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檔海鮮遊上長沙尋常百姓餐桌

2020-12-13 金臺資訊

疫情之下,包機直飛,從基地到餐桌僅需5~7天,且價格親民

高檔海鮮遊上尋常百姓餐桌

24日一大早,家住車站北路的鄒女士就來到超市進行採購,今天家裡來客人,鄒女士琢磨著換換口味,多買點海鮮,尤其是從國外進口的高檔海鮮。大龍蝦、板蟹、北極貝……門店裡品種豐富,令人眼花繚亂。一會兒工夫,鄒女士就挑選了滿滿四袋。

疫情之下,長沙的「菜籃子」保持豐富,以前高端餐飲的「專享寵兒」生猛海鮮,也以親民的價格遊入尋常百姓家,成為市民餐桌上的常客,實現了高檔海鮮美食平民化、普及化。

市場:只有想不到,沒有吃不到

丹麥三文魚,俄羅斯帝王蟹,南非龍蝦仔,智利鮑魚,泰國蝦茹王……在長沙的海鮮市場,來自世界各地的高檔海鮮隨處可見,前往選購的市民絡繹不絕。

彭女士是高檔海鮮的愛好者。她表示,以前吃海鮮好像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現在是想吃就吃,品種多,價格便宜,加工方便,可以生吃,也可以清蒸、爆炒,味道鮮美。「如果想換換口味,還可以去海鮮專賣店,只有想不到,沒有吃不到的。」彭女士給愛吃海鮮的消費者分享起自己的經驗。

對三文魚情有獨鐘的張女士這天上午也來到馬王堆海鮮批發市場選購,一下子就買了三盒來自丹麥的三文魚。「三文魚營養價值豐富,能提高身體的免疫能力,清除體內毒素和垃圾,又是深海魚,沒有汙染,吃著很放心,我們家每周都會吃一次。」

記者發現,高檔海鮮家庭消費的人群也越來越多,有的是直接買回家自己做著吃,有的則是去專門的海鮮餐廳聚餐,嘗點新鮮,又營養又健康。

疫情發生以來,餐飲業遭遇困境,海鮮市場需求依然旺盛。長沙馬王堆海鮮水產批發市場負責人告訴記者,目前,市場進場交易的主要品種超過100個,海鮮水產來源地擴大到全國10餘個省市及東南亞、歐美部分國家,下遊採購商擴大到全省14個地州市及湖北、江西等省的周邊部分城市;市場年交易量約2億多公斤,總交易額近百億元,其中高檔海鮮日均交易量達到3-5噸,影響了全國各主要水產養殖基地的生產導向,保障了長沙市90%、湖南省60%的海鮮水產供應任務。

價格:包機直飛,價格親民

智利三文魚每份68元,加拿大切片北極貝每包32元,英國麵包蟹每公斤54元,南非龍蝦仔每公斤99元,澳大利亞大龍蝦每公斤199元,泰國蝦茹王每公斤119元……在馬王堆海鮮批發市場,記者看到前來買海鮮的人絡繹不絕,「價格很親民,都會經常來買嘗一嘗鮮。」

「以前買海鮮,挑來挑去只有幾樣,但是這幾年,餐桌上的海鮮品種非常豐富,以前吃不到的深海魚現在都能嘗鮮,而且價錢也不貴。比如大龍蝦,以前價格貴還不容易吃得到,現在三五百就能夠吃得到。」談起吃海鮮,鄒女士打開了話匣子,她邊挑選鮑魚邊說著,「以前鮑魚也非常稀奇,想吃都難得吃到,現在呢,有的就幾塊錢一粒。」

在長沙13年的摸爬滾打,廣信海產負責人肖波見證了高檔海鮮走進市民餐桌的過程。他說:「現在,長沙的高檔海鮮都是直接從國外進口,基地發貨,包機直飛到國內,國家還有關稅補貼。這樣,暢通了貨源渠道,運輸成本下降;而且運輸條件提高,全程活鮮運輸,時間短,由過去的20多個小時縮短到現在的10個小時,損耗降低,海鮮價格便隨之下降。」

記者看到,廣信海產經營的品種達到70多種。產品不僅供應湖南本地,湖北、江西等臨近省份也會到這時裡批發拿貨。來自加拿大的波隆蝦過去要買200元一公斤,便宜時只要每公斤35元;鮑魚也由原來的二、三百元一個,現在小的只要幾元一隻。

