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近幾年的發展,大沙鎮逐漸形成以「大沙天露貢柑」為主要品牌的水果種植產業。
開平市大沙鎮是重點飲用水源保護地、生態發展區、禽畜禁養區及零工業區,當地的自然條件對發展生態農業尤為有利。近年來,大沙鎮引導、鼓勵農戶種植貢柑,逐漸打響了「大沙天露貢柑」這一特色區域品牌。
眼下正是貢柑的採摘上市期,記者到大沙鎮進行了走訪。
文/圖 茹偉波
「大沙天露貢柑」以皮薄、汁多、肉嫩、無渣少核、糖度高等優點著稱。此外,得益於大沙鎮的獨特氣候,當地每年10月下旬便可開採青果,貢柑上市時間要比其他產區(韶關、德慶等)早。省農科院貢柑研究所研究員黃永敬到大沙鎮考察時曾表示,「大沙天露貢柑」味道好、無渣、清甜,比其他產區有優勢。
記者從大沙鎮農業辦公室了解到,經過近幾年的發展,當地逐漸形成以「大沙天露貢柑」為主要品牌的水果種植產業。目前,大沙鎮的貢柑種植面積超過400公頃(6000多畝),逾1500人參與種植,鎮內成立了相關專業合作社8家。在大沙鎮委、鎮政府的支持引導下,當地果農於2019年成立大沙鎮水果協會,實現技術、人員等多方面資源的優化與共享。
「在我們村,每7個人就有5個人種貢柑。」大沙鎮星山村委會幹部梁木輝積極響應發展生態農業的號召,他告訴記者,在村幹部的帶頭下,村民陸續加入貢柑種植行列。據統計,星山村委會的貢柑種植面積約73公頃(1100多畝),幾乎家家戶戶都種植貢柑。
「村裡種植貢柑的農戶,每年有五六萬元收入。」據梁木輝介紹,除了種植貢柑,從300元每畝上漲到600多元每畝的土地租金、從25元每天上漲到150元每天的果園工錢,也是村民收入的重要組成部分。
「大沙天露貢柑」優勢明顯,種植戶不用為銷路發愁。不過,當地貢柑種植大戶向記者反映,目前,他們對市場暫時保持觀望態度,24元每公斤的收購價格是他們今年的目標。
「前幾年貢柑的價格較高,可惜那個時候我們沒有技術,產量上不去,賺不了太多錢。」星山村委會林氏果場負責人林毅告訴記者。他從2007年開始在大沙鎮種植貢柑,擁有將近13年的種植經驗,目前經營著一家佔地面積約8.1公頃(122畝)的果園。
「今年受霜凍和疫情的影響,韶關、德慶等主要產地的果農急於將貢柑出售,使得市場一下子飽和了。」林毅表示,韶關、德慶的貢柑銷售期提前了將近一個月,不過,目前市面上銷售的貢柑品質不算上乘,價格仍有上升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