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快訊(記者 倪偉)8月8日至10月7日,歷時兩個月的北京長城文化節舉行。其間,中英「雙牆對話」長城線上學術會議、八達嶺長城峰會、長城保護修復實踐基地掛牌、夜長城遊覽、長城直播活動等陸續舉辦。
近年來,北京市長城保護在多個領域全面升級。北京市文物局黨組書記、局長陳名傑介紹,《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北京段)建設保護規劃》正在編制。
陳名傑表示,未來將有更豐富的長城遊覽形式供遊客選擇。目前,中國長城博物館正在升級改造,九眼樓生態長城基礎設施及環境整治提升已經完成。將來也歡迎遊客走「水關長城—青龍橋—八達嶺關城—古長城」旅遊步道,或通過短途徒步、遠途自行車等方式,探訪長城抗戰文化路線。
北京市文物局黨組書記、局長陳名傑。北京市文物局供圖
長城文化節讓公眾多方位感受長城文化
新京報:今年舉辦了全市層面的北京長城文化節,有哪些亮點?
陳名傑:自今年開始,由北京市委宣傳部統籌整合,北京將每年組織長城文化節。
今年,北京長城文化節全面統籌全市長城文化資源,希望成為助推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和全國文化中心建設的亮麗品牌。基於常態化防疫的形勢,我們堅持線上與線下、物質文化遺產與非物質文化遺產、文化與旅遊、文化與生態有機融合的理念,組織了4大板塊20餘項主題活動,包括學術交流、展覽展示、文藝創作、公眾參與等。
活動期間開展了北京長城紅色文化學術研討會、第二屆中國長城文化學術研討會暨八達嶺長城峰會、中英「雙牆對話」長城線上學術會議等,並正式掛牌「長城保護修復實踐基地」,推動北京長城保護方式方法的探討與研究,在全國形成示範效應。
同時,今年還啟動了北京長城文化節長城文化志願者活動,發布了「古北口關堡長城文化探訪線路概念設計」工作營、長城紅色文化傳承與保護調研志願者活動、延慶長城資源基礎信息覆核項目志願者活動等。
在八達嶺旅遊文化街上,我們舉辦了「長城華頌」華服文化市集,使廣大市民能夠欣賞長城主題的華服,購買長城文創,品嘗長城美食,還能玩遊戲、看藝術表演。通過北京長城文化節,我們希望能聚民心、聚人氣,釋放文化消費潛力,推動社會經濟發展。
10月7日晚,北京長城文化節在八達嶺長城閉幕。北京市文物局供圖
2021年長城搶險提前啟動
新京報:近年來,北京開展了一批長城修繕和搶險項目,有哪些成果?未來計劃如何?
陳名傑:保護和利用是長城文化的主題,長城文化節期間,我們開展了一系列與長城搶險、修復有關的工作。
自2019年起,北京市文物局分批分期實施長城搶險加固項目,計劃到2022年,完成不少於需搶險總量10%的搶險工程。目前,箭扣三期工程、昌平區流村段長城1-9號敵樓搶險修繕工程正在有序推進。今年8月,我們提前啟動了2021年長城搶險工作,計劃將工作重心由長城一般性搶險加固向研究性修繕轉變。
今年長城文化節期間,長城保護修復實踐基地在懷柔箭扣長城腳下成立,同時還展示了明代長城(磚石混砌)修復技術非遺展示,由非遺傳承人在箭扣長城修繕現場演示修複流程。
9月19日,長城保護修復實踐基地掛牌。當天,箭扣長城修繕工程技術總負責人程永茂演示了明長城修繕方法。新京報記者 倪偉 攝
中國長城博物館將全面提升
新京報: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現在進展到哪一步了?
陳名傑:2019年12月底,在市委市政府領導協調下,在北京市推進全國文化中心建設領導小組原有八個專項工作組基礎上增設了國家文化公園專項工作組,21個相關部門為成員單位。
今年3月,北京市文物局完成《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北京段)建設保護規劃》大綱。4月,根據文旅部初審意見,研究確定了規劃大綱內容以及重點項目,明確長城管控保護區範圍及面積,以及5個主題展示區、20片文旅融合區、90處傳統利用區,提出到2023年完成《長城、大運河、長徵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方案》要求的近期目標,到2035年完成與北京市總體規劃、北京市長城文化帶保護發展規劃一致的中遠期目標。
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北京段)將明確「一線、五區、多點」的空間布局。重點區域包括馬蘭路(平谷區)、古北口路(密雲區)、黃花路(懷柔區-延慶區)、居庸路(昌平區-延慶區)、沿河城(門頭溝區),涉及長城牆體長度約佔北京長城總長度10%。
下一步,待基本完成《保護規劃》(討論稿),我們將全面徵求地方、各部門意見,並組織專家論證。
新京報:北京市從「址、館、園(區)、遺、道、品、神、家」八個方面提出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北京段)重點建設任務,其中有哪些亮點?
陳名傑:亮點很多,比如「址」指的是箭扣長城保護傳承工程。箭扣長城保護工作是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北京段)重點項目,我們計劃2023年之前,繼續推進箭扣長城保護修繕工程,總結形成可推廣的經驗。
「館」指的是今年5月啟動的中國長城博物館改造提升工程。中國長城博物館是長城沿線唯一具有「中國」冠名的長城博物館,提升工程包括建築形象與展示陳列手段和內容。
另外,我們還要對京張高鐵八達嶺站前區、停車場、關城入口服務區的建築與環境進行整治,引入數位化等方法重新布置陳列內容和展示形式,未來讓遊客看到更多長城文化的展示。
九眼樓完成環境整治提升,未來將打通長城旅遊步道
新京報:長城是世界矚目的旅遊名勝,未來遊客遊覽長城將有哪些新體驗?
陳名傑:一些長城經過修繕後會以新形象面向遊客。比如,經過近3年的文物搶修、基礎設施提升,9月份,延慶區完成九眼樓生態長城基礎設施及環境整治提升。九眼樓是萬裡長城中建築規模最大、規格最高的敵樓,處在北京長城文化帶建設5個組團的核心位置,2015年因為搶險修繕工程的需要關閉,現在公眾可以去欣賞修復之後的九眼樓美景。
未來,我們還將整合提升「水關長城—青龍橋—八達嶺關城—古長城」旅遊步道,提升「關溝72景」相關景點的認知度,形成長城開放示範段。結合短途徒步體驗、遠途自行車等方式,將形成長城抗戰文化探訪路線,講好長城抗戰及敵後鬥爭故事。
長城國家文化公園裡還將舉辦一系列品牌活動,比如長城騎行、徒步,長城設計周,支持國際長城馬拉松等戶外活動,舉辦國際長城徒步大賽等。
新京報記者 倪偉
編輯 白爽 校對 趙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