「疫情之下,我們每天要賣出40-50噸,光是俄羅斯帝王蟹就要賣出300-400隻,現在正是肥美的時候,肉質細嫩,味道鮮美,所以走得很俏。」肖波告訴記者。

品質:包機直飛,全程溯源

疫情期間,為了讓老百姓能吃到最新鮮的進口海鮮,長沙海鮮市場每天都有專車從深圳、上海等主要集散地將商品運回長沙,再發往全省和臨近省份。

劉永紅經營的海鮮店是最早入駐馬王堆海鮮批發市場的門店,優質三文魚是主營業務,產品來自丹麥、挪威、智利、英國、澳大利亞等國。「每周至少有6個航班從三文魚出口國飛到深圳,我們再從深圳全程冷鏈運回長沙,從國外的養殖基地到長沙市民的餐桌只需要5-7天的時間。」 劉永紅告訴記者。

記者看到,這家海鮮店進口的每箱三文魚做到了全程溯源。每個箱子裡面是三條魚,外面有專門的身份證明:生產企業及註冊編號、品名、批次號訂單號、原產地、目的地、生產時期、保值期、儲存條件等一目了然,並且有入境時國家質量檢測報告。

「產品的日期是生命線。優質的三文魚橫斷面跟表面的紋理是一致的,而且紋理清晰,肉質鮮紅,光澤度好。」劉永紅表示,現在,老百姓對三文魚等高檔海鮮接受度越來越高,客人回頭率已達到了100%。消費群體在增加,銷售量比原來明顯增大,每天都要賣出800公斤,高峰期達到1000公斤,其中零售300公斤左右,佔到了總量的近20%。

記者了解到,為了保障商品質量,馬王堆海鮮批發市場嚴格執行市場準入制度,推進產銷對接、憑證入市,設立了專業的水產品檢測機構,每天對水產品抽檢達100餘次,真正讓廣大消費者做到「放心消費」。(記者 周叢笑)

