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計時201天,臺灣新光三越位於成都溫江的項目終於將揭開「神秘面紗」。這是其沉寂兩年後,首次對外公布具體開業時間。
面對區域消費競爭壓力及新光三越擅長的中心商圈高端品質商業樣本打造,溫江項目遲遲未能開業似乎也在情理之中。
飽含質疑的成都新光天地,將如何證明自己的商業地位與價值?我們以前瞻的目光,聚焦項目,聚焦區域,以現有的定位假設性思考,其塑造一個區域化、城市化的商業項目,價值幾何?
2014年與北京華聯「分手」後
內陸獨資布局3項目,成都延期
大陸與臺灣百貨背後總是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北京SKP便是一個極好的例子。
2007年,由臺灣新光三越(臺灣新光集團和日本三越百貨Mitsukoshi合資)與BHG北京華聯集團合資打造運營。2014年,「難忍七年之癢」,臺灣新光三越離開北京SKP,其個中緣由難以複述。
而後,北京華聯將與臺灣新光三越合作運營期間學習到的經驗,有效複製到此後的項目中,加強了自主編輯賣場能力和自營能力。
臺灣新光三越百貨除去在臺灣本土持續擴張外,大陸市場也相繼於2015年6月、2017年8月開出蘇州新光天地和重慶新光天地兩大項目。
然而,其在成都的擴張卻明顯受阻,溫江新光天地長時間處籌備期,遲遲未能開業。
蘇州新光天地
重慶新光天地
不同於重慶項目,成都新光天地與蘇州模式相仿,為政府到臺灣招商後,新光三越拿地自建項目。
但不可迴避的是,成都項目的區位,相比蘇州與重慶所處的城市中心商業區域而言,劣勢明顯。長時間品牌的不信任,使得成都新光天地在招商層面難度劇增。
蘇州新光天地位於金雞湖東黃金地段,與地鐵1號線時代廣場站連通。
重慶新光天地處渝北區嘉州商圈,與軌道交通3號線嘉州路站實現無縫連接。
擅長打造高端項目的新光天地,面對成都項目所處區域商業格局,匹配度的不適加上近距離項目的直接攻擊,定位不清晰的問題在早年間一直被行業苟同。
事實上,在新光三越早年的計劃中,成都項目應是優於蘇州及重慶項目先行開出。
成都新光天地的「城池」
如今是何局面?
我們來看一看,新光天地成都項目一直延期未開業,期間發生了什麼?
分別於2014年、2017年、2019年,新光天地經歷了三次較大的企業信息變更。
2014年8月,從原有新越投資(香港)有限公司獨資,新增股東新光三越(中國)投資有限公司。這一年,也正是新光三越與北京華聯「分手」的一年。
2017年7月,項目主體建設完畢,也在彼時,項目新增兩名高管職位——董事長鄭瑞銘、總經理KIMIHIROMATSUMOTO。同年11月,項目經營範圍發生變更,零售新增水果、蔬菜、肉類、農產品等超市常規消費品。
2019年4月,企業在四年間,首次加資4.5億元,新增額達60%,這一大筆資金投入,也充分體現出其對成都項目發展的信心猶存,至此公司註冊資金增至12億元。
從大陸公司的成立,到高管的變更,再到近期的注資,可以看出新光天地一直在通過多維度支撐成都項目向好發展。
2019年4月30日,成都新光天地內部首次公布開業倒數日期,也宣告著2019年11月30日,成都新光天地將正式迎來開業。
2019年4月30日首次公開開業倒數期
購成都從成都新光天地相關人士處了解到,「超市已確定為美麗市場,影院入駐英皇。目前開業時間內部已敲定,其他還以官方披露為準。」
重慶新光天地內「美麗市場」超市
事實上,早前傳言,重慶和成都項目均將入駐英皇院線,但重慶新光天地的開業,最終影院落地的為星光影院,此次成都項目確定與英皇院線籤約,成一大驚喜。
同時,購成都也從其他渠道獨家獲悉,成都新光天地內部正在與奧萊洽談,百貨或將引入此業態。
購成都實地走訪成都新光天地,目前項目主體已經建設完畢,從外部來看,品牌似還未落位裝修。
從目前外部呈現出的效果來看,成都新光天地兩側建築主體,加上中間街區式梯級連通形態,必須得承認,新光天地還是較一般的購物中心更具設計感。
而其定位「美麗的購物及生活公園」,也證實了成都項目將在生活升級上發揮新光的細節優勢。
顯然,這不同於重慶新光天地的定位側重,「城市中的生活城市」定位直接昭示著新光天地的發展「野心」,齊全的化妝品組合及大牌奢侈品門面布局,直指城市級商業定位。
或許,從另一面來看,重慶多中心、多商圈的商業呈現形態,成都並不適宜。以成都遠洋太古裡、成都IFS撐起的春熙商圈,城市向南發展下「爆發」的金融城商圈,似乎才能有效匹配城市級商業聚集。
而依靠場景營造,成都新光天地能在溫江站穩腳跟,也不為是新光三越在大陸發展區域級商業的全新突破。
周邊競爭對手「戲」足
如何差異化站穩市場?
