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巨牛」雕像,因女遊客不雅行為,「重要部位」被摸掉漆

2020-12-19 靜一說史

相鼠有皮,人而無儀!人而無儀,不死何為?——《相鼠》

文化的發展離不開經濟的繁榮,美國經濟最發達的的地區就是現如今金融最發達的城市紐約,而紐約最有名也是最發達的地方叫「華爾街」。

這裡聚集著全世界最發達的金融系統,聚集著全世界最有才能的金融家,這裡是金錢的世界。

在這條街上有一個著名的景點,是一頭銅牛,這頭牛代表著華爾街股票能夠「牛氣沖天」不斷上漲。但是它也成為了美國最「無奈」的雕像,因為很多女遊客的「不雅行為」,「重要部位」被摸掉漆。

一、華爾街銅牛的誕生

華爾街原名是牆街1792年荷蘭殖民者為了抵禦英國殖民者的侵犯,在此建造了一座土牆,後來沿著土牆慢慢的形成了街道。取名「牆街」,後來土牆拆除,但是「牆街」的名字保留下來,「Wall Street」也就是後來的音譯華爾街。

在這條華爾街上,有紐約證券交易所,有美國證券交易所投資銀行聯邦儲蓄銀行,政府和市場交易所,聯邦儲蓄公司,信託公司,各公用事業保險西拓公司總部,各種商品交易所。

華爾街在很長時間一直都是全球資班本的聖殿,是全球金融的中心,全球金融如同血液一樣流向華爾街這個「心臟」,又從「心臟」流出。

在這條街上有一個最有名的塑像,是一頭銅牛。這頭銅牛重約6300公斤身長5米。它身材健碩,體型龐大,正在憤怒的往前衝鋒。它現在雖已經搬出了華爾街,但是毫無疑問,它還是華爾街的象徵

它象徵著華爾街人的「力量與勇氣」,不斷拼搏,奮力進取的狀態。更象徵著華爾街股票能夠「牛市長存」,這也是華爾街精英們的希望。

塑造這個銅牛的作者叫阿爾圖羅。迪莫迪卡,這位來自義大利西西里的藝術家歷時兩年完成了他的創作,他決定要為他的創作找一個最能發揮作品表現力的地方,那就是華爾街。

此時的華爾街剛剛從1986年的金融泡沫破裂中走出,需要來一劑強心針,他決定在聖誕前夕,把它放在華爾街的紐約交易所門外。僅僅幾個小時之後,這座銅牛就上了各大媒體的頭版頭條。

雖然經歷幾次搬遷,但它還是成為了紐約華爾街的象徵,也成了華爾街長盛不衰的「保命符」。更成為了華爾街不得不去的著名景點。

二、銅牛坎坷與尷尬的命運

銅牛既然成為了著名景點,就會有各種人來這裡拍照留念。剛開始人們還能規規矩矩的拍照,但是人們是不屑於規規矩矩的留念的,必須要做出一些出格的舉動。

剛開始只是摸摸牛身子,牛頭和牛角,後來尺度就越來越大。「重要部位」甚至都摸掉了漆。尤其是很多女遊客,標新立異,不斷做出很多「不雅動作」。也成為了美國最「無奈」的雕像之一。

這個銅牛的命運或許從一開始就註定坎坷,迪莫迪卡在1989年12月15日,聖誕節前夕趁警察不備,偷偷地和朋友將這座塑像運到紐交所的門前,不過紐交所對此並不感冒,當天晚上就打算將這個銅牛「請走」,在紐約市政府的幹涉下,最後落腳在了鮑林格林公園。

雖然已經成為了華爾街的象徵,但是華爾街也並不是如人們想像當中的一直強盛不衰,金融危機到來,眾多的失業的人群便將憤怒發洩到銅牛的身上。替華爾街承受了不少的怒火。

興起之時是吉祥物,敗落之時,是發洩物。人類的好惡全在自己的處境,而這頭銅牛卻白白承受這一切。怒睜的怨言仿佛看透了人類的嘴臉。

2011年,一位芭蕾舞者站在了銅牛的身上,這也成為那一年「佔領華爾街」的海報,銅牛原先代表的「負面意義」也發生了變化,從消費主義到性別歧視,還有環保主義。一頭牛能解釋這麼多主義,也是辛苦它了。

2017年因為要求女權主義,在這頭牛的面前加上了一個挺胸抬頭的小女孩。這一行為遭到了作者迪莫迪卡的反對,認為這損害了銅牛的正面形象。但是在女權主義興起的背景下,作者也只好忍氣吞聲,不了了之。