相關焦點

  • 長沙機場口岸進口鮮活水產品大增 進口海鮮「飛」入星城百姓家
    昨日,記者走訪多個市場和超市後發現,長沙海鮮水產品價格持續走低,較春節期間下跌了9%。今年的海鮮市場,除了本土海鮮外,更多「洋海鮮」爬上市民餐桌。數據顯示,1-2月長沙機場口岸鮮活水產品進口量同比大漲181%,進口海鮮量升價跌。
  • 長沙海鮮市場「復活」,小龍蝦爬上餐桌
    閉市近兩個月,雖然沒有銷量,但店內的冷庫、海鮮池等設備必須開啟,每個月電費及維護費就高達3萬元。 今年恢復營業後,湯芬減少了高檔海鮮食材的進貨數量,並且對多款高檔海鮮採取了降價措施來刺激消費,店內的珍寶蟹價格已由年前的每公斤276元降至216元,波士頓龍蝦也由每公斤296元降至236元。
  • 長沙人餐桌上海鮮從哪裡來 抽檢未發現「輻射海鮮」
    芙蓉區食藥監局執法人員來到馬王堆海鮮市場抽檢海鮮水產品的質量安全。長沙晚報記者 王志偉 攝  ●多寶魚主要產自山東和遼寧,貝類來自北海海域,魚兒蝦兒從福建、廣東、江蘇的海域遊過來;  ●食藥監部門日前抽檢馬王堆海鮮市場未發現問題海鮮、「輻射海鮮」  長沙晚報記者 周輝霞 通訊員 李奔  前不久,青島海關破獲一宗特大走私海鮮案,帝王蟹等5000餘噸「輻射海鮮」被走私到中國,案值達2.3億元人民幣。
  • 鮑魚最低1.7元一隻……海鮮降價,鮑魚「遊進」尋常百姓家
    買10隻煮海鮮粥,剩下20隻清洗後和瀏陽本地辣椒一起炒,做個開胃菜。」6月16日,在華潤萬家蔡鍔路店內,市民高先生拿起水產區的捕撈器,認真挑選著注氧池內的鮮活鮑魚。4.9元一斤的花甲、1.9元一隻的鮑魚、69元一斤的波士頓龍蝦……三湘都市報記者走訪發現,高端消費需求尚未完全恢復,水產商家走起了平價銷售路線,海鮮們紛紛自降身價,「遊」上市民餐桌。
  • 長崎高檔鮮魚端上申城市民餐桌
    黑金槍魚、釣帶王、鰤魚、金眼鯛等這些平日裡只能在高級日式料理店吃到或在美食雜誌上看到的高檔海洋魚類,現在也可以被端上上海市民自家的春節餐桌了。從即日起至大年初一(本月18日),出產自日本長崎縣的30多種鮮魚正在靜安寺久光百貨地下食品超市長崎鮮魚市場進行迎新春特別展銷,每周都有2000多斤鮮魚直接從長崎客運至上海,百分百新鮮。
  • 舊時高檔海鮮基圍蝦,如今「遊」入尋常百姓家
    記者潘璐 攝長江網11月17日訊(記者潘璐 通訊員周小平)曾經,武漢人宴席上要以有沒有基圍蝦作為衡量宴席是否高檔,吃自助餐也是第一時間拿上一盤基圍蝦才覺得能吃回本錢。長江日報-長江網記者17日走訪菜場和超市,發現目前市場上的鮮活基圍蝦價格並不貴,有不少還是武漢產的。
  • 中華鱘 野生的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養殖鱘已經入尋常百姓餐桌
    野生的中華鱘與大熊貓一樣,都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而養殖的則可以拿到市場上進行買賣,不少進入了尋常百姓的餐桌。這就是小編在海鮮市場發現的鮮活的中華鱘,當然是養殖的,一條重約4斤左右,攤販要價25塊錢一斤,百元左右一條。這是海鮮市場上賣的中華鱘,死了的,一斤不到20元,最低15塊錢就能買到一斤,與普通海鮮無異。
  • 海鮮市場「復活」,小龍蝦爬上餐桌
    海鮮市場「復活」,小龍蝦爬上餐桌 熟悉的「煙火氣」回歸:馬王堆海鮮市場九成多商戶恢復營業,美食街海鮮加工店人氣漸旺;今年小龍蝦上市更早,品種更多 除了海鮮,長沙吃貨的最愛小龍蝦也陸續擺上了夜宵攤,因受到疫情影響,市場價格有所上浮,不過菜品價格基本沒變。
  • 第五代住宅亮相長沙產博會 「空中庭院」走入尋常百姓家
    第五代住宅亮相長沙產博會 「空中庭院」走入尋常百姓家 10月23日,記者在2020長沙未來城市品質家居博覽會走訪時看到,福天興業集團攜手清華大學匠心打造的3S生態智能創新建築讓「空中庭院」落戶尋常百姓家照進了現實。
  • 新年裡高檔海鮮禮盒市場銷量如何?
    一到節假日,海鮮便成為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主打食材,也是人們送禮的首選。剛剛邁入2015年的第一天,大家置辦年貨的情況如何?記者來到了大連遼漁國際水產品市場一探究竟,我們餐桌上吃到的海鮮幾乎都是從這裡「出發」的。元旦當天,儘管最低溫度達到零下7攝氏度,也依然抵擋不住市民採購熱情。業戶表示,今年較高檔的海鮮禮盒要比去年便宜約300元,銷量可觀。
