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人民日報旗下的百代旅行,聯合長城研究和保護的達人威廉.林賽,發起了一項盛大公益活動——「長城分享之旅」
本文經公眾號「百代旅行網」(微信號:baidaitrip)授權轉載。
很多人不知道,長城並不是中國獨有,世界上很多地方都有「長城」;然而除了氣勢上和建築上的獨一無二之外,中國的萬裡長城還有一個獨步世界的地方:被破壞的嚴重程度。據悉,目前中國消失的長城已經多達2000多公裡。
為了保護偉大的長城,今年7月,人民日報旗下的百代旅行,聯合長城研究和保護的達人威廉·林賽,發起了一項盛大公益活動——「長城分享之旅」。
威廉·林賽來自英國,哈德良長城的故鄉。在他看來,其他各國長城和中國長城相比,可被瞬間「秒殺」。
除了英國的哈德良長城之外,在印度、巴基斯坦、俄羅斯、澳大利亞等國,也都存在或曾經存在過長城。這些長城大多是為了禦敵,但也有一些奇葩原因:如澳大利亞長城是為了抵禦澳洲犬,古希臘長城則是為了與海上聯繫等等。
希臘考古學家在希臘奧林匹亞山腳下的迪奧古城(Dion)發現了一段馬其頓時期的城牆遺蹟,總長度超過2600米,規模如此巨大的防禦工事在古代歐洲軍事史上極為罕見。
在亞歷山大大帝在橫掃亞非歐之後,來自東方的文化藝術和軍事技術開始在馬其頓統治下的古希臘盛行。因而城牆設計帶有明顯的東方風格。
哈德良長城並不像中國長城一樣蜿蜒於崇山峻岭
落日餘暉下的哈德良長城
哈德良長城是羅馬帝國在佔領不列顛時修建,全長約135公裡,是羅馬帝國的西北邊界。它更像是一個形象工程,傳達了一個不言而喻的信息:羅馬帝國無意揮師北進。哈德良長城在198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和中國萬裡長城橫亙於崇山峻岭不同,日耳曼長城大部分埋於地下
有沒有從「垛口」,看出中國長城的影子?
日耳曼長城在公元1世紀修建,是國外最早的長城,但比中國長城晚4個世紀,總長度584公裡,與中國萬裡長城的作用類似,抵禦蠻族入侵。
這條德國長城的完整性只維持約100年,大部分早在公元3世紀時就已毀壞。同樣是「世界文化遺產」。
朝鮮有兩條長城,一條是11世紀為防範契丹修造的石頭長城。從朝鮮西北部的鴨綠江下遊起,沿著崇山峻岭一直伸展到日本海的東朝鮮灣海濱,全長370公裡,均高8米以上。
另外一條在15世紀時修築。朝鮮政府為加強對西北地區的防禦與控制,修築了一條蜿蜒達數百裡的長城。
在蒙古境內也有幾段長城遺蹟,它們分別為遼長城、漢長城與金長城。這是因為當時中國封建王朝修築的長城延伸到這些地帶,蒙古獨立後歸為蒙古版圖。
日本防野豬侵襲農田的「長城」
如此低矮,保存卻如此完好,讓人敬佩
在日本列島上,至今留有綿延數百公裡的殘垣斷壁,這就是日本的「萬裡長城」,平均高度1-2米,當地人叫「豬垣」,是為防止野豬、野鹿侵襲農田而建。也有傳說是由秦朝方士徐福指揮修築。
伊朗長城一直延伸到裏海
和中國長城一樣,伊朗長城也防範過匈奴
公元5世紀到7世紀,伊朗的薩珊王朝為了防範匈奴入侵,在北部修建了一條長城,今天它已成互不相連的幾段,最長的一段接近200公裡,位於伊朗北部的戈爾幹地區,被稱為戈爾幹長城。目前已只有遺址可尋。
巴鐵長城有些「異域風情」
所到之處,感覺寸草不生
在巴基斯坦東南部的信德省荒涼的沙漠中,有一段風格不同的長城:Ranikot堡及其防護牆。該堡壘邊長超過35公裡,遠離任何居民區,防禦目的不明,建造者和建造年代不詳。
不如叫「宮牆」更為合適
此圖可看到琥珀宮和後面山上的「長城」
印度齋普爾藩王在1592年修建了一座美麗的宮殿琥珀宮作為王國的首府。為了保證琥珀宮的安全,在周邊的山頭上,沿山脊修建了一條長城般的防禦工事,把琥珀宮圍了起來,這段長城也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長城。
為了防禦來自南方草原的遊牧民族的侵擾,俄羅斯在國境南方不斷修建長城。由於這些長城主要由鹿砦、樹幹等架設,所以基本沒有保留下來。
俄羅斯長城最著名是「圖拉鹿砦」,得名於中心點圖拉,主要由鹿砦、樹幹等架設而成,間以要塞、城堡,由著名的伊凡雷帝(1530-1584)修築。
遊牧長欄又稱Dingo Fence,位於澳大利亞的昆士蘭州,長達5531公裡,高1.8米。修建於20世紀60年代,目的是保護羊群不受澳洲犬的襲擊,每年維修費用很高,同時這也是世界最長的圍欄。
最後看下世界長城分布圖,知道中國長城有多牛了吧?
中國修建長城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9世紀的周代。當時周宣王為防禦北方民族的侵襲曾修建了列城和烽火臺。而國外最早的長城也得追溯到公元前5世紀的古希臘長城。與中國相比差了幾個世紀。明長城總長度為8851.8公裡,秦漢及早期長城超過1萬公裡,總長超過2.1萬公裡。國外的長城至多也是上百公裡,與中國無法相提並論。「因地形,用險制塞」:是指選擇有利地形,因地制宜進行設計和施工,春秋戰國修築長城時摸索出的重要經驗,比如明長城在燕山和太行上的城牆,都是沿著山脊的脊背修築的,因為山脊本身就好似一道大牆,再修築起城牆就更加險峻了。「就地取材,因材施用」:取材方法有夯土、塊石、片石、磚石混合等,在沙漠中還利用了紅柳枝條、蘆葦與沙礫層層鋪築的結構,可稱得上是「巧奪天工」的創造。
長按下方二維碼,關注百代旅行,一起守護長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