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夜中的漩渦,是梵谷用眼睛計算出來的嗎?

2020-12-25 中科院物理所

乘坐飛機的人幾乎都會有這樣的經歷,機身上下顛簸,機艙裡的指示燈就會亮起,廣播裡開始提醒大家遇到了不穩定氣流,請系好安全帶,在指示燈熄滅之前不要隨意走動。

飛機在飛行中常會遇到氣流顛簸

不穩定氣流其實就是紊流(turbulence),或者又稱作湍流,是一種常見的流體狀態。一般來說,流體在速度較小時會分層流動,互不混合,此時稱為層流,隨著流速增加,流線將出現波狀擺動,等到足夠大時流線不再清晰,流場中會出現許多小漩渦,此時就被稱為紊流。

日常世界裡,紊流無處不在:它是大氣中的大多數天氣現象的成因,而在水中甚至人群中,也發揮著它獨有的作用。為了理解紊流的物理本質和數學結構,近現代許多代科學家都做出了極大的努力,但也為它的難度之大而撓頭不已。天才物理學家、測不準原理的提出者沃納·卡爾·海森堡1923年在慕尼黑大學博士畢業的論文就是《流體的穩定性和紊流度》在層流到湍流的變化點上解出了流動的數學方程,可以說這已經是一項非凡的成就了,但他後來寧可去研究量子力學。據說海森堡曾開玩笑說過一句話,認為自己見到上帝的時候對方都未必給得出「為什麼會有紊流這種東西」的答案。

李奧納多·達·文西是最早用視覺化的方式來探討這一科學問題的先行者,他在1507年就把自己觀察到的帶漩渦的流體命名為la turbolenza,並用一幅手繪圖對其加以描述。「觀察一下水面的運動,和頭髮有著某種類似,頭髮包含有兩種運動,一種是由於它的重量引起的,另一種是由於捲髮的方向引起的;因此,水也有渦旋狀的運動,一部分是跟著主流,另一部分是隨機和反向運動。」

達文西的laturbolenza手稿

對於現代研究者來說,達文西的觀察中有兩點是與他們不謀而合的:首先,他將水流分為平均部分和波動部分,1883年,英國工程師奧斯本·雷諾(Osborne Reynolds)發表了一篇《決定水流為直線或曲線運動的條件以及在平行水槽中的阻力定律的探討》,這篇流體力學領域迄今最重要的經典文章,以實驗結果說明水流分為層流紊流兩種形態,引入了一個用來表徵兩種流態的無量綱數,雷諾數,即流動中慣性力和粘性力的比值。其次,達文西將渦旋視作紊流運動中的要素,1922年,世界上第一個將數學技術用來準確預測天氣的人、英國物理學家路易斯·弗萊·理查森(Lewis Fry Richardson)發表了重要著作《數值天氣預報》,同年,這位領域先行者在寫給朋友的信中,用一首打油詩說出了他眼中的紊流:

大旋旋裡面有著小旋旋

以其速度養大

小旋旋裡面又有著小小旋

以其粘度養大

紊流這種大漩渦疊小漩渦的結構,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都被視作一個模式或抽象概念,即便敏銳如理查森,也未能理出其中的數學脈絡。真正的突破性進展出現在1940年代,蘇聯數學家安德烈·科爾莫戈羅夫(Andrei Kolmogorov)發表了一篇論文,其中推導了湍流的能譜公式,是一個相當簡單優雅的冪律關係,並且給出了渦旋能量隨渦旋大小的分布。儘管其計算結果有著經驗上的瑕疵,但卻是極具穿透力,涵蓋了最深層的見解,有了它,我們可以對地球上某個熱帶氣旋的漩渦進行分析,抑或是對木星上的大紅斑來加以測算。

木星大紅斑

在科學家們層層推進到這一認識之前,藝術家們也在對這一充滿自然之奧妙的現象做了各種記錄。位於愛爾蘭東北部米斯郡的紐格萊奇墓,其墓室中的石雕上留著青銅器時代對流型的描繪。而中國古代的水墨畫,在《水之國:中國的秘密歷史》的作者菲利普·鮑爾(Philip Ball)看來,就有著對於水波中紊流特質的描摹,特別是以明代畫家石濤的一些桂林山水白描為代表。