  • 越南海鮮「飛」上長沙市民餐桌
    2月8日21時25分,經過3小時長途飛行,8噸來自越南的海鮮空降長沙,工作人員正在裝車。均為盛磊攝 湖南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工作人員正在對來自越南的青蟹進行抽樣檢測。   紅網時刻2月9日訊(星沙時報記者 盛磊)2月8日21時25分,一架載有8噸越南海鮮的貨運包機抵達長沙黃花國際機場,運載的鮮活水產品包括南美白對蝦、草蝦、青蟹、筍殼魚,飛機從越南胡志明市起飛,經3個小時抵長。這些鮮活水產品經湖南出入境檢驗檢疫局現場查驗及抽樣檢測合格後,於當晚快速放行,由進口商分銷至消費市場。
  • 【上頭條】終於發現長沙最實惠的高檔海鮮餐廳了,約嗎?
    長沙海鮮餐館無數但真正混出頭的少之又少而這些在長沙本地混出頭的海鮮餐館都有一個特點那就是一如既往的新鮮徐記海鮮如是今天要講的「你好大海」也是海鮮自選區種類繁多,從高大上的波士頓龍蝦、帝王蟹、珍寶蟹,到平民又美味的扇貝、海蝦、青口...應有盡有,滿足食客對海鮮的所有想像。食客們可以在這裡以批發價買海鮮回家自己烹飪,也可以選擇讓師傅加工在餐廳用餐。
  • 泰國白對蝦爬上長沙人餐桌
    長沙晚報訊(記者 劉捷萍 通訊員 林俊)小龍蝦已經不能滿足長沙人的口腹之慾,來自泰國的白對蝦也爬上長沙人的餐桌。記者昨日從湖南出入境檢驗檢疫局獲悉,元旦假日期間,2.5噸泰國白對蝦打著「飛的」順利到達長沙黃花機場。預計2017年一季度日均將有約1噸鮮活水產經長沙航空口岸進口。
  • 舌尖上的瀋陽:百姓美食打造百姓家宴,不尋常的東北家常菜
    百姓美食是資深廚師王秋先生創建,短短五年時間榮獲遼瀋地區最佳中餐品牌等獎項,並在商賈雲集的瀋陽理工大學商圈獲得滿分好評,這份成功與王大廚的獨特經營理念是分不開的,以遼菜為主線的融合菜酒樓,現在餐廳八十一道菜品都是精品菜,每天換著樣吃也得吃上一個月。
  • 巴基斯坦瓜達爾港海鮮首次走上新疆克拉瑪依百姓餐桌
    新華社烏魯木齊5月22日電(記者滕沐穎)「我們離海太遠了,運過來的海鮮都裹著厚厚一層冰
  • 東江魚跳上長沙餐桌
    長沙人吃魚,從青草鰱鱅的家養魚開始,到追求吃「河水煮河魚」的野生魚;從洞庭湖魚,船載進入長沙;到水質優良的東江深水水庫魚大舉跳躍在省城餐桌上……  湖南人吃魚經歷以下五次美食浪潮:先是南門口的魚籽魚泡魚唇火鍋給省城長沙人丟了一個美食的坨,再是株易路口湘春樓的水煮活魚引燃人們對河魚的純真戀情;接著月上橘子洲頭,人們狂吃黃鴨叫;後來就是二環線菩提樹的醬椒魚頭
  • 變「輸出」為「輸入」百姓餐桌上的遠洋海鮮產品會越來越多
    變「輸出」為「輸入」百姓餐桌上的遠洋海鮮產品會越來越多 中國漁業報2019-04-29 09:48:07 閱讀(1202)
  • 海南遊艇遊從「小眾高端」 走進尋常百姓生活
    如今,在一系列利好政策的推動下,遊艇旅遊正從「小眾高端」走向「大眾休閒」,步入尋常百姓家。「近年來,三亞試行『遊艇租賃』,以分時租賃體驗模式讓普通群眾消費得起遊艇遊。根據項目的不同,遊客花費200元至400元不等即可體驗一次遊艇出海,遊艇旅遊正走向大眾消費市場。」三亞遊艇帆船協會常務副秘書長左志勇說。
  • 讓「空中庭院」落戶尋常百姓家,3S生態智能創新建築亮相長沙產博會
    10月23日,在長沙產博會亮相的3S生態智能創新建築就很好地解決了這一問題,這一創新技術成果的成功轉化讓「空中庭院」落戶尋常百姓家照進了現實。 據了解,目前,3S生態智能創新建築在長沙、嶽陽、張家界等地均已實現。
  • 長沙開展新文明餐桌行動 讓「公筷公勺」走進千家萬戶
    如今,長沙大大小小商圈重現昔日的人氣和繁華,很多餐廳也陸續恢復堂食。在全民抗疫的關鍵時期,全市5000餘家餐飲單位紛紛響應「新文明餐桌」倡議,爭做文明用餐新風尚的引導者和推動者。僅僅在飯店、餐廳、食堂等公共就餐場所推行遠遠不夠,要讓公筷公勺逐漸「飛入尋常百姓家」,成為家庭的標配。其中,榜樣示範引領、學校宣傳教育起著不可或缺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