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一位八旬老人原本姓「傅」,但在數十年前登記戶口時寫成了「付」,當時將錯就錯了。最近,老人來到南京玄武公安分局申請改姓,稱年紀大了要認祖歸宗。根據老人提交的材料,民警經過審查後順利幫其改姓。但讓人意外的是,不到一個星期,老人便在老伴兒的陪同下再次來到公安機關,要求把姓改回去。這是怎麼回事?
通訊員 楊維斌 現代快報/ZAKER南京記者 陶維洲
當年「傅」寫成「付」,八旬老人要改姓
今年10月中旬的一天,南京玄武公安分局辦證服務中心女警盧源接待了一位要求改姓的八旬老人。老人這麼大年紀為何要改姓?面對民警的疑問,老人表示,其實是他的姓錯了幾十年。雖然老人現在身份證上的姓是「付」,但實際上他是姓「傅」。
「在他年輕的時候,戶籍業務不是這麼規範,他的『傅』姓因為筆畫多,經常被人寫成『付』。於是,在一起戶口遷移過程中,因為辦事人員疏忽,他的姓就被登記成了『付』。」盧源告訴記者,當時老人也沒有深究,他的身份證、戶口本上現在都是姓「付」,而且他的子女甚至第三代,也都是姓「付」。
老人表示,隨著年齡越來越大,認祖歸宗的心情越發重了,所以想把姓氏改回來。對此,盧源根據相關規定,讓老人準備證明材料,受理了他的更名申請。業務辦理期間,老人心情急迫,到辦證服務中心跑了好多次,甚至連上學時的畢業證書都找了出來。11月3日,老人終於拿到了新的戶口本,他的姓改回來了。老人連連向盧源表示感謝。
改姓引發家庭矛盾,老人又要改回去
事情並沒有就此畫上句號。短短3天後,傅老先生在老伴兒的陪同下再次來到玄武公安分局辦證服務中心找到盧源,說要把姓給改回去。此時的老人一臉無奈。
面對民警,傅老先生的老伴劉大媽表示,老伴兒改姓的事情根本沒有和家人商量。傅老先生改完姓後,回家還動員兒子、孫女也來改姓,這時家人才知道他自己偷偷去改了姓。「我跟他結婚的時候他就姓『付』,到老了突然改了,這不是很奇怪嗎?」劉大媽很是不忿。
因為傅老先生改姓的事情,一家人意見不統一。盧源告訴記者,劉大媽和兒女們都認為,突然改名會帶來一系列麻煩。銀行卡、房產證等全部都要改,老人的子女還在上班,突然改了姓,周圍人怎麼看。
盧源告訴劉大媽,兒女們的姓氏可以不用更改,但劉大媽來了一句,「不改的話,放在一個戶口本上多難看啊!」對此,傅老先生也向民警表示,自己改姓時確實考慮不周,希望能改回去。
考慮到傅老先生的實際情況,玄武公安分局受理了他的申請,幫他把姓氏改了回去。不過,盧源發現傅老先生還是有些不舍,於是便給老人添加了一個「傅」姓的曾用名。看到民警如此貼心的服務,老人又是連聲感謝,還在戶口材料受理單回執上寫下了「非常滿意」四個字。
警方提醒:姓名不是想改就能改
姓名可以隨意更改嗎?對此,玄武公安分局辦證服務中心負責人、江蘇省戶籍專家李克儉介紹,對于姓名的更改是有明確規定的,不是想改就能改。
根據2016年11月1日起實施的《江蘇省常住戶口登記管理規定》,成年公民可以自行申請變更姓名,未成年人更名則應當提交父母與子女關係證明、父母協商一致意見書,對於已經年滿十周歲的未成年人變更姓名的,還需要提交孩子本人同意變更姓名的意見書。《規定》中還明確了6種更名申請公安機關不予受理。正在服刑、被採取刑事強制措施或者行政處罰尚未執行完結的;正在接受刑事案件或者治安案件調查的;民事案件尚未審結或者尚未執行完結的;刑事案件尚未審結的;被限制出國(境)期限未滿的;父母離婚的未成年人,父母對未成年人姓名變更未達成協議的。
李克儉介紹,實際操作中,改名的比較多,大部分是自己對名字不滿意,或者是覺得孩子之前起的名字不好聽。更改姓氏的相對較少,主要有幾種情況,一是孩子父母鬧矛盾,一開始報出生是隨父姓,後來改成隨母姓;二是收養的孩子,憑收養證可以改姓;三是父母離異後,孩子要隨母(父)或者繼父(繼母)姓;第四種則是認祖歸宗型的。「傅老先生的情況比較特殊,是當年登記錯了,還有人則是要恢復爺爺甚至祖爺爺的姓氏。」李克儉說。
警方提醒,如今公民身份信息應用廣泛,一旦更名,牽一髮動全身,跟個人相關的所有信息都要修改,非常麻煩,也容易出錯。因此,警方一般不建議市民更改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