紐格萊奇墓石雕

明代石濤畫作《霜林扶杖圖》

以及,我們怎麼能不想起文森特·梵谷,他的《星夜》《麥田鴉群》《絲柏之路》等幾幅後期畫作中,都有著非常明顯的漩渦形態,可以說是對遙遠天幕上的紊流的一種藝術刻畫。

星夜

麥田鴉群

絲柏之路

2004年,哈勃望遠鏡捕捉到一幅恆星V838Monocerotis的圖像,圍繞著它的光暈正在慢慢擴大,在新聞發布會上,NASA發言人就把它稱作是宇宙版的《星夜》。

就在2019年年初,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的James R. Beattie和昆士蘭大學的 Neco Kriel兩人在arXiv上合作發表了一篇《星夜是紊流嗎?》(Is The Starry Night Turbulent?),使用了基於科爾莫戈羅夫對不可壓縮湍流所創建的模型分析來研究了這副著名的油畫。

《星夜》的原作現今收藏在紐約現代藝術館,網上能夠找到它的高像素數字圖像。為了摒棄其他部分的幹擾,兩位研究者首先在數字圖像中選擇了位於天空中的一個僅僅含有漩渦的正方形部分,然後用三種不同的顏色通道創建了2D地圖,接下去用傅立葉分析來計算這幅畫的二維功率譜,結果不出所料,它具有與超音速湍流相同的尺度行為,超音速湍流是在分子氣體雲內觀察到的一種湍流類型,它解釋了為什麼在《星夜》中,那些似乎驅動較小渦流的大渦流,在定性上與那些在湍流雲中發現的渦流相似。

三個顏色通道下的被分析區域

這不是科學家們第一次用流體公式來分析《星夜》了,2008年,墨西哥國立自治大學的Jose Luis Aragon等人就在《數學成像與視覺期刊》(Journal of Mathematical Imaging and Vision)上,以一篇《梵谷激情畫作中的湍流亮度》分析了藍色天幕上那些亮點的亮度變化。得出的結論是,這些亮度波動的統計數據,似乎與安德烈科爾莫戈羅夫的預測相符,只不過在這個研究中它們和亞音速湍流模型的分布更為符合。

星夜中渦流亮度波動的統計變化

這些發現讓我們不禁一次又一次地驚嘆,梵谷的眼睛,或許是世界上最獨特的一雙人類眼睛。《星夜》是他1889年6月在法國聖雷米一家精神病院裡創作的一幅作品,距離其去世只有一年時間。他在被精神疾病折磨至最深的時候,卻將自然的動蕩反映到數學的精度上,這種敏銳捕捉背後所蘊含的洞見力,簡直不知該如何加以形容。

References

https://physics.aps.org/articles/v12/45

http://nautil.us/issue/15/turbulence/the-scientific-problem-that-must-be-experienced

https://phys.org/news/2018-06-turbulence-isnt-science-problem.html

https://www.scienceandnonduality.com/article/van-goghs-turbulent-mind-captured-turbulence

https://arxiv.org/abs/1902.03381

https://link.springer.com/article/10.1007/s10851-007-0055-0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

科學藝術研究中心

(ID:Art_And_Science)

