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旋門(Arc de Triomphe)是法國最具標誌性的建築之一,它的設計靈感來自羅馬的提圖斯拱門(arch of Titus),以及拿破崙波拿巴(Napoleon Bonaparte)對法國軍隊建築優雅和榮耀的熱愛。凱旋門是巴黎盛世和歷史事件的完美象徵,這片土地經歷了幾個世紀。
凱旋門(Arc de Triomphe)是12條著名街道呈半圓形輻射的中心,被恰當地命名為Etoile(星星),是巴黎最具裝飾性和標誌性的建築之一。
凱旋門概況:
建於1806年至1836年的30年間,是世界上最大的拱門。今天,它與無名戰士墓一起矗立,象徵著戰爭中不那麼光彩的一面。建築內有博物館和幾件文物,追溯凱旋門的歷史,值得一遊,以便更好地欣賞它的宏偉。從香榭麗舍大街的另一端,你會不由自主地注意到從戴高樂廣場俯瞰全城的巨大拱門。弧形俯視著地平線,人們一看到它就會被迷住。
拿破崙渴望使巴黎成為世界上最美麗的城市,並位於城市的中心;Arc證明了這一雄心是正當的。凱旋門是法國勇敢的象徵。1836年5月12日,在經歷了30年的艱辛勞作之後,這座教堂終於在1836年5月12日順利竣工。凱旋門的設計師和建築師讓-弗朗索瓦·查格林(Jean-Francois Chalgrin)從提圖斯拱門的單拱門的新古典主義元素中獲得凱旋門的靈感。
凱旋門高49.5米(162英尺),長45米(150英尺),寬22米(72英尺),沒有柱子。基地上裝飾著寓意雕像和雕塑,描繪英勇的年輕法國士兵,並紀念拿破崙戰爭。弗朗索瓦·魯塞德(Francois Rude)的《馬賽曲》(La Marseillaise)是《瑪麗安》(Marianne)中最著名的作品之一。拱門下面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無名戰士的墳墓,於1920年安放在這裡。還有一個紀念火焰在1923年11月11日首次點燃。1944年8月26日,法國戴高樂將軍將白花十字架「洛林」(Lorraine)放置於此。此後,人們每天都會舉行儀式,重新點燃聖火,以示敬意。每天晚上6點半,退伍軍人都會重新點燃火炬。
凱旋門的另一個事實是,它有超過660名將軍和戰爭成員的名字刻在上面,而觀景臺下面的博物館則展示了講述凱旋門歷史故事的互動展覽。凱旋門的頂部可以通過284級的樓梯或電梯到達。觀景臺位於頂部。你可以看到整個城市的全景,艾菲爾鐵塔的最佳景觀之一,而巴黎之旅只有在這種令人滿意的體驗中才算結束。
香榭麗舍大街附近:
穿過香榭麗舍大街,凱旋門在地平線上,塞納河河岸在一邊。漫步在迷人的綠樹成蔭的街道,享受購物,在這裡用餐。毫無疑問,對於任何一個喜歡旅遊的人來說,這裡都是必去之地。香榭麗舍舉辦了最重要的軍事遊行為法國多年來,如自由法國3月第二裝甲師在8月26日,1944年,和美國28日步兵師8月29日,1944年,為紀念解放巴黎從二戰期間納粹佔領。每年的巴士底日,歐洲規模最大的閱兵式都會在這條大道上舉行。
巴黎被劃分為20個行政區,被稱為行政區,香榭麗舍大道位於巴黎第8區。關於凱旋門的另一個常識是,它是巴黎和世界上最受歡迎的景點之一,每年的客流量超過170萬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