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網 記者 劉曉旭】一走進江西婺源,映入眼帘的是水墨丹青、粉牆黛瓦的徽州民居鱗次櫛比,一個個古老村落點綴在廣闊的油菜花叢中,爭相輝映。「八分半山一分田,半分水路和莊園」更是構成了婺源獨特的風情。
「婺源」,被貼了好多標籤。「中國最美的鄉村」、「中國旅遊強縣」、「國家級文化與生態旅遊縣」、「中國全面小康十大示範縣」、「中國四大花海」、「不遊文公山,不算到婺源」等等。
3月16日,由婺源縣人民政府主辦、中國旅遊報社協辦的「2019年首屆婺源油菜花旅遊文化節」和「中國油菜花旅遊推廣聯盟論壇」在水墨上河酒店召開。參加本次論壇的嘉賓包括有上饒市領導、婺源縣領導、鎮領導、各企業代表等;另有來自湖北枝江、江蘇興化、廣西陽朔、四川雁江、安徽黟縣、貴州安順、福建長樂、重慶潼南、湖南平江9個油菜花旅遊地區代表將近200人參加了本次論壇。
上饒市委常委李瑞峰在致辭中談到, 婺源以景觀的理念種植油菜花,以旅遊的理念打造油菜花海,是上饒市乃至江西省一張閃亮名片。成立中國油菜花旅遊推廣聯盟意義重大,上饒市委、市政府將予以全力支持,希望聯盟各成員單位像油菜花一樣「聚花成海」,聯手開發具有主題鮮明又有差異化的旅遊產品,加快旅遊提檔升級,讓油菜花旅遊火遍全國,香滿全球。上饒不僅僅有油菜花,更有豐富的文化旅遊資源,希望開展更廣泛的交流合作,讓文化旅遊融合在上饒結成美麗的花朵。
婺源縣委書記吳曙談到婺源縣的油菜發展,也是非常自豪。這位幹練的女將更是出示了一組可觀的數據:2018年接待遊客2370萬人次,實現門票收入5.1億元,旅遊綜合收入220億元。遊客接待總人次位居全省第一。婺源是全國唯一一個以縣為單位命名的國家3A級旅遊區和全國生態農業旅遊示範點。近年來,婺源堅持以「種植風景」的理念種植油菜,以「全域旅遊」的理念打造花海,以「美麗經濟」的理念實現創收,普普通通的油菜花變成了名副其實的「金花」。
「目前油菜花投資大,回報少,完全靠政府補貼。並且不以產菜籽為目的,只供觀賞,完全變成了經濟收入。而且延長開花期時間,不光有黃色油菜花,還有紫色、紅色、粉色等等,破壞了原生態基因。」 參會的企業人士向環球網記者介紹。
帶著種種問題,環球網記者專訪了婺源縣旅遊經濟發展中心副主任洪日如,據他介紹:「目前油菜花經濟應該是投資小、回報大。油菜種植、施肥、管理等成本總體來說不大,但回報除了通過榨油產生直接經濟效益外,還通過發展鄉村旅遊,衍生賞花經濟,回報比一般經濟作物大得多。」
對於婺源油菜花旅遊業,目前發展情況,還有哪些地方需要改進或規劃前景?對此,洪日如認為:「長期以來,婺源縣委、縣政府堅持以景觀的理念種植油菜,用旅遊理念打造花海,全力挖掘、推廣油菜花旅遊資源和路線,油菜花已經成為婺源旅遊的一張最靚麗名片。下一步,圍繞『發展全域旅遊、建設最美鄉村』的總目標,進一步擴大婺源油菜花旅遊在全國的影響力,推出更多的油菜花旅遊產品,做旺全域賞花遊,唱響以油菜花文化為主題的春季旅遊品牌,提升中國最美鄉村的美譽度,奮力打造全國鄉村旅遊及鄉村振興示範標杆。」
夢裡老家的演出劇場比較火爆,反響很好!婺源之後還將會推出哪些主題演藝呢?對此,洪日如繼續對環球網記者談到:「夢裡老家大型山水實景演出,自2015年營業以來,填補了婺源夜間旅遊的空白,給來婺源旅遊的客人呈現了一場婺源獨特地域文化的文化大餐,客人反響很好。為進一步做好文化與旅遊的深度融合,翼天文化旅遊城深挖婺源文化內涵,在白天舉行婚俗、抬閣、徽劇、儺舞等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行進式演出,把文旅城打造成一個特色的演藝小鎮。婺源這幾年非常重視文化的發展,進一步做好『旅遊+文化』的深度融合,成立了非遺保護中心和徽劇傳習所,建設了婺源博物館、物元藝術館、婺源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館、婺源古籍陳列館、歙硯製作技藝傳承展示館、婺源三雕傳承展示館、徽劇藝術館、傳拓藝術館、古陶文化藝術館、古硯藝術館、婺源文化館等一批文博藝術館。新編婺源徽劇大戲《朱子還鄉》已正式開演,婺源將打造一臺室內文化演出。」
擼起袖子加油幹!推動「中國最美的鄉村」迎來更大的發展。