在同一年,關於氣候環保的抗議者又在銅牛身上潑上了紅漆和藍漆。作為抗議在牛前面進行行為藝術。

2019年有一男子手持硬物在牛的右耳處砸了幾釐米長的口子。在經歷一系列的波折之後銅牛可能還是要在經歷經歷一次搬遷。

銅牛雕像雖然幾經搬遷與損壞,但是它還是佇立了三十多年的時間。很多雕像由於人們的「不雅行為」,在一年還不到的時間就被拆除。人類總能結構很多事物拿來取樂,這可能是人類的天性。

就比如瑪麗蓮夢露在電影《七年之癢》的裡面經典的壓裙擺的鏡頭,有人來做了一個塑像,引來了大量的人來圍觀,拍了很多「不雅的照片」,後來政府覺得太「有傷風化」,決定拆除,這個雕像只存在了不到一年的時間。

三、銅牛的爭執是美國社會衰落的象徵

當一個社會朝氣蓬勃,他所處的環境都是積極向上的。雖然總會有極端的聲音出現,但是大量正能量的聲音也會把他淹沒。

銅牛代表的正能量,正是這三十年來美國快速發展的象徵。在美國經濟快速發展的時候,大多數人看待事物都是積極向上的。但是當經濟發展停滯,社會矛盾就會增加。變化的不是銅牛,而是人們的心境。

在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美國人的「自信」已經大大消減,他們已經開始質疑自己的國家,質疑以前所相信的精神,於是開始不斷的對以前的信仰進行消解,甚至攻擊。

由於社會的問題不斷發生,民主與自由開始走向「極端化」,比如這次疫情,政府當然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但是民眾不顧政府號召,不斷要求「自由」,不在家裡躲避疫情,反而進行抗議,加大了疫情的傳染。什麼才是真正的「民主」,和「自由」,我們這個時代需要重新去思考。

結語

象徵華爾街的銅牛一再經歷「坎坷」,是為美國的民眾權利找一個訴求的出口。銅牛的拼搏向上是代表精英階層,而美國的民眾要求的是權利。

精英階層可以通過努力不斷地提高自身價值,而普通的民眾必須要跨過的是社區和大學的「天花板」。

不經過好的教育,無法進入好的公司,沒有經濟基礎,上不了好大學,就不會進入好的公司。沒有好的社區,就沒有好的福利,沒有好的福利社區就會「腐敗」。沒有上升的希望。

人是欲望的複合體,從來不滿足於規規矩矩,著名景點的不雅行為應該去制止,可是此時的美國已經沒有制止的力量。

但是民眾需要一個怎樣的民主與自由需要美國社會自己重新去定義,如果定義不成功,將會引來更大的社會災難。

參考資料:《華爾街》、《美國藝術史》、《金融史》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北美frlfb bjmj.

