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北京語言大學圖書館升級改造工程基本結束。升級改造後的圖書館將以嶄新的姿態呈現在廣大師生面前。
以下是北語圖書館新面貌效果圖
除了北語
北京許多高校也有超美的圖書館哦!
藏書量大、顏值也很逆天哦~
北京大學
1998年5月4日,北京大學百年校慶之際,李嘉誠捐資興建的北京大學圖書館新館落成,於1998年底投入使用。
據百科消息,截至2015年底,北京大學圖書館由總館、醫學館、38個分館、儲存館組成,總面積約90000平米,總館面積約53000平方米,閱覽座位4000多個,總、分館文獻資源累積量約1100餘萬冊(件),其中紙質藏書800餘萬冊。
1999年曾獲首都建築設計展當選十佳建築,2000年獲教育部優秀建築設計一等獎。
北京大學圖書館館舍歷經變遷,新館位於北大校園中心舊圖書館之前並與之相連。新館的主樓和配樓分別採用了歇山頂和攢尖頂以及相應的外簷形象。
從整體到細節,都是努力在與仿古式環境的協調上和表現一定的時代感之間取得適當的平衡。
清華大學
清華大學圖書館被國務院批准為首批國家重點古籍保護單位。清華大學圖書館由老館、逸夫館、北館及文科、經管、法律、建築、美術和金融等專業圖書館組成,目前為止總建築面積7.1萬平方米,閱覽座位4300餘席,實體館藏總量500餘萬冊。
館始建於1911年的清華學堂,1912年建立清華學校圖書室;1919年3月更名為清華學校圖書館。
1935年10月至1936年9月,著名文學家朱自清教授曾任圖書館委員會主席兼代圖書館主任。1991年9月,由香港邵逸夫先生捐資和國家教委撥款興建的新館落成,後被命名為 "逸夫館"。
新館位於清華園的中心區,由清華大學關肇業院士設計,曾多次獲國家各類優秀建築獎。新館與1919年及1931年兩次建成的老圖書館連成一體,成為校園中心地帶最大的建築。
北京交通大學
北京交通大學圖書館創建於1909年。1951年學校遷至現址,在明湖西側建成第二代館舍,面積為0.24萬平方米。1953年京哈兩院合併,館舍增為0.41萬平方米,館藏增加到31萬冊。
圖書館目前有三座館舍,分別位於北京海澱校區的主區和東區、山東威海校區。館舍總面積3.29萬平方米,其中主校區1.22萬平方米、東校區0.17萬平方米,威海校區1.90萬平方米。提供閱覽、自習座位1005席。主校區圖書館設2個學生自習室。
北京交通大學圖書館館藏資源以學校特色學科鐵路交通為文獻特色,收藏有較豐富、珍貴的鐵路交通運輸文獻,如:清末郵傳部第一次路政統計表、第一期交通官報;1911年起交通部各鐵路線職員錄;鐵路各線建設紀要等。
秋天的交大圖書館,韻味絕對不輸香山、三裡屯東五街、奧林匹克森林公公園等等。在這裡,可以學習、可以賞秋,優哉!遊哉!
北京外國語大學
北京外國語大學圖書館現有館藏文獻涵蓋中、英、法、俄、德、西、日、阿等71個語種,文獻總量近149萬冊,電子圖書近216萬冊,中外文報刊1123種,各種音像資料萬餘件,中外文全文電子期刊3.7萬餘種,中外文資料庫100個,自建特色資料庫9個,已初步形成了以語言、文學、文化為主要資料的館藏特色。
新圖書館於2013年建成並投入使用。新館總面積2.3萬平方米,樓高六層,為讀者提供2200餘席閱覽座位、18間研讀間,並設學術報告廳、學術研討廳、培訓教室等;同時還提供展廳、咖啡吧等文化休閒場所。
中國人民大學
中國人民大學圖書館(簡稱人圖)正式組建於1950年。前身是始建於1937年的陝北公學圖書館,以及後來的華北聯合大學圖書館、華北大學圖書館。現有兩座館舍,總建築面積5.6萬多平方米,藏書總量391萬冊,各種資料庫500多種。
人大圖書館的美,兼有古韻與現代。不過最美在人。人大學生可是出了名的喜歡在圖書館學習!