編輯:Dannis

相關焦點

  • 梵谷的《星夜》藏著物理學未解之謎
    雖然科學家也無法對空虛詞給出準確的解釋,但湍流現象在自然界、工業裝置和日常生活中也比比皆是。而且在19世紀時,梵谷就用畫筆捕捉了湍流結構的圖像。TED的一個短片就揭示了梵谷在《星夜》等作品中神奇的湍流線條。人腦最神奇的功能之一 就是識別出圖案,並把其描述出來的能力。流體動力學裡湍流的概念就是我們探求過的最艱深的圖案之一。
  • 鑑賞|在天文學家眼裡,梵谷的《星夜》科學嗎
    鑑賞|在天文學家眼裡,梵谷的《星夜》科學嗎 MoMA 2019-11-27 11:50 來源:澎湃新聞
  • 在天文學家眼裡,梵谷的《星夜》科學嗎
    原標題:在天文學家眼裡,梵谷的《星夜》科學嗎  天文學家如何看待梵谷的《星夜》?爵士鋼琴家怎樣欣賞蒙德裡安的《百老匯爵士樂》?雕塑家會如何看一幅畫?這些問題在新開放的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MoMA)開放後,與BBC聯手,開啟全新欄目《在我看來》(The Way I See It)中得到一一解答 。MoMA近日邀請哥倫比亞大學巴納德學院的天文物理學教授珍娜·萊文(Janna Levin)擔任嘉賓。
  • 阿塔卡馬沙漠夜景:星跡形成漩渦 如《星夜》再現
    阿塔卡馬沙漠夜景:星跡形成漩渦 如《星夜》再現 (1/3) "← →"翻頁
  • 梵谷之羅納河上的星夜
    梵谷 《羅納河上的星夜》(Starry Night Over the Rhne)梵谷用短促的堆積用筆,非寫實的畫面典型的印象派,唯美的構圖是畫家結合現實的小鎮,加入自己的理想主義創作的,寥寥幾筆勾勒出河岸線,著重點在天空和河面,右下角的點睛之筆動態的河面拍打停泊的小舟
  • 簡單而不粗陋,抽象而不忘形,梵谷油畫《星夜》的繪畫藝術
    文森特·梵谷,油畫《星夜》這幅布面油畫的主要部分是藍色漩渦翻滾的夜空,一輪發光的黃色新月,以及呈現為輻射球體的星星。在寫給後者的一封信中,他說道,被禁足的那天晚上比白天更五顏六色,星星不只是黑色上簡單的白點,而是黃色、粉色或綠色的。當梵谷到達聖雷米時,他已經畫了幾幅夜景,包括1888年的油畫《羅納河星夜》。在那幅作品中,黃色的繁星在藍黑色的天空中發著綠光,並與下面發光的煤氣燈和它們在天空中的反射光鬥豔爭輝。
  • 賞析:梵谷 《星夜》
    星夜(布面油畫) 文森特·梵谷 荷蘭 1853-1890  梵谷眼中的夜空,是一片奔騰翻滾的能量。劇烈爆發的星光之下,村莊安寧靜寂。但於梵谷而言,死亡並非不吉利之事。「仰望星空常常讓我陷入夢境,」他說:「為什麼?我問自己,為什麼天空閃爍的亮點,不能像地圖上的標記那樣,讓人接近?人又為何如此祈望,能搭著死亡之車奔向星星。」  在寫給弟弟提奧的信中,梵谷這樣述說:「早晨,日出之前,我看這片鄉野景色,除了那顆耀眼的星星,看不清其他,而它,看上去碩大無比,主宰著大地。」
  • 一般人看梵谷的畫《星夜》,能感受到什麼?
    當然這幅不是梵谷畫的《星夜》,別誤會雖然我現在配圖,也是很好看,甚至如果把梵谷原作拿給沒看過的人,讓他說這四張畫,哪張最好看,都可能不選梵谷畫的。本來我寫的這個標題,我想自己在百科或者百度圖片上找到,梵谷原畫,放在這篇文章裡,然後說一說的。可能就是越是一知半解的外行,越是覺得這個行業也是好接近的。就像中國人知道耶穌是什麼意思,但是並不是人人都對耶穌很尊敬,很了解。
  • 名畫賞析梵谷星夜畫面裡的故事
    這種光線的處理方式,反應了梵谷獨特的視覺美學。而畫中使用分色性的筆觸,可以上溯到"拉傑特塞納河大橋"的作法。 在一個溫暖的9月夜晚,梵谷前往羅納河的堤壩上,突然,他靈感迸發。在這幅《羅納河上的星夜》中,星星和天空懸在上面,城中的煤氣燈閃著小仙女般的甜蜜,倒映在河中。他將這夜的瞬間轉化為自己長久以來的信念:人間和天堂的邊界消弭不見。
  • 世上最懂得色彩的人,梵谷的星夜三部曲,美得讓人心醉
    有人說梵谷是瘋的,他畫的星星是轉動的,月亮 是扭曲的,柏樹張牙舞爪,他筆下的黑夜氣氛恐怖,像要把人吞沒。他畫的星夜,有很多人看著是不舒服的。自己割了自己耳朵的人,朝自己胸口扣動扳機的人,看到的世界才能是那個樣子,也只有他才能表現出那種猙獰,別人搞不來,他的畫也因此有了別樣的價值。