不可否認的是,成都新光天地所處地理位置著實有些尷尬。
一街之隔正對已深耕溫江四年的珠江廣場以及日資百貨伊藤洋華堂。
西北側不到600m範圍內,還有滿足日常消費的家樂福「坐鎮」。
溫江各類客群的日常消費及生活娛樂、家庭教育,依託這三個商業,已經完全可以滿足。
我們可以更加具象的開始思考——
成都新光天地到底該如何招商?如何打造差異化?如何保留自己在商業項目打造上的特色,而又完全不脫離區域消費客群的需求,呈現出項目高端氛圍營造下的高匹配度。
從正對的珠江廣場及重慶、蘇州新光天地的招入品牌情況來看,我們似乎也可窺得成都新光天地可以突破的一些方向。
在實地探訪成都新光天地的同時,我也進一步了解了珠江廣場的最新面貌。
從一樓HM、ZARA等快時尚品牌的聚集,到三樓兒童零售、兒童早教的全域覆蓋;到三樓烤匠,四樓譚鴨血、青檸記憶、金韓宮、黃記煌等多元餐飲;到五樓「雲朵公社」內的兒童運動館、蹦床俱樂部等露天娛樂空間及新式餐飲業態。
珠江廣場已然呈現出最為適配的區域商業樣本。
同時,珠江廣場業績的逐年增長也從側面加重了臺資的經營信心。
然而,值得思考的是,珠江廣場此前引入的ZARA兄弟品牌Pull&Bear,在近期也宣告閉店,成都僅剩凱德新南和大悅城兩家門店。
一定程度上,也證實了二圈層衛星城商業對大眾知曉度不高的快時尚品牌留存度較低。
因此,未來在這個區域還是應當規劃招引大眾熟知品牌,在品牌創新上必須把握好尺度。新光天地在蘇中及重慶差異化招入的小眾設計師類品牌,落地在成都項目上或需更為慎重。
實地探訪下來,不難發現珠江廣場在化妝品上的缺位。
不過這也恰好是新光三越所擅長的品牌招入方向,畢竟重慶新光天地正是擁有重慶最齊全的化妝品組合的一個商業中心。
重慶新光天地大牌化妝品雲集
此外,在空間打造、場景氛圍營造上,新光天地自有一套理念。
這可從蘇州、重慶兩個項目上窺得一二。
重慶項目擁有華西地區室內最大的雙層旋轉木馬,室內籃球場、歌劇院以及亞馬遜熱帶雨林風格的攀巖區;
蘇州項目擁有主題和特色化的空中花園露臺,呈現出亦如蘇州園林裡園中套園景觀。
因此,在化妝品的引入及場景的營造上,新光天地有其在大陸精準定位發展下的優勢,而成都新光天地在地理位置上的局限性,選擇性、針對性的突出招商、運營、氛圍營造優勢,有效提升區域消費和體驗品質,是其在成都溫江發展的最後一劑良藥。
作為一個20萬平方米複合式購物中心,從目前的基礎信息來看,除去A區—C區的「盒子」型賣場外,規劃擁有一條長約200m,寬約20m的長型布道廣場——歡樂大街,官方定義為成都最具特色的新地標,終年將進行街頭藝術、市集、球賽轉播、以及歌友會;
同時,項目外側的櫻花林及依照巴比倫空中花園概念打造的4000平方米的花園露臺,或許也將成為未來的一個場景「標籤」。
依託這些獨有的場景營造優勢,如何合理利用,把人流量轉化為商場的客流量,如今需要成都新光天地更為深入的思考。
對於項目所處的二圈層衛星城市溫江來說,在全市功能性定位「健康功能產業園區」下,整合引進的多家外資醫療、醫美品牌,也需要高端商業項目給予支撐,有效協同發展。
對於成都新光天地來說,延期這些年,需要的是自我突破,用自我革命式的商業打開未來多區域發展的窗口。可理解的是,因新光天地自身的高起點,它所面臨的業內「期望值」和「壓力」較大,無怪乎在離開業僅200餘天的時間裡,它依然相當低調。
(來源:購成都 謝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