北京師範大學
北京師範大學圖書館歷經百餘年滄桑,從1902年京師大學堂師範館圖書室逐步發展成為目前館舍面積4.1萬平方米的頗具現代氣息的圖書館。
在1931年北平大學女子師範學院圖書館併入和1952年私立北平輔仁大學圖書館併入之後,於1959年又建立起一座館舍。1989年建成建築面積近2萬平方米的現代化綜合型圖書館。
截至2019年底,圖書館藏有包括中外文圖書、期刊、學位論文等在內的印本文獻總量達520萬餘冊,電子圖書972萬餘冊,電子期刊11萬餘種,學位論文986萬餘篇,引進Web of Science、Proquest、Science Direct等各類型中外文資料庫374個、 自建各類型特色館藏資源資料庫26個。
北京郵電大學
北京郵電大學具有 " 信息黃埔 " 的美譽,其圖書館館藏資源豐富,具有鮮明的郵電通信和電子學專業特色,尤其是世界上一些享有盛譽的電信專業書刊收藏較全,在全國堪稱第一。
北京郵電大學圖書館在中國圖書館學會、教育部高等學校圖書情報工作指導委員會、全國通信電子類高校圖工委、北京高校圖工委等全國或北京地區重要的圖書館學術機構與團體中都有一席之地。
中央財經大學
中央財經大學圖書館由學院南路校區圖書館和沙河校區圖書館組成。
位於校園西北側的學院南路校區圖書館於1987年2月開館運行, 2004年做過全面大修。地上四層,總建築面積為10,904平方米。擁有書庫6層、閱覽室7個、研討室2個、閱讀角1個,閱覽座位930個。
位於校區正門附近的沙河校區圖書館於2009年10月17日在學校建校60周年慶祝活動中奠基,2013年3月17日開工,2016年3月6日開館運行。地上5層,地下2層,總建築面積為30501平方米。設有閱覽區、信息空間、研討室、多媒體視聽室、報告廳、展廳、會議室和咖啡廳等。擁有2513個固定和506個休閒閱覽座位、42個機位的信息空間、30間研討室、2間多媒體視聽室、1間3D列印室和1間非線性編輯室。
截至 2007 年底,總館藏近 243 萬冊(件)。其中紙質藏書近 120 萬冊,電子資源(折合)123 萬餘冊。年度訂購中文報刊千餘種,外文及港臺報刊百餘種。
極具現代化的央財圖書館風格,一走進圖書館,濃厚的世界財經前線的氣息迎面而來。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圖書館建於1952年。截至2013年底,館藏印刷型書刊資料累計已達275.9萬冊。作為全國最大的航空航天專業圖書館,館藏具有鮮明的航空航天及工程學科特色,有關航空航天科技報告以及工程領域等方面的文獻收藏齊全。
圖書館館藏豐富,建構了紙質文獻與電子文獻、實體館藏與虛擬館藏相結合的文獻信息資源保障體系,根據學校發展的趨勢,針對教學和科研的需求,大力加強了電子文獻的建設。
北航的圖書館都透露著濃濃的有點風格,與他的地標建築們一樣,也透漏著北航人艱苦樸素、勤奮好學、全面發展、勇於創新的精神。
中國農業大學
中國農業大學圖書館承自1914年設立的京師大學堂農科大學圖書室,歷經百年的發展和演變。
1990年西館的建成並投入使用,對我國高校圖書館的布局和管理帶來了一系列新的變化,開創了國內全開架管理模式之先河,實現了藏閱一體、由重收藏到重利用的轉變。現由東館和西館組成,分別建在東、西兩個校區。總面積為21665平方米,閱覽座位2770個。兩館實行通借通還,最大限度地方便讀者使用。
藏書總量近200萬冊;訂購紙本中文期刊1500多種,外文期刊360餘種;訂購各種中外文資料庫70個。館藏資源已初步形成了以農業科學、生物科學和農業工程文獻為主體的文獻保障體系。
藏書總量為170多萬冊,電子文獻147多萬冊。館藏文獻已初步形成了以農業科學、生物科學和農業工程文獻為主體的文獻保障體系。
中國政法大學
中國政法大學圖書館是新中國成立後國內最早建立的以政治法律資料信息為重點的高校圖書館。圖書館由學院路校區圖書館和昌平校區圖書館兩個分館組成,昌平校區圖書館有法淵閣和文淵閣兩個館舍。圖書館總面積為20390平方米。
兩校區館藏圖書可通借通還。閱覽室每周開放94小時,自習室每周開放112小時,網絡資源全年每天24小時不間斷服務。
法淵閣臺階上,是無數法大學子的匆匆步伐。法字牆,大天井,這裡充滿了法學與陽光。
北京化工大學
北京化工大學圖書館始建於1958年,經過一甲子的建設和發展,目前在各校區擁有逸夫圖書館、榮茂圖書館和昌平校區圖書館三座館舍,總面積達6萬多平方米,座位數量4500個。
逸夫圖書館於2002年向讀者開放;榮茂圖書館於 2000 年投入使用;昌平校區圖書館於2017年9月13日正式投入使用,面積達5萬平方米,現為北京市高校最大單體圖書館。
截止2018年底,紙質圖書達178.60萬冊,隨書光碟10887種,54632張。採購資料庫114個,數字資源量20TB,約960餘萬冊。
北京工業大學
北京工業大學圖書館始建於1960年,館舍幾經變遷,目前可供使用的有2處,分別位於校本部及通州校區。
校本部圖書館於2019年9月試運行,面積4萬餘平米,座位數3000餘個;通州校區圖書館面積兩千餘平米,座位數500餘個。圖書館實行藏、借、閱一體的開放式服務模式,每周開館100.5小時。
看了這麼多學校的圖書館
你覺得北京哪所高校的圖書館最美?
歡迎留言告訴小編~
來源:北京高校資訊綜合整理自各高校圖書館官網、微博
明天有重要消息
別忘了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