相關焦點

  • 我國巨憋屈雕像,特殊部位被摸到掉漆,卻是因遊客的不文明行為
    說到四大名著,相信大家都是非常熟悉的吧,除了讀過四大名著的書,更是看過這些影視劇吧,不知道你們對哪一部劇印象最深刻呢?對於小編而言,《西遊記》這部劇真的是看了千千萬萬遍,而且這部劇真的是很神奇,沒有看膩的時候,相信很多人跟我有同樣的感受吧,在網絡還沒有現在如此發達的時候,每年的寒假《西遊記》總是會登陸各大衛視,所以可以說《西遊記》也是承載了我們每個人的童年。
  • 美國最無奈雕像,「重要部位」被摸掉漆,遊客:姑娘太開放
    華爾街銅牛,就是這種精神的象徵,就算大家沒有去過美國,沒有到華爾街旅行過,也應該看到過這隻銅牛的形象。然而這頭銅牛卻成了美國最無奈的雕像之一,因為它的重點部位被摸得都掉漆了因為這頭銅牛雕刻的非常寫實,身上的肌肉紋理都能夠一清二楚,於是重要部位也雕刻的比較現實。
  • 美國最「無奈」雕像,「重要部位」被女遊客摸掉漆,網友:收斂點
    美國經濟最發達的地區是紐約,現在是金融最發達的城市,而紐約最有名最發達的地方叫華爾街。世界上有最發達的金融體系和最有才華的金融家。這就是錢的世界。這條街上有一個著名的景點,是一隻銅牛。這頭牛代表華爾街股票可以持續上漲。然而,它也成為了美國最「無奈」的雕像。因為很多女遊客的「不雅行為」,所以「重要部位」被碰掉了。一、華爾街銅牛的誕生:華爾街最初被稱為華爾街。
  • 華爾街標誌性銅牛,因女遊客不雅行為「被毀」,如今警察巡邏保護
    雕像,是現代一種比較常見的藝術品,各個國家都會建造一些雕像,或是紀念一些名人,或是和宗教有關,也有可能單純只是為了好看,這些雕像,已經成為城市的一部分,更有一些雕像,吸引了許多遊客,成為一個知名的景點。
  • 被「侮辱」的4座雕像!重要部位被摸到掉漆,最後一個在中國
    在中國似乎雕像還不算是很火,但是在西方國家就不一樣了,那是一個充滿藝術的國度,所以在這裡能看到一些雕像成為景點也是可以理解的,比如大衛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今天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全球被「侮辱」的幾座雕像!
  • 中國最「無奈」雕像,「重要部位」被摸掉漆,遊客稱:真沒素質
    經常去各處景點旅遊的朋友應該會發現,很多景點都有雕像的存在,用來向人們介紹與這個景點相關的人物或故事,其中蘊含著重要的紀念意義和豐富內涵,很多人也喜歡和這些雕像合影以做留念。在合照的過程中,觸摸雕像有時候是無可避免的,若是正常的觸摸還能理解,若是有著猥瑣暗喻的觸摸,就怨不得被人罵素質低下了。
  • 我國最「尷尬」的銅像,重點部位被摸到掉漆,女遊客都紅了臉!
    我國最「尷尬」的銅像,重點部位被摸到掉漆,女遊客都紅了臉!
  • 全球最「憋屈」的4座雕像,重要部位被摸到掉漆,最後一個在中國
    美國華爾街銅牛這個大家應該都知道吧,這已經成為了這條街上的標誌性建築,來這裡的人幾乎都會和這頭牛合影,只是拍照的方式實在是讓人有些不能接受。說到這裡小編就想問一下,這些遊客的「鹹豬手」難道不害羞的嗎?很多人都喜歡摸著牛的牛屁股,或者是下邊的重要部位,臉上露出得意的笑容,時間長了,這些重要的部位已經被摸到變色,銅的都已經發亮。朱麗葉銅像位於她的故鄉義大利的維羅納,卡佩羅路27號就是她的故居,在這個院子中有一座朱麗葉的銅像,原本是一尊非常逼真的銅像,非常的優雅好看。
  • 美國「最憋屈」的雕像,重要部位被摸得掉漆,遊客表示:沒眼看
    美國作為世界大國之一,經濟極為發達,很多城市都是世界著名的大都市,也吸引了許多其他國家的遊客前觀光。在紐約,說起最著名的景點就一定少不了華爾街,而華爾街最具代表性的景點便是銅牛雕像,但是如今它卻變得有些「尷尬」。
  • 全球「最憋屈」的4座雕像,重要部位被摸到掉漆,中國上榜一座
    原本這只是一個普通的雕像,但誰知道,隨著旅遊業的興起,這裡成為了旅遊景點,而這個雕像也成為了大家合影的對象。只是大家在合影的時候並不安分,總喜歡將手放在雕像的重要位置,時間長了,這些重要的位置也就被摸到掉漆了。現在看這個銅像是那麼的令人心疼,感覺她是那麼的委屈,無奈。
  • 中國讓人「臉紅」雕像,遊客管不住手,重要部位已掉漆發亮
