建立了許多奴隸制城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