  • 「羅納河上的星夜」手譯.梵谷系列最美藝衡1805期
    我們不一樣   這樣的《羅納河上的星夜》你喜歡嗎   可有感覺到耳目一新?   眾所周知的是梵谷是一名藝術家,   在其短短的37年人生中,把生命中最重要的時期貢獻給了藝術。
  • 梵谷星空三部曲之《羅納河上的星夜》
    《羅納河上的星夜》是梵谷1888年創作的著名夜景油畫,這一系列的油畫還有兩幅,世人揭曉的《星月夜/星夜》,還有一副是《夜間的露天咖啡座》,這三幅畫正是梵谷的星空三部曲,今天大叔帶大家欣賞的是這幅比較深色的油畫
  • 每日一畫——梵谷《羅納河的星夜》
    梵谷用深藍短線鋪滿整個夜空,寥寥幾筆勾勒出河岸線。一對夫婦在河畔牽手夜行,這是羅納河典型的浪漫夜景。《羅納河的星夜》中的橋就位於梵谷在阿爾勒的黃色小屋附近,梵谷在羅納河畫了許多作品。在這幅畫中,梵谷對星星的光暈做了一個特別的處理,深藍色的夜空與湖面上的星光形成強烈的對比,也恰恰反映出梵谷孤寂的內心獨白,他渴望被人關注,渴望自己的作品可以萬眾矚目,然而在那個時代,他卻不被欣賞,不被人理解。
  • 土耳其藝術家為建築外牆繪梵谷「星夜」
    當地時間2020年9月16日,土耳其梅爾辛,土耳其藝術家Nazife Bilgin Hazar在建築外牆繪上荷蘭後印象派畫家梵谷的作品「星夜」。當地時間2020年9月16日,土耳其梅爾辛,土耳其藝術家Nazife Bilgin Hazar在建築外牆繪上荷蘭後印象派畫家梵谷的作品「星夜」。當地時間2020年9月16日,土耳其梅爾辛,土耳其藝術家Nazife Bilgin Hazar在建築外牆繪上荷蘭後印象派畫家梵谷的作品「星夜」。
  • 梵谷與英國:倫敦煤氣燈真的啟發了他的《星夜》?
    「梵谷與英國」展覽正在倫敦泰特美術館(Tate Britain)展出,匯集了45幅荷蘭畫家梵谷(Vincent van Gogh)的油畫與部分英國畫家作品,其中包括著名畫作《向日葵》、《羅納河上的星夜》、《自畫像》等。這是近10年來英國最大規模的梵谷展。
  • 阿姆斯特丹運河上再現梵谷《星夜》,說的卻是城市光汙染
    如果你熱愛梵谷,想去阿姆斯特丹尋找梵谷的蹤跡,那麼你可能會很高興看到,最近,在阿姆斯特丹運河上,就矗立著一幅巨大的《星夜》。這是由塞爾維亞藝術家 Ivana Jelic 和 Pavle Petrovic 創作的藝術裝置。
  • 當梵谷的星夜擁抱你
    前段時間,很多來到德國名城萊比錫的人是為了「遇見」文森特·梵谷——沉浸式體驗的「梵谷光影藝術展」在萊比錫數字藝術中心展出。數字藝術包裝下「動起來」的梵谷,為人們帶來一場鮮花著錦的視覺盛宴。燈光漸暗,音樂響起,梵谷強勁的筆觸、濃烈的色彩、極富表現力的藝術就此鋪展開來。
  • 藝術星河——燃燒的摯愛,回味梵谷的那些經典畫作(下)
    他把眼睛所捕獲的色彩鮮麗的漁船,清晰地畫在前景,省略其他部分來暗示遠方,讓人感到這是採用了日本版畫中擴大空間的手法。在細部的省略與誇張的變形中,則突出了空間上的深度。在這幅畫中,梵·高梵·高以火焰般的筆觸,標新立異的無畏,生動地描繪了充滿運動和變化的星空。夜空高遠,金黃的滿月形成巨大的漩渦,大星、小星迴旋與星雲盤旋,能讓人們仿佛看見時光的流逝,給人以自由的時空感。暗褐色的柏樹像巨大的火焰,仿佛在響應著這場星夜狂歡。夜幕下,村莊顯得格外寧靜安詳。
  • 梵谷的星月夜:誇張而捲曲的星雲,是從漩渦中跑出來的怒放的情感
    梵谷的代表作《星月夜》也是如此能撼動人的藝術品,文森特·梵谷是現代藝術史上最著名的人物之一,他的畫作《星月夜》創作於梵谷動蕩的生命末期,在這幅畫裡,梵谷用深藍和明亮的黃色描繪出想像中的星空,牢牢吸引著所有觀賞者的目光。
  • 梵谷《星空》_梵谷最著名油畫風景作品高清圖文賞析
    《星空》(又名星月夜、星夜),1889年,荷蘭,梵谷,畫布油畫,73cm*x92cm,紐約現代藝術館藏 這幅梵谷最為著名的風景油畫,原名《星月夜》,或《星夜》,但在中國的美術愛好者習慣稱之為《星空》,本作品創作《星空》(StarryNight),1889年,荷蘭,文森特·威廉·梵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