    這裡是影視劇版西遊記"三借芭蕉扇"的取景地,為了吸引遊客,吐魯番盆地建造了好幾座雕像,似乎一看到雕像就能回憶起當時的情節。"羞恥"的雕像,遊客管不住手,重要部位已掉漆發亮。
  • 景區遭遇不文明遊客,千年佛像被摸出包漿,隱私部位被摸得鋥亮
    今年國慶小長假期間,洛陽龍門石窟景區遊客爆棚,「佛像被遊客摸出包漿」的話題也成為熱搜,引發關注,網友呼籲,文明出行,保護好文物。對此,景區立即採取保護措施,加裝鐵網,將遊客和佛像拉開距離,新增警示牌保護文物。
  • 美國最「無奈」雕像,慘遭遊客不雅行為,遊客稱:無法直視
    眾所周知,在世界很多的地方存在非常多的文化和獨特的建築,並且這些文化建築都與國家或者地區的文化有著一定的聯繫,這些建築也因為很多的原因被廣大遊客們所知,再加上一些當地或者國家文化的創造理念也就更加的吸引遊客,比如說很多的雕像也受到遊客的喜歡。
  • 中國最「尷尬」雕像,被遊客摸到發光,網友:難以理解
    人們其實現在越來越喜歡到處去旅行了,因為旅行其實對於我們來說,不管是放鬆心情還是增長見識,都是有好處的,但是同時我們也面臨另外一個問題,那就是遊客的素質,很多行為確實讓人覺得非常的不合適的。 中國最「尷尬」雕像,被遊客摸到發光,網友:難以理解。
  • 華爾街霸氣的「鎮股銅牛」,只因女遊客的不雅舉動,被迫要拆除?
    ,果不其然,隔天之後華爾街上的雕塑就引起了全美的騷動,也正是那時候開始,這頭「鎮股銅牛」也就成為了華爾街的標誌,它已經成為了紐約市的公共財產,不允許任何人破壞還有買賣。而這也只是因為一些女遊客的不雅舉動而已。很多遊客聽聞華爾街多了一頭牛,自然每次經過華爾街的時候,都會想要留下一些紀念,而與雕塑拍照,基本上是全世界都會做的事情,但是有的女遊客的所作所為,確實是讓人有點難以啟齒。
  • 華爾街霸氣的「鎮股銅牛」,只因女遊客的不雅舉動,被迫要拆除?
    ,果不其然,隔天之後華爾街上的雕塑就引起了全美的騷動,也正是那時候開始,這頭「鎮股銅牛」也就成為了華爾街的標誌,它已經成為了紐約市的公共財產,不允許任何人破壞還有買賣。而這也只是因為一些女遊客的不雅舉動而已。很多遊客聽聞華爾街多了一頭牛,自然每次經過華爾街的時候,都會想要留下一些紀念,而與雕塑拍照,基本上是全世界都會做的事情,但是有的女遊客的所作所為,確實是讓人有點難以啟齒。
  • 美國經濟中心的鎮股銅牛,因遊客的不雅行為,而多次遭到破壞
    但不可否認,雕像的存在的確能讓環境變得美觀,甚至還能夠單獨成為一個景點,來吸引遊客們前來打卡。現在大部分知名的雕像基本都是以人為原型建造,例如自由女神像、天父耶穌、和忠義的象徵關羽。而我今天要講的雕像它雖然不是人形雕像,但它在美國也同樣有著很高得到知名度,它就是「華爾街銅牛」,是美國華爾街上最著名的雕像,每天都有很多人排著隊想要和它合影。
  • 美國最美雕像,卻因遊客「不雅」行為,只展出1年就被拆除
    美國最美雕像,卻在建成後1年被拆除本來建設這些這些地標性建築,是為了提供給遊客欣賞,還能弘揚一些文化精神以及藝術思想,但是在美國城市中心建設的這座雕像,不到一年就被拆了,這是為什麼?而且這座雕像被刻畫得非常的逼真,雕像身上的各個細節都非常的精緻,表情也如同一個真人一般,和在電影裡瑪麗蓮夢露那個嬌羞的表情一摸一樣,因此這座雕像也受到了很多人的關注,有不少遊客都會到這裡觀看,拍照留念。
  • 中國最「無奈」建築,因遊客不雅行為,凸起部位被摸成包漿壽桃
    由於摸的人越來越多,這種不雅行為也導致了塔尖這個凸起部位被磨成了包漿壽桃,非常可憐。儘管這種行為不雅,但是景區似乎也並沒有規定禁止觸摸,所以很多遊客依然會選擇去摸一摸,蹭一蹭它的好運氣。為了不讓文物被破壞,景區也採取了緊急措施,增加了安保人員進行提醒,不再讓遊客觸摸。
  • 我國最「汙」雕像,這個部位被摸到發亮,女遊客:不忍直視
    今天咱們就來嘮嘮旅遊那些事,不過今天我們要說的是我國最「汙」的雕像,這個部位被摸到發亮,女遊客紛紛直言:不忍直視鐵扇公主,我們都知道《西遊記》在當時是十分火的一部電視劇,因此在火焰山就成了一個特色的景區,這裡自然也就會有鐵扇公主和牛魔王的雕像,但是後來隨著遊客的增多,讓雕像成為了一種「尷尬」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