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B-52轟炸機7月4日從美國巴克斯代爾空軍基地起飛經過28小時的飛行抵達關島,這款既能攜帶巡航飛彈實施遠程打擊又能攜帶炸彈進行常規轟炸的遠程轟炸機重返關島到底預示著什麼?
首先,這是美國「印太戰略」中「菱形布局」策略的具體實施。
隨著中國的發展與崛起,美國秉承「冷戰」思維加強了對中國的圍堵和挑釁,大力推行「印太戰略」格局中最新策略——「菱形」布局,即以澳大利亞、日韓、印度、關島戰略包圍圈,意圖從經濟、政治、軍事多層次擠壓中國的空間,近期中印邊境衝突就是印度充當印太代言人的「投名狀」,而B-52重返關島就是對「菱形」策略在軍事方面增加砝碼的重要舉措,而關島作為戰略支點,部署了B-52意味著美軍的手可以伸得更長更遠,直接覆蓋馬六甲海峽和印度洋一線,實現美軍打擊能力的「點面結合」。
其次,「印太戰略」中軍事力量的「重新洗牌」。
美國對日益增長的中國海空軍力量力有不逮,中國海空軍突破第一島鏈既成事實,美國被迫重新部署軍事力量,尤其是將防禦重點後撤至第二島鏈,擁有遠程打擊力量的B-2戰略轟炸機部署關島就是處於安全角度考慮,而本來已經返回美國本土的B-52再次返回,更是是美國對時常前出至第二和第三島鏈之間的中國海軍的忌憚,顯然光有B-2是不夠的,B-52重返關島就是美國戰略空軍部署的「重新洗牌」。
再次,策應印度的軍事挑釁行為,為其「背書」。
實際印度對於中印對峙的色厲內茬,即使調兵遣將也掩蓋不了印軍主力裝備缺乏高原作戰能力的事實,印度一系列國際軍火緊急採購就是佐證;而作為「印太戰略」的始作俑者,美國除了派遣「羅斯福」和「裡根」號兩個航母打擊群在菲律賓及南海「煽風點火」之外,部署具備遠程巡航飛彈打擊能力的B-52無疑會給印度「打氣」,為其下一步行動「撐臺面」。
最後,企圖封鎖印度洋,切斷海上通路。
我國經濟發展離不開海洋,作為海洋大國,我國70%的海運需要通過印度洋以及馬六甲海峽,如果封鎖印度洋,切斷海上通路無疑會將切斷我經濟發展的命脈,如果這樣後果非常可怕。由此,中印對峙表面上是陸地,實際上危機在海洋,這才是美國「慫恿」印度的真正用意。
總之,「兵者,國之大事也,不可不察」,睿智的中華民族不畏死不懼事大智大勇,我們從來不缺發戰略眼光,還是那句話:任何勢力都不能阻擋中華